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2020年第四期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记百岁黄埔老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夏世铎

日期:2021-09-16 16:07: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李攀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期颐眉寿寿长春,满堂欢笑祝椿龄。”2020年4月21日,阳光明媚的午后。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姚素妹受会领导的委托,带着机关干部上门为我会理事夏世铎祝贺百岁寿辰。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天,身着红色外套的夏老看上去格外精神,谈笑间依然儒雅有度,他思路清晰地为我们讲述满腔热血报考军校、舍生忘死参加抗战、赤诚丹心促进统一的往事……

  难忘军校生活

  1939年,抗战烽火燃遍整个中国。那时,正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的夏世铎,亲眼目睹日军肆意轰炸,同胞血肉横飞、无家可归的惨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毅然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军官学校。夏老记得当时主持口试的负责人是黄埔1期毕业的王叔铭(时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听到他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便问道:“你很年轻,来考空军,父母赞成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我有抗日之志,父母不赞成,但也阻止不了我。”

  1940年4月14日,是17期1总队开学典礼的日子,夏老记忆犹新。教育长陈继承亲自主持开幕式并训话,素有革命传统的血花剧社还为他们演出了话剧。在军校的两年生活中,除了日复一日严苛艰苦的训练,他还积极参加文艺活动,结识了同在一个总队受训的同学——夏天(原名夏克平,1920年出生于上海,演员,代表作品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羊城暗哨》《林则徐》等)。

  1940年6月,成都校本部北校场举行庆祝校庆16周年大会。教育长陈继承、政治部主任邓文仪等出席大会。15期、16期、17期1总队学生全体参加。17期1总队表演了反映东北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话剧《东北一角》。剧中女主角是一个东北的农村姑娘,因痛恨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愤而参加游击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由于当时学校没有女生,经过一番推选,女主角最终由夏世铎饰演。他的真情表演感染了台下的学生,大家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收复失地”等爱国口号,声音久久不能平息。夏天平时文质彬彬,一派书卷气,但在剧中扮演反派人物却活灵活现,把汉奸奴颜媚骨的形象展现得入木三分,引得观众纷纷高喊“该打!”不久后,他们又合作演出了话剧《在春熙路上》,揭露抗战时期一些不法奸商不顾人民疾苦,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丑恶行径。在剧中,夏世铎再次男扮女装,饰演夏天的妹妹,通过这次合作,他和夏天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1942年4月14日,17期1总队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后,希望去抗战最前线的夏世铎未能如愿,被分配至18期1总队炮2队担任少尉助教,协助区队长教授火炮(日式三八式野炮)操作。留校任教期间,有两件事给夏老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来军校参观,他所在的中队奉命表演步炮兵协同作战。演习场上,机枪声阵阵,炮火声隆隆,俨然就是一个真实战场。威尔基参观后深表赞赏,声称成都军校和美国西点军校可以相媲美。还有一次,美国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来到军校摄制炮兵训练的纪录片。“那时我奉命指挥炮2队学生进行炮兵连运动队形变换的操练,看到有人在拍摄,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面貌更不一样了,浑身都是劲,这种经历多么的难得!”说到这里,他还特地提高了声音。教学工作中,他还善于探索和创新,军校在他的建议下分别设计建成了一个炮兵室内设计场、室外小型炮兵射击场和小型驭法教练场。“这三个项目虽然花费不多,但十分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为此得到了赞赏和表扬。”夏老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满脸自豪。

  投身抗战洪流

  1944年7月,夏世铎在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期满。由于他的学习成绩较好,班主任陆权中将原本安排他在参谋班任上尉教育副官。但他一心想上前线,婉言谢绝后随即填写了加入71军赴滇西前线作战的志愿。结果愿望又一次落空,他被分配到重庆最高统帅部的后方勤务部任参谋。分配名单公布后,后勤部部长俞飞鹏亲自接见他们并训话,鼓励他们做好后勤工作。当时,心有不甘的夏世铎情绪有些失落和激动,说道:“我报考军校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前线杀敌,留在后方不是我的志愿。”俞飞鹏听后顿时瞪大眼睛,注视着他,严肃地说:“前方和后方同样是作战,只是任务不同,你的文化程度不错,在后勤部当参谋很适合。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必须服从分配!”

  到参谋处报到,经副参谋长兼处长冯环中将面试合格后,他奉命负责第六、八两个战区的作战补给工作。当时,这两个战区的中国军队有几十万,与日军战斗频繁,枪炮、弹药、医疗器材等作战物资的补给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紧密配合战区作战部署,稍有贻误都将影响前方战局。在后方勤务部工作时期,夏世铎完成前方作战补给任务达十多次。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是1944年11月的黔桂战役。“当时日军在占领桂林、柳州后,以部分兵力进犯黔桂边境。11月下旬,日军相继攻占了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并有攻占贵阳、遵义等地之势,企图威胁重庆,情况十分危急,后方勤务部也进入紧急战斗准备。”

  夏老对战斗的细节记得格外清楚,“当时我主要负责黔桂战区的作战补给工作”。当日军进攻贵州之际,重庆最高统帅部已急调汤恩伯赶赴贵州担任前敌总指挥,并调孙元良、张雪中、牟廷芳率部入黔抗击日军。当时集结贵州的中国军队已有15万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率部自广西撤退到贵州。同时,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0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也率领几个军转移到贵州。为使这些部队能及时得到充足的枪支弹药、医卫粮秣等作战物资的补给,夏世铎与另一个参谋——黄埔14期毕业的杨铸九常常彻夜不眠,废寝忘食地坚守在电话电报机旁,听取战况汇报和前方急需供给作战军用物资的要求,及时拟出相应的作战补给计划,呈送部长、参谋长核批后,转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执行。由于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后勤补给任务,他被擢升为上尉参谋。

