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岁月

两袖清风——忆父亲谢尚廉

日期:2009-09-08 14:54: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谢超凡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谢超凡

 

  父亲谢尚廉(1910年11月—1999年6月),江西万载人,早年曾是黄埔军校瑞金三分校军官训练班步科毕业生,生前是安徽芜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

  父亲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调任军政部特三团连长,陆军暂编十三师副营长,独立三十三旅干训班教官,第二十八军第五十二师一一五团三营营长,苏皖前进指挥部干训班大队长(中校团副)。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驻防皖南一线与日军对垒多年,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爱护人民,深得群众好感。日军投降后,父亲在江南苏皖指挥部任中校参议。1946年春,父亲随部队在安徽芜湖搞接收,在接收工作中一文不取,退役后被派往“安徽宁国灰山煤矿”任管理主任(矿长)。当时正值解放前夕,物价飞涨,矿工的微薄工资无法买到粮食,惶惶不可终日。在这危难之际,父亲慨然将自己存矿的一批大米,全部分发给矿工们。

  解放后,我们全家定居在芜湖。1954年特大洪水将煤矿冲垮,无法生产和经营。父亲为了妻儿生计,做了一名搬运工人,靠拉板车度日,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然而他心情豁达,有“贫而乐”的气概。

  值得一提的是: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杜平将军与父亲的交往,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父亲与杜伯伯同为江西万载人氏,俗称小同乡,又同在江西东洲中学读书多年,交往甚密。我们家住芜湖时生活非常艰苦,父亲早知杜伯伯在南京位高权重,却从未想到去找他。二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未与他通讯,也不对别人说起此事,但杜伯伯一直在打听父亲的下落。在1979年冬,他曾特地到父亲的老家江西宜春去寻访,没问到父亲的行踪,最后只得扫兴而返。

  直到1984年春,父亲家乡有乡亲来信,告之杜将军特寻未果而返,父亲得知后才写信给杜伯伯告之在芜湖。杜伯伯非常高兴地回信,要亲自来芜湖看他。父亲只好立即回信阻驾,表示自己理应先到南京看他。这次相会竟分别了53年之久,杜伯伯对父亲的为人和品格很是敬重。他俩相见时,我父亲先说:“杜兄,你得志还不忘记我这穷故人。”杜伯伯接着说:“你有汉光武的遗风呀”!杜伯伯还关切地问父亲:“你有没有问题要我解决?”“有无困难要我相帮?”父亲都答以“没有”和“不要”。

  1985年春,他们第二次在南京相会时,杜伯伯说:“尚廉同学,我已为你写好一幅字,我想只有你才相配这几个字”。父亲见题词是“两袖清风”四个大楷字,写得很工整。这字幅父亲非常喜欢,身前始终挂在他的卧室,作为激励他走完人生的座右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