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连载  > 正文

韩练成的传奇人生(一)

日期:2008-05-13 15:38 来源: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韩练成,一个被冯玉祥称为“在北伐时与我共过患难”的西北军人,一个在中原大战危机中救援蒋介石被“特许列入学籍”的黄埔军校三期生,一个追随周恩来而成为“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仍被蒋纬国耿耿于怀的“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本刊将在分六期连载这位传奇将军的独特经历。——编者按

韩练成的传奇人生

韩兢

韩练成曾在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三个军事集团历任各级主官,担任过国民党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国防研究院研究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参谋总长办公室参谋组长、国民政府参军—总统府参军等高级幕僚,铨叙中将军衔。

1949年初,韩练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兰州军管会副主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训练总监部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甘肃省副省长等职,以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离休(大军区正职待遇);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韩练成本是出生于西北贫困山区的一个穷小子,为了“吃粮”而投军,却能同时受到国民党三个派系高层的信任。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假如没有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假如不是黄埔系将领,绝难贴近蒋介石。——他和黄埔,确有不解之缘!

但他却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与周恩来建立秘密而密切的单线联系,周说他是“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朱德称赞他“为党、为革命立了大功、立了奇功”,毛泽东更说:“蒋委员长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指挥解放军,也调动得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哪!” 以致蒋纬国在20世纪90年代还说他“是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居然演绎了如此不可思议的前半生?

报考“黄埔江军校”却进了西北陆军第七师教导队

韩练成1909年2月5日(清宣统元年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今)宁夏同心县山区一个叫谷地台的山村。父亲韩正荣,曾在清军董福祥部队当兵,做过固原巡防营哨官。韩练成出生时父亲因腿伤退伍务农已经好几年。母亲姓樊, 16岁时因家乡闹灾被族人带出来,卖给韩正荣为妻。夫妻俩生育4个孩子,3个夭亡,只有韩练成一人活了下来。韩练成12岁那年,父母送他去读私塾,他一边念书一边帮工。

1924年冬,城里来了一个给“黄埔江军校”招生的老师,条件是要有中学文凭。母亲从做零活的东家那里借了张甘肃省立二中毕业生韩圭璋的文凭,让韩练成冒名报考,就这样韩练成变成了韩圭璋,出生年月也随之改为 1908年2月(光绪三十四年)。直至韩练成去世,生日一直用这个“借来”的时间,但他从来都说自己属鸡(1908年是猴年)。

一共只招了4个学生,师生5人徒步走出山区,迎着隆冬的风雪,越过残缺的长城和冰封的黄河,到达宁夏(今宁夏银川)。4个学生经过简单考试,1925年元月,被西北陆军第七师军官教导队录取。那老师独自去了苏联,再无音信,没人知道为什么他给黄埔招生却送到了银川。

韩见到的招生简章要求在8月25日以前入校,如果当时他真地上了黄埔,应该是第三期,他也可能是最年轻的黄埔生。但他与黄埔擦肩而过。

黄埔教官刘志丹的革命启蒙

1926年9月,韩圭璋所在西北陆军第七师被编为国民革命军联军第四军,出兵北伐,师长马鸿逵升任军长。第一个目标是西安,任务是解救被直系军阀围困半年之久的第二军第七师李虎臣、第三军第三师杨虎城部。

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联军实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军事政治顾问是苏联的乌斯马诺夫,总政治部部长是共产党人刘伯坚。冯的进军方略是“固甘援陕,联晋图豫”。马鸿逵第四军虽然军阀积习重,但在改编后,总政治部派来了共产党人刘志丹任政治处长,部队作风有了逐步转变。

刘志丹是黄埔四期生,由中共中央派到国民联军第四军作政治工作。进军途中,担任排长的韩圭璋遇到了刘志丹,初次听到刘明晰讲解黄埔军校的“救国革命”精神,第一次接触了共产党人。11月28日,西安解围,韩升任连长,作为第四军的先头部队押粮进城,救济难民和杨、李部队。

冯玉祥到西安后,总政治部主办多次政治集训。韩圭璋参加了一次由总政治部部长刘伯坚亲自授课的集训,受训的都是选调的连长和连一级的士兵委员会主席,共21人。刘伯坚、刘志丹和国民党中央派来的邓飞黄、简又文都讲过课,刘志丹对韩练成的影响很深。刘伯坚、刘志丹还曾单独找韩谈话,启发说:“我们革命军人不但要作战勇敢,还要有一个清醒的政治头脑。”

刘伯坚认定韩是一个好苗子,刘志丹发给他一份“革命军人登记表”,并指定政治部秘书林红和五十六团政治员吴某作为他加入共产党的联系人。

1998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习仲勋、马文瑞《善做团结工作的模范——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95周年》一文,第一次由共产党的高层前辈在公开发行的党报上说出韩早期接触党组织的情况。

