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所谓“玉音放送”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在台湾的受降随之拉开帷幕。随着国民政府军政人员接踵到来,台湾到处庆祝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台湾同胞压在心底长达50年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并伴随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的举行达到高潮。
日本战败
国民政府加紧筹备受降事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在台湾岛内迅速传开。岛内各地士绅和青年自发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欢迎国民政府筹备委员会”“台湾政治同盟”“新青年会”等社团,协助国民政府开展工作,满心期待祖国大陆接收人员的到来。
曾在日据时代担任律师的陈逸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时,内心的喜悦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一方面是战争结束了,不必再受轰炸之苦;另一方面是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解放了,根据《开罗宣言》,台湾回归祖国,满以为50年的灾难从此结束,此后台湾人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但因长期慑于日本警察的淫威,街头到处都是日本军队,这种喜悦最初只敢埋在心底,渐渐喜上眉梢,最后才沸腾奔放开来。于是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祭告祖先,锣鼓喧天,鞭炮响彻云霄,饱受战争洗礼的城市,终于汇聚成前所未有的欢乐的澎湃浪潮。
当时在天津的台籍人士杨基振知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感慨道:
回想卢沟桥那一声枪响引爆的七七事变以来的9年,以及昭和十六年(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英、美宣战以来的4年,真是全世界人类最悲惨的时期,特别是故乡遭受50年来的压迫。年少以来对日本的仇恨心让我宁愿前往大陆,今天还得以亲眼见到日本投降的一天。如此一来,故乡台湾时隔50余年后回归中国,从悲惨的命运中解放,从此永远接受祖国的拥抱。如做梦般,我流下欣喜的泪水。
8月29日,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从事接收台湾的部署。8月31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9月20日正式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明确规定台湾省暂设行政长官公署,隶属行政院,置行政长官1人,依据法律处理台湾全省政务,并于其职权范围内,得发布署令、制定台湾省单行规章,对于驻台湾省的中央机关有指挥监督权。9月28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和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在重庆联合成立前进指挥所,作为接收的前站,由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兼任所主任。
进入10月后,全台湾进入迎接回归的高昂状态,台湾同胞翘首以待祖国大陆接收人员来台。10月5日,为做好台湾同胞首次庆祝中华民国国庆、准备中国军队进驻事宜等各项工作,葛敬恩率领前进指挥所80多人抵达台北。10月6日,前进指挥所全体官兵在日本总督府官邸旧址举行第一次升旗典礼,并向日本第十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下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和警备总司令部第一、二号备忘录。第一号备忘录要求日军应向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投降,并应在现地听候命令;日军所有武器、器材、船舰、车辆及一切交通通信设施、机场、海港应保存完好,听候命令呈缴,不得有藏匿、遗弃及损毁的行为,等等。第二号备忘录要求日军为赴台的中国军队准备给养,且日军应即就现在位置集中,非奉命令不得移动。昔日不可一世的日军只能接收命令,按照国民政府指示等待被接收。
