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连串的弊案,引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波波“倒扁”浪潮,震撼了岛内政坛。临近岁末,“倒扁”阵营与陈水扁当局的较量更加激烈;“特别费”争议持续延烧,台湾官场进入大动荡期;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牵动台湾政局走向。这一时期岛内的政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机要费案”侦结 罪名成立:陈水扁再陷风暴核心
自高捷案发生以来,民意代表、社会舆论和相关媒体的“揭弊”一直没有停止过,“第一家庭”的贪腐弊案不断被爆料出来。在一系列弊案中,“公务机要费”案因为直指陈水扁本人,使陈水扁面临执政以来最大的权力危机。
4个月来,困难重重的“机要费”贪腐案侦查工作终于告一段落。11月3日下午,台湾检方宣布结束对“机要费”贪腐案的侦查,认定吴淑珍在案件中诈领1480多万元,涉嫌贪污和伪造文书,对她提出起诉。原陈水扁办公室主任马永成等其他5名被告,分别依照贪污、伪造文书、伪证等罪嫌提出起诉、缓起诉。认定陈水扁涉嫌贪污和伪造文书,但因其身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享有“刑事豁免权”而暂不予起诉,于任期届满后,将追诉其贪污行为。
弊案是陈水扁连任后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的贪污腐化终于酿成了持续长达数十天、参与民众超过300万人次的“倒扁”运动。在经历了“雨中静坐”、“烛光围城”、“天下围攻”后,民怨汹汹的“倒扁”大军依然没有把陈水扁赶下台,“倒扁”阵营自10月中下旬起逐渐显露颓势,陈瑞仁的侦查报告几乎成为倒扁者最后的期待。正如台湾媒体所言,起诉吴淑珍对“倒扁”运动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11月3日当晚,施明德“倒扁”总部即返回凯达格兰大道,要求陈水扁立即下台。泛滥阵营也闻风而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呼吁陈水扁“以台湾为念、以苍生为念”,立即辞职下台,否则将提出第三次“罢免”,并于11月3日晚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单独会晤,达成包括“陈水扁应立即无条件下台、静候司法全面公正的调查”等三点共识。在陈水扁通过电视讲话对检察官陈瑞仁的控诉进行高调反击后,国民党召开临时中常会直至深夜,并最终决定推动第三次罢免。与民进党同属于泛绿阵营的台联党主席苏进强也一改以前的观望态度,首次表示将支持“三罢”。民进党中央3日晚紧急召开临时扩大中执会,“改革派”与“保皇派”经过近4小时的激辩,作出对吴淑珍等4名党员移送民进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处理并要求陈水扁3天之内说明案情等决定。
然而,陈水扁依然负隅顽抗,丝毫没有下台的意思。在“倒扁”阵营士气大涨的同时,陈水扁也开始积极地实行其保位策略。11月3日上午,陈水扁接获“机要费”案即将侦结的消息,就立即召见吕秀莲、苏贞昌和游锡堃,表明自己绝无贪腐和决不下台的立场,得到了民进党“四大天王”中除被打入冷宫的谢长廷以外的三位的支持。之后,陈水扁闭门不出,与“御用律师”顾立雄及高层幕僚进行长达两天的秘密磋商。11月5日晚,陈水扁召开记者会,在长达一个多小时对起诉书的回应和澄清中,他全面否定陈瑞仁的侦结报告,表示完全不能认同检方关于其“中饱私囊”的指控,声称自己主动放弃了很多捞钱的机会,“怎么会下贱到搜罗发票报假账”?辩称他只是为了秘密外交而便宜行事,并无贪污,在侦讯过程中他为了保护帮忙从事秘密外交的人士,才没有向检察官把申领的国务机要费的流向讲清楚。陈水扁还在讲话中大打“本土牌”和“悲情牌”,选择闽南话与普通话夹杂的表达方式,并再次拿出夫人的轮椅做挡箭牌,以努力获得深绿者的信任和支持。因为陈水扁深知,只要稳住深绿阵营的信任与支持,民进党“四大天王”和台联党就不可能轻易倒戈,否则将面对被深绿民众抛弃的风险。
