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7年第二期  > 正文

纷纷扰扰何时了

日期:2008-05-22 15:11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邵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高选战结束,新年伊始,人们期待听到政治人物说出“选举已经结束,该是做事的时候了”。然而,已经到来的2007,是台湾政治关键的一年,年底“立委”改选,紧接着就是2008年的“总统”大选,选举的迫近让岛内政治态势紧张了起来。新年伊始,岛内乱象就此起彼伏,一波波汹涌而出,预示了这一年的纷扰。

  止损反扑意在转移视线

  去年以来,陈水扁及其家人弊案缠身,风起云涌的“反贪倒扁”运动重挫其权力基础,民进党内实力派人物也纷纷摆出与扁切割的姿态。虽然北、高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拿下高雄使陈水扁暂时缓解了执政危机,但是岛内有分析认为,对于熬过2006年的陈水扁来说,已经到来的新的一年同样相当不好过,因此陈水扁今年必定会不断释出各种动作以求自保。

  其实,北高选战硝烟未散之际,陈水扁就开始了新一轮反攻倒算。首先是清算党内“改革派”。陈水扁嫡系、民进党中常委黄庆林在中常会上提案,指控选前主张“改革”、要求陈水扁“反省”甚至以辞职“死谏”的“立委”洪奇昌、林岱桦、中执委段宜康、前“立委”林浊水、李文忠等9人破坏党内团结,严重影响两市选情,要求将上述人等移送民进党中评会处理。岛内舆论分析,这场由游锡堃领军、其他派系鼎力相助明剿“新潮流系”、暗打苏贞昌的闹剧,其实是陈水扁在向“改革派”反扑。另据《中国时报》报道,民进党内“保扁派”发动对“改革派”的攻势,开列一份11名民进党“立委”的“罪人名单”,称之为“11寇”,并通过地下电台整日宣扬,呼吁泛绿选民不给他们投票。可以预计,随着党内权力争夺的激化及“反扁”声浪加强,陈水扁对本阵营内的反制手段也会更趋于激烈。

  “机要费”案件开庭后,陈水扁便使出“拖”、“遮”、“抹”三字秘决,竭力阻挠案件的审理。“拖”:第一次开庭,陈妻吴淑珍当场“昏迷”,审理被迫中断,之后以生病为由一直拒绝出庭应讯。“遮”:民进党内有人抛出一份“释宪”申请书,要求“程序上暂时豁免”、“实体上永久豁免”扁所犯罪行,主张凡“涉及军事、‘外交’或敏感之‘国家安全’机密”,扁有拒绝提出证物的“绝对特权”,基于“共同正犯一体性”法理,其余涉案人员也应一并暂时不予追诉、审判。“抹(红)”:从“立法院”到法庭,公诉检察官张熙怀都成为围剿对象,绿营“立委”声称,办案公诉检查官张熙怀到过大陆,忠诚度有问题,不应审理该案件。绿营排山倒海的压力,导致张熙怀情绪失控,精神几近崩潰,在案件第三次开庭前夕不得不请假休养而未能参与庭审。

  与此同时,陈水扁再次操弄统独议题。12月20日民进党在中常会上正式激活推动“宪改”的“新契约”运动,为陈水扁提出的冻结现有“宪法”、制定“第二共和宪法”的构想背书。根据陈水扁及民进党的规划,“新宪”将触及“主权”、“领土”等敏感议题,并在“新宪”的“前言”部分加载符合两岸现状的描述,以隐晦的语言表达“台独”成分,深化“去统”意涵,不仅企图深化陈水扁在2006年初提出的“终统”主张,巧妙避开“四不一没有”的束缚,更为2008年“总统”选举开辟统独决战场。元旦,陈水扁又发表“文告”,极力宣扬所谓“台湾主体性”,声称“九二共识、一中政策剥夺台湾人民自己选择的权利”,强调国家大政方针的拟定,“一定要跳脱‘一个中国’和‘台海两岸’这种狭隘的的思考框架”,赤裸裸地宣称“台湾是世界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引用民调证明一个以台湾优先为核心价值的“台湾主体意识”已经成形,恶化两岸关系、挑衅大陆之情溢于言表。

  在两岸经贸方面,陈水扁否定“苏修路线”,蛮横限制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在元旦文告中,陈水扁重申去年元旦提出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政策。强调两岸经贸政策只有“台湾优先路线”、只有“台湾主体意识路线”,而绝对没有所谓的“苏修路线”。2006年12月29日,苏贞昌宣布开放8英寸晶圆0.18微米制程赴大陆投资,外界认为这是对陈水扁两岸经贸政策的再次修正。陈水扁当众否认所谓的“苏修路线”,意在向外界证明自己仍是两岸政策的决策者。同时鼓吹“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政策“绝对符合大多数台湾人的期待”,并且去年“台湾经济的总体表现不坏”。事实上,去年台湾经济增长的近80%来源于台湾对大陆贸易出超的贡献,而陈水扁无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深化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仍极力狡辩,为限制两岸经贸交流寻找借口。

