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连载  > 正文

黄埔风云(四)

日期:2008-05-22 16:05 来源:--请选择--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第七章  虎落华阳   陈赓冒死救校长

蒋介石借廖案替汪精卫清除代帅胡汉民,又得到汪默许,礼送许崇智出境,汪蒋之间关系更加密切。1925年9月14日,由汪精卫继廖仲恺出任黄埔军校党代表。从此汪蒋在党、政、军方面进入最高权力决策阶层,他俩的话一言九鼎,连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张继也不得不让三分。

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后,国民党左、右派斗争尖锐,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陈炯明东山再起,纠集东江、粤南、北江残余军队约4万人,占领东江一带,威逼广州,企图一举捣毁广东革命政府。9月27日,叛军先头部队攻占距广州150公里的平山,国民政府岌岌可危。

国民政府决定再次出师东征,第二次讨伐陈炯明。9月28日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何应钦、李济深、程潜任一、二、三纵队纵队长,采取中央突破战略,直捣陈炯明的老巢惠州。原党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周恩来任军政治部主任,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主组成的第一军下辖3个师。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两个团及警卫军独立第一师和鄂军均编入东征军序列。10月1日出发,经石龙、东莞,11日抵达博罗,扫清附近叛军,准备攻惠州城。

《惠州县志》形容当地地形险要,有铁练锁孤身,飞鹅水上浮,任凭天下乱,此地永不忧。之说。惠州三面环水,一面临山,飞鹅岭横亘于南,且城高10米,石头砌成,易守难攻,城外有4米深的护城河,相传自唐朝以来,有37次攻城纪录,无一次获胜,有南国第一天险之称。

蒋介石亲临前线,制定攻城计划,并组织敢死队,共650人,每10人为一组,第二师四团团长刘尧宸任队长,黄埔一期的蒋先云、陈赓、陈明仁都参加了敢死队,经过40多个小时战斗,陈明仁首先登城,将国民党旗插在城楼上。惠州之役,敢死队七次冲锋,团长刘尧宸、副营长谭鹿鸣等400余人伤亡。蒋介石向广州国民政府报捷,电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惠州夙称天险,有宋以来,从未破城,今为我革命军一鼓攻克,虽将士奋勇用命,亦我先大元帅在天之灵有以佑之。从此努力前驱,肃清逆氛,指日可期,吾党前途大放光明,除抚辑地方外,捷电以闻。

10月16日,在惠州召开追悼阵亡将士大会,周恩来致祭文。刘尧宸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抚恤其家属银元5000元。陈明仁晋升为营长。

且说蒋介石攻克惠州后,随谭曙卿第三师出发,攻打潮汕。10月27日下午,蒋介石到达距五华县华阳墟10公里的羊高墟。谭师长轻敌冒进,险些遭到灭顶之灾。谭师长急报:今晨4时出发,7时半在塘湖地区遇敌。敌有人马万余,抵抗顽强。职部兵力,尚嫌单薄。恳请调兵向梅林、龙村两翼增援,以期一鼓歼灭。蒋介石见此急报,觉得蹊跷,所向无敌的东征军还要求增援,莫非中了埋伏。原来,谭师懵懵然陷入敌人包围圈,进入以凶狠强悍出名的林虎部黄任寰的口袋。由于力量悬殊,战至中午,谭师牺牲团长以下官兵千余人。这是第二次东征以来革命军牺牲最惨的一次败仗。

蒋介石得讯后,立刻命令四团连长陈赓前去三师传达:坚决抵抗,不准退却。谭见令后曾组织反击,蒋介石也赶到华阳督战,但兵败如山倒,敌林虎部从侧面袭击,谭师复溃,总指挥部也被冲散,情况十分危急。蒋命令陈赓:你代理第三师师长,立即收容溃散的官兵,重新组织抵抗。三师系粤军许崇智部收编,素少训练,所以一败涂地,溃不成军。蒋介石悲叹道:谭曙卿害苦我矣!他暗自心悸,顿感前途绝望,对陈赓说:我唯有自杀以成仁,否则无颜再见父老百姓!陈赓劝道:校长,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这是一个新编师,你是总指挥,考虑的应该是战争的全局。这里太危险,请校长赶快离开!陈赓一边指挥部队阻击,一边果断地背起已经茫然不知所措的校长,来到几里外的小河边,过河逃出险境。这时天已黄昏,蒋介石躲过一劫。

