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情缘

故乡之旅点滴

日期:2008-07-11 09:21: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台湾]梁一萍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台湾]梁一萍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和孩子一大早赶到高雄小港国际机场,会同父亲及几个长辈赴内地作一次故乡讲学之旅。但见父亲笑吟吟地朝我们走来,钟伯伯、钟妈妈也都来了,两年不见,长辈们神采依然,我们心里也充满欢喜。

  华航客机准时起飞,经香港转机到厦门,驱车直赴老家瑞金吃宵夜。早发夕至,回老家不再是困难之举了。但这次返乡的任务并不轻松,因为在父亲的策划下安排了我们这一行人(台湾学者、资深教师)在瑞金市第一中学、赣南师范学院的讲学课程,还要和瑞金的乡亲们面对面进行交流。此举既丰富了我们对故乡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故乡的感情。

  第二天,在瑞金看到了表姐钟玉兰和表哥钟久源及他的儿子。玉兰表姐的风采依旧,干起杯来豪气感人,她陪我们爬罗汉岩,身手矫健,有如少女。

  梅岗老家的叔伯姑婶和老辈的邻居们清瘦依旧。两位姑姑一直拉着我的手,要求爸爸常回来,泪眼濛濛,实在不忍。小菁已做了妈妈,抱着娃娃,显出少妇的韵味。小菁的弟弟文荣也特地从工作地点广东揭阳回来了,再次相见分外兴奋!父亲规划的“桃洲书房”,将三间内墙开门打通,比以前多出二间展览室,空间宽广多了,布置更美观了,不但替社区的孩子们开辟了一个读书环境,也给了父亲的许多珍品文物一个安置之地,这要谢谢梁京叔叔一家人对“桃洲书房”的照顾。

  老家的“环松太”厅堂依然巍立,虽然破旧不堪,可是在我心中,它是全瑞金最令我心驰神往难忘的地方。老屋虽旧,但气宇不凡,可以想见先祖父耕稼传家,克勤克俭,在这里培养父亲读书识字,使之长大成人。厅堂前的圆形池塘,水波粼粼,如同往昔岁月,悠悠倏忽而过。逝者如斯,如果没有这座厅堂和这口池塘,我们怎么相信父辈们真实的经历了那些岁月呢?如果没有父亲住过的那些老屋,我们又如何确定我和姐妹们真实地回来过呢?看到了老屋就好像看到了过去,老屋的确旧了破了,却是岁月不老,精神常在!我想这也就是父亲想将老屋这块地方,改造成他百年后的陵园的意义所在。我们姐妹再次回到父亲出生的老屋,才真正了解其价值的真谛。

  跟随父亲走进梅岗中学,那曾是父亲小学毕业的崇本小学旧址。面对全校师生,校长梁永新先生致欢迎词后,父亲先介绍同行的贵宾,随即大声疾呼,希望同学们努力读书,有知识就能创造财富,有知识就能开拓前程。我们姐妹也抓住父亲讲话的主题,简述自己求学的经历。同学们都瞪着眼睛很专注听我们演讲,阵阵的掌声又反映了他们的领悟和肯定。

  当日晚上,应当地私立英才学校校长刘春光先生之邀请,跟随父亲到该校参访,承校长夫妇亲自接待,并简报学校现况及私办大学之相关构想。我倒建议以英才学校现有之基础,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一贯作业,资源统筹运用。可先增设外语专科部,以应进入WTO后极需外语人才之情势,则英才学校更上层楼,前途更光辉也!

  在赣州,我们认识了钟久祥伯伯夫妇和其家人,钟老伯亲切热情,如沐春风,长者风范,令人尊敬。分别时,俩老随车送行,一一握别,依依之情令人泪下。赣南医学院的招待人员热情亲切,加上好吃的赣州菜,辣味加香,令人频频加筷,色香味均叫人垂涎三尺。

  有幸认识了赣南师范学院的杰出心理学硕士翟宏教授,热情大方,谈吐不俗,女中豪杰也。月余之后她也来到台湾,我们姐妹和她在台北再次相见同游,欢愉不已!地球越来越小了,人生何处不相逢?

  赣州市,依山傍水,古有“富丽江城”之称。名胜古迹很多,我们游览了“通天岩”、“郁孤台”、“八境台”。看见章、贡两水合流成赣江浩浩北流,竟是我们这次旅游的主要路线。当父亲牵着我的手,走进通天岩内“广福禅林”寺院西边的蒋经国先生旧居的时候,他特别提示我说:“你看,经国先生自己住在这里面三间狭小又矮的简陋石洞里,他却在通天岩口的左边为张学良先生和赵一荻女士建造了一栋双层现代化的洋楼。相形之下,卑尊立现,经国先生真是心细如针,用心良苦矣。”其实因时局剧变,张学良并未住进该楼,所以导游说:这是一栋从未住过人的将军楼。

  江西省会南昌市,对大陆而言,是值得纪念的地方。我们游览八一广场,看到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名为“八一大桥”。桥的一端,雄踞着一对石狮;另一端则是一对神态极为生动的石猫,一黑一白,白猫作捕鼠状,黑猫则已捕猎到一只老鼠,神态极为得意,令人看了不禁莞尔,那不正是暗示着邓小平的名句——“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吗?

  据说雕塑石猫时还有个故事:大桥改建即将完工时,上级领导前来视察,指示工程人员在桥的两端应该摆设石雕,才能显出新桥的气势。工程人员请示“摆什么好呢?”领导指了指站立的这端说:“狮子。”然后缓缓的走向另一端。工程人员又问:“那一头也一样吗?”领导深思了一会儿没有回答。到了桥的另一端时,工程人员再问:“想好了没?”“冇(没)”领导用南昌话回答。“冇”的南昌话与“猫”字声音相似,于是工程人员就精心地雕刻了黑白双猫。给这座大桥建造史话平添了几许诙谐。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的最高学府,校门壮观,校园区分南区和北区,宽大宏伟,绿化美观。现有各类学生八万多人,教师二千多人(南昌大学2007年对外公布的数据)。从其设置的17个学院以及90多门专业课程看来,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可惜参访时间太短,又逢周末,未能一窥其堂奥,实在感到非常遗憾。可是仍然要感谢南昌市台办的协调安排,但愿以后还有机会再来,做进一步详细了解。

  庐山,不愧是江南名山。在那里,给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北美洲的秋天。“美庐”依山而建,林木苍郁,阳光明亮,大家都喜欢坐在阳台上,拿着蒋先生的手仗,戴上宋女士的帽子拍照留念,遥想当年,何等风流。在室内看到当年宋美龄用过的一套《大英百科全书》,虽然破旧,但可以想像宋女士俯案沉思、喜爱阅读的闲情。

  毛泽东先生也住过美庐,他的卧室相当宽大,但装饰简单,高雅大方。其旁的庐林湖,是他经常游泳的地方,风光清秀怡人。

  美庐对面另一栋房子,是周恩来先生的旧居,西洋式两层楼房,气派也不平凡。

  离开祖籍地江西,到厦门市旧地重游,父亲侄子梁伟林夫妇带着小女儿也来了,我们一道在华侨大酒店吃宵夜,游鼓浪屿后他们赶搭班车回瑞金。在外地碰见亲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趟“讲学之旅”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我仅是随记点滴而已。●

  (作者为在台二十四期黄埔同学梁君新之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