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研究

我珍藏的 黄埔二十一期同学录

日期:2010-07-13 09:58: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单补生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单补生

 

  凡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北京有个“报国寺文化市场”,它位于城南广安大街的报国寺内,1997年古寺修整一新,辟作“报国寺文化市场”,一经开市,便以其平民化的交流交易活动名扬全国,几年后便与享誉世界的潘家园旧货市场齐名,成为中国收藏活动著名的聚集地。这里一年举办四次(每季度一次)全国钱币交流会,堪称是收藏界人气超旺的“大集”。所谓交流会其实就是旧书、钱币、古玩交流的买卖场,交易的货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开市至今,先后出现流存于民间的黄埔军校三至二十二期同学录,每次黄埔同学录亮相都倍受追捧,虽然价格不菲,却也转瞬即逝,成交迅速。而我所收藏的黄埔(西安督练处,亦称西安分校)二十一期同学录,就是从交流会中历经三波才淘到的。

  先说第一波,那是在春季交流会,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发现地摊上有本黄埔同学录,你快过来看看。”接完电话我火速赶到市场,在朋友指点下我在地摊上看见了那本黄埔同学录,此录是16开精装本,品相极佳,装帧考究,书背装有四个铜制活页卡环,黑丝绒书衣上压印烫金,上书“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同学录  蒋中正题”,十八字烫金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抨动人心。再细看文字内容,方知版权者是陆军军官学校成都本校。卖家是位南方人,与其问价,开口五千,有意者价格还可再商量,但让价空间不大。闻言吾欲购买,但朋友见状将我拉向一旁,告之此录在市场摆三天了,已有人出价到三千八百元,但卖家坚挺低于五千不卖。朋友建议再等两天,待无人追价卖家心气不足之时,讨价空间大,再买不迟。朋友一番好意理应顺从,我虽暂时放弃,但心中仍放不下那本同学录,所以我就在那个摊位附近徘徊,观察光顾者。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摊前来了一位精神矍铄老者,当他看见此录便坐下来拿在手中细细品赏起来,一边翻阅,一边同卖家讨价还价,双方经过刻时的心理拉锯战,最终以四千八百元成交。我则站在旁边眼睁睁看着老者满脸喜悦先交钱于卖家,后将同学录装入书包,随之起身信步踱出市场大门。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尽一声长叹:“别了,无缘的黄埔同学录。”老者何许人也?问及藏界无人知晓,朋友也从未相识。老者到底是谁?难道他是黄埔生或黄埔亲友,还是收藏家、研究者?然而这一切都是猜想,没有答案。

  第二波是在夏季交流会,那位南方卖家又带来一本黄埔二十一期同学录,叫价三千二百元,听起来价格比上次那本便宜了一千几百元,但是这本品相大不如前,首先是不完美且无装订卡,前后缺页,存页大部污渍严重。因此录期别较晚,又非孤本绝版,如此劣品让人很难产生购买欲。收藏界有句话叫“精为贵”,尽管卖家再三表示如买还可让价几百元,但我还是决定放弃了。对于黄埔同学录的收藏,既要看重它,又不要过于看重它,怀抱平常心态,面对藏品之事“拿得起来放得下”。

  再说第三波,转眼到了冬季交流会。一天下午,朋友又传来发现黄埔军校同学录的信息。我到那一看是黄埔军校(西安督练处)第二十一期同学录,16开精装本,册厚五公分,书背上下端部铆有两个U形铁环,品相一般,内容完整。册中学生戎装照整洁清晰,只有个别官长相片面部被涂鸦,实属历史运动留痕。这次卖家是一对中年夫妇,操着浓重四川方言讲故事,男的声称岳父是本期学生,视录如命,为了保存它采用布包腊封方法,隐匿阁楼深处,才侥幸躲过历次运动浩劫。如今老人年迈多病,家境困难,为解燃眉之急才有出让之举。我试问老人姓名,二人支支吾吾答不出,再一问价,男方开价六千元,我还价五千,其妻搭腔:卖不得。言罢夫妻二人收摊欲走,顾于“钱可再挣,物不重来”的箴言,我恐再失机会,只得与其再商议,结果以五千八成交。未几笔者依据册页中钤印的一枚篆字名章,查到了这本同学录的主人叫顾凤竹,是本期步兵第十大队第37中队毕业生,时年二五,湖北浠水人也。得到这个意外收获,联想起四川夫妇语塞之状,不尽哑然失笑。

  黄埔校方为同学录如期制成,自学生分科学习始就成立本期同学录筹备委员会,西安督练处之二十一期同学录筹备委员会组织由总指导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负责,下设两组六股:设计组(文艺股、摄影股、排版股),总务组(文书股、事务股、出纳股)。从步、骑、炮、辎、工、通六科二十个中队学生中,各推选委员一人参加筹备工作,负责校对本中队同学姓名、照片、籍贯、通信处。本期同学录筹委会自1946年11月开始工作,策划编印事宜。惟因稿件汇集不易,印刷材料缺乏,尤以经费拮据,几经中阻,幸蒙总指导官鼎力赞助,得告完成,历时七个月。

  本期同学录有一处不同以往,是将印刷厂经理及该厂广告载入册内,这是为什么呢?编后记云:筹办之初,西安南大街天章印刷工厂包经理子俊先生,不辞跋涉,亲赴上海购制铜版封面及其他重要材料。返陕之日,适中原战事之际,困留徐州郑州一月有余,复于中途材料被窃,又重返上海汉口采购,数月于兹,历尽艰辛,更以物价波动,收支相差甚巨。筹委会同仁感其务热忱,故特请子俊先生留影纪念,用志谢意。

黄埔军校二十一期简述

  抗战末期,全国各地黄埔分校在校学生约6000名。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教育改制,1946年元月,除第七分校直隶本校改组为西安督练处外,其各地分校奉命裁撤,归并成都本校。同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易名“陆军军官学校”。从此学生集中在成都和西安两地,经重新文化甑别考试后,一律改称二十一期。

  时任云南警备总司令的黄埔一期关麟征,自请调成都任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主持校务工作。关麟征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期间有不少的革新举措。首先,以大队为主体,改总队制为督练区制。成都校本部设三个督练区(约4000人)组成:南校场督练区系步兵第一、第二大队、辎重独立第三大队(1944年6月受训至1947年8月毕业)。皇城督练区系步兵第三、四、五大队、炮工辎通第一大队(1945年1月受训至1947年12月毕业)。北校场督练区系步兵第六、十一大队、工通第五中队( 1946年10月受训至1948年6月毕业)。

  另西安督训处同设三个督练区(2133人)组成:新营房、皇甫村、曹村督练区系步兵第七、八、九、十大队( 1944年10月受训至1947年9月毕业)。

  为提高学生素质,充实教学内容,延长教学时间全面进行通科教育,故二十一期学生都在校受训三年,是大陆黄埔、南京、成都三地受训时间最长(从1944年到1948年)、学习内容较充实的一期学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