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军校

“六二三”沙基惨案

日期:2008-07-25 09:22:00 来源: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隔沙基涌与美丽的沙面岛相望的是六二三路(1925年前这里叫沙基)。路的东端,珠江北岸人行道上,庄严地耸立着一座纪念碑,上书“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沙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每年都有不少干部、职工、学生来到纪念碑前,凭吊牺牲的烈士,缅怀烈士的革命精神。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回1925年。当年5月,上海日资纱厂工人罢工争取改善待遇,厂主指使厂警开枪打伤11人,其中共产党员顾正红重伤致死。5月30日,2000多名爱国学生到租界抗议,却被英巡捕开枪打伤数十人。其后青岛、九江、汉口、安东等处均有类似事件发生。此时,广州沙面的英、法士兵,封锁沙面东、西桥,并高筑沙包,如临大敌。白鹅潭上英、美、日军舰已增至八艘。
“六二三”惨案现场
    6月23日中午12时,广州各界群众及香港大罢工工人5万多人在东较场集会声援上海的工人和学生,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中共广东区委主要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参加了游行。下午2时15分,游行队伍已到达西堤沙基口,秩序井然地转入沙基一带,前队并已经过沙面西桥口,转入菜栏街,计划返回西瓜园(今人民路广州日报社处)散队。约2时40分,当岭南大学、坤维女学、圣心书院 、女子师范、执信、广州二小等校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将抵西桥口时,沙面内的外国人忽然全部隐蔽。沙面维多利酒店(今胜利宾馆)楼上,一短发西装外国人,竟用手枪向游行群众射击。沙面内的英、法军队一闻枪声,即用机枪向沙基一带扫射。游行群众纷纷逃避,但由于人多拥挤,躲避不及的群众当场死亡52人(至10月3日为六二三沙基烈士举行国葬仪式时,死亡出殡人数为61人)。死者中13岁儿童1人,学生4人,教师1人,商民9 人,工人6人,黄埔军校师生27人,以及其它身份不明群众等。

    惨案发生后,广东国民政府向英、法提出严重抗议。并要求交还沙面租界,赔偿死难华人损失,但驻粤英、法领事蛮横加以拒绝。
“六二三”惨案死难者出殡的车队
    黄埔军校当年编印了《沙基屠杀中党立军校死难者》一书,周恩来同志在该书封二写了一篇题为《沙基惨案与廖党代表之惨死》(沙基惨案后不久,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暗杀)的悼念文章,并为死难的黄埔军校学生写下“喋血沙基为帝国主义死敌,转战潮广为国民革命先锋”的挽词。在广大群众的呼吁、要求下,当年广州市政府把沙基路改为六月二三路,后称六二三路。并于翌年惨案一周年纪念时,在沙面西桥脚(今清平路口)建造了一块纪念碑,上刻“毋忘此日”四个大字。

    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沙面东桥脚建造了更雄伟的六二三纪念碑。

    今天,白鹅潭虽然没有了外国军舰,沙面岛内也没有了帝国主义军队。但是,昔日帝国主义曾在中国大地上横行的日子,中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不要遗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