陈水扁的“保位”策略初见成效。11月8日,民进党继3日之后再次召开扩大中执会,在改革派全部退席的情况下,通过了“保扁”决议。
可是,陈水扁刚刚在党内中执会“过关”,没想到一封公开信,连带着一波波的社会压力又接续而来。针对陈水扁夫妇涉嫌“公务机要费”弊案,前“中研院”院长李远哲11月9日越洋发表公开信建议陈水扁有必要慎重考虑去留问题,指出陈水扁与民进党必须在“小我”与“大我”、“政党”与“国家”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他语气虽然婉转,但是立刻震动各界。这是继义美食品总经理高志明后,又一位陈水扁2000年竞选时国政顾问团成员提出类似主张。据悉,国务机要费案起诉后,李远哲本仍期待民进党能够做出正确的因应处理,没想到民进党中执会作出“全党保扁”决定,李远哲对此深感失望,于是决定发表此封震撼政坛的公开信。11月11日,前“总统府”秘书长陈师孟建议陈水扁“隐退离职”,以平民身份接受调查。在“机要费”案结案起诉扁妻后,民进党中执会仍决议全力保扁,且不开放党籍“立委”参与“第三次罢免陈水扁案”投票。为此,民进党资深党员、前新潮流系“立委”林浊水、李文忠13日上午联合召开记者会,宣布辞去“立委”职务,又对岛内政坛造成不小的震动。台湾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总统府”和民进党中央态度依然强硬,不过,预期陈水扁会面临一波波新的党内与绿营逼退声浪,则很合理。果然,不出半月,被称为陈水扁“天子门生”的台当局前“客委会主委”罗文嘉,11月28日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发表演讲时,公开抨击陈水扁在“国务机要费”案上扯谎,批评陈水扁之妻吴淑珍现在还没被停权,是民进党有双重标准,难以服众。罗文嘉的言论立即引起了民进党内立委的强烈反弹,大骂其忘恩负义、落井下石。有评论说,身为阿扁子弟兵,罗文嘉近来虽然远离政治风暴,隐忍不发,但在最后关头,还是忍不住对陈水扁直言批评,尽管党内同志极为不满,但对陈水扁个人来说,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虽然面对党内外的巨大压力,不过从目前形势看,陈水扁决不会主动下台。经过一番策略出击,陈水扁已经重新巩固深绿对他的支持,台联党方面风头也有所调整,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民进党高层继续为陈水扁效力。根据国民党的提案进程,“第三次罢免陈水扁案”于11月24日在台“立法院”表决,由于民进党严禁本党籍“立委”进场投票以及台联党籍“立委”全数投出废票,结果131人投票,118票同意罢免,1票反对,12票弃权,未达到“三罢”案成案所需的146票,陈水扁第三度“轻骑过关”。对于11月5日陈水扁所宣称的如果吴淑珍一审贪污判决有罪,他将立即下台的承诺,不过是其保位的拖延战术,因为依照台湾法律规定,被提起公诉后,由地方法院一审,可以拖到1年4个月。而此案如台湾媒体所言“证人数目庞大、又牵扯领导人、机密外交等复杂因素,有可能超过2008年都还等不到一审宣判”,这意味着陈水扁可能干完任期。而且只有继续留在任上,陈水扁才能充分利用其行政和党务资源,保护自己免遭进一步的起诉和法判。但是,12月9日北高选举就将投票,如果民进党在选举中大败,内部必然会引发反扁效应,那时陈水扁再想“绑架”民进党“立委”来保护他,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特别费”风波 持续延烧:马英九面临政治生涯严峻考验
台湾政坛查弊的强风,在席卷陈水扁家族后,却因“特别费”风波意外地刮向台北市长、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早在8月,民进党的民意代表就向检察机关检举马英九“市长特别费”问题。8月15日,民进党“立委”谢欣霓、黄伟哲等人质疑马英九将不用单据核销的“特别费”直接汇入私人账户当作生活费。9月2日,谢欣霓等人又前往台湾“高检署查黑中心”告发马英九。当陈水扁夫妇因“机要费”贪腐案被检方认定涉贪后,民进党“立委”更是强力要求查黑中心应比照侦查“国务机要费”案的标准侦办马英九。