何应钦、周恩来率领第一师10月23日占领公平墟,25日进至河田,26日占领河婆。第三师受挫华阳,何应钦急欲策应施援,但顽敌在华阳得手后趁势南下,同退守棉湖一带的洪兆麟部,分三路转攻第一师,使他分不开身。蒋此时焦急万分,指挥部行李文件丢个精光,连他爱不释手的《曾文正公全集》、《胡林翼全集》等也被卫兵丢弃。蒋介石惊魂甫定,急着要和第一师联系,但通讯中断,只得送信。在这兵荒马乱之际,谁都不愿揽这苦差事。蒋介石用目光询问指挥部几位军官,他们面面相觑,无人应承。这时,陈赓一步跨了出来。蒋介石大为感动:那好吧,只是太辛苦你了!他想到陈赓冒死救自己的情景,深信他能完成使命,将急就草成的密信交给了他。

到合浦约160华里,而且须渡过西枝江,进入陈炯明盘踞的地区,中间还隔着一座莲花山,山上土匪出没、虎豹横行,道又不熟,困难可想而知。再说在第二天上午10点前必须将信送到。仅有一个晚上的时间!蒋介石嘱咐陈赓:你装扮成农民,一路上要多加小心!陈赓带了50块银元,提了一根木棍,化装上路。山路崎岖险要,丛林深邃莫测,陈赓虽从小在湘军当兵,但毕竟只有22岁,对疲劳、饥饿尚能克服,最怕的是遇到敌人、土匪或老虎。果然不出所料,只听见一阵梆子声,接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干什么的?陈赓知道是山大王,只要留下买路钱,就可放行,他沉住气答道:赶路的。边说边掏钱,不见半丝惊慌:帮帮忙,我有急事。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一定是个当兵的。这些土匪原来不过是附近逼上梁山的农民。陈赓不隐瞒,承认自己是广州来的革命军,身负重任。听说陈赓是革命军,头目当即将钱退还一半,还在纸上划了个圆圈,再点上几点,说这是他的手令,再遇见他的兄弟,就会通行无阻。陈赓紧赶慢赶,终于在次日下午1时赶到河婆,虽然迟到三个小时,毕竟信到了。他松了一口气,转身就呼呼大睡。

何应钦、周恩来见信,立即派出部队日夜兼程奔赴华阳,将蒋介石接了回来。后来陈赓将这段趣事讲给蒋介石,蒋听得十分入神,他告诉陈赓,这叫作盗亦有道。陈赓一夜飞走160华里,机智应付山大王,背着校长一口气跑了几里路,这些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在尹家民著《蒋介石与黄埔三杰》一书中,就有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的赞誉。

第二次东征进抵畸庐,指挥部住一幢楼房,蒋住一楼,周恩来与陈赓住二楼。有一天,陈赓在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无意中发现一本花名册,像是黄埔官佐简历表,凡是中共党员的名字上都有一个红圈,在陈赓的名字下注: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是谁加注的,他一时摸不准。见到这本花名册后,陈赓与校长拉开了距离。他越想越生气,国共合作,共同东征,还分彼此,对中共党员如此防范。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处境。他托词母亲有病,请假回湖南探亲。等陈赓返回后,蒋介石找他谈话,劝他脱离共产党,跟着国民党干,陈赓斩钉截铁地说:这不行!蒋说:陈赓,有些事情你还无法了解,你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何去何从,将决定你一生的命运!陈赓回答:校长,你不是说,三民主义同志和共产主义同志非联合不能完成国民革命,为什么要分得那么清楚呢?我不明白。蒋说:你不要钻牛角尖,我说过许多话。几乎每周都对你们训话,我不能一一记清。我明白告诉你,一切共产党分子迟早要退出国民党,你还是早下决心为妙。陈赓没有听从校长的忠告,终于一纸调令,被委任为黄埔军校第四期连长,以后负伤,远走他乡。

10月30日,何应钦、周恩来率师与二纵队会合,两军夹击,迫使敌败走安流及双头。随后第三师前来助战,敌在双头被四面包围,除少数敌人逃往汤坑外,叛军主力全部被歼,俘敌4000余人。11月7日攻克饶平、汕头。第二次东征出师一个月,获得全胜。黄埔军校师生阵亡284人,负伤者不计。

