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2012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24年第六期  > 正文

选拔军校教官、干部

日期:2024-12-05 09:18 来源: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拖拽或单击页面边角可翻页

  选拔军校教官、干部

  黄埔军校对军事教官的招聘有严格的规定。1923年10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曾经为黄埔军校登报招聘军事教官,并列出四个条件:国民党党员或志愿入党者;年龄在20岁到40岁间;在本国的陆军大学、军官学校毕业;能尽力,不受薪金。

  当时主持筹备处的廖仲恺遵循国共合作原则,依靠筹备处中两党热心军校工作的邓演达、叶剑英、张申府等人,大力延揽招纳有志人才,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如严重、季方、何应钦、王柏龄、钱大钧、顾祝同、刘峙、陈继承等陆续来到军校任职。

  军校筹备时期,各机构负责人都是国内各大著名军校如保定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且许多人有带兵经验和实践经验,是当时中国政界、军界的精英分子,还有从苏联和日本、欧洲等地招收的留学归国人员,其中不少是军事院校、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军校的中上级干部(指区队长以上的职务)系由各方举荐,经考察后任用,很多人都参与了军校的筹备工作。1924年6月21日的《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孙中山的任命:林振雄为学校管理部主任,周骏彦为军需部主任,宋荣昌为军医部主任,梁广谦为上校教官,钱大钧、胡树森、陈继承、顾祝同、文素松、沈应时、严重为中校教官,邓演达为总队长,王俊、刘峙为少校教官,俞飞鹏为军需部副主任,张崧年为政治部副主任,张家瑞为中文秘书,吕梦熊、茅延桢、金佛庄、李伟章分别为第1、2、3、4队队长。

  在国内军界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保定军校毕业军人在黄埔军校教官中所占比例最高,居重要职务者也多。据学者统计,第1期到第3期军事教官中保定军校毕业的有69位,接近80%。在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7名委员中,邓演达和沈应时两人为保定生;在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的9名委员中,有邓演达、严重、胡树森、简作桢4人为保定生;在首届军校特别区党部的5名执行委员中,有陈复、金佛庄2人为保定生;军校首期学生总队正、副总队长均为保定生,分别为邓演达和严重。在第1期学生总队的4名队长中有3名是保定生,分别为金佛庄、吕梦熊、茅延桢;第3期学生总队总队长、总队副、代总队长分别为保定生王懋功、张治中。除担任军事教官和学生队长外,一些保定生还担负了校本部及下属各部、办、处的重要职务。如邓演达任教练部副主任和军校教育长,严重任教授部主任,顾祝同任管理部主任,赵锦雯任管理处处长,钱大钧为军校参谋长。

  黄埔建校初期的教官中,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军人数量排第二,有11位,如何应钦、陈继承、缪斌、梁广谦等。

  黄埔军校教官的另一个来源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7年,1909年正式开学,1912年改称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黄埔军校筹办时,调云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长王柏龄、工兵科长帅崇兴、步兵科长刘跃扬、骑兵科长林振雄及部分毕业生到广东,协助创办黄埔军校。王柏龄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林振雄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管理部主任,帅崇兴、刘跃扬亦在黄埔军校任职。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员中,叶剑英、徐成章、严凤仪、杨宁和崔庸登5人在1924年后成了黄埔军校的重要教官。

  此外,还有来自陆军测量学校、南洋大学等院校的教官。这些教官不但有扎实的军事理论,而且有一定的带兵经验。

  军校还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官。据宋希濂回忆:“除苏联教官外,军校还从日本聘请了两三个日本陆军军士,专门教劈刺、投掷手榴弹等动作。这几个日本军士教练3个月左右就走了。至于战术、兵器、筑城、地形等教程,基本上都是采用日本士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的那一套。”

  黄埔军校的区、分队长等下级干部先由各方举荐,填写履历表,然后加以面试、考核,再酌情录用。黄埔军校筹备期间,下级干部多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广东省警卫军讲武堂、西江讲武堂和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等军校出身的毕业生中公开招考。

  1924年2月19日,黄埔军校筹备处在《广州民国日报》登载《陆军军官学校招考下级干部布告》,声明“本校开创伊始,端赖贤才始臻完备,诫恐一方之见闻未周,有埋没贤豪之叹。特登报招考,凭才取录,以示大公”。规定“一,投考区队长之资格:甲、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及其他相当程度学校卒业者;乙、年龄在30岁以下,体格强健,无不良嗜好,品性端正者。二,投考分队长之资格:甲、曾在军事学校卒业,或在军队服务(准尉军士)多年者;乙、品性纯正,年力强健,操练纯熟,文义粗通者。三,考取后入校服务之待遇:甲、区队长,阶级为中、少尉,中尉每月实薪72元,少尉54元,由校供给寝处;乙、分队长,阶级为上、中士,上士每月实薪20元,中士18元,其与学生共同寝处,由校供给被服”。并说明凡有以上资格志愿者,“限于本月23日以前,投递简明履历于东堤2号洋楼本筹备处。再候定期试验,以为去取”。