冯玉祥、白祟禧的信任和重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冯玉祥采取调和态度,继续东进。在5月的一场小规模夜袭中,韩练成率部及时救援总司令部,给冯留下了深刻印象。直至20世纪40年代,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写到:“韩练成在北伐的时候,曾同我在一起共过患难的。”

6月,冯玉祥与汪、蒋会谈后,开始联蒋清党,驱逐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刘志丹等人被“礼送出境”,韩还没有来得及入党就和组织中断了联系。

马鸿逵第四军向右转后,韩被扣上“红帽子”,由于冯玉祥的保护,韩有惊无险。在豫东鲁西作战中,韩圭璋屡建战功,逐级升任五十九团团长。

冯部北渡黄河,韩调任独立骑兵团团长,奉命拨归前敌总指挥白崇禧指挥,白将本部一团骑兵与韩部合编为骑兵集团,以韩为司令。两部骑兵配合默契,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10月,国民党政府军各集团军编遣时,冯玉祥向白祟禧要求韩圭璋带骑兵团归还建制。第四军缩编为陆军暂十七师,马鸿逵任师长,韩任中校参谋。

救援黄埔校长蒋介石

1929年,冯、阎、桂系不满削减实力的编遣方案,与蒋失和。5月,冯玉祥通电讨蒋,自任“护党救国军西北路总司令”。不料,一星期内,韩复榘、石友三、杨虎城、马鸿逵等部先后投蒋倒冯,马鸿逵暂编十七师附蒋后改编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军长马鸿逵兼六十四师师长,韩任六十四师独立团团长。

1930年初,各军事派系之间的关系在诡谲变化中终于形成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中心的反蒋联盟,中原大战爆发了。蒋介石一面调集部队在津浦—陇海—平汉线上,迎击阎冯主力的猛攻,一面在两湖部署阻击来自广西的张桂联军。

5月,蒋冯主力鏖战豫东,蒋介石在停靠归德(今商丘)火车站的“总司令列车行营”亲自指挥。韩圭璋率独立团守备归德。

5月31日,冯军郑大章骑兵军一支部队夜袭归德,攻击的重点是飞机场。蒋介石的“总司令列车行营”没挂火车头,停在站内,也被冯军骑兵围住猛打,但巧就巧在冯军万万没想到:这辆看来有一个加强营兵力押运着的蓝钢皮客车里就坐着他们兴兵讨伐的敌方总司令蒋介石。在无法突围的“行营”车厢里,参谋长杨杰摸黑摇着电话大喊离火车站最近的部队:“六十四师独立团?”韩只听到:“我是总司令部!我是参谋长杨杰!敌军包围总司令行营……”线路就中断了。根据枪声和爆炸声,韩断定:敌方肯定是骑兵!

他知道飞机场上有飞机,火车站是总司令行营,但是总司令行营没挂火车头!他猛地下了决心:“只救火车站!”随即下令参谋长带三营集中重机枪全部上城,死守归德,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死死守住,接应总司令部转移过来;二营以排为单位展开,在飞机场和火车站之间找敌军的栖马场,找到就马上打三颗信号弹,打栖马场只要打得响、打得热闹就行,要让围攻火车站的骑兵回得去、跑得掉;一营则跟着韩圭璋跑步出发,救援总司令。同时命令参谋长马上向师部报告,请求增援。

逼近车站,韩命令部队先围起来,压住慢慢打,再往里冲。见机场方向升起三颗信号弹,韩大声下令:“围三阙一!”部队在一营长指挥下,在机场方向拉开一个大空档,其余方面猛攻。冯军骑兵从空挡突围转移。

韩率部攻入站台,由卫队军官带领进入总司令行营车厢内,他左手反握驳壳枪,向蒋介石敬礼报告:“报告总司令,六十四师独立团团长韩圭璋前来报到。敌军骑兵被我团打退,我团两个营已在行营外围警戒,另有一个营在归德城内待命,请总司令指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和杨杰。

蒋握住韩的手:“嗯,好,好,很好,韩圭璋?你很好。……”

杨杰命令:“韩团长,你带来的部队暂时编入总司令部警卫团,加强外围警戒!同时,马上派人修复电话!”

见正要离去的韩戴着眼镜(韩近视,1928年开始戴眼镜),蒋问:“韩圭璋,你是哪一期学生?”

韩不知如何做答,杨杰说:“总司令问你是军校几期?”

