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5周年图片展

  吕振锟,扬州人,出生于1923年,黄埔20期生。吕振锟的父亲吕汉章是天津电报局的官员,家中有两个儿子,长子吕振锟很聪明,为此,吕汉章把他带在身边培养。上世纪30年代,吕振锟跟随父亲在天津读书。

  一个星期天,吕振锟和几个同学去逛街。街道两边店铺都是英文招牌,街上走着许多外国人。两个带枪的日本兵在大街上趾高气扬地走,行人都躲得远远的,他们在饭店吃喝、到商店拿东西都不给钱。一个蓝眼睛白皮肤的妇女在悠闲地遛狗。一个金发的小女孩在街边点爆竹。所有的高大建筑物上都飘扬着外国国旗。这时,一对中国青年男女并排走了过来,女的肩挎一个小包。正当他们有说有笑地行走时,对面走来的一个洋人伸手去抢女青年肩上的包,青年男子将他拦住,双方打了起来。青年男子身手不错,一个扫堂腿把那洋人撂倒。这时,几个洋人巡警赶到,不由分说把那对青年男女抓了起来。

  吕振锟和他的同学看懵了:这是中国的土地吗?

  回到家,他问父亲,这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告诉他:“那是租界,目前在中国城市,出现租界最多的就是天津。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天津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犯人一样的‘号衣’。租界内,开妓院、赌博、贩卖毒品、贩卖人口等是受帝国主义保护的公开行当。挂着‘慈济’招牌的医院血库里缺血,会到街上抓中国人强行抽血。更有甚者,租界里的洋巡捕抓中国人给新兵练习射杀。租界是帝国主义寻欢作乐的地方,是中国人民的屈辱。那个地方你和同学以后不要去,很危险!”父亲还告诉他租界的由来。

  吕振锟第一次从父亲口中听说“租界”这个屈辱的名词,心中暗暗发誓,要认真读书,练好本领,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1936年年底,吕汉章回到扬州工作,吕振锟来到扬州上初中。淞沪抗战爆发,吕汉章发动扬州民众支前。那段时间,他四处募集款项、征集物资、筹划军需,支援中国军队坚持抗战,每天很晚才回家。

  其间,吕振锟和父亲去医院看望过一个负伤的李姓团长,他所在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军官都是黄埔生。李团长是在上海大场受的伤,他说:“进入阵地后才发现,日军步兵的枪法很准,可以说弹无虚发,我们这边士兵一抬头就会中弹。一开始,部队伤亡很大。后来,我们等日军靠近阵地,突然整排整连地冲出战壕和鬼子拼刺刀,前面的倒下,后面的跟上,不把敌人杀下阵地决不罢休。我们的官兵很勇敢,没有一个怕死,我们的黄埔精神肯定能战胜日本的武士道。我坚信,抗战必胜!”李团长的话让吕振锟热血沸腾。

  淞沪抗战失败,日军很快打进扬州城。日军进城后,每经过一条街道,就用机枪扫射,街口巷尾,随处可见中国百姓的尸体。

  扬州沦陷后,吕汉章的一个邻居主动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借日本人之手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投进了监狱,后来经过多方营救,才被放出来。出狱后没几天,吕汉章辞别妻子和吕振锟:“不把鬼子赶出中国,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我到重庆参加抗战去,这期间,不能给家里通信。”

  吕振锟初中毕业后,有人建议他到南京考“无线电学校”。吕振锟欣然前往应考,很快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吕振锟在无线电方面悟性高,在班上成绩突出,老师们都喜欢他。后来,同学告诉他,这所学校是汪精卫办的,学生毕业后要给汪精卫的部队服务。听到这,吕振锟不想再在这个学校待下去了。没过多久,学校放寒假,吕振锟借着假期退了学。

  一天深夜,吕振锟突然听到收音机里宋美龄号召大家参加抗战的演讲,他激情澎湃。同时,又想起天津城里的“租界”,想到扬州沦陷后,日本人杀戮欺压老百姓的情景,想起父亲差一点被日本人折磨致死的情形……吕振锟怒火中烧,决定到重庆去报考军校,把鬼子赶出中国!吕振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说:“我支持你!”并立即着手为他做出行的准备。

  吕振锟踏上前往重庆的路。途中,有一次坐船时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差一点葬身鱼腹。还有一次,为避开日军岗哨,多走了几十里荒无人烟的山路。在常德,吕振锟病倒了,一位好心的旅店老板把他留在家中休息了半个月。不管路途如何艰险,吕振/吕振锟敬军礼。2023年第4期47人物·百岁黄埔老人锟从来没有动摇过抗战报国的信念。

  好不容易到了重庆,吕振锟先去电报局找父亲。父亲的同事热情地接待了他,告诉他他的父亲已经调去兰州工作了,如果他要去兰州找父亲,他们可以提供帮助。吕振锟谢绝了这位叔叔的好意:“我到重庆是想考军校,将来上战场打鬼子。”吕振锟留在重庆一边打短工,一边等军校招生。1943年,吕振锟考入黄埔军校20期炮兵科,学校校址在贵州都匀。