面对民进党在“特别费”一事上的围攻,马英九则先后多次表态说,他在“特支费”的使用上完全按规定支用,并愿意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截至目前,台湾“高检署”分别在11月14日和23日两次以关系人身份约谈马英九,并过滤了台北市政府超过一半的“特支费”报销单据,还没有查出有不实报账的情形,也没有发现马英九利用自己或家人消费的单据进行核销的情况。据了解,根据台湾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台湾各机构,上至各“部会”首长下至县乡长均有一定的“特支费”,而“特支费”中的一半不需发票单据就可以核销。台北市长马英九每个月的“特支费”为34万元新台币,使用情况与现任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任台北县长时相同。
自陈水扁陷入“国务机要费”弊案以来,民进党内气氛低迷,在马英九的“首长特别费”报销出现瑕疵之后,民进党立委如同“久旱逢甘露”,瞬间恢复了攻击力。在检方约谈马英九后,民进党立刻展开“批马大战”。自15日起,民进党“立委”连续4天,以每半小时一场的频率密集召开记者会,对马英九展开“全方位的立体战争”。 民进党先是质疑马英九特别费的去向问题,声称马英九以假发票报账已触犯伪造文书罪及贪污罪,要求马英九道歉、还钱、下台,还呼吁调查部门把他列为被告,予以收押,并限制出境。在马英九公开就此进行合理解释后,民进党又要求马英九公布3754张小额发票的明细。
与民进党的“挺扁打马”相对,多数民众依然“挺马”。倒扁红衫军一面倒地挺马英九,直说整个事件根本就是民进党故意抹黑。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表示,他绝对相信马英九清白,根本不相信马英九会贪污这种钱。与此同时,民众依然对马英九十分信任,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不降反升。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11月20日与党籍“立委”座谈,亲自说明“特别费”争议。马英九表示,政治上大家应公平对待,若他有问题,全台6500位公务人员是否都有问题?若他这样被对待,民进党从陈水扁到所有“天王”,是否也应公平对待?马英九说:“我不是牵拖,这是事实。对民进党的口水战,适度响应有其必要。”在马英九被检方传讯后,国民党一再表示对其有信心,但党内也有呼吁做“最坏打算”的声音。11月17日,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撂下“重话”,称若遭起诉,会辞去国民党主席和台北市长的职务。对于马英九提出“请辞假设”,有分析认为,在“机要费案”侦结前,台“总统府”曾数次表示,一旦查出陈水扁或吴淑珍涉案陈水扁就将辞职,现在却一再变成了“一审有罪,才会辞职”,甚至连接受民进党廉政委员会调查的建议最后也被封杀,相比之下,“马英九明显要比陈水扁高很多”。
然而,此次“特别费”风波,对于马英九而言,仍可视为其政治生涯的意外危机。作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被视为最有希望带领国民党在2008年实现政党轮替的人选。如果马英九因“特别费”一事遭到起诉,按照党规将被停权,进而无法参与党内初选和接受提名,就算日后经三审定案后宣告无罪,马英九也不可能再有机会角逐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特别费”风波持续延烧,如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国民党为了扭转挨打的局面,开始全面反击,11月16日在“立院法制委员会”发动突袭,表决通过临时提案,要求主计处将“中央”各机关十二职等以上“首长”及“副首长”,自2004年元月以后的“特别费”核销单据明细,于两周内送“法制委员会”。为回击蓝营的举动,民进党“立委”蔡启芳等4人11月23日到台北地检署,一次告发了包括李登辉在内的27名现任与卸任的“正副总统”和“行政院长”及“五院院长”,并声称“这次是台湾史上最强大的告发”。未来还将提出第二波告发,对象包括各县市议长、县市长等。