10月7日,前进指挥所副主任范诵尧通过广播,对全台民众宣告国民政府即将接收和重建台湾。10月10日上午,前进指挥所全体人员与地方士绅、普通民众代表首次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欢庆“双十节”。会堂正面挂着国民政府旗帜,两边贴着“欣逢双十,薄海共庆;恢复故土,万民腾欢”的红色对联。会堂内外挤满了人,几无立锥之地,气氛空前热烈。当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升起,大家齐唱中华民国国歌,众人感动落泪。台北市的大街小巷,则是鞭炮声连绵不绝,十字街头立起红绿牌门,国旗林立满城,民众心情极其愉悦。次日的《民报》以《祥瑞弥天万重欢腾,热烈举行庆祝大会,全省若狂情况极为踊跃》为题,报道了这一空前盛况。
庆祝第一个“双十节”后,前进指挥所加紧为中国军队进驻做准备:派遣参谋偕美军联络军官赴港口侦察现地状况、港口设备被破坏情形,以及可能停泊舰艇的数目等;调查现有营房的容量,为分配中国军队宿营地做参考;在基隆成立办事处,同时派员赴淡水等地,办理中国军队登陆、运输、补给和宿营等事宜;调查访问台北及各地金融、工矿物资之实际状态;派员监督日军调动之实施。10月13日,向谏山春树下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第三号备忘录,令驻台北地区的日军各部队于10月20日前全部撤出,且日军各部队撤退后的进驻地区应避开人口繁华市街及交通要点等。10月17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所属人员抵台,次日接手前进指挥所的工作,受降仪式进入倒计时。
祖国军队进驻台湾同胞欢腾忘我
1945年10月17日,中国军队第70军陈孔达部由美国军舰运抵基隆港,受到台湾同胞夹道热烈欢迎。当天,台湾《民报》的头版用《万人空巷,欢声雷动,抗战壮士安抵台湾》形容这一盛况。
当时赴台接收人员薛人仰回忆:
10月17日,船抵基隆港外,静候约两小时,然后随领航员慢慢进入港内停靠码头,在临时布置的欢迎厅休息。基隆中学男女学生均身着制服,手捧盘装文旦和香蕉趋前招待,态度非常亲切,满面笑容,如同诚心欢迎亲人一般。薄暮时分,我们搭乘火车赴台北,民众夹道挥手鼓掌,或将七爷、八爷(七爷是谢必安谢将军,八爷是范无救范将军。二者是台湾民间信仰中的人物)请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尤其在市郊,民众列队在山坡两旁,一般民众因为久经战乱,欠衣缺食,此时不顾衣衫褴褛,都倾家出迎,还有很多女人穿着祖母时期的宽边盛装,鸣炮欢迎,此种景象,终生难忘。
台湾作家吴浊流在《台湾连翘》一书中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10月17日,从祖国来了第70军的3000人,与长官公署的官员一起在基隆登陆.这一天的欢迎情形,真是不得了,台北市不用说,远从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赶来的也不少。军队所经过的道路两旁,砌成了人墙,其中有些日本人乖乖地并排着,使我觉得异乎寻常。学生、青年团员,还有乐队,连谢将军和范将军也被抬了出来,大刀队和艺阁也着实不少!军队进入台北市区时,有30万市民夹道欢呼,高唱《国军欢迎歌》。歌词如下:“台湾今日庆升平,仰首青天白日青,哈哈!到处欢迎,哈哈!到处歌声,600万人同快乐,箪食壶浆表欢迎!”
前来迎接中国军队的人群中,还有二十几个日本高级军官,其中就有在南京参加过投降仪式的谏山春树。原本骄横跋扈的日军,恭敬地站在旁边向中国军队敬礼。
10月24日下午3时,台湾同胞引颈期待许久的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由上海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台北市民欢呼若狂,万人空巷。机场内建一大牌门,有对联曰:“和平永奠,国土重光。”场内有台湾省行政公署和警备总司令前进指挥所文武官员、台北市及全台各地代表,场外沿途则有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华青年团、台湾学生联盟男女学生等数万人到场欢迎。陈仪在松山机场发表讲话:“我今日来台湾,是要做一个台湾的服务员,不是要来做所谓‘官’的……我们须有三个精神:第一个是牺牲的精神;第二个是爱国的精神;第三个是负责的精神。要用这三个精神,才可以建设新台湾,今天受了诸位的欢迎,我是很感谢的。”随后,陈仪和全体官员、各机关各团体代表分乘汽车至前进指挥所,沿途受到民众夹道相迎。
受降典礼庄严宣告台湾重光
10月25日上午10时,备受瞩目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会堂上悬“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会场”字样,场面较首届“双十节”更加盛大,数十万市民参加了这个盛会。
9时起,参加人员陆续入场。礼堂布置至为庄严,签字堂内悬挂着孙中山遗像,各柱子上悬挂盟国国旗及其国家代表照片,厅中为受降席。国民政府代表有行政长官陈仪、秘书长葛敬恩、参谋长柯远芬、副参谋长范诵尧、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李翼中,中央各部特派员、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各处处长,盟军代表顾德里上校、柏克上校、和礼上校等19人,以及林献堂、陈炘、杜聪明、罗万伡和林茂生等30余名台湾同胞代表,新闻记者李万居、叶明勋等10余人,日方代表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等5人,参加典礼人员共计180余人。