为纪念东征烈士的光辉业绩,1925年12月,黄埔军校决定在军校附近的平岗兴建东征阵亡烈士墓,收两次东征及其他战役、沙基惨案牺牲的烈士遗骸。1926年6月16日校庆时,举行烈士墓落成典礼和公祭。经过两次东征,平定商团叛乱、杨刘叛乱及沙基惨案,黄埔军校师生阵亡531人,负伤408人。

第八章  何谜之有   中山舰事件揭密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史学界有人将其列为千古疑案

1926年3月18日晚,任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打电话到海军局代理局长、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共产党员李之龙寓所,说黄埔港发现走私船及海盗,速派军舰来黄埔待命。李之龙放下电话后,海军学校校长欧阳格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送来一封公函:

敬启者:顷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等因,奉此,相应通知贵局,边派兵舰二艘开赴黄埔为祷,此致海军局大鉴。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驻省办事处

3月18日

李之龙遂用笺纸写了两张命令,一交宝壁舰黄舰长,一交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命令着即将该舰开赴黄埔,听候蒋校长调遣

19日早晨,宝壁、中山舰先后抵达黄埔。因蒋介石不在,章臣桐向教育长邓演达报告并请示任务。邓演达说不知此事,稍待请示蒋校长,蒋接到邓的电话,竟说不知道此事。未几,海军局作战科邹科长报告说,苏俄参观团要参观中山舰,李之龙向蒋请示后,当晚中山舰返回广州。

中山舰启程返回广州的同时,蒋介石在卫队保护下,从卫戍司令部来到第一军经理处。在这里,他发动突然事变,以广州卫戍司令名义,命令全城戒严,派惠东升带一团兵力,配合广州市公安局武装警察,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宅、共产党机关以及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以保护为名包围汪精卫寓所;派蒋鼎文占领海军局,解除其武装;命令缪斌、贺衷寒拘捕军校及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并秘密监视邓演达;派陈肇英于20日凌晨3时,冲进李之龙住宅,把李及新婚不久的夫人潘慧勤从床上拉下来一顿毒打,然后将李押解到第一军经理处审讯,硬逼李承认中山舰要劫持校长到海参崴去,是受共产党指使。李之龙愤慨地说:这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中山舰是奉命行动,并非暴动。

周恩来在事发当天上午10时,接到包惠僧电话,为营救被捕同志,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卫士驱车赴造币厂。惠东升部缴了周恩来卫士的枪。周义愤填膺,质问蒋介石,蒋张口结舌,只好命令送还武器,令东征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马文车送周。周接着看望汪精卫,当时汪在养病,获悉住宅被保卫,气得把电话筒摔在地上,面色苍白地躺在客厅的帆布床上,见周进门,颇为费力地坐起来,气喘吁吁地说:我是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黄埔军校党代表,蒋介石有何权力在广州宣布戒严,调动军队,发动突然袭击。他事先也不向我请示报告,这不是造反吗?汪怒火冲顶,眼前一阵发黑,头晕倒床。周原打算同他商量对策,只好打住,安慰几句,告辞离去。

周恩来下午来到中共广东区委,与区委书记陈延年、苏联军事顾问季嘉山研讨对付策略。周恩来、毛泽东、陈延年等极力主张反击,但遭到苏联顾问和陈独秀反对。陈延年是陈独秀之子,他气得顿足道:老头子,老糊涂了!

中山舰事件发生时,军校第四期连长陈赓丝毫不知情,张治中找到他,要他表明政治态度。陈赓仅从中共特别支部那里获悉,一支国民党右派控制的军队正由陈继承带领,要在黄埔登陆。支部决定动员第四期师生阻止,大家一致推选陈赓带两连学生沿岛巡逻,严阵以待。张治中不知道蒋介石已派人秘密监视他,还鼓励陈赓坚守立场,与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斗争。并当面质问:校长这种做法,是否顾虑到一般革命同志的信仰和一般革命青年的同情。蒋不动神色,温言抚慰:事情已解决了,没有什么,一切都过去了,以后没有问题。大家好好干吧!邓演达看着张说:你真冒失,真大胆!