国民党民意代表爆料说,根据台“审计部”资料,民进党内“天王”级人物包括陈水扁、吕秀莲、苏贞昌、游锡堃、谢长廷甚至11个县市长,也都有很多直接将“特别费”汇入私人账户的记录。“特别费”案已从马英九的个案演变为包括民进党内“四大天王”在内的共案,它不仅牵动国民党内的布局,同时也波及民进党内的安排。一直对马英九“特别费”问题穷追猛打的民进党“立委”管碧玲的丈夫、前台南市副市长许阳明也被指控侵占“首长特别费”,以不实单据核销,于11月27日被台湾检方列为他字案被告。连苏贞昌也要站出来为自己解套,呼吁“解决历史共业,不能恶意株连”。台湾媒体认为,围绕着“特别费”,台湾官场已经进入大动荡期。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如果在12月9日选举前马英九遭到检方起诉,那么对中间及浅蓝、浅绿选民的投票意向影响极大,将给选举结果投下重大变量。
其兴也勃 其衰也忽:民进党陷执政六年来最困难处境
2006年台湾政坛处于风暴核心、深陷困境的除了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还有被一系列弊案拖累,并被陈水扁牢牢“绑架”的民进党。
民进党上台,与他们高唱反“黑金”、反专制、要民主、要清廉的口号有相当关系。但是今年以来,围绕着陈水扁一家及其执政团队的弊案阴影总是挥之不去,而且越揭越多。SOGO礼券案、赵建铭台开内线交易案、“国务机要费”案、陈由豪政治献金案等等一系列涉及陈水扁一家及民进党的“弊案”不断曝光,加上党内争斗不断和行政绩效不佳,让民进党的形象大受打击。
民进党上台后,一方面无视两岸经贸关系高度依存的现实,实行紧缩的政策,将政治意识与经济相联接,阻碍两岸交流。另一方面,却提不出振兴岛内经济的有效政策,迫使本岛商人叛离、外资商人撤资而走,导致市景凋敝。当初人们支持陈水扁、支持民进党,因为他们打出了漂亮的口号,叫做“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现在人们却起了另外的顺口溜,叫说“有梦见鬼,烧炭相随”,昔日的理想变成了今日尖锐的反讽。民进党执政6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1991年至2000年,台湾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8%,从陈水扁上台后,2000年到2006年的6年时间里,台湾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2000年台湾的失业率为2.99%,到2006年台湾统计部门公布台湾的失业率上升到4%,另据台湾民间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台湾的失业率已经高达8%。陈水扁2000年上台时承诺要给台湾民众带来幸福的生活,但是据台湾《联合报》民意调查显示,有近68%的民众对民进党执政6年来的业绩十分不满,创下历史新高。这6年时间里,台湾有114万个家庭陷入了贫困,420万个家庭的收入减少,台湾《中国时报》就此发表评论说,民进党执政的6年时间里,台湾社会不是向上提升而是向下沉沦。
从民进党成立时宣示的理念和追求的“台独”目标看,“台独”违背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台独"是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但是,陈水扁依然顽固地屡屡操弄“统独”问题来转移视线。2006年初,陈水扁抛出废除“国统纲领”,9月28日在民进党20周年党庆上,陈水扁再次公开鼓吹 “台湾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并把“催生新宪法”列为民进党三大任务之首。此前,中国大陆国台办刚刚发出强烈警告,表示对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绝不容忍。美国国务院也刚于25日公开警告说,不允许台湾借“宪改”搞“变更领土”。在如此压力下,陈水扁竟再次加大了在“台独”方向上的赌注,不禁使人们担心,如此一意孤行的陈水扁将把民进党引向何方?