  接下来,陈水扁又开始积极着手寻求所谓的“外交突破”。陈水扁当局认为,“过境”美国的待遇是“拼外交”的重要戏码。为了出席1月9日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就职典礼,陈水扁1月8日从台湾出发,去程过境美国旧金山,停留一夜,回程得以取道洛杉矶。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此次得以“过境”美国,是“蓄谋已久”而且“来之不易”。去年因“终统”风波,美方将过境地点降级,导致了后来的“迷航外交”,这次出行,台湾方面早在去年12月份就向美国提出过境要求,但美国一直未予明确答复。据台湾东森新闻网报道,美国当时是在等候陈水扁的元旦讲话,确定内容令美国没有话说。并且,台湾驻美代表李大维居中积极斡旋,才最终争取到“过境过夜”的待遇。返回台湾后,台湾当局放话说,陈水扁在旧金山过境时,曾和美国务院主管政治事务的次卿伯恩斯电话会谈40分钟,这种待遇是陈水扁近几次过境中最好的一次。实际上,美国对陈水扁“过境”态度谨慎,并处处流露出警讯。在1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美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回答“过境”一事时表示,美国依照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以及美中政府间三个联合公报处理此事,美国务院并把“过境”一事列在“中国”事务项下。在最终确定过境时,美方也一再设限,包括“过境”期间不准有公开活动、不能有媒体采访活动以及“压缩”过境时间等,并特别指派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全程陪同陈水扁在美期间的活动以防“有事发生”。 面对这样一种尴尬、难堪的局面,随行的台湾记者表示“就好像是被关在笼子里面的鸟一样”。陈水扁在过境美国时,倒扁民众在陈水扁住的饭店外高举着写有“丑闻主角,美国公演”的标语,不断高喊“阿扁下台”的口号。岛内舆论对此表示,陈水扁拿元旦文告事先给美国审阅换来的“过境”许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而陈水扁选择此时“出访”,其实是企图冲淡岛内民众对正在审理中的“国务机要费”弊案的注意力,这不过是陈水扁耍的又一个骗招而已。

  近日,陈水扁又对台当局高层官员的职务任命进行了调整,似乎在对外显示其又重新大权在握。2月5日陈水扁发布新人事案,将台当局“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与“总统府秘书长”陈唐山职务对调。台当局高层的人事变动,引发台湾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媒体评论认为,近日陈唐山要以证人的身份出庭为机要费案作证,所以陈水扁把他调到台湾安全部门,退出第一线,这样就可以让他专心应对司法对机要费案的审理;而邱义仁升任陈水扁办公室秘书长,是由于其一向以谋略、智谋见长,2000年和2004年作为陈水扁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主要的操盘手,曾经为陈水扁两度打下江山,这次把邱义仁调到第一线有很大的选举考量,希望他可以帮民进党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幕后操盘。对此,国民党人士则忧虑地表示,陈水扁为了确保政权延续,把有“割喉秘书长”之称的邱义仁推到台前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布局,选战可能变得很肮脏。

  “正名”、“去中” 拉拢深绿票源

  年底"立委"及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迫近,民进党内纷纷竞相加码推动“正名”,争取深绿选票。一波波"正名"、"去中"、"去蒋"运动如火如荼展开。

  1月17日上午,行政院长苏贞昌出席台湾原住民“撒奇莱雅族”正名茶会,他在致词时说,撒奇莱雅人经过一百多年努力正名成功,比台湾正名“快一步”,“台湾正名”要继续努力。苏贞昌此番言论甫一公布,即刻引起舆论关注。台湾媒体指出,苏贞昌上任以来,一直未对“正名制宪”议题正式表态,这是其首次以院长身份公开强调“台湾要正名”。并且话音未落,17日下午行政院即通过决议将《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修正草案》修正为《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并把其中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同时将条例中“中国古代”字眼修改为“国内外”,企图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割裂开来,自外于中国文化。曾经在两岸关系中塑造自己务实形象的苏贞昌,17日一天之内不但“破禁”首度公开放出“正名”言论,且实际行动紧随其后,积极表现"正名"的业绩和政治主张。对此,有分析认为,无论是出于政治本质还是选举算计,都传达出一个信息:要想在民进党内立足,赢得深绿的选票,"台独"仍是不二法门。然而,一件件故宫文物源流清晰,写满中国历史故事,谁也推翻不了。试问,除去了中国的语言、文字、人名、地名、文史、风俗等,台岛文化还剩下多少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进党当局又开始在历史教科书上做文章。1月29日,台湾媒体报道说,寒假过后,台湾新学期开始使用的新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用词大翻修,台湾当局站在"两岸分治"的角度上一改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中国”。有评论认为这是台当局长期推行的"台独教育"中又一个新动作。长期以来,民进党一直处心积虑地要在教育领域强化"台独"的影响,1997年,李登辉就曾推出《认识台湾》的初中教材,刻意淡化"中国意识",甚至把郑成功、清政府与荷兰人、日本人等同为"外来统治者"。 2002年,台湾当局成立"本土教育委员会",提出把"乡土文学"改为"台湾文学","闽南文化"改成"台湾文化",鼓励大学成立"台湾文学系所",以此来割断与大陆的文化渊源。2003年,台湾当局对高中历史课程大纲进行修改,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抽出,并把从明朝以后的中国历史列入"世界史",使文化"台独"愈演愈烈。这一次把高中历史课本再一次"变脸",明白地从"两岸分治"的角度,把"我国"这样的词全部改为"中国",教育俨然已成为台当局控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

