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研究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组织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组织

日期:2010-05-12 09:40: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卜穗文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卜穗文

 

  大革命时期,中共派出大批重要干部参加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担任军校的重要领导职务。在第一期教职员中有周恩来、曹石泉、徐成章、胡公冕、茅延桢、金佛庄、严风仪、郭俊等中共党员;第二期教职员中有周恩来、鲁易、谭其镜、杨其纲等;第三期教职员中有聂荣臻、杨其纲、邝鄘、卢德铭、陈奇涵等;第四期教职员中有熊雄、于树德、恽代英、安体诚、张秋人、陈赓等。中共各地党组织还推荐、派出一批党、团员投考军校,另有不少进步青年在校期间加入共产党和青年团。第一期学员中有赵自选、王尔琢、蒋先云、陈赓、曹渊、许继慎、阎揆要、刘仇西、洪剑雄、周士第、张际春、左权、蔡升熙、黄锦辉等党、团员;第二期学员中有练国梁、胡秉铎、张堂坤、麻植、周建屏、周逸群、吴振民、李劳工、卢德铭等党、团员;第三期学员中有朱云卿、常乾坤、蔡晴川、曹素民、姚世昌、周玉冠;车鸣骧等党、团员;第四期学员中有伍中豪、曾钟圣、林彪、刘志丹、段德昌、陆更夫、王世英、袁国平、霍步青等党、团员。他们当中不少人在进校前就参加或领导过各地的工农运动,具有丰富的革命阅历和斗争才干。他们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在军校里起着骨干作用。后来聂荣臻对此回忆道:“共产党人在军事工作上和政治上发挥了先锋作用”,“在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都担任了繁重的任务。”

  第一期学生中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初时,军校内没有成立共产党组织。同学中的共产党员蒋先云、杨其纲、陈赓、王逸常等保持密切联系,互相交换意见,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1924年9月,经军校政治教官张申府的推荐,周恩来从法国归来,被廖仲恺委任为军校政治教官,给第一期学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十分重视黄埔军校党组织的建设,决定成立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军校的党员开了几次会,选出在同学中威信很高的蒋先云为党支部书记,王逸常担任宣传干事,杨其纲担任组织干事,许继慎和陈赓担任候补干事。黄埔支部的成立,使第一期革命师生有了政治核心。党团员与进步同学交朋友,着力健全和发展党组织。在蒋先云、杨其纲等人的帮助下,第一期同学谭其镜、曹渊等加入共产党。

  1924年11月,黄埔军校第二期开办。鉴于中共黄埔支部的负责人蒋先云、陈赓、许继慎等第一期学生已毕业离开军校,而各地又有一批党员进入第二期学习,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改选党支部。杨其纲担任党支部书记,余洒度为组织干事,周恩渭、周逸群为宣传干事,王逸常、麻植为候补干事。

  1924年12底,杨其纲等决定以第二期的共产党员为核心,建立一个火星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该社先后发展社员近百人,其成员以后大多数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1月,苏联顾问鲍罗廷发起组织青年军人社,杨其纲和王一飞、胡秉铎等共产党员踊跃参加。同年2月,蒋先云、李之龙等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员有在粤各军的进步军人。军校的党员常利用假日到广州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国光书店、农民运动讲习所三个地方开会和进行党组织生活。他们称这三处为”革命俱乐部”。

  1925年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1次东征,周恩来担任校军政治部主任,率政治部的王逸常、洪剑雄一同赴东江前线。共产党员包惠僧接替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每天夜晚10点钟熄灯号吹响后,包惠僧、杨其纲、周逸群、余洒度、黄鳌等党支部成员就汇集到包惠僧的寝室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同年3月,第1次东征取得胜利。4月24日,贺衷寒、曾扩情、潘佑强等黄埔学生成立了一个反共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从此,在黄埔师生中产生了两种思想和势力的斗争。孙文主义学会分子经常气势汹汹地在军校里闹事,矛头针对蒋先云、杨其纲、周逸群等人,甚至在深夜里偷窃共产党的文件。蒋先云等沉着老练地对付他们,既与他们作坚决斗争,又力求避免无原则纠纷,因而没有酿成重大冲突。同时,杨其纲等根据周恩来的意图,一方面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另一方面采取秘密小组的方式开展党、团活动,不给敌人抓住把柄。

  1925年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叛乱。黄埔军校校军奉命回师平叛。包惠僧、杨其纲等挑选了几十名党、团员和进步学生组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宣传队,在叛军溃败后进入广州市区驱逐散兵游勇,救济难民和安定民心,维持社会秩序。6月12日,杨、刘叛乱被平定,校军捉获了数千名俘虏。这一大批俘虏被押到黄埔军校暂时关押。杨其纲等带领政治部的职员和入伍生管理这些敌俘。他们既要布置警卫,又要对敌俘进行宣传教育,还要筹措伙食,一天多时间没有休息,直到校军凯旋回到黄埔军校。

  1925年7月1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正式入学。军校政治部主任改由邵力子担任,共产党员鲁易担任副主任,聂荣臻不久也担任了政治部秘书。政治部下设宣传、组织二科。宣传科长是鲁纯仁,杨其纲改任宣传科科员,稍后又升任宣传科长。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认为军校第二期学生已毕业离校,决定改组黄埔党支部。杨其纲再次担任党支部书记,曹素民为组织干事,宣传干事为段子中,段启恺为候补干事。在此四人中,除杨其纲为第一期学生外,其余均为第三期学生。周恩来已辞去军校政治部主任,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在黄埔军校的时间不多,故他委派鲁易、聂荣臻领导军校党组织的工作。但大事仍由周恩来决定。当时的军校政治部大多数人是共产党员,校内党团员人数不断增加,鲁易、聂荣臻等对党团员加强政治形势教育,促进校内军政训练的开展。他们特别强调大部分党员不公开身份,只有少数党员公开身份活动。杨其纲等还主持编辑了《军事政治月刊》、《黄埔潮》、《黄埔丛刊》等书刊。