由于不满陈水扁在民进党内独断专行和民进党在台湾政坛的作为,一些有理想的人纷纷离开民进党。2006年1月24日,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宣布退出民进党,随后,民进党籍“立委”林为洲也退出民进党,民进党青壮派要求民进党高层全面检讨,之后随着弊案的不断曝光和“倒扁”运动的进行,民进党内要求反省、改革、自清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民进党并没有针对陈水扁的施政危机做出反省。“机要费”案侦结,陈水扁涉嫌贪污,而民进党依然没有与陈水扁划清界限,“保皇派”力排众议作出“团结挺扁”的决议,同时压抑党内“反扁”、“倒扁”声音,甚至建议对公开批评陈水扁的林岱桦和郑运鹏移送中评会处分。吴淑珍和陈水扁幕僚成员马永成、林德训、陈镇慧等4人,因涉及“机要费”贪腐案,11月3日被台湾检方提出起诉。当天晚上,民进党召开临时扩大“中执会”,决定将吴淑珍等4人移送“中评会”尽速处理。按照民进党规章,党员被起诉至少应该受到“停止行使党员权利”的处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原定于11月23日举行的民进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却因以“扁系”为主的6名“中评委”请假、超过总数11人的半数而“流会”。此举不仅招致外界对民进党“护短”、对吴淑珍“搞特殊化”的强烈批评,民进党内部也传出对“中评会”不满的声音,强烈批评民进党高层这种“因人废事”的做法非常不妥。在各方压力下,11月30日民进党中评会终于决议将吴淑珍等4人处以停权一年六个月之处分,但仍附带决议“相信四位同志的清白”,一旦他们一审获判无罪将以相关规定尽速恢复其党权。在对“国务机要费”事件的处理上,民进党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初在野时期的反省、改革的力量。
民进党迷信陈水扁“一人兴党”,然而眼看着他“一人毁党”,全党几乎一筹莫展。 连串弊案的曝光,使陈水扁从所谓“台湾之子”沦为“台湾之耻”,“选举神话”也变为“票房毒药”。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支持率节节下跌,双双落后于马英九与国民党。陈水扁牢牢“绑架”了民进党,使之为他的私利权位服务。正如民进党某党员所说“扁解套,党重创”,陈水扁一人拖垮了一个民进党。陈水扁的声望目前看来很难重新振作,而民进党未来还有几场硬仗要打,如果年底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失利,民进党可能会进一步走向衰落,而2007年的“立委”选举及2008年的“总统大选”将会更加岌岌可危。
回顾民进党的20年,经过14年的奋斗,终于在2000年一举击败国民党,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胜利,夺取了执政权,可谓其兴也勃焉。然而,执政6年多来,亦快速走向腐败堕落,精英纷纷出走和叛离,支持者大量流失,而且尤以年轻一代为甚。《联合晚报》社论指出,6年来民进党快速把台湾带上“边缘化”道路,民进党又把自己的政党也带上同样“边缘化”道路。民调显示对民进党的支持率已不到两成,民进党,可谓其衰也忽。
火上浇油 抱薪救火:美国逼台湾尽早通过“军购案”遭挫败
2006年10月26日,刚从美国返台的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召开记者会,以强硬的言辞表示希望台湾军购预算于2006年秋天在立法机构过关,否则最好时机就错过了。他还强调两点:一是美国和陈水扁当局互动广泛而良好,并且希望维持这互动到陈水扁任期届满为止;二是挑明美国将密切观察,看谁在反对军购案或利用军购案搞个人的政治利益。
此番言论一出,即刻遭到台湾在野党的强烈批评,也引发了岛内民众的抗议。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表示坚决反对凯子军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对杨苏棣的强硬态度表示质疑;无党籍民意代表李敖更是对杨苏棣的说法表示强烈不满,建议把杨书棣驱逐出境。10月27日上午,台湾民间团体“民主行动联盟”的成员来到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抗议,并与警方爆发冲突。
