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先辈的足迹再出发——2023北京黄埔培训班结业
9月6日,北京黄埔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明德楼举行。4名学员代表分享了此次培训的收获和感悟。秘书长耿朝东作了培训总结。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区奕宁、北京市黄埔同学会会长覃珊、秘书长耿朝东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至此,2023年北京黄埔培训班圆满结束。
学员代表发言
东城区委统战部的干部李坤明用“串、传、船”三个字高度概括了他的所学、所思及所悟。
第一个是串联的“串”字。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打破了时间和距离的桎梏,跨过山河,串联京粤,重访老友,结识新友,将我们的心与黄埔先辈和他们的亲属们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同学感情更加亲密!
第二个是传承的“传”字。此次培经过这几天与大家的朝夕相处,我从各位黄埔人饱满的精神、热情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刻入骨髓、融入血脉的黄埔精神。正是有了在座的各位,浓厚的黄埔情缘才能更加联结,伟大的黄埔精神才会一代代接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第三个是船舶的“船”字。在我看来,黄埔就像是一艘船,历经百年,虽然饱受风霜波澜,但是在“爱国、革命”精神的指引下,航向始终坚定,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愿意化作一涓细水、一阵微风,为黄埔这艘船,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办公室干部吕灿从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三个方面总结了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是悟初心。历史是最生动的教材,通过参观军校旧址,追忆历史、缅怀先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黄埔人“初心映使命,如炬照征程”的深刻内涵。黄埔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以维护和捍卫祖国完整统一为坚强信念。
二是守初心。一代代黄埔人守的是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初心,守的是直面困难、敢于斗争的恒心。
三是践初心。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好新时代的黄埔工作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两点,一方面要保持一股精气神,另一方面要练就一副铁肩膀。要始终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能力不足”的忧患感,不断提高能力本领,在推动黄埔工作创新发展、推进祖国统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会员代表宋晓晨: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作为黄埔三代的我了解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和黄埔军校各位先辈为祖国统一无畏生死的精神。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青年时代的爷爷,也理解到爷爷对我的教诲。
爷爷从虽然没给我讲过刻苦学习和浴血战斗的故事,但通过这次参观见学,我看到了、听到了、触摸到了、也都感受到了那份历史的厚重。作为黄埔亲属,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理事周力:通过对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抚摸着一桌、一凳,依稀能够感受到先辈们热血与荣光。看着整洁的宿舍和操练场,依稀能够感受到东征、北伐战场上的硝烟。看着校门口的两棵参天大榕树,见证了黄埔的百年沧桑和为国共两党军队培养的一百单八将的辉煌。黄埔名将油画展,向人们诉说八年抗战国共两党的军队同仇敌忾、舍生忘死,共赴国殇。如今,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既是一份荣耀又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北京黄埔、怎样建设北京黄埔是每一名黄埔人需要认真思考的新命题。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创新工作方法,以抓铁有痕、聚沙成塔的工作作风,北京黄埔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耿朝东作培训总结表示,此次培训是“七代会”召开后举行的第一次重要活动,是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训人员涵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员,覆盖了黄埔工作四级联动的各级组织。此次培训为我们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讲好黄埔故事提供了生动的现场教学。陈毅安的54封家书、左权给妻子的一封信都感人至深。大家要将这些感悟写成文字积极向《北京黄埔》投稿,扩大培训效果和宣传效果。通过培训,大家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同岛内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的联系,用好黄埔会客厅,吸纳更多有意愿的黄埔同学亲属入会,壮大我们的队伍,扩大黄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长覃珊赋诗寄语
一期黄埔培训班
千里跨越渊源牵
爱国革命一脉承
仍需努力迎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