  3月24日,经过登报征召,军校在广州市文明路高等师范学校内举行下级干部初试。对投考资格的要求除了年龄、学历、身体条件,最为重要的条件是必须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对于国民党有同情而未入党者,暂时准许参加考试,一旦考取,必须后续加入国民党)。考试科目也很全面,包括国文、三民主义、算术、典范令、实兵指挥(单人教练、班教练)、身体检查6项。

  当时,广州各军下级军官投效黄埔军校、以期发挥自身才能的热情很高。如蒋鼎文,1923年3月已任大元帅大本营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得知黄埔军校招收干部后,毅然辞去兵站工作,不惜连降四级,出任黄埔军校第1期第2学生队区队长,不久任上尉军事教官。

  对于下级干部的选拔,王柏龄、何应钦可谓“功不可没”。1923年4月,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育长职务达7年之久的王柏龄从云南来到广东,1924年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7位委员之一。王柏龄是军事科班出身,不但战斗经验丰富,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他撰写了兵器教程、军校章程和服务细则等教材和规章制度,主持课程编排、军装设计、枪械准备、制订教育计划等诸项工作,是黄埔军校教学“学科始创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教授部,差不多做了主体,一切计划、一切行事由它推动,人事、创作,都不能卸责不问……我至少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三四个月下来,人并不觉苦,内心的热忱,也并没有减低,真是精神振奋,身体就不成问题。”黄埔军校建立时,军事教官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王柏龄引荐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以及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的军人。

  1923年,曾任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校长、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务长的何应钦抵达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参议,因当时滇桂军嚣张跋扈,何应钦不久便离开广州前往上海。1924年2月,黄埔招生工作开始后,何应钦再次应王柏龄、蒋介石之邀到广州,参与军校筹备工作。何应钦到广州后,曾建议先选拔训练下级干部,然后再招生,“并主张用士官学校所学到的、在贵州讲武学校所实行过的那一套来考选和训练”,被蒋介石采纳。3月24日,举行下级干部考试,廖仲恺和蒋介石责成何应钦主持。面试由王柏龄、何应钦评分,遴选出四五十名合格者,再报校长蒋介石审定录取为军校第1期队官。随后,由何应钦负责对他们进行战术、应用战术、交通、兵器、筑城等强化训练,使他们不到一个月就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理论和一整套熟练的战术动作,在开学后能迅速承担起训练学生的任务。

  4月24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布告》:“照得本校前次考试下级干部,业经审查完毕,分别录取。兹特开列姓名,统限于本月26日午前10时,集合于本筹备处前往黄埔本校复试,至本月29日复试完毕(即26日至29日之4日间为住校复试之期),以便分别去取指定职务。除榜示,合行登报,俾便周知。”4月25日,军校正式进驻黄埔岛,下级干部也随之进校。

  黄埔军校开学后,继续“广纳贤才,充实师资”。1924年8月,黄埔军校鉴于教官不足,于26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再次刊登《陆军军官学校招考军官布告》,针对所需少校以下军官的现状,决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要求报考者毕业于军官学校及其他正式军事学校,并提供一份详细履历、毕业证书以及一张本人最近相片。

  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教育长、代校长方鼎英回忆:

  当时校内教职员,保定军官学校及云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多,而留学的很少。蒋是留日陆军士官出身,故学校制度大都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旧框框,主要教职员上校以下级别的居多。我因建议要想教好学生,必须先有好先生。且今留学外国归来,稍有资望的差不多都是少将以上的地位。从前士官学校的校长是少将,教育长是上校,今则教育长以上皆是中将级,甚至主任教官也是将级地位的居多,望今后用人尺度要放宽些。蒋采纳此议后,军校的规模逐步扩大,凡我们所希望要的人,差不多都乐意来就,并得到适当的安排,如黄慕松、张华辅、周斌诸人,皆留日陆军士官第4、5、6期同学,曾入日本陆大,且任过将级职务多年。与陆军士官学校第3期蔡锷同班的周仲玉等,都曾以中将级待遇罗致来校。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军校的政治工作很快打开局面,政治部专门聘请了萧楚女、恽代英、张秋人、高语罕、周逸群、韩麟符、许德珩等新文化运动中的名人或学术领域中的专家来校任教。如萧楚女有“青年运动之师”的美称;高语罕因提倡白话文运动而在进步青年中名重一时,以至“只要提到他的大名,无论识与不识,都是敬重的”;恽代英在军校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很多学生在入校前就在《新青年》上读过他的文章。这些教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极大的革命热忱,较高的理论修养,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的爱戴,被视为“军校的革命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除设有专科军事教官外,还设有特别官佐(“候差军官”)。第1期的特别官佐有季方、陈诚、徐成章、徐坚、吴嵎、简作桢、刘宏宇、江志航、符腾光、严伯威、杨本烈、徐光武等人。对于一些特殊专业的老师,校方也会根据需要,临时公布资质条件招聘使用。例如,军校曾以大约100元的高薪聘请懂军乐及中外音乐的教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启事》刊载:“本校现需音乐教授数员,月薪以100元左右为度,如有音乐专门学校毕业,对于军乐及中西音乐均称谙熟,愿就斯职者,请即通函黄埔本校教育处,并附履历住址,以便择优聘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