  当时,军校里没有中国制造的大炮,全是五花八门的外国炮。学员们必须熟练掌握各式大炮的操作方法。射击前,要进行测算,一旦计算出错,炮弹就打不中目标。炮兵测算涉及到几何、力学等方面知识,吕振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军校风景秀丽,训练设施较全,教官的素质高,对学生要求严。在军校,教官还教唱校歌、抗日歌曲、《满江红》《苏武牧羊》等爱国歌曲。政治课上,教官给学生们讲“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等战役中黄埔军人浴血抗战的感人故事,常常是老师含着眼泪讲,学生们流着泪听。

  黄埔生爱国,打仗勇敢不怕死,是一支让日军头疼的力量。抗战期间,军校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防止日军空袭,学校组织学生挖防空洞。

  有一次,日机轰炸,吕振锟等4个同学一起躲进一个防空洞。谁知防空洞被震塌了,4个人一起被埋了。吕振锟和一个同学很快被救了出来,但另外两个同学没有救活,其中一个同学叫仁少仪。隔壁防空洞牺牲了3个同学。仁少仪的家在军校附近,家境不错,他母亲希望他结婚后给自己生个孙子再去参战,他不同意:“万一我战死了,岂不是害了人家。”听到儿子被日军飞机炸死的消息,仁少仪的母亲深明大义,协助军校安葬了和她儿子一起炸死的5个学生,然后悄悄离开了学校。

  1944年11月,日军入侵贵州黔南。敌人猖獗,陪都震动。军校接到命令:军校学生开赴前线参战。终于能为国上战场尽力了,吕振锟的心中一阵激动,“黄埔精神肯定能战胜日本的武士道”的话语再次在他耳边响起。

  全校师生在大雨中向贵州独山急行军。行至半途,突然接到“军校生不得参战,全部回校”的通知。后来听说是蒋介石下的命令。未能上战场杀敌,在吕振锟心中留下了遗憾。回校后不久,吕振锟在报纸上看到“在中国军队和独山民众顽强抵抗下,日军最终败退”的消息,心中才稍有宽慰。

  抗战胜利,军校从都匀搬到贵阳。一天,吕振锟听同学说:“军校外面有一个疯了的妇女,见人就喊儿子。”吕振锟到校门口一看,是仁少仪的妈妈。一年不见,她瘦多了,一双手像干枯的树枝,身上满是灰尘,头发又乱又脏,见人就说:“儿子,鬼子打跑了,胜利了!跟妈回家吧!给妈生个孙子!”吕振锟的心里一阵难受,快步上前:“我是少仪的同学,您吃过饭了吗?”仁少仪的母亲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一样,目光在吕振锟的脸上停住了,说:“儿子,鬼子打跑了,胜利了!跟妈回家吧!给妈生个孙子!”又有几个同学围了上来,说:“我们是少仪的同学。”对同学们的话她仍然无动于衷,她继续呼唤她的儿子:“儿子,鬼子打跑了,胜利了!跟妈回家吧!给妈生个孙子!”吕振锟心里泛酸,扭开脸哭了。

  1946年12月,毕业生分赴各个部队。在到指定部队报到前,吕振锟请假回家探亲。回到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弟弟一个人在家。弟弟告诉他,抗战胜利后,母亲天天站在路口盼他回来,盼了好几个月,也没有他的消息。母亲以为他不在人世了,忧虑成疾,没多久就去世了。吕振锟听了心中很是难受。后来,吕振锟听说他准备去报到的那个部队要去打内战,他48黄埔人物·百岁黄埔老人就不想再回部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振锟的父亲也从外地回来了。吕振锟对父亲很孝顺,他家在扬州有两套房。吕振锟把最好的一套给父亲住,由于自己经常外出工作,不能照顾父亲,便出钱请人代为照顾。谁知上世纪60年代,吕振锟的父亲去世后,那人突然翻脸,赖在房子里不肯搬走,并告诉吕振锟,是他父亲把房子送给他的。旁人看不下去,让吕振锟用武力把他赶走,吕振锟拒绝了,他说他在军校学到的本领是打日本鬼子用的。

  政治运动期间,吕振锟没有受到过冲击。谈起原因,他说:“这是祖上的余荫。”吕振锟家搬到扬州城里时,老家有40亩良田无偿给村里老百姓耕种。

  吕家后来经济条件好了,又在老家购了几十亩良田,仍然不收一分钱租金,免费给村里贫困家庭耕种,还替他们交农业税,购买劳动工具。政治运动时,有人说:“吕振锟家是地主。”工作组到吕振锟老家调查。一个老佃农说:“吕汉章把自己的田给我们种,却从没有向我们收过一粒粮食,还自己出钱替我们交农业税。古今罕见啊!”还有村民指着工作组脚下的路说:“这路就是吕家出钱铺的。”吕汉章当年走上抗日道路之际,虽然那时自家的生计十分艰难,但他还是一再叮嘱妻子:“现在到处打仗,老家那边父老乡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我走后,你们可以靠房租过日子,千万不要到老家那边收租。”父老乡亲不忘吕家的情义,工作组听不到一句对吕振锟不利的话。

  作为扬州建筑公司的一名工人,吕振锟工作认真负责,无可挑剔。有一次,上级让吕振锟带人给扬州水利学院砌围墙。学院一位领导到现场问:“这地方谁负责?”听说是吕振锟负责,领导很是放心,以后就没有再到工地来。围墙砌好后,水利学院派人敲锣打鼓给建筑公司送锦旗,并写了一封表扬吕振锟的信。

  吕振锟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他光荣退休。

  2023年5月20日,再访吕振锟老兵,100岁的吕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们真诚希望这位黄埔老兵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