  近来,民进党主席游锡堃也锁定“正名”、“制宪”议题频频出招。不但炮打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和解共生”,还要求"行政院"对岛内公营事业进行“正名”,2月6日又倡议撤走桃园大溪、头寮两处蒋家陵寝的“宪兵”、仪队。据台湾媒体报道,游锡堃2月6日公开表示,他没有意愿回锅“行政院长”,流露进军2008的企图心。在李登辉自称非“台独教主”后,游锡堃伺机进一步抢占“深绿教主”宝座。据报道,为配合“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游锡堃还将促“立院”推动“真相和解法”,授权台湾“行政院”主动调查威权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不义作为。民进党党政人士认为,游此举颇有逼“行政院长”苏贞昌表态之意,若苏同意实施,游可向“独派”宣传推动有功,若苏表示窒碍难行,将成为游阵营在党内初选的相骂本。游藉打深绿牌,让人气领先的苏、谢碰到此议题只能挨打,这对一度被党内认为已出局的游团队来说,不啻精神大振。然而游锡堃的举动,在民进党内也引起不小的反弹。“立委”谢欣霓质疑,党内马上就要进行“立委”及“总统”初选,党主席应该保持中立,“哪有党主席拼命搞自己的选举?”青壮派“立委”郑运鹏也表示,游锡堃要求撤离慈湖“宪兵”的主张没有错,但应该私下向“行政院”建议或拜托“立委”提案,而不是自己跳出来主张。台湾媒体评述说,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中正机场更名、改“国名”、改道路、修改高中历史教科书、公营事业更名、将蒋介石铜像移出营区等,民进党向深绿靠拢,筹码越下越大,党主席游锡堃更继续加码,要撤走派驻在慈湖的宪兵。这些主张,都是过去民进党在野时的诉求,但民进党执政近7年,现在才大梦初醒,急着兑现政见,令人瞠目结舌。若说游锡堃没有个人选举考虑,为何他在“行政院长”3年任内毫无作为?为何须等到自己改任党主席,并有意角逐2008年“总统”大位之后,才赫然想起?针对民进党当局一连串"去中国化"、"去蒋"、行动,国民党"立院"党团怒斥民进党只是为了选举考虑,向深绿选民靠拢。立委"蒋孝严则怒斥扁当局的作为荒唐到极点。他强调祖父蒋介石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不容扭曲。"中正纪念堂"若要更名或是更动,必要经由"立法院"修改相关条例,但"政治不能干预历史,就如同政治不能干预司法一样,历史不能被扭曲"。

  在台当局的压力下,2月9日,“中华邮政”、“中油”及“中船”召开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分别更名为“台湾邮政”、“台湾中油”与“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为公营事业“台湾正名”揭开序幕。2月12日“中华邮政”这个岛内老名号不复存在,“正名”而来的“台湾邮政”正式揭牌。“中邮”工会动员近2000名员工进行抗争,手持抗议标语,大声呼喊“中华邮政罪人赖清祺下台”、“违法改名”等口号力阻“台湾邮政”挂牌,工会代表并与警方爆发激烈冲突。据称台湾高层下一步改名的目标将是华航,此举引来华航工会强烈反弹,因为一旦改名,不单飞机涂装要浪费近7亿新台币,飞往很多国家的航权也将受影响,有些航约甚至会中断,工会将发动大规模抗议。

  台湾民调显示,七成民众认为执政党在此时推动“正名”行动并不恰当,就连民进党的支持者中也有1/3的人表示反对。台当局的"正名运动"也引发了美国的关切,美国务院2月9日公开宣布,美国不支持这项"正名运动"。美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表示,台湾当局将岛内公营事业名称去除"中国"、改为"台湾"的举动,很可能引发台海两岸的紧张关系,同时美国务院也强调,美国期盼陈水扁实践他在2000年就职演说中的"四不承诺"。

