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2022年第三期

为民族生存而战 —— 张治中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期:2022-07-14 22:45:00 来源: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习仲勋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是同我们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邓颖超也曾评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他就是两次率部血战淞沪、有着“和平将军”之称的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
  “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请缨抗战
  张治中,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生于1890年10月27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次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听说张治中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等生,便邀请他到黄埔出任第3期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张治中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1932年1月28日深夜,驻沪日军向上海19路军发起猛攻,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的19路军回击,一·二八淞沪抗日的战幕揭开。而此时已经退职下野的蒋介石获知事变颇为意外,他在日记中曾记载:“闻昨日对上海日领事要求已承认,彼已满足,且表示傍晚撤兵,何乃至午夜又冲突也。”同时,蒋介石判断“倭寇必欲再侵略我东南乎,我亦唯有与之决一死战而已”。蒋介石对上海局势非常担心。此时,张治中也心急如焚,他对19路军的处境十分清楚:19路军单独在沪作战,孤军决不能持久,应该予以增援。
  2月初,蒋介石在浦口会晤了张治中。张治中主动向蒋介石请战:“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去,我愿意去。”蒋介石说:“很好。”随即,张治中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兼第87师师长。出发前夜,张治中写下遗书:“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一个革命军人首先要具有牺牲精神”——开赴前线
  后来,张治中在回忆录中对当年请战留遗书一事写道:“我知道,一个革命军人首先要具有牺牲精神,而牺牲精神又必须首先从高级将领做起。”2月16日上午9时,张治中从南京和平门登车出发,当天到达南翔,即奉蒋光鼐总指挥的命令,接替19路军防务,由江湾北端经庙行镇沿蕴藻浜至吴淞西端之线,并以一部在狮子林炮台南北闸洞亘川沙/张治中。2022年第3期13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担任沿江警戒。17日,张治中进驻刘行镇,任左翼指挥官(蔡廷锴为右翼指挥官),发布了“告全军将士书”,着重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是我们全国一致的呼声,一致的要求,一致的决心。现在,行动已代替了口号,实力已代替了空言,我们的存亡,将诉之于极猛烈的战斗。”并勉励官兵:“治中个人,誓与我军将士共患难,同生死。深望我全军将士,人人抱必死之心,以救国家,以救民族。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日军拼命到底!”
  “此役是沪战中国军战绩的最高峰”——庙行歼敌
  2月20日拂晓起,日军向第5军发起攻击,日军飞机成群结队在我军阵地附近及后方到处投弹,更以重炮及舰炮向吴淞、庙行一带阵地集中轰炸,日军步兵则借飞机炮火掩护攻击前进。张治中率领第5军奋勇抵抗,击落敌机一架。到了晚间,日军的攻击丝毫没有减弱,炮声依然不绝。第5军阵地工事被毁很多,官兵就掩身战壕内,等日军步兵接近时,用手榴弹、步枪迎头痛击,冲锋肉搏。这样血战了两天两夜,日军死伤较重,不支而退。
  22日,日军又倾巢来犯,庙行镇以南的88师527团大小麦家宅阵地遭日军炮火及飞机轰炸四五个小时,工事全部被毁,第3营营长陈振新当场阵亡,阵地被日军突破一角。张治中亲率预备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两个营奔赴88师指挥策应,并命令:87师259旅孙元良旅长率部向庙行增援;守卫蕴藻浜北岸的261旅宋希濂旅长率主力由纪家桥渡河抄袭敌人的侧背;88师俞济时师长率部对被敌人突破地区进行反攻。蒋光鼐闻讯后,立即命令19路军61师副师长张炎率两个团从右翼向敌人包抄。日军被我军三面夹击,仓皇溃退,仅一小部分残留在金家宅、大小麦家宅一带负隅顽抗。我军与其血战到晚上8时半,最终把他们全部歼灭。
