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曙
记得是1995年8月24日的上午,笔者怀着尊敬的心情,专程来到汉口台北路高知大楼拜访了年届88岁、湖北省唯一健在的黄埔一期老学长苏文钦。而今,虽然苏老已辞世多年,然而他那爱国爱民的高尚品德和谆谆教言,使我深受教益,犹如在耳。
那天,苏老热情接待了我,在交谈中方知他到黄埔一期受训时年仅17岁,是当时学生中较年轻的一个,曾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手下当过政治干事。毕业后,大革命时期历任排、连、营长;大革命后又当过三十九军五十一师少将参谋长、师长等职;1949年8月随程潜、陈明仁在长沙起义。加入民革后,曾任武汉市政府参事、湖北省暨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
每当同学会有活动时,苏老都不顾年事之高,拄杖躬临。他经常热情谦逊地将自己在黄埔受训、东征北伐及抗日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向后期同学宣讲,其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使在场聆教者受益匪浅。他说,黄埔军校最初几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完全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如第一、二两期是由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领导的;第三期是由校政治部主任包惠僧领导的;第四期是由校政治部主任熊雄领导的。至于国民党人汪精卫、戴传贤、邵力子等虽也曾一度兼任过校政治部主任,但都是挂名而已。担任授课的教官如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鲍罗廷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共产党人,他们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苏老还介绍说,有一次在政治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就说过: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你们看,蒋校长门前挂的对联是“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学生手中流传的是《曾胡治兵语录》,这怎么能把学生训练成真正的革命干部呢?苏老对周恩来的思绪敏捷、原则性强、对人诚挚至为敬佩,深感他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苏老为人耿直,其生活饮食、穿着十分朴素,笔者环视房内陈设及床铺用品等,也很节俭。他虽八八高龄,然而两耳不聋,写信仍可不戴眼镜,坐姿腰板挺直,军人风度不减当年。当他得知我是黄埔十七期本科毕业生、曾参加过湘鄂抗日会战并立有战功、也是在湖南长沙国民党一兵团起义时,他更高兴地说:“我们都是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学生,他老人家早就指出,‘中国人民对连绵不断的纷争内战,早已深恶痛绝,他们坚决要求停止这些纷争,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又说:“回顾黄埔军校的历史,看看当前国内外形势,国共两党实有必要再度实现合作,为祖国统一和建设事业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了和大陆长期隔离,因此消除这种人为藩篱,实现祖国统一,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江泽民总书记所提出的八项主张,既表达了党和政府的诚意,也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为这个主张是在尊重台湾现状的基础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这既无损于台湾任何人,更有益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威望。所以说,这是祖国为和平统一提出的最为积极、务实、合理的主张;而‘一国两制’则是结束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最佳方案。”苏老说到此处,激动地扶案而起说:“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它们是汉奸,卖国贼!”并谓:“我已年届耄耋,已别无他求,唯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诚望台湾当局和有识之士审时度势,遵照孙中山先生‘国家要统一’的遗训,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莫作分裂祖国的罪人!”
10多年前苏老的这一席话,至今回味起来仍感我肺腑。在国民党赢得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我重述黄埔一期老学长苏文钦对后期同学的教诲,旨在与在台各期黄埔同学共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