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研究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分校(下)

日期:2010-03-01 08:10: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卜穗文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卜穗文

 

三、武汉分校

  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汉。16日,军校决定采纳方鼎英的建议筹备武汉分校,并委任邓演达、郭沫若、董必武、包惠僧等负责这项工作。22 日,蒋介石致电国民党中央:“在武昌另设分校,原有校内政治科,移设武昌,再加扩充,以便多方造就政治人才。”27日,邓演达将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办的政治训练班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并择定武昌兰陵街前清两湖书院旧址为校址。邓兼任政治科主任。11月1日,政治科招考委员会成立,邓演达任主席,郭沫若、彭漪兰、詹大悲、李汉俊、董必武、包惠僧等14 人为委员,分别派人在上海、长沙、重庆等地进行公开或秘密招考,并在邻近中国的朝鲜、琉球、安南等地秘密招考。1926 年12 月初,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大队500 余名学员到达武昌。1927年1月19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决定将中央军事学校政治科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由蒋介石兼任校长,汪精卫兼党代表,邓演达代理校长,顾孟余代理党代表,张治中任教育长兼训练部主任,周佛海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恽代英为政治总教官,蓝腾蛟为军事总教官。在筹备期间,武汉分校成立校务整理委员会、开学典礼筹备委员会,召开过全校官佐会议、教育会议。

  1926年1月,黄埔军校五期炮兵大队及工兵大队两科学员1200余人分别从黄埔军校和江西前线来到武汉,进入武汉分校学习。2月初,在武汉复试录取的第六期政治科入伍生总队入校。其中男生986人、女生195人。武汉分校招收女生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的创举。分校学生分为学生总队和入伍生总队。学生总队包括黄埔第五期的政治科、炮兵科、工兵科,每个科为l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4个中队。政治大队长张鸿儒,第一队队长徐向前,工兵大队长蓝腾蛟,炮兵大队长史文桂。工兵大队400余人,驻武昌大东门外华中师范旧址;炮兵大队800余人,驻平湖门外旧骑兵营。入伍生总队包括政治第一、二大队(每个大队下设4个中队)和女生队。第五期政治大队和第六期入伍生政治第一、二大队驻两湖书院旧址本校内,女生队驻旧两湖中学。1月21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学兵团1300余人编入武汉分校第六期入伍生部队,组成步兵大队和特务大队。全校总人数达4000余人。“四一二”政变后,黄埔、长沙两地军校师生不堪白色恐怖压迫,辗转来到武汉军校,湖北省农协农民训练班两批学员近400人也被送进军校训练。

  当时武汉是革命的中心,是全国革命青年向往的地方,许多革命青年踊跃投考,各地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遴选了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青年前来报考。因此,武汉分校学生大都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较好。据分校党组织负责人陈毅回忆:“军校学生中,中共党员不少,党的同情分子更多,右派的势力很小。”学生冼大启回忆道:“武汉分校学生,特别是第六期学生多是共产党员和拥护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原来是共青团员的,入校后多数转党。”加上政治教官中不少是共产党员,武汉分校的革命力量是很强大的。

  1927年2月12日,武汉分校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开学典礼。l4日,武汉分校正式上课。教学上实行每日三操两讲,即早、上午、下午各一次术科,上午、下午各一堂学科。政治教育在武汉分校十分受重视,政治教官恽代英亲自给学生上课,亲自编写教材。军事课主要开设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基本军事常识以及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四人教程:术科主要有制式教练、野外演习、射击、马术等。

  1927年3月武汉分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将校长制改为委员制,军事委员会指定谭延闿、邓演达、徐谦、顾孟余、恽代英为校务委员,谭延闿、邓演达、恽代英为常务委员,由于谭、邓都是武汉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兼职多,恽代英成了武汉军校的实际负责人。中共中央军委派陈毅到武汉军校任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军校党委书记。

  武汉分校实际上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占主要地位,因此该校参加了许多反帝反封建斗争。1927 年“1·3”惨案发生后,军校师生发布宣言,通电全国,一致要求严惩凶手,收回英租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英租界被接管后,政治科宣传队特组织“l·3” 惨案化妆宣传会,连续5天在汉口血花世界进行表演宣传,支持和鼓舞武汉人民进行斗争。

  3月6日,蒋介石指使杀害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陈赞贤,制造“赣州惨案”。16日,国民党右派解散了国民党南昌市党部和南昌学生联合会,还指使流氓匪徒捣毁了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和九江总工会,打死打伤多人,制造“南浔惨案”。武汉军校师生于20日召集全体紧急会议,一致决议向武汉国民政府请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为中心,在黄埔军校同学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蒋高潮。各期学生讨蒋大会筹备会宣告成立,由蒋先云、陈赓、熊受暄、周恩寿、陆更夫、叶镛、严正、韩浚等组成,会址设在武汉军校内。

  5月,第五期政治科第一队200多人学习期满,毕业后分配前线北伐部队和湖北省保安团队担任下级军官。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准备把在当地招考的政治科改为步兵科,加紧步兵训练。同时将全体学员编为一个师,随时准备应付突然事变。5月11日,根据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武汉分校改编为中央独立师,师长侯连瀛、副师长杨树松、参谋长莫汉英、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恽代英。第五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编为独立师第一团,团长张鸿儒;第六期入伍生总队政治第一、二大队编为中央独立师第二团,蓝腾蛟任团长;武汉学生兵团编为中央独立师第三团,史文桂任团长。女生队学员,临时编配到师政治部、军医院以及各连队担任宣传救护工作。

