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情缘

我的两位外祖父

日期:2011-07-01 08:41: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陆铁明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

  我的叔外祖父张柏林(张显义),188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云南省武备学堂,曾在湘陆军中任管带。青年时因受胞兄张显仁的反清革命思想的熏陶,经黄兴之子黄一欧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他们既是同乡、同学又是战友、同志。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从日本去安南筹款,将东京本部事务委托黄兴主持,黄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方面,亲自指挥攻打长沙之战。当时,张柏林是“敢死队员”,他与黄兴一起乔装改扮、里应外合,组织暴动,杀开城门,迎接埋伏在城外的革命军进城,一举攻克了长沙。辛亥革命后,张柏林定居上海,任国民政府江苏省专员。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返回长沙,以其辛亥革命老人的威望,发动同仁、门生集资捐款,在湘西开采镍矿石,支援抗日救国;湖南解放前夕,张柏林支持程潜起义,成功地实现了湖南省的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张柏林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1953年因病逝世,享年64岁。

  我的亲外祖父张显仁,是张柏林的胞兄,被清朝公派去日本留学,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当时蒋介石是该校第四期毕业生),与蔡锷是同学。以前我们还保存了一幅他在日本时同学合影留念的珍贵照片,可惜在“文革”期间不幸被毁。外祖父回国后,曾任清政府福建水师统领。因受当时革命思想的影响,流露出对清廷腐朽统治的不满,被认为有反清嫌疑。一次,清政府命令他赶赴洞庭湖检阅水师,不幸的是在途中暴病身亡,疑为政治谋害。当时清廷发给家眷抚恤金白银三千两,由我外婆扶灵归回老家安葬。

  在家族的记忆里,两位外祖父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是我们人生的楷模。他们的革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和我的人生,因此我在高中毕业后就选择进了黄埔军校(二十三期),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接触了不少的革命前辈,这对我的世界观和一生的命运转折影响很大。1949年12 月我随军在成都市起义,参加革命工作。

  值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作为辛亥革命先人的后裔,我特将两位外祖父生平点滴事迹略写成文,以资纪念。我们缅怀先辈,就是要继承中山先生爱国革命思想,从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继承并发扬辛亥先烈的革命精神,就是要把它化为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是为了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坚信,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宏愿,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辛亥革命老人张显仁之外孙,现任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