而与此同时,纠葛在弊案丑闻和“倒扁”风暴中的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却对杨苏棣表达支持。陈水扁办公室副秘书长刘世芳通过媒体向杨苏棣道谢,说杨苏棣用非常坦白的方式“告诫”台湾民众,纯粹是基于台湾安全考虑。另外,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连连夸奖杨苏棣,说杨苏棣对台美关系很重视,对台湾是友好的。苏贞昌声称,杨苏棣所言“点出问题,也是事实”,台湾向美国下订单要购买军事设备已经超过五年,美国总统也批示核准了五年,台湾却迟迟没有通过军购预算。苏贞昌还以上市场买菜打比方,“点菜五年还不付钱,天下有这种事吗?”把责任推给“立法院”,意在推托“军购案”没通过都是在野党杯葛。
美国强行压迫台湾通过军购案,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年底选举各方以及台湾未来的执政者产生了影响。陈水扁作为“军购案”的呐喊者,无疑暗中受到了鼓舞。一向强调所谓“台湾主权”与尊严的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不仅对杨苏棣无丝毫责难,而且全力为其说话,大力炒作“军购案”,无非是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在倒扁漩涡中获一喘息之机,继而抛出国亲反军购乃是基于终极统一与国共合作的言论,更是民进党陈水扁当局一贯擅长的选举策略。
据台湾媒体报道,为了得到美国更大的支持,2001年4月在陈水扁的指示下,台湾军购代表团赴美会见美国国防部官员。会后,美国政府宣布同意向台湾出售三项武器。这是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最大的一笔对台军售。2004年6月,台湾当局编列了6108亿元新台币的军购特别预算案。该案规定从2005年开始,在15年之内向美国购买12架P3反潜机,6枚爱国者三型导弹,以及8艘柴油动力潜艇。台湾当局主导的“特别军购案”一直遭到国民党和亲民党等台湾在野党派、团体和民众的反对,未能在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为了争取在立法机构通过这项军购案,台湾当局行政部门曾经做出多次修改,将特别预算的总金额由6108亿元新台币下调到目前的3400亿元。
杨苏棣为何选择此时对于“军购”议题作出强硬表态呢?台湾地区舆论认为是美国政府担心“已经煮熟的鸭子要飞了”。2006年11月美国举行中期选举,众议院、1/3的参议院席次及部分州长都要改选。布什政府所属的共和党受伊拉克局势、朝伊核问题、政府丑闻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而选情低迷,杨苏棣甚至美方更高层官员的“猴急”,无非是希望这批军售能够尽早成交,俾能作为其对台海政策及其国内政策所作的最后贡献。但是,“军购”问题是当前台湾地区内部最敏感的议题之一,亦成为蓝绿橘之间三方博弈的筹码,短时期内很难根本解决。现在被杨苏棣近乎摊牌一搅,犹如火上浇油、抱薪救火,不但未能拨云见日,反而更难解套了。据《中国时报》民调显示,杨苏棣要求台湾地区限时通过军购案的强硬谈话,已引起了多数台湾地区民众的反感。有66%的受访者认为美方官员的说法形同“恐吓”,有41%的民众表示不应再花费巨资购买武器。与此同时,台湾民众对美国的好感也出现新的滑落,调查发现,45%的受访者对美国有好感,较2003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10月31日,国民党、亲民党连手在立法院程序委员会,第62次封杀了总值63亿元新台币,用途包括8艘潜舰的前期作业费、12架反潜机的采购以及爱国者导弹的性能提升的军购案。
蓝绿对决 烽烟再起:北高选举牵动台湾政局
2006年底,台湾政坛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12月9日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北高市长选举历来被视为蓝绿力量消长的风向标。同时,这也是岛内政党在政治版图重新划分前的一次重要选举,其结果会直接牵动2007年“立委”选举和2008年“总统”选举选情。
