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2022年第二期

我的黄埔情缘

日期:2022-07-03 11:13:00 来源: 作者:杨保罗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的祖籍湖南邵阳,曾是抗战期间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的主战场。我生在台湾台北,成长在大陆上海。我 12 岁小学毕业时,爸爸看出台湾的“教改”课纲有问题,坚决要我转赴上海念书。在我进入闸北民办风范中学后,爸爸第一件事是骑脚踏车带我和同班同学小夏去苏州河畔看四行仓库。当时的四行仓库凌乱不堪,就只有大门外汪道涵“四行仓库”的苍劲题字。之后,爸爸又带我们去宝山路探访商务印书馆旧址。爸爸告诉我和小夏,对日抗战是不分国共的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在战场上,日寇不会分国共一律残杀,因为都是救亡图存的中国人!
  我的太外公邝飞雄将军是黄埔 4 期、太爷爷熊希上校是黄埔 8 期、爷爷杨继寰上校是黄埔 10 期(教导总队)、叔公杨兴华上校是黄埔 14 期。先辈们参加了北伐、抗战。后来太外公和爷爷去了台湾,太爷爷和叔公则留在了大陆。随着“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两岸开放,2004 年 和 2005 年, 湖南卫视“真情”栏目组受委托完成大陆太爷爷和台湾爷爷寻亲的愿望,在中秋节播出了相关节目,引起两岸同胞的关注。奶奶在节目中吟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更引起我“两岸一家亲”的感触,也激起身为黄埔后人的我想要为两岸交流做些事的心愿。
  太外公和爷爷在大陆时并不相识,但抗战军兴,他们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当 时,太 外公的宪兵部队守卫光华门,爷爷所属的教导总队则布防在紫金山。是役,宪兵部队和教导总队几乎牺牲殆尽,太外公安全脱险。爷爷身负重伤,由侍卫将他背负出城,为德国医生所救,从下关乘小火轮至武汉,康复后继续抗战。或许是同样烽火连天、死里求生的经历和“亲爱精诚”的黄埔精神,让他们在台湾成为岳婿关系。只可怜我父亲在 3 岁时就因爷爷的旧伤复发成为孤儿,但我们杨家继志承烈、捍卫中华的黄埔军魂却延续了下来。
  习总书记曾说过:“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返台当兵后,时常想起爸爸带我去看四行仓库及商务印书馆旧址时所讲的话,脑海中也常浮起太外公、爷爷和他们的战友不怕牺牲死守南京城的壮烈画面。从那时起,我心中树立起这样的信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由我们这一代的两岸黄埔人共同完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