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刘扬
2009年台湾地区举行县市长“三合一选举”,国民党阵营赢得12个县市的执政权,民进党赢得4席。县市长选举与全岛性大选不同,主打地方议题,关键是候选人在地方的人气。此次选举结果显示岛内蓝绿政治力量的对比基本维持以前格局。
第四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在台中市举行,双方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签署了3项协议,还有“两岸避免双重征税”议题留待进一步磋商并将适时签署协议,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
县市长选举未改政治格局
2009年12月5日,台湾地区“三合一选举”揭晓,在17个县市的选举结果中,国民党共获得12席,民进党获得4席,无党籍获得1席。原本选情不甚热络的县市长选举,在选举后期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及民进党四大天王(吕、游、苏、谢)相继投入辅选行列后,固然使得选情加温不少,唯从选举结果显示,多数县市仍旧依循既有蓝绿基本盘走势,马英九及民进党四大天王等政治人物的辅选,只能达到固守基本盘的效果,但仍无法对各县市蓝绿基本盘产生翻转之效果。若从县市长总得席次而论,国民党囊括17个县市的12席,堪称是此届县市长选举的赢家;若从民进党所设定“宜兰县胜负论断县市长选举成败”论之,民进党也是赢家;若与上一届县市长选举结果比较,国民党小输,而民进党小赢。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次选举结果,蓝绿政治力量的对比基本维持以前格局。
选举结果给国民党以警讯
此次选举,民进党一举拿下4席,不仅保住云、嘉、屏三个执政县,而且收复失地宜兰。从席次来看,民进党取得了小胜,但如果从士气和得票率来观察,民进党可谓获得了大胜。国民党虽然取得12席,但该赢的赢得很吃力,且输掉了具有指标意义的宜兰县以及花莲县。虽然蓝绿的基本板块并无大的位移,但显然国民党的选战成绩不如预期。选举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选民对国民党的失望,给国民党的施政和发展带来警讯。综合来看,造成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英九团队执政成绩未如民众期待是国民党此次失利的重要原因。过去一年来,由于遭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台湾经济持续低迷,加上马英九执政团队在诸如“八八水灾”、“美国牛肉风波”等危机中表现受到舆论的批评和质疑,客观上引发了岛内民众的不满情绪。
其次,国民党内部不团结是此次选举失利的又一重要原因。相对于民进党团结求胜的选战诉求,国民党从初选提名到选战开打,整个过程都充满分裂与内斗的情形,多个县市都有着窝里斗的严重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蓝营的士气和凝聚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蓝营的不团结是选情出现“蓝冷绿热”、“中间袖手”现象的重要原因。
最后,国民党的选战策略也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提名机制、辅选策略,甚至党纪处分等重要环节,都有一些缺失,这也是国民党得票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以宜兰县为例,它原本就是一个绿大于蓝的盘势,国民党本应采取守势,但最后却操作成为蓝绿对决,结果导致败选。还有党内人士认
为,国民党在提名阶段坚持理想、忽视现实的一面,也是导致选举失利的重要原因。
选举结果提振了
民进党支持者的信心
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不仅巩固了执政三县的执政权,而且夺得了号称“民主圣地”宜兰县的执政权。在民进党经历2008年的“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尤其是在“扁案”冲击的低迷气氛中,这次小胜无疑给民进党打了一剂兴奋剂,给民进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信心。这是蔡英文就任党主席后的第一场选举,是蔡英文当选党主席后的第一次战功,这次小胜巩固了蔡英文的领导地位。一方面为蔡英文进一步问鼎“直辖市长”乃至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职位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摧毁了吕秀莲、游锡堃等人试图取代蔡英文,夺取党主席的企图。
民进党把小胜当作喜讯,提振了民进党支持者的信心,也提振了党内政治人物的企图心。然而,民进党内仍旧山头林立,民进党的小胜将使党内政治人物争夺2010年“直辖市长”选举及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台北县(“新北市”)的情况与宜兰县相近,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等人布局竞争“新北市”执政权的矛盾更加尖锐。
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局
影响有限
此次选举虽然是马英九上台以来最为重要的选举,但从根本上讲只是地方性质的选举,候选人在地方的经营是胜败的最关键性原因,整体政治氛围的好坏对选举会有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此,选举结果对台湾整体政局的冲击有限。
选举结果表明,蓝绿地方政治版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在宜兰县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宜兰长期以来政治基本盘本来就是绿大于蓝的结果。民进党在宜兰执政长达24年,上届选举是在陈水扁施政不佳,马英九政治光环充分发酵的情况下,吕国华才勉强当选。在当前整体氛围对马英九当局不利、吕国华过去4年施政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宜兰县此次回归基本盘,也是情理之中。花莲县虽然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杜丽华败选,但当选的傅昆萁在选举中并没有放弃国民党的旗号,泛蓝阵营依然牢牢控制花莲县。新竹县,国民党候选人邱镜纯险胜,说明马英九在最后关头祭出的固票策略和“团结牌”发挥效果。
