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研究

从历史与现实看黄埔反“独”促统作用

日期:2024-01-30 10:29:00 来源: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是正义的符号,其正义性集中体现在黄埔精神的主要内涵。各奔东西的黄埔人崇敬黄埔,以黄埔精神为精神信仰和民族性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高光时刻”彰显正义(覃异知语)。在反“独”促统斗争中,黄埔人雄风犹在,秉持正义,奋发新时代的强音。

  穷脉溯源,黄埔是正义的符号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要进行“文明的探源研究和阐释”。“黄埔”历经近百年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和概念,同时也形成一个谱系,其中有黄埔军校、黄埔军人、黄埔精神、黄埔人、黄埔缘、黄埔情结、黄埔信众等概念。黄埔军校是根源,黄埔军人是基础,黄埔精神是核心和灵魂。它是中国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初心,创办之初黄埔生投考军校的目的及宗旨,以及他们奋斗牺牲凝成的黄埔精神等方面进行“溯源”研究,可以得出黄埔是正义的符号的结论。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初心是对正义的呼唤与追求。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上半年。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人民受外国及军阀两层暴力的压迫,国家生命和人民自由都危险到了极点”(《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帝国主义的列强在这80年侵略中国时期之内,中国已是事实上变成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了,中国人民是倒悬于他们欲壑无底的巨吻中间。帝国主义者掠取了中国辽广的边疆领土、岛屿和附属国,做他们新式的殖民地,还夺去许多重要口岸,做他们的租界,并自行把中国画成几个各自的势力范围圈,实行其专利的掠夺事业。在中国自己领土之内,三分之一的铁路为外国资本家的所有物,其他的铁路也是直接或间接由外国债权主人管理;外国的商轮是在中国的海口和内河里面自由行驶;邮电是受严密监督;关税也不是自主的,是由外国帝国主义者协订和管理的;这样,不但便利于他们的资本输入和原料的吸收,而且是中国经济生命的神经系已落在帝国主义的巨掌之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军阀与战乱如形影不相离,纠缠在中国人民身上。正如《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所指出:“他们自身内讧的战争也不能停止;奉直还正在战争,直皖战争恐怕也就在目前;奉若胜了,张作霖和孙烈臣便又有战争,孙烈臣胜了,和吴俊升便又有战争,直若胜了,吴佩孚和曹锟或冯玉祥都又有战争,皖若胜了,皖与奉便又有战争,皖之中徐树铮与卢永祥便又有战争,其他若甘肃,陕西,四川,湖南,安徽内部争夺督军总司令之战争,都已危机四伏。”其时,中国最高的正义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平和人民自由解放。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革命几十年,却屡屡失败。在共产党人帮助下,他找到了实现正义的方向,即以俄为师,联合共产党人,唤起民众,创建军校,培养有主义的军事骨干,建立一支武力与民众结合的革命军队,打倒列强除军阀。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倾吐自己创校的初心。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莅会并发表演说。首先,他比较俄中两国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后,开宗明义指出创办军校的目的:“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还有,为达到成为革命军的目的,他要求师生要具备“两个根本”:一是革命精神;二是造就高深学问。因为具备“两个根本”,才能具备英勇杀敌的胆气和克敌制胜的本领,摒弃贪生怕死的心理和投机革命升官发财的心机,救国救民,以一当十、以百当万,打败敌人,实现正义。

  孙中山先生这一番既沉痛又催人奋进的演说是正气的弘扬和正义的呼唤,感染力极强,它深深地撞击了在场黄埔师生的心灵。黄埔1期生郑洞国说:“中山先生的这一席教诲,总结了中国革命的教训,阐明了黄埔军校的宗旨,提出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真似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仿佛觉得自己的思想、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那时我还是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学生,虽有一腔爱国热血,但当时对许多革命道理和建立革命军队的意义及宗旨,还是十分隔膜的。中山先生的长篇演讲是给大家上了第一堂生动实际的政治课,使我们开始懂得了建立革命武装对于完成国民革命的重大意义,以及革命军人所肩负的救国救民的重任,也更加坚定了追随中山先生革命到底的信心和勇气。”(《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团结出版社,1992年)其他人莫不如是。

