抗战胜利75周年图片展

  符昭骞(1901-1968),字孟腾,海南文昌人,云南讲武堂12期、陆军大学9期毕业,黄埔军校创建初期曾任区队长(教官)。

  符昭骞参加了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军参谋长、旅长、副师长、集团军中将参谋长、副军长等职,参加过长城抗战、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等。

  抗战时期,符昭骞与云南讲武堂同期校友叶剑英指派的中共地下党王亚文(黄埔4期)有过接触,后来曾先后在山西和重庆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以及中共南方局董必武会面交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下,做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运动,乃至秘密策反工作。起义后,奉朱德总司令电召进京,加入人民解放军序列任军训部高级研究员、军事学院教官,之后转业到北京市人委工作(北京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同时受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1938年,担任过卫立煌第14军军部参谋处长、第9军参谋长的符昭骞已升任85师255旅旅长,在晋南的汾西、霍县、灵石一带率领255旅的3000健儿与日军周旋。

  此时,身为《大公报》记者的秋江正深入山西抗日前线采访,并接连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战地通讯,其中就有一篇题为《机动的符旅长》。文章中,秋江十分形象地勾画出符旅长在山西抗日一线领军对日军作战的日常生活及其脾气秉性。

  早在忻口战役期间,采访过第14军各部的秋江,就已经结识了担任参谋的符昭骞,深知他不满足于这个幕僚差事,满心希望的是“抓一些兵在自己手里和敌人周旋一下”,更是“切盼古北口交过手的板垣师团,在山西再见个面”。

  符昭骞接到接受《大公报》记者秋江采访的指示后,让勤务兵牵了一匹用铁丝弯成足蹬的小黑马,把秋江迎接进部队隐蔽驻扎的山村。见面后,秋江自称在忻口战役时曾和符昭骞睡过一个土炕,已经是老相识了。在秋江眼中,符旅长宽肩膀、凹眼睛、高眉骨、满面胡须,如果个头、鼻子再稍高一些,就是一座十足的“法兰西军官浮雕”。而自称“符老刁”的这位蓄了络腮胡子的符旅长,抓住秋江战时有过不脱马靴睡觉的经历,不客气地对战友们介绍:“这是一个不脱马靴睡觉的新闻记者”。于是,采访“符老刁”的“不脱马靴睡觉”的记者,和对这位“法兰西雕像”军官的描述,就成了战地指挥官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符旅长是广东海南人,和总部文朝籍参谋长是同乡,彼此电话交谈,总是用家乡粤语,没有人能听得懂。秋江的采访记录里,称符旅长是“善于捕鼠的猫”,以此形容他指挥军事行动的灵活与机动。

  4月,符旅长在灵霍、南关间游击。为牵制南关敌人,减少侧背顾虑,符旅长制造假情报,派传令兵化装成村民故意通过敌哨兵线并被敌方捕获,传送“军部、师部、旅部在某地”、驻军“准备出击某个地方”的假消息。日军把两个传令兵拷打、审讯数天,并用喝令“立正”等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真实身份,由于传令兵事前接受了训练,装作听不懂蒙混过关。最后,南关日军相信了传令兵的假情报,多日不敢外出活动。事后,上等兵邢长富先逃回,符旅长赏他30块钱并将他擢升两级。符旅长乘机在石栏、许村间大肆破坏铁路,截取日军被复线几千米。同时,在已破坏地带埋置地雷,将前来修补铁路的日军炸死甚多。在另一地带,他又让士兵把石块埋于铁道中,引以麻线,日军看到以为是地雷,不敢挖又不敢通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符旅长的这些计谋让日军头疼不已。

  符旅长还派下属佩戴八路军的臂章故设疑兵,威慑日军;有时,他又用假枪、假炮置于阵地的一翼或后方,同时配以少数士兵活动其间,诱使日军射击,消耗其弹药。总之,符昭骞善于用各种方法去消耗敌人。

  秋江称,与日军作战对于符旅长而言,就像是“茶余饭后消闲的花生米”。战事间歇,符旅长不时和前线作战部队取得联络,以随时掌握敌人动向,提前做好配合作战的准备。

  一次,符旅长听闻安邑的敌人向闻喜方面增援,已与友军接触,255旅的位置恰好处于侧击这部分敌人的机动地带。得此情报,他立刻展开地图,迅速用红蓝铅笔标明自己的敌情判断。凡是他用过的地图,没有一张是干净的,都布满着蛛丝般的红、蓝笔迹,这是他的一大特色。有了行动方案,符旅长兴奋地说:“我的生意来了。”他派遣先头部队侦查地形、敌情,并下达命令让255旅做好出击准备。没多久,出击的命令来了,而他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符旅长的急性子使得他军事指挥上迅速、机动,难能而可贵,但是在有的场合也难免会闹出笑话。他旅部的房东为了对他们表示敬意和慰劳,做了面食款待他们。为答谢这份盛意,符旅长率队出发前,留给房东的孩子几张法币,孩子在大人的推辞中不敢接受,符旅长急了,便以“打”字威胁孩子,迫使孩子接受。

  在秋江的笔下,符旅长谈起话来,总是有活泼的肢体动作来配合,有形有声有色。闲话畅聊时,有符旅长在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他“像一部活的话匣子”逗人嘻笑。

  1941年,符昭骞受命任第14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中条山战役。而此刻的秋江,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新华日报》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起义将领的符昭骞在北京任解放军军训部高级研究员、军事学院教官,培养新一代指战员。这时的秋江已经是中国新闻社理事,继而任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秋江以形象、生动的文笔描绘了战地生活中的符昭骞,刊登这篇战地采访通讯的《大公报》剪报也成为符昭骞珍视的历史资料,但这两位很要好的朋友却没有机会再见面。

  行文至此,笔者对中条山抗战纪念馆馆长杨金玉以及专注于抗战历史的尹向东二位先生鸣谢,感谢他们为本文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