  是役,张治中部官兵伤亡1000多人,其中包括88师262旅旅长钱伦体、副旅长陈普民。日军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则被歼灭殆尽,庙行、江湾间敌人尸体堆积如山。庙行战斗的激烈程度,是中日两军淞沪开战以来所未有的。中外报纸一致认为,此役是沪战中国军战绩的最高峰。蒋介石也给张治中发来电报,称赞道:“自经22日庙行镇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精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
  多年以后,张治中回忆起这生平第一次反抗外敌之战时说:“这一役牺牲是应该的,生还算是意外的了。”特别是想起为国捐躯的官兵,他曾在一本名为《淞沪抗日作战所得之经验与教训》的小册子里写道:“以我官兵作战之勇,牺牲之烈,斯书殆亦不啻滴滴鲜血所写成。”
  激战浏河、葛隆镇
  日军战场失利,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赴沪担任最高指挥官,并加派第14师团的全部及11师团的大部赴沪增援。至此,上海日军总数达到9万人。当时19路军和第5军总兵力不足5万,自闸北、江湾、庙行经蕴藻浜北岸至吴淞一线,每天都在战斗之中,各部队都有相当大的伤亡。陈铭枢就此电告蒋介石,“兹决定以南翔至浏河之线为第二防御阵地,由吴工兵监规划工事,请即饬上官云相所部,前来作工为祷……为持久抵抗之计,务请俯照前言,迅调江西陈、卫、谭各部,兼程前来无误,现在前线牺牲,亦可达到目的也”。无奈之下,张治中把原守蕴藻浜北岸阵地的宋希濂旅两个团调往田湾作为预备队,一旦战事吃紧,前可策应江湾、庙行,后可兼顾浏河、杨林口。3月1日拂晓,日军果然选择在浏河附近登陆,并在江湾、庙行一线向我军进行全面攻击。日军登陆后,随即连续占领浮桥镇等地,向浏河西的茜泾营猛扑。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一个连拼死抵御,伤亡殆尽。张治中立即命令宋希濂率261旅两个团迅速赶往浏河,抢占茜泾营,力争阻止或迟滞日军前进,以防浏河被日军占领,对整个战局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再电告蒋介石,请求派兵援助。
  3月1日,日军抢先占领了浏河屏障——茜泾营,我军处于被动,随着日军后续部队不断赶到加入战斗,521团第1营三面受敌,但仍殊死一搏,双方展开了白刃战,到晚上10时许,日军一步也未能推进。这一天,除浏河方面战况紧张激烈外,江湾、庙行一带的正面阵地,也被优势之敌压制,我军伤亡很大,右翼87师阵地已被日军突破。在兵力奇缺、后援不济的情况下,蒋光鼐为保存实力、与敌作长期战斗起见,电请军事委员会同意,令19路军和第5军相继向第二道防线撤退。
  日军发现我军退出第一道防线后,急忙下令追击,企图消灭我军有生力量。尾随我军的日军第11师团3日凌晨1时突然在葛隆镇附近的娄塘、朱家桥发动袭击,企图突破我军嘉定、太仓防线,切断我军撤退后路。守备在此的第87师259旅517团奋起阻击,日军两度增援,至次日午后兵力已达到7000多人,陷入重围的517团官兵孤军奋战。第259旅旅长孙元良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他向张治中报告:“第517团现受包围覆没,团长失踪。职拟在葛隆镇殉职。钱门塘将有危险,请军长迁移。”危急关头,张治中沉着冷静,一面调集部队组成防御阵地,一面命令517团坚持战斗,直到阻击阵地形成。
  4日下午4时,我军援军赶到葛隆镇,布置了最后防线,并向前增援。此时的517团弹药即将耗尽,士兵死伤过半,在被包围战斗15个小时后,团长张世希率残余官兵抱定必死之心,组成敢死队,向蒋家村拼死冲击,势不可挡。日军一时愕然,没有防备,向后溃退,重围竟然得以解除。这一仗被称为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日双方最后一场恶战。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19路军首先奋起抵抗,自2月18日率第5军进驻刘行镇,接替19路军部分防地开始,直至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张治中率部经历了大小战斗数十次,他们和19路军并肩作战,在上海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30多天,以装备简陋之师,抗击装备精良之敌,连续击败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数次增兵,死伤惨重,使侵华日军遭到九一八事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中国军队为反抗侵略、洗雪国耻,也付出伤亡约1.4万人的重大代价,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后记
  “……呜呼将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泉台永隔,怆怀何已!我与君等,如兄如弟,仰事俯蓄,责在后死。呜呼将士,从此长眠!此仇未报,衷肠若煎。誓将北指,长驱出关,收我疆土,扫荡凶残。执彼渠魁,槛车系还,一樽清酒,再告重泉。呜呼将士,得其死矣!……”1932年5月28日,在苏州举行的追悼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张治中含泪致祭词,情词并茂、哀婉动人,既寄托了他对血洒疆场战友的深切缅怀之情,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军人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不屈之志、爱国之情。
1937年7月,正在青岛养病的张治中忽闻卢沟桥战事初起,于第二天不顾医生的劝告,径直返回南京,接受京沪警备司令官的任命,再次赶赴淞沪抗战的第一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