刚到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教官的聂荣臻,共产党员身份是公开的,理所当然也在蒋介石排除异己的名单中。3月20日是星期天,一大早,聂荣臻到广州办事,船到广州时,经过中山舰旁边,见不少共产党员被软禁,互不讲话,下午被释放回去了。中共广东区委空荡荡不见一人,大部分同志已疏散。

在周恩来义正辞严的抗议下,蒋介石不得不宣布解除戒严,释放所有被关共产党员师生,但由于陈独秀、张国焘妥协让步。共产党人被迫退出第一军。

3月23日,蒋介石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送上一个呈文:

为呈报事,本月十八日酉刻,忽有海军局所辖中山舰,驶抵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向教育长邓演达声称,系校长命令调遣该舰特来守候等语。其时本校长因公在省,得此项报告,深以为异,因事前并无调遣该舰之命令,中间亦无传达之误,而该舰露械升火,亘一尽夜,停泊校前,及十九日晚又深夜开回省城,无故升火达旦;中正防其扰乱政府之举,为党国计不得不施行迅速之处置,一面令派海军学校副校长欧阳格暂行权理舰队事宜,并将该代理局长李之龙扣留严讯;一面派出军队于广州附近紧急戒严,以防不测。幸赖政府声威,尚称安绪。惟此事起于仓猝,其处理非常,事前未尽报告,专擅之罪之诚不敢辞,但深夜之际,稍纵即逝,临机处决实非得已,应自请从严处分,以示惩戒而肃纪律。谨将此次事变经过及自请处分之缘由,呈请察核,谨呈。

军事委员会

蒋中正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这份至今仍存广东省档案馆的呈文复制件,说明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独断专行和多疑善嫉的杰作,他终不能自圆其说,只好释放除李之龙以外的被扣共产党员,当时被捕的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著名共产党员有恽代英、肖楚女、高语罕、李合林以及部分苏联军事顾问,都领略了校长的关怀体贴,不得不离开军校。高语罕劫后余生,写下一首悲愤诗:离骚读罢听悲笳,入夜江声走万蛇;曾住此间三月暮,而今一水是天涯。

蒋介石为掩盖事件真相,于4月14日释放李之龙,把协助他制造事件的欧阳格免职并扣留;免去王柏龄第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职务;免去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职务,责令离开广州;免去吴铁城新编第十七师师长和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职务,送虎门要塞监禁。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的第一次行动,蒋说:你们若要知道此次事变的真相,等我死后看我的日记吧!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魂归西天,他的日记虽已公布,但是做过处理的。其实,蒋早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就已露了底。他说:我知道共产党阴谋的爆发,就在于此。但我在当时,只知道他们是要叛变,要害我,我还不知道他们的企图究意是什么,一直到了这一叛乱平定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的计划,就是要在我从广州省城乘舰回黄埔军校的途中,强迫我离粤,直驰海参崴,送往俄国。这叫不打自招,何谜之有?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疑心、恐惧心理支配下遽然发生的事件,说是偶然,也是必然。多年后,蒋介石的心腹王柏龄多次得意地谈起:中山舰之事,烟幕也,非真历史也,而其收功之总枢,我敢说,是孙文主义学会。

钦差大臣出面的中共中央特派员张国焘,代表陈独秀专程在中山舰事件后的4月初来广州。在广东区委紧急会议上,张国焘蛮横压制陈延年,说他太不冷静。对周恩来则说:中共中央根据全国形势,决定在政治上采取妥协政策,要求同志们一致遵行。对蒋介石应表示让步,同志们对外的言论和行为,不可再有参差。会后,张国焘由周陪同,乘船抵达黄埔岛,与蒋介石会晤。他说:我是代表中共中央特来看望蒋先生的,希望彼此仍然精诚无间的合作,使广东的局面更加稳定,进而达到以全国统一的革命愿望。蒋表示了类似的意向,然后以无可争辩的口气直截了当地提出:为了避免中山舰事件之类的误会再度发生,我希望共产党人退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否则要交出名单。张国焘当即接受,并询问对黄埔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如何安排。蒋介石即将北伐,他说:黄埔中的中共党员都是我的好学生,我素来爱护他们,今后也一定重用他们。虽然周恩来有不同看法,但为顾全大局,只好表示服从组织决定。(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