岛内各主要政党对此高度重视,纷纷推出本党的候选人。民进党做出“南菊北长”(陈菊、谢长廷)安排;国民党推出“北郝南黄”(郝龙斌、黄俊英)架势;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台联党”征召无党籍“立委”周玉蔻及秘书长罗志明加入选战。另外,无党籍参选人李敖、柯赐海参选台北市长;“保护台湾大联盟”参选人林志升、无党籍参选人林景元参选高雄市长。审视岛内的政治格局、这场选举最终仍将回归到蓝绿对决的老路。
选战进入白热化,民进党再次揪住国民党党产问题不放。11月20日,在台湾立法机构上,蓝绿双方的民意代表围绕民进党提出的“不当党产处理条例”争吵不休。民进党的民意代表表示一定要推动条例通过,国民党民意代表则坚决反对。其实,自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后,国民党清理党产方面的力度很大,已经出售了一些媒体并出售了原中央党部大楼。但民进党方面仍表示不满,要求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台湾媒体分析认为,民进党在这个时候提出“党产条例”,是为了因应台北和高雄两市的市长选举,对于国民党来说,反对“党产条例”的通过,其实也是为了反对民进党用“党产公投”来绑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的这样一种操作的手法。
蓝绿双方更是在选举前不断爆料,揭弊对方。继爆出陈水扁儿女在海外拥有秘密账户,儿子陈致中在美国西海岸购置三栋豪宅后,11月27日,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邱毅又爆料说,陈致中夫妇已经获得了美国身份,他还呼吁陈致中夫妇返回台湾生孩子。而此前,在民进党内部也有民意代表呼吁陈致中夫妇结束在美国的奢华生活返回台湾生子。过去陈水扁经常批评别人不爱台湾、想做美国人的阿公等等,如果陈致中夫妇不返回台湾生子,会使陈水扁面临非常尴尬的处境。吕秀莲也公开向陈水扁施压,希望他能信守承诺,让陈致中夫妇在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前回到台湾。在台湾各界的争议声中,陈水扁的儿子陈致中与儿媳黄睿靓12月1日从美国纽约乘机返回台湾。
几个月来的民意调查显示,台北市长选情相对稳定,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支持率一直大幅领先,比谢长廷高出至少10个百分点,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否则谢长廷翻盘机会不多。继早前放话说,只要宋楚瑜赢一票,就会出来倒扁的谢长廷,在选举临近倒数时刻,继续全力为宋楚瑜拉抬选情,意图“抬宋压郝”,分化泛蓝阵营选票。但是民调显示,蓝军票源反而有向郝龙斌集中趋势,谢长廷的选战策略仍未突破困境。
与台北市长选举国民党候选人明显领先的格局不同,高雄市长的竞选存在很多变数,黄俊英的支持率本来略高于陈菊,但随着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阵营对马英九“特别费”问题穷追猛打,陈水扁的“国务机要费”案风波渐趋平息,陈菊的支持率开始回升,两人差距缩小,可以说胜出机会各半,因此蓝绿双方都将决胜焦点放在选情相对紧张的高雄市长选举上。高雄是民进党在台湾南部的桥头堡。自1998年以来,高雄市长一直由民进党人担任。但这一次,民进党选情危急,不少人把陈菊民调支持落后的原因归于陈水扁家族的贪渎丑闻。台湾媒体指出,陈水扁今后还能不能镇住民进党,将取决于高雄市长选举的胜败。一旦被视为民进党大票仓的高雄失守,陈水扁将腹背受敌、面对被民进党集体抛弃的可能。而对国民党来说,拿下高雄选战,有着拿下南台湾的指标性意义,是重新执政的转折点。眼下看,也是马英九走出“特别费”危机的最好契机。因此,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高雄市长选举已经由地方选举上升为一场陈水扁和马英九、民进党与国民党的“生死保卫战”。
高雄选战进入最后关头,蓝绿双方均使出浑身解数。陈水扁决心要打“本土保卫战”,马英九则将选举定调为“信任投票”,高雄成为民进党和国民党重兵决战之地。