9时55分,各受降代表及参加人员入席。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入席后,全体肃立奏乐。9时57分,警备总司令部高级参谋陈汉平引导日方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大将、谏山春树中将、总务长官代理农商局长须田、高雄海军警备府参谋长中泽佑少将一行入场,向行政长官兼总司令陈仪行礼,引导官报告总司令后,始令日方投降代表就座。
10时整鸣炮,典礼开始,首先由行政长官兼总司令陈仪宣布受降书并对安藤利吉下达署部字第一号令:
自接奉本命令之后,所有台湾总督及第十方面军司令官等职衔一律取消,即改称台湾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受本官之指挥,对所属区行政军事等一切机关部队人员,除传达本官之命令、训令、规定、指示外,不得发布任何命令……并令其通饬所属一切行政、军事等机关部队人员,立即开始迅速准备随时候令交代。倘发现有报告不实及盗卖、隐匿、损毁、沉灭移交之物质和文件者,决予究办治罪……
语毕,由参谋长柯远芬将上述命令的受领证转交安藤利吉。安藤利吉表情凝重地在文件上签字,执笔的右手难以抑制地颤抖,全场屏息无声,这一历史瞬间被永远定格在镜头里。签字盖章后的受领证由谏山春树走向总司令陈仪前呈上,经审核无误后,日方代表退席。
签字典礼完毕后,陈仪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本人奉中国陆军总司令何转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之命令,为台湾受降主官,此次受降典礼,经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均已顺利完成。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全世界周知。现在台湾业已光复,我们应该感谢历来为光复台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的将士,并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家……
是日起,台湾、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台湾同胞同时恢复中国国籍。从此,束缚台湾50年的殖民枷锁终于被打开,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广播完毕后,陈仪即退席。全体肃立,奏乐,礼成,参加人员离场。中国与同盟国代表及本部全体参加人员在会场大门前合影留念。
下午3时,台湾各界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庆祝台湾光复大会。陈仪,省公署、警备总司令部官员,省党部主任委员,盟国代表,及大会主席林献堂、林茂生、林呈禄和杜聪明等各界人士出席,参加者达数千名。首先由林献堂宣布开会的理由,号召台湾同胞协助陈仪建设新台湾。随后,由陈仪致训词,勉励台湾同胞为建设新台湾而奋斗。最后,由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李翼中、《民报》社社长林茂生等致辞训勉。
受降典礼把台湾同胞喜迎光复的热情推向高潮。台北市民穿上新衣服,大街小巷到处挂满了彩灯,人们互相道贺,欢欣的场面甚至赛过了春节。在各处集会的人们舞龙舞狮,欢庆的锣鼓响彻街道,一度出现鞭炮脱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到处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据记载:“台北四十余万市民,庆祝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灯彩,相逢道贺,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此后数日,全台各地均有盛大游行活动,气氛甚为热烈。例如,10月26日上午,台北市万余名中等学校以上学生挥扬青天白日旗,陆续集合于台北市公会堂,依次排列,由北门口欢迎门转入太平街,经北署前、御成町街路,到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前大广场。陈仪出现于公署二楼阳台并对学生训话,之后学生继续前进至静修女学校而散。下午各式阵头集聚大龙峒保安宫,计有狮阵13个、龙舞团6个、音乐团体50阵,各阵头莫不尽力装饰,游行街巷,人山人海,热烈庆祝光复。
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归祖国,标志着台湾同胞彻底摆脱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压迫的悲惨命运,意味着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更拉开了战后重新建设新台湾的历史序幕。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