韩突然想起:“本来要去黄埔,结果就近投考了西北陆军第七师教导队。”

蒋:“好,好,可以补充列入黄埔学籍嘛,马上通知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并当即下手令:“六十四师独立团团长韩圭璋,见危受命,忠勇可嘉,特许军校三期毕业,列入学籍,内部通令知晓。”

1994年,黄埔五期生郭汝瑰给作者披露过这样一段: 他在未认识韩练成同志之前,早就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赏穿黄马褂”的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1936年,郭汝瑰任陆军大学上校兵学教官,讲授一战史。教育长杨杰要他兼任特别班第三期的一战史教官。杨杰说:“特别班第三期学员,多是有作战经验的军官,他们有的地位较高如冯玉祥副委员长,还有深得蒋委员长器重的如‘赏穿黄马褂’的韩练成都要到这个班听课。”郭汝瑰问:“‘赏穿黄马褂’是怎么一回事?”杨杰就将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时,韩圭璋在归德车站临危救蒋,蒋准韩以黄埔第三期登记的事讲了一遍。

当时黄埔学生在军队中颇为吃香,被人们称为“穿黄马褂”。韩练成既被“赏穿黄马褂”,当然被另眼相待。他入陆大特别班第三期,也是蒋特准的。

“归德救蒋”、“赏穿黄马褂”这段史实,知之者甚少。

由于没有正式在黄埔军校第三期上过学,韩从来不在履历、自传中填写“黄埔三期生”,但在国民党军队尤其是黄埔系将领中,都认同韩是黄埔同学。

在中央陆军官校政训研究班再次被扣上“红帽子”

中原大战后,马鸿逵第十五路军被缩编,韩圭璋调七十二师任师参谋长。

1932年秋,蒋介石在汉口召见马部上校以上军官,几乎到了队尾,蒋在韩面前停步,对马说:“少云,这个韩圭璋,很好的,应该以旅长提升任用嘛,当师参谋长?太可惜了。”

马即令韩到南京就读中央陆军官校政训研究班第一期,校史记载:“中央陆军官校政训研究班第一期奉准同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这是韩第一次在黄埔军校本校受训,从这个角度看,韩圭璋应是黄埔生无疑。

进校第三天,政训班主任刘健群就找韩单独谈话并令其交代“参加共产党的过程”。韩知道,这是又要给他“戴红帽子”,戴了“红帽子”就要杀头!他绝不交代任何与共产党有关的事,被关了禁闭。别人经过集训马上就会有晋升的机会,可韩圭璋一关就是三个月,在禁闭室度过了1933年元旦。他不停给蒋介石写报告申诉,但总被刘建群和手下压着不发。

刘健群不是黄埔学生,只是何应钦的秘书,因上书蒋介石、参与成立“中华复兴社”,被任命为政训班主任。他只知道韩是马鸿逵部送来的“共党嫌疑分子”,却不知韩和蒋介石的特殊关系。

1933年春节前,蒋介石视察军校,韩在禁闭室大喊:“校长!归德六十四师独立团团长韩圭璋报告校长!”

蒋命人带韩来问话:“你为什么坐禁闭?”

韩指刘健群:“你问他。”

刘趋前对蒋附耳低语,蒋目不转睛:“有证据吗?”

韩:“他没有任何证据,就说我是共产党,从去年9月份起,一直把我关到现在,我给校长打报告,他们扣住不送!”

刘再次趋前对蒋附耳低语,蒋猛一转脸:“强辩!他在陇海线救援总司令行营的时候,你在哪里?你们都在哪里?什么共产党潜伏分子?马上解除禁闭!”随后蒋批了一张便签:“你去拿点安家费用,把太太接到南京来,先休息几天,我会任用你的。”

不久,蒋介石手谕江苏省主席陈果夫:“学生韩练成,着以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尽先任用。”

在这一纸手谕里,蒋介石按照韩的愿望:用回韩的本名“韩练成”。

从此,韩练成历任江苏省保安干部训练团主任、省保安处副处长、独立十一旅旅长、镇江警备司令等职,——完全脱离西北军,进入了黄埔系。

1935年春,韩晋升少将。当年秋,韩练成由蒋介石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当时陆大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实际负责人是韩在中原大战中结识的军中前辈、教育长杨杰。特别班第三期129人,韩练成有不少熟人,职位最高的是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还有北伐时期的友军长官孙良诚等。

初识黄埔老师周恩来、叶剑英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7月中旬,韩练成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集训,第一次亲耳听到蒋介石准备抗战的方针,心情振奋!返回南京后,韩立即被新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邀去彻夜长谈,韩表示愿意去抗战前线。第二天,白推荐韩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高级参谋,并指派韩为李、白与各方联络的军事代表,韩当即提前离校。

8月中旬,韩练成陪同白崇禧会晤了到南京参加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的周恩来、叶剑英及冯玉祥等。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白介绍:“他在北伐时是我们东路军骑兵集团司令,跟我一直打到山海关。”韩敬礼尊称:“周老师。”周开始当然认为韩是在桂系的黄埔生。

周恩来曾是黄埔军校的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是教授部副主任。

会面后,白问韩对周、叶的看法,韩未加思索,脱口而出:“如果共产党都是这样的人,倒是和德公、和你很般配。”见白淡淡一笑,未置可否,韩才想起“四一二”政变时马鸿逵的话:“第四集团白总指挥清共的刀子快......”

1938年初,由韩联络,白再次会见周恩来、叶剑英,探讨津浦路作战方案。(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