  致力祖国统一

  当年,一个个像夏世铎这样的热血青年抱着“救亡图存”的信念云集革命的黄埔,用青春和热血生动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谱写了一曲为国赴难的壮丽诗篇。如今,在改革开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又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信念,将全部的光和热投入到促进两岸交流、增进同胞情谊、增强民族认同的工作中去,用“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那时,已年逾花甲的夏老负责民进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对全市黄埔同学进行一次走访调查。酷暑难当也阻止不了他筹备成立同学会的迫切心情。他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逐一上门了解情况。有些同学的地址不清楚或已经发生了变动,他就去派出所沟通核实。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便邀请17期同学许鼎和18期同学杨今等一起参加调查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他们共走访了几十位黄埔同学。每到一家,见到黄埔同学后,那种一见如故的同窗情、校友情油然而生。更令人感动的是,受访同学大多饱经沧桑、历经坎坷,但他们在言谈中,都绝口不谈生活上的困难,而是热切期盼上海也能成立同学会。访问工作结束后,他立即写出一份《关于上海黄埔同学现况的调查报告》。不久,佳音传来,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1985年3月19日,包括沪、浙、闽在内的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时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出席并会见全体理事。党和政府对同学会的重视和关怀,令参会理事感到振奋和鼓舞。

  “你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所处的境地,所有联系的亲友、同学,这方面你们有个很优越的条件,是别人不能得到的。你们可以运用这些有利条件很好地去做这些工作。”邓颖超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一席话,一直激励着夏老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而奉献全部的光和热。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并著有《吴若安传》《李楚材传》《桑榆墨韵》《盛年不重来》等。在夏老的家里,至今存放着一叠叠略显泛黄的手稿,里面讲述了他的故事,也倾注着他的心血。每逢重要时间节点,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纪念座谈会邀请夏老发言,他都是欣然应允。有时为了写一篇发言稿,他要花上几天时间查阅资料。“年纪大了,有些时间和人名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既然让我发言,就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确认无误。”夏老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不由地赞叹: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他身体力行,走进校园与青年一代分享报考军校、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让抗战精神、黄埔精神滋养更多的青年人。2015年适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月,夏老应邀出席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市青年联合会、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抗战英雄为华裔大学生讲述抗战历史”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位华裔青年座谈交流。“这些在海外出生的华裔青年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中国军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惨重代价等知之甚少。”夏老不无感叹,“有生之年,我做的最有意义的,就是像这样讲故事,分享我的人生经历,让更多的青年人对抗战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让他们更珍视当下和平发展的环境,增进民族认同,携手开创未来。”

  他积极奔走,广泛联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后代,让黄埔情缘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天然纽带。“60多年前,我在黄埔军校18、19期任教,有不少同学和学生后来去了台湾。这几年他们多次来信邀请我去台湾相聚。在我走得动的时候,我一定要去一次,既是为了了却心愿,也是为了促进祖国统一、联络同学感情。马上就能见到阔别60多年的同学和学生,心情太激动了!”2007年11月,夏老第一次踏上美丽宝岛。飞机上,他时不时拉开遮光板,面朝夕阳俯瞰余晖映射下的台湾海峡,心中想着:尽管两岸相隔几十年,可是我们两岸同胞的心却始终连在一起。有人想把两岸关系割断,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是永远办不到的!到台湾后,夏老顾不上旅途劳累,每到一处,就立即打电话联系黄埔同学,接待前来看望他的同学和朋友。离开台湾的前一天晚上,台北喜相逢大饭店见证了一场情谊浓浓的师生宴。台湾陆军官校19期同学会何通俊会长请夏老“训话”,言辞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恭敬。席间,大家深情回忆起当年在军校朝夕相处的时光,异常珍惜这份亲如手足的黄埔情缘,互送亲人般的美好祝福,言语间也流露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炽热期盼。“今天,历史赋予我们两岸黄埔同学的神圣使命,就是要遵循孙中山先生遗教,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坚决反对‘台独’,共同努力奋斗,为祖国统一作贡献。”夏老难掩激动的心情,说出了两岸黄埔人共同的心声。随着年事渐高,夏老再次踏上宝岛的心愿未能实现。但每年新年前夕,他会如约为在台湾的同学、学生和友人寄上贺卡,一张小小的贺卡,寄托的是祝福、思念和亲人般的牵挂。夏老始终相信:一日同窗,终生不弃。经年岁月的风尘,尽管一点点地冲淡了黄埔同学昔日的辉煌,但从不曾削弱“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波涛翻滚的海峡,尽管一年年分离了本为一体的黄埔人,却分不开“天下黄埔是一家”的黄埔情。

  “一个大门分两扇,进进出出一家人。一道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血脉连。”两岸同根同源,这种血脉纽带是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的,黄埔精神也是海峡两岸黄埔人抹不去的生命痕迹。今天,黄埔同学和亲属后代在黄埔精神的感召下并肩携手,将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作为己任,共同讲述“两岸一家亲,黄埔一家人”的生动故事,共同承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让‘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代代传承,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出更加光彩绚丽的篇章。”这是夏老一生的追求。如今,百岁的他仍行走在追梦路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