12月3日是选前最后一个星期日,民进党和国民党的关键人物倾巢而出,在南部城市高雄发动了2006年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对决。下午3时19分,国民党在高雄举办大规模的“拒绝贪腐、拼高雄第一,123全民拼经济大游行”,除了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立法院长”王金平以及国民党籍执政县市长全数出席外,久未露面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现身会场,为本党候选人黄俊英站台助选。连战痛批民进党是真贪污、假本土,并提醒选民在选前的最后几天,要提防民进党再出“两颗子弹”招数,同时也要防范其他花招。马英九也指出,民进党在高雄市执政8年,不仅高雄港的全球货柜运输排名由第三掉到第六,高雄市的竞争力更是节节衰退,只有换党换人做,由黄俊英当选,高雄市才有未来和希望。
几乎在国民党游行的同时,由台湾南社发起的“守护台湾、爱在高雄——万人牵手护爱河活动”也在高雄拉开。民进党内重量级人物吕秀莲、游锡堃、苏贞昌一齐到场,台北市长候选人谢长廷也赶到高雄,陈水扁更是在选举活动中首次亮相,为本党候选人陈菊拉抬人气。台湾《自由时报》称,绿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复制2004年大选时“二二八守护台湾”活动情形,激发深绿支持者的热情,同时试图拉回浅绿支持者与中间选民。实际上,曾经表明不再介入辅选的陈水扁,违背诺言介入高雄选战并不始于近日。早在9月陈水扁就说服因“高捷”弊案而与陈菊心结颇深的陈哲男之子陈其迈出任陈菊的竞选总干事,更释出身边爱将林锦昌南下高雄,总揽陈菊的选战文宣。除了安排身边近臣为民进党候选人陈菊“操盘”,陈水扁还亲率亲信南下为陈菊辅选,11月23日,陈水扁南下高雄和代理高雄市长叶菊兰、中钢董事长江耀宗密会,亲自拜托他们动员基层组织票源。11月26日,陈水扁在高雄密集约见15位来自“台独”团体“南社”的核心成员,替陈菊争取深绿阶层支持。民进党内评估,蓝绿在高雄市的基层盘势应是五五波,输赢约在3000—5000票之间,最后阶段关键看谁能将支持选票催出,就能赢得胜选。
12月9日晚,北高选举开票结束。台北方面,国民党籍候选人郝龙斌获得692085张选票,领先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16万多票,以绝对优势当选台北市长;高雄方面,民进党籍候选人陈菊获得了379417张选票,以1114票的微弱优势领先国民党籍候选人黄俊英,当选高雄市长。
从北高市长选举结果来看,台湾政治版图“北蓝南绿”的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变。2005年“三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有所突破,成功占领嘉义市这个进军民进党大本营的滩头堡。但此次北高市长选举,民进党赢得南部重镇高雄,固守云林、嘉义以南的传统票仓,保住了“半壁江山”,而原本强渡浊水溪、持续向南挺进的蓝军,未能如愿。以浊水溪为界的南北政治分野依然保持,超稳定的蓝绿结构仍然是未来台湾选举的社会基础。北高选举中,亲民党、“台联党”泡沫化危机显现,不仅市长候选人都以惨败收场,而且当选的市议员也寥寥无几,以无党籍候选人身份参选台北市长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因得票数远远低于预期,在选举结果揭晓前宣布接受台北市民的选择,决定退出台湾政坛;台联党主席苏进强选后也宣布为这次败选“自请辞职”以示负责。蓝绿阵营内部面临重新整合。
北高选举,陈水扁暂时自贪腐危机中脱困,民进党遏止住“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并稳固了基本盘,看似风雨飘摇的陈水扁和民进党政权,似乎又站稳了脚跟。对国民党而言,在包括陈水扁及其家人亲信在内的多位重量级人士相继被爆涉嫌贪渎,并引发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呛扁下台,民进党声势大为贬损的情况下,仍没有拿下具有指标意义的高雄市,显见马英九“用选票制裁陈水扁”的竞选策略没有取得完全成功,其政治前程保卫战仍然面临严峻考验,虽然短期内泛蓝阵营仍然无人能取代马英九的地位,但其“总统”之路将充满险阻。
经过一番风风雨雨,北高选举尘埃落定。未来民进党内围绕着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明争暗斗将进一步加剧,马英九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台湾政局下一步会如何发展,值得认真思考和观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