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梁岱被俘,军长熊绶春阵亡。
12月15日,黄维采取“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的方针,作困兽犹斗之状。黄维使用了毒气弹,也未能阻止解放军的猛攻。在激战中,解放军攻克尖谷堆,整个双堆集均在其鸟瞰之下。不久,黄维兵团全部被歼。俘黄维、杨伯涛、覃道善、王元直、夏建勣、尹钟岳、王靖等军、师长多人,均毕业于黄埔军校。
对于十二兵团的覆灭,黄维说:“国民党的气数尽了。”他不承认自己是败将。
第四十九章 拒绝劝降 杜聿明陈庄落网
正当黄维兵团被歼时,徐州已孤立无援。杜聿明请示蒋介石后,慌忙放弃徐州,率前进指挥部和他的三位黄埔大将: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黄埔二期)、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黄埔四期)及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孙元良(黄埔一期),共约30万人马,向西南的永城方向撤逃。
毛泽东在1948年11月28日,已要求总前委注意“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武汉逃跑的可能”,12月2日,毛又致电华东野战军:“敌向西逃,你们应以两个纵队,侧翼兼程西进,赶至敌人先头堵住,方能围击,不要单靠尾追。”解放军遵命围堵杜聿明,采取“南面阻击,东西北三面攻击”的方针,逐步缩小包围圈。
12月4日,杜聿明正准备南撤之际,忽接蒋介石电令,要他解黄维之围。杜非常生气,但又不敢抗命。他召来邱清泉、李弥及孙元良研究对策。邱看罢电报,大骂道:“国防部混蛋,老头子也糊涂,没有弹粮,几十万大军怎么打仗?”杜聿明也说:“进攻,无异于送死。唉,反正江山是他蒋某人的,我杜某只有一条命,大不了为他效忠到底罢了。”12月6日,杜命部队向濉溪口方向继续攻击前进,但进展缓慢。国共两军在淮北平原上激战,初冬,硝烟弥漫,天昏地暗。
就在这天夜里,孙元良兵团单独突围,结果在薛家湖一带遭到解放军迎头痛击,几万人马或死或伤。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四十七军军长汪匣锋(黄埔高教班四期)被俘,孙元良躲在老乡床底下,才未被俘,后来化装逃回南京。
12月7日,邱清泉决定孤注一掷,向南硬攻。二兵团七十军军长高吉人(黄埔四期)、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黄埔四期)虽有“包打胜仗”的信心,但被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死死围住,邱兵团突围的希望微乎其微。李弥兵团也被包围半个多月了,陈官庄方圆20华里的30万官兵,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勉强充饥,其余的人只得宰杀骡马、挖野菜填肚子。
12月16日起,解放军停止攻击。17日,毛泽东为解放军中原、华东司令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分析形势,指明出路,劝其归顺,保证安全。
12月20日,天降大雪,士兵们冻饿交加,伤病员猛增,成班成排士兵摸黑投诚,以求生路。
1949年元旦,陈毅又给杜聿明捎信,劝其投降。杜想,如能保住两个兵团的官兵生命安全,也可以同意投降,个人荣辱可不计较。他拿着劝降书试探邱清泉的态度时,邱夺过信一把撕得粉碎,杜未敢暴露自己的想法。
1月6日,解放军发动声势浩大的攻击,炮声隆隆,枪声不断。前两天刚刚转晴,蒋介石恢复了空投。而空投下来的不是粮食,而是近百万份“黄伯韬烈士纪念册”和刊登中共权威人士宣布把蒋介石、何应钦等43名列为战犯的南京“救国日报”。杜聿明榜上有名。空投这些东西的目的,一是激励部属以黄伯韬为榜样,为国而死;二是警告杜聿明等人,中共已将你列入战犯名单,非战死别无出路。
过了一天,蒋介石来电:“闻吾弟有病,如果属实,日内派机接弟回京医疗。”杜苦笑说:“抛下数十万将士于不顾,我只身远走,何以忍心?”并复电:“生虽残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请钧座决定上策,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从12月16日起,被围困已达20多天,将士忍饥挨饿,无斗志,一击即溃。东西两面阵地被占领,包围圈缩小。杜请派空军轰炸支援。1月6日,70军军长高吉人负伤,由副军长邓军林升任。7日晚,李弥兵团驻地青龙集被突破。9日,杜急电蒋派飞机轰炸。10日,飞机投下“甲种弹”(毒气弹)掩护突围,国民党军向陈庄、刘集运动,被解放军发现,于是,东、南、北三方炮火更加猛烈,十三兵团阵地大半崩溃,二兵团南北阵地各部队亦纷纷告急。