  5月13日,驻防鄂西南的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蒋介石策动下,与川军杨森暗中勾结,公开发动叛乱。17日,叛军迫近离武昌仅20公里的纸坊镇。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调叶挺独立部队和中央独立师担任反击主力。中央独立师沿武长路经咸宁、莆听、嘉鱼、沔阳一带出击,虽敌众我寡,但以旺盛的士气一举将杨森、夏斗寅击溃。西征胜利结束,中央独立师回到武汉,本应回学校训练,因武汉政府汪精卫、孙科、唐生智等人态度突然变化,宁汉合流迹象日益明显。拥兵较多的唐生智甚至有撤消武汉分校的露骨表示。在处境困难的情况下,军校学生没有回到武昌城内的两湖书院,改驻郊外的南湖书院。6月30日,中央独立师取消建制,仍恢复军校原状,但形势不断恶化,邓演达秘密出走。7月15日,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18日,在武汉分校学习的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800余人由恽代英主持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了毕业典礼。女生队也被迫提前结束。21日,武汉分校被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接收,在校学生被编为军官教导团,武汉分校结束。

四、长沙分校

  随着北伐军节节胜利,革命势力向长江中游发展。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决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长沙开办第三分校。“当分校招生的消息传出之后,湘、鄂、赣、川、黔、皖、鲁、豫、粤、桂各地的青年,为向往黄埔军校的名声和奔向革命的征途,都纷纷投奔长沙参加应考。报名人数之众竟达l万多人,而取录学生仅1千人左右。由于择优选录,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程度都比较高。”

  分校于1926年12月开始招生,分设两个招生处,一个在长沙分校内,招收湖南学生;另一个在湖北武昌,招收外省学生。

  1927年2月,长沙分校正式招生1200余人,分步兵、工兵、炮兵、政治4科:招收唐生智部连、排干部800人,编为带职第一、二大队。校址设在长沙小关外教场坪。

  分校组织设本部为领导机构。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为汪精卫、唐生智、石醉六。校务委员为刘兴、何建、李品仙、叶琪、周澜;教务委员为张国威、廖磊、范宿钟、刘健绪、陶广、熊震、李文杰、何萱、王锡涛。石醉六为校长,余范传为教育长,谢煜焘为总队长,夏曦为政治部主任。长沙分校实际并不隶属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管辖,而是受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管辖,分校各级负责人均由唐生智决定。

  分校政治课程有三民主义、历史唯物论、经济学、工人运动。所有政治教官,都是由政治部委派的,绝大多数系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分校对政治教育十分重视,不少共产党著名人物前来讲政治课或作专题讲演。夏曦在学生中的威信很高,讲演很动听,讲话不用讲稿,每次讲话都在几小时以上,学生听讲毫无倦容。当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来校演讲《三民主义》。军事课有学科典范令、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军制、通信等各种教程。教官多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术科战斗教练到连,均采取日本式。

  分校学生分带职学习军官和新招学生两种。带职学习军官,外出佩挂军官斜皮带,着军官军装,分2个大队;新招学生穿新兵军服和扎横腰皮带,编为6个大队,其中步兵、政治科各2个大队,工兵、炮兵科各1个大队,大队长均系上校衔,大队下分3个区队或4个区队,区队长为中、少校衔。带职队学习定为半年毕业,学生队学习定为一年毕业。

  校长石醉六后来回忆说:长沙分校“规模颇宏大,但在湖南的政治环境上,共派过于优势的操纵,国共已失去了平衡”,因此作为校长的他很难办。分校创办之时,正是湖南国民革命开展得轰轰烈烈,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势力占据优势之际,因此分校革命气氛十分浓厚,政治口号强调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革命的向左转,不革命的滚出去”。在学校内外贴满了红色的革命标语,到处红旗飘飘。政治部的革命刊物《火花》,每周出刊一期,宣传革命理论,短小泼辣,最受学生欢迎。

  1927年5月21日,驻长沙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团许克祥部发动“马日事变”,分校进步学生被杀20多人,被捕50多人,还有100多名学生离校。校长石醉六、教育长余范传不久离开,夏曦和一些政治教官和政治部工作干部等共产党人和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也转移了,学校一度处于无人负责的白色恐怖状态。7月后,分校成立由唐生智为首的校务委员会,不再设校长,只保留教育长,由原总队长谢煜焘升任,政治部主任改由仇鳌担任,原政治部刊物《火花》改为《党军》,理论反动,引起学生反感。唐生智多不在长沙,校务实际由湖南政府代主席周澜主持。11月,由于唐生智反蒋失败,于11日通电下野,出走日本。14日,程潜进驻长沙,并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六军军长,令分校学生照常上课,还把自己办的第六军学生队并入分校,和分校学生一同受训。分校原有学生绝大多数跑到南京,由蒋介石收容编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一小部分跑到武汉成为武汉分校的学生。到南京的学生共有500人左右,编为1个大队(称第三大队),于1927年3月30日毕业。留在长沙分校的学生与第六军学生队合并受训。“这一期学生毕业后,第三分校就同时结束了 。”(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