  1925年11、12月间,校长蒋介石几次向周恩来等提出,交出军校中共产党员名单和校内共产党员公开活动。周恩来婉言拒绝。黄埔军校党支部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加强对党团员的政治教育,还经常向军委汇报校内情况,研究对付孙文主义学会分子的对策。这时,黄埔军校第一、二期毕业的党、团员已分散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海军局等处担任要职,形成了被国民党右派称之为“赤黄埔系”的一股革命力量。周恩来是公认的“赤黄埔系”首领。

  1926年1月12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同年3月1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正式成立,其中一项重大措施是添设了政治科,有系统地施行政治教育,培养军队中专职政工人员。恽代英、肖楚女、杨其纲等被军校聘为政治教官。政治课在学生课程中占很大比重,但没有正式教材,由政治教官自编讲义。杨其纲在谈到自己如何讲授政治课时是这样说的:“政治教官根据党的主义与政策,授以近代社会科学的知识,使学生确定革命的观点,并趁每次群众运动的机会使他们组织宣传队,练习宣传工作的能力,并养成向民众宣传的习惯。同年9月,第五期政治科入校以后,更在正课内,规定每周一次到乡间实习,由政治部制定种种惹人注目的标语、红旗、画报等,学生也觉得得与人民接触之机会,兴致勃勃,比在课堂内听讲更有益处”。

  1926年3月8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入学。军校政治部主任仍为邵力子,副主任则是共产党员熊雄。不久,因邵不能驻校办公,由熊雄代行主任职责。政治部的机构亦有变动,分设总务、组织、宣传三科。杨其纲任组织科科长。军校第四期学生中有一批共产党员,而恽代英、高语罕、张秋人、安体诚等党的重要人物亦来校任教,故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决定将黄埔支部扩大为黄埔特别支部,杨其纲任特支书记。特支管辖的党员有100多人。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人。事后,熊雄到中共广东区委向陈延年、周恩来汇报了军校情况,要求加强军校党组织和领导力量,于是,广东区委决定在军校再成立一个党的核心组织“黄埔军校党团”。党团书记为熊雄,恽代英、杨其纲、安体诚为党团干事,另派饶来杰为区委特派员驻校协助工作。黄埔特支在党团领导下开始工作,特支下分党小组活动。区委指出军校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左派,争取中间力量,反对极端势力,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国民革命运动,加强军校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配备国民革命军的军事政治骨干与后备力量”。熊雄、杨其纲等坚决执行这一指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对完成党的上述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山舰事件后,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气焰日益嚣张。同年4月,蒋介石公开提出不准共产党员担任第一军的各级党代表,在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旨在取消和削弱共产党力量的“整理党务案”。他还再次要黄埔军校内的共产党员公开身份。陈延年指示军校党组织:“一个都不要向所在单位国民党党部表态,尤其是一向没有暴露中共党员身份的人更应保持常态”。军校特支很快就将上级精神传达到每个党小组。同年5月24日,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控制黄埔学生,决定解散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成立黄埔同学会。他指示亲信学生曾扩情、贾伯涛等进行筹备工作,但考虑到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势力,又安排了蒋先云、杨其纲等参加。6月27日,军校举行师生恳亲会,正式成立黄埔同学会,以蒋介石为会长,杨其纲以第一期学生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同学会代表。6月29日,杨其纲又和蒋先云等12人一起被蒋介石指定为黄埔同学会的监察委员。黄埔同学会初时虽有不少共产党员担任会务工作,但实权掌握在蒋介石的心腹手中,杨其纲等实际上很少过问会务,只挂一个虚衔。以后,杨其纲等的牺牲与黄埔同学会内的反共分子告密和诬陷很有关系。

  1926年6月28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总理纪念周上讲话,胁迫军校跨党的共产党员或者退出国民党,或者退出共产党,并限期三天。杨其纲、蒋先云、陈赓等人一起宣布退出国民党。而一些共产党员也公开宣布退出共产党。但军校党组织仍根据区委和周恩来的指示,要求一些新入党或没有公开活动的共产党员仍留在国民党内。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这些秘密党员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工作的侯镜如、廖运泽等。

  1926年7月,北伐军正式誓师出发。黄埔军校很多共产党员都奔赴前线。黄埔军校党团除在校内加紧宣传北伐外,还注意联络陆续到校第五期学生中的党员。其时,周恩来已离开广州。黄埔军校特支书记杨其纲直接由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熊雄领导。每逢星期天,他大多到广州市内越华路广东油业工会参加区委军委会议,听取陈延年等的指示。同年11月15日,军校第五期开学,恽代英已奉命主持武汉分校的工作,聂荣臻亦被广东区委派到北伐军中,军校中共党组织由熊雄、杨其纲、安体诚、饶来杰主持。杨其纲继续担任特支书记。安体诚是政治部的宣传科长,饶来杰公开身份是军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广东区委指示他们领导全体党员在各个岗位上,为培养革命力量而努力,争取北伐战争的早日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黄埔军校当局召集全体师生在俱乐部和操场上开会,正式实行反共清党。在一天内,400多名进步师生被捕,这就是四·一八惨案。不久,熊雄、孙炳文、杨其纲等著名共产党人英勇牺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