9日黄昏时分,杜聿明与邱清泉到陈庄第五军司令部,命令指挥部直属部队及战车部队在陈庄以西集结,归徐州“剿总”副参谋长文强(黄埔四期)指挥,幻想在明天等待空军来掩护突围。一到陈庄,解放军的炮弹也跟踪追来,他们赶快躲进掩体。李弥及五军军长熊笑三(黄埔六期)都来了。他们要求今晚突围,其意甚决。杜聿明无法,便说:“如果你们要走的话,你们先走,我一个人在这里守到底,以免耽误了大家!” 争吵到晚10点,熊笑三愤愤不平地负气出去了,命令部下朝天开枪,以威胁杜聿明当晚行动。杜知道后气极了,反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逃、突、降” 三条路如何走,就是拿不定主意。他畏惧、胆怯、懦弱,又顾虑重重,不甘心失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好说:“既然都想突围,那就分头行动好了。” 但众人要求杜一起走。杜说:“这不是让敌人一网打尽吗?我们就这样走,如何对得起部下?赶快通知他们自找出路。”
杜聿明最后向蒋介石发出一电说:“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今晚分头突围。” 然后,将话机砸碎,文件烧毁,接着电话线也断了。邱清泉拉着杜聿明冲出掩体,率领特务营官兵突围。李弥一直向北跑,杜聿明跟不上,心想,要逃也不能跟着大部队走,只有在夜间钻空子跑出包围圈再说。于是,杜聿明带着副官尹东生及卫士10余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再转向东北,沿途见大批部队向陈庄前进。一问原来是七十二军军长余锦源(黄埔二期)残部。杜聿明见解放军大部队在运动,他化装穿上士兵服装,由卫士扶着往东北方向跑。到天亮时已走了20多里。他们的行踪被老乡发现,立即报告附近的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一师卫生处。协理员胡正林请示处长王英后,派通信员樊振国、卫生员小崔去抓俘虏。杜聿明冒充解放军,说是送俘虏的。但哪里逃得过樊振国的眼睛。他终于真的成了俘虏。此时,杜聿明想举枪自杀,被尹副官夺过枪交给了解放军。
卫生处忙于救伤员,无暇看管这批俘虏,将他们送往师部。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见杜聿明不像士兵,问他是那个部队的?杜谎称是十三兵团的军需官高文明。陈问他十三兵团八大处处长是谁?杜一个也答不上来。后来从杜身上搜出“骆驼”牌香烟及“派克”钢笔,还有象牙筷子,上面刻着“远征军司令杜聿明40大寿,龙云赠”。“高文明”就是杜聿明。杜只好承认。后来他回忆道:“……解放军监视很严。这时,战犯这个罪恶名称一直缠绕着我。张印国见我心神不安,就多次劝我夜间逃跑。我自己觉得腰腿疼痛,行动艰难,逃出去走不动会死,被解放军发现也会死,与其被处死,不如先自杀,还可以做蒋介石的忠臣。一刹那间执拗得仿佛死神来临,见警卫人员离开房屋,就顺手拿起一块小石头在脑袋上乱打,一时打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
杜聿明被俘后,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历时10年。由于他在狱中表现较好,1959年12月4日,他被首批特赦释放。1961年3月,杜聿明被分配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文史专员,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晚年,他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3年6月,杜聿明夫人曹秀清女士从美国转道日内瓦、莫斯科,飞往北京,与阔别15年的杜聿明相聚,两人在北京一同度过了平静的18年。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京逝世,终年77岁。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和女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专程从美国赶来向杜聿明遗体告别。(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