此次选举结果中比较意外的反而是台东和澎湖两个人口不多的县市。本属国民党铁票区的台东县,最后国民党候选人黄健庭赢得非常辛苦,与他辞去“立委”职务、而前县长邝丽珍参选“立委”,引发县民对国民党私相授受、“权力交换”的不满不无关系。而澎湖的国民党候选人王干发只胜过转战澎湖县不久的民进党高雄市议员蔡见兴500票左右,也明显与王干发错估形势、力挺澎湖举行开办赌场的“公投”有直接关联,“公投”失败的结果已经冲击到此次选举。这也说明,即使是国民党铁票区的选民,在地方选举中也并非是以蓝绿和政党倾向作为投票取向,候选人和政见倾向依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在此次选举中,马英九当局过去一年的施政结果同样被检验。从国民党候选人和民进党候选人的整体票率来看,部分县市国民党候选人虽然胜选,但得票比上届更低,与对手的差距更小;而民进党当选的县市,其候选人的得票比上届多,与国民党候选人的差距也拉大。从17个县市来看,国民党和泛蓝候选人的得票率明显比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要低,民进党候选人的得票率比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要高。这说明马英九当局上台以来的施政不佳,在选举结果中已经得到体现,部分民众中存在要给马英九一个教训的想法。这次选举结果是否会影响明年的5个“直辖市长”选举或后年的“立委”及2012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产生所谓的“骨牌效应”,尚需继续观察。
两会会谈再添硕果
2009年12月21日至24日,第四次两岸两会会谈在台中市举行。21日中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代表团抵达台中。22日下午,陈云林与江丙坤在台中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及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议题签署协议。作为2009年两岸关系的“收官之作”,本次两会台中会谈堪称一个圆满的“句点”。从推进两会制度化协商乃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更大视角来看,本次会谈也必然会因其蕴涵的多重意义,在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自2008年6月两会复谈以来,两会四次会谈共签署了12项协议、1项共识,为两岸民众捧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人们可喜地看到,两岸交流因历史原因堆积的大量人为障碍,正通过两会制度化协商这一行之有效的途径逐步得以“扫除”,两岸人民的福祉也因此不断得到增进。
22日签署的3项协议成果涉及两岸农渔工商各方面,将为两岸广大的农渔民和工商业者带来实际利益。诚如陈云林会长赴台前的寄语:“随着两会制度化商谈的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将会以更直接的方式在两岸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体现出来。”
两岸两会今后将坚持把两岸民众是否欢迎、是否有助民生福祉,作为检验所签协议的唯一标准,在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上再作贡献。
两岸经济关系逐步
迈向正常化
12月23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台中召开陆资入岛座谈会,成为此次两会领导人会谈期间又一“吸眼球”的新闻。“陆资入岛”作为两会共识付诸落实,标志着两岸双向投资取得突破。两会复谈后,“三通”中的通航、通邮得以实现,通商贯穿在多项协议与共识中稳步推进。如今,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双向流动日益顺畅,人们也更期待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愿景的达成渐行渐近。
经由两会,关乎两岸民众福祉、促进两岸经贸交流的多项协议相继面世,广泛涉及旅游、通航、通邮、投资、金融、检疫检验和计量标准等诸多方面。犹如聚沙成塔、累积跬步,遵循求同存异、先易后难,两岸经贸关系这座“金字塔”已然拥有牢固的基石。
两岸交流从未像现在这样热闹过,人员往来、货物运输以至难度更大的资金流动逐步“松绑”,两岸民众的感情和互信也日益增强,都为两岸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增添了“加速度”。
更为值得嘉许的是,在两会签订有关推动两岸经贸往来的协议后,两岸双方还致力于执行和落实,积极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合作制度化夯实基础、累积共识,从而使得“远景”逐渐成为“近景”。
在两会签署金融合作协议后,两岸主管机构接续签署了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此次两会在已就“陆资入岛”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专门举办座谈会,就相关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两会协商成果正得到逐项落实和务实推进。
随着各项基础性条件不断成熟,两岸通过商签更宏观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来推动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成为迫切需要。这不仅能解决两岸经贸交流扩大衍生出的问题,更有利于两岸进一步实现互利双赢。
此次会谈中,两会确定将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下次会谈的重点议题,台湾社会尤其是工商业者听到这个消息,都倍受鼓舞。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行稳致远
本次两会会谈再次成功在台湾举行,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实现了二次赴台,两会领导人会谈“有来有往”地完成了两个回合。正如陈云林会长所言,这表明“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
随着两会制度化协商的稳步推进,两会协商的成果正在向两岸基层民众倾斜,为两岸同胞所共享,让越来越广泛的社会群体直接受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日前指出,大陆方面推进两会会谈的主要出发点就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两岸民众办好事,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过去是这样,这次是这样,将来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心系万民安居乐,协商再创天下平。”这是江丙坤董事长在这次设宴迎接陈云林一行时所吟咏的佳句。诚如斯言。只要两岸切实做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以协商化解分歧、以合作取代对抗,累积成果、增进互信,就会获得两岸同胞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就能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