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研究

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君主专制的伟大革命

日期:2011-09-08 13:59: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三、 革命党人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3个月就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和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在革命高潮中附和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袁世凯在得到这些许诺后,加紧“逼宫”。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2月14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呈,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袁世凯不肯离开北京老巢,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西方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以迫使革命派让步,革命派再次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决定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们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他们制定《暂时新刑律》、《戒严法》等一系列反动法令,剥夺《临时约法》规定给予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1914年3月,袁世凯公然撕毁《临时约法》,炮制了一个《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不久,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大总统不仅可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推荐继承人。这样,袁世凯不仅可以终身独揽政权,而且还可以将其传子传孙。至此,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了。

  袁世凯统治时期,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他未经国会同意,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用盐税作抵押,使列强实现了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的愿望。1915年5月,为了让日本支持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实行帝制。第二天,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31日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帝制复辟活动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从1916年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6月,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废帝溥仪复辟。这一次复辟的时间更短,仅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破产了。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也发生了分化。许多革命党人以为,推翻封建帝制、建成共和政体,革命大功告成,从而丧失了革命意志。他们中有的人热衷于追逐个人的官职和利禄,甚至投靠军阀,迅速蜕化为新的官僚、政客。有的人埋头经营实业,为自身牟取经济利益。有的人热心于搞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甚至主张劝说袁世凯加入国民党。还有的人在革命受到挫折时,意志消沉,隐遁山林,或者移居海外,以逃避国内的政治斗争。孙中山起初也一度受到袁世凯的欺骗,表示“十年不预政治”,以修铁路、发展实业为己任。1912年8月,宋教仁为实现责任内阁,在北京正式组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而国民党方面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又不一致,结果只坚持了两个月就失败了。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由于中华革命党提不出能够动员群众的革命纲领,入党者又必须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个人,带有强烈的宗派性,严重脱离群众,因而参加的人数很少,社会影响不大。

  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准备“登基”前一周,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变本加厉地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但“护法”的口号在群众中缺少号召力。由于孙中山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也不掌握军队,遂不得不依靠与皖系军阀有矛盾的西南军阀。而西南军阀则企图利用孙中山的声望对抗北洋军阀,扩大自己的实力。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北伐。不久,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擅自实行停战,并且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想依靠南方军阀来反对北洋军阀,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