  同声相和,同气相求。孙中山先生呼唤的正义也是黄埔学生人生追求的目标,得到他们的热烈呼应。翻阅《陆军军官学校学生详细调查表》,在“何以要求入本校”一栏,学生自填的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欲挽救中国民族之衰微、民权之旁落、民生之凋敝”(杨其纲),“锻炼一个有革命精神的军人,来为主义牺牲”(陈赓),“内拯同胞于水火,外挽狂涛于已颓”(石美麟)等内容。有如此灵犀相通的学生,加以黄埔军校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们对正义的信仰“入脑、入心、入魂”,宗旨意识更加坚定。他们在战场上表现一定非凡,果然“行军作战,纪律严明,冒险犯难,有进无退,卒能以寡击众,克服强敌”(萧赞育《梅园文存》,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0年),不久就铸造了以“团结、革命、爱国、负责”为主要特征的黄埔精神,诠释和弘扬了正义,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在建校几年内取得东征北伐的胜利。

  弘扬正义,黄埔在历史重要时期的持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义有时也会缺失。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准则,“联共”或“容共”和“扶助农工”是其重要精神实质,坚持或违背之是是与非的辨别标准。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国民党右派相继发动“清共”和“分共”,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包括国民党左派),摧残农工组织,首次挑起国共黄埔师生的同室操戈,遂使黄埔精神中的“团结”“革命”等要义及正义元素顿时缺失。后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使黄埔精神中的“爱国”黯然失色。

  正义是黄埔的本质,正义根植于黄埔人身上,缺失与失色是一时的和暂时的,正义很快得以回归。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长城抗战,黄埔人以黄埔“有进无退”精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遏制其嚣张气焰,彰显了民族正义。更值得称道的是,1937年夏,国民政府决策人彻底将“攘外必先安内”改变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的全面抗战决策,国共再次合作,掀起抗战热潮。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为犄角,并肩作战,挫败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最后,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持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胜,赢得空前高的国际地位。

  国共黄埔师生又一场大规模同室操戈的内战发生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与战争是是非之标准。谁是事端的挑起者,历史早有定论。部分卷入内战的国民党黄埔人逐渐省悟,先后持正,毅举义旗,站到人民阵营当中来,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他们的义举得到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称赞和历史的肯定。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起义的国民党黄埔高级将领约有180人。

  反“独”促统,黄埔发出新时期的强音

  近10年来,“隐性台独”从幕后走上台前,“台独”声浪甚嚣尘上,台湾当局“挟洋自重”,勾连国际反华势力,严重破坏了“两岸一家亲”的和平稳定局面,加剧了台海紧张局势。在这“乌云压城城欲摧”的严峻形势下,台湾仍然有许多勇敢的有识正义之士不顾个人安危,负重前行,坚持反“独”促统斗争,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数黄埔人。

  台湾黄埔人是台湾反“独”促统的主力军,他们发扬黄埔精神,弘扬正义。郝柏村、许历农、王文燮等老将军是台湾黄埔人反“独”促统的先锋,当“台独”势力初露锋芒时,便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郝柏村、王文燮辞世后,许历农成为“年纪最高、资历最深的统派领袖”,他不顾年迈,依然在践行“余生惟愿国家统一”的誓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坚定反“独”促统的台湾黄埔学长示范和鼓励下,以黄埔人为先锋的反“独”促统潮流已在台湾形成气候。近年来,台湾退役

  军官纷纷发声反“独”促统,到祖国大陆参访和应邀参加祖国大陆举办的有关活动。

  纵观百年黄埔校史,黄埔的正义本质始终在中国重要历史时期彰显发力。黄埔是中国的,黄埔人与中国有着天然的感情,是“打断骨头筋肉相连”的。且不说居住在祖国大陆和散居海外的黄埔人,当年迁台的60万军人中就有许多黄埔人。他们神随形走,把黄埔传统、黄埔精神及“中国心”也带到台湾。至今,每逢台湾军校毕业典礼必奏唱“黄埔校歌”,恭读孙中山先生遗嘱;校庆必张贴有“黄埔”内容的标语楹联;黄埔社团组织遍布台湾,军校毕业生因自己为黄埔传人而自豪。黄埔人在台湾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他们是反“独”促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台湾民众逐渐认识到“祖国必须统一,祖国一定能够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两岸交流是促进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之必需,攸关台湾人民的福祉和根本利益。黄埔在凝聚两岸人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反“独”促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定大有作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