  正如台湾媒体所言,只要遇到选举年,不论“总统府”、执政团队、党务系统或绿营“立委”,就会开始“去中国化”、“去威权化"、“去国民党化”,就这点来说,民进党不愧是个选举政党。对泛绿支持者来说,这招总是奏效,手中的选票被金光党骗走,还要拍手叫好;而对泛蓝支持者来说,这些动作却是一再撕裂历史记忆与感情的伤口。眼下,在各方胡乱加码喊价之下,操弄“正名”、“制宪”等议题,已沦为最廉价的选举工具。民进党整天以赢得选举、扩张政治版图为念,那么,谁又来关注民生,谁又来拼台湾的经济呢?

  台联转型牵动绿营生态

  近段时间以来,当民进党正在一面地倒向深绿,而原来在深绿那块的“台联党”却突然宣布要向中间转进。

  1月26日"台联党"举行第三任党主席就职宣誓典礼,曾任李登辉"总统府秘书长"的黄昆辉接任党主席。黄昆辉发表就职演说时声称,他上任后首要任务就是党的再造,未来“台联党”将走“中间偏左”路线,以照顾中产阶级和弱势团体为诉求,并配合修改党纲、党名,突破外界对“台联党”刻板印象。黄昆辉强调,“台联党”不等于“台独”,未来“台联党”不走稳健“台独”路线,而是要走坚定的台湾“主体路线”,只要对人民有利的法案,不管提案政党是蓝是绿都会支持。他希望外界不要再以“泛绿”看待“台联党”。据报道,“台湾社会民主党”为“台联党”考虑的名称之一,若无名称重复的问题,将成为“台联党”新名。

  由李登辉手创的“台联党”, 在“统独光谱定位”上一向属深绿板块,被视为“独性”最强的政党。“台联”力图转型、突然变脸,这牵动了台湾泛绿阵营的政治生态,也引发了民进党人士的焦虑。年底"立委"选举,将实行"立委"席次减半、单一选区两票制的新模式。民进党内不少人担心,"台联党"转换形象是为了在年底的民意代表选举中吸收绿营的票源,并拉拢中间选民。民进党内随之出现路线争论。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民进党主席游锡堃、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1月29日中午举行"三巨头便当会",特别讨论台联党转型问题,但考虑民进党长期与“台联党”合作情谊等,决定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但也有部分民进党"立委"认为,“台联党”至少有机会讨论路线问题,不像民进党"天王"忙争2008台湾地区领导人党内初选,已经没有大方向政治路线讨论的可能性,民进党内民主特质渐渐流失。民进党籍"立委"郑运鹏更直言说,单一席次选举是路线之争,小党看到困境,大党却没有调整,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危机。他认为,民进党过去的错误,就是与“台联党”抢极端路线,“台联党”现在看到危机,走中间路线,代表民进党太极端了,这部分陈水扁及党部都有很大责任。前“立委”李文忠则指出,面对单一选区,无论“总统”或“立委”都需获得过半数支持,因此都应该走中间路线,而中间路线指的是维持“稳健台独路线”、落实政策以及真正照顾社会中下阶层。李文忠认为,任何政党不是只有口号改变就能说服人民,必须在具体的行为及党的方向上有所改变,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及支持,“光口号改变,人民印象不会改变”。被视为激进派的“立委”林重谟则指出,中间路线就是马英九讲的不统不独,现在民进党已经逐渐走回稳健的“台独”路线了。

  “台联党”转型在台湾政坛上不啻是投下了一颗震撼弹,黄昆辉接任党主席之后的第一天,就当众宣布台联党要改名,而且要放弃过去所谓深绿的路线,为什么黄昆辉会有这样的讲法?最绿的“台联党”为何会突然变脸呢?对此台湾《联合报》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近年政党板块消长,“台联”的根基遭民进党严重侵蚀,独派团体亦纷纷由“拥李”转而投靠阿扁,空虚的“台联”不能不另觅出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联党”从创党以来,一向被视为民进党的附庸党,它吸纳深绿选民,固守“台独”基本教义派,以“台独”作为党的图腾。但是,“台联党”要凸显自己的政党角色时,尤其是处理“陈水扁罢免案”及北高市长选战时,马上就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每逢选举,深绿支持者要求“台联党”候选人退选之声不绝于耳,让自称有“自主性”的“台联党”很是难堪。去年北高选举中,不管是台北市当初提名周玉蔻,还是参选高雄市长的罗志明,在国民党、民进党候选人夹击下,可说被彻底弃保。高雄市议员部分,“台联党”原本有五席的市议员,但这五席有四席落马,只有一席当选。最后“台联党”在北高市长选举和议员选举中惨败,泡沫化危机进一步加深,苏进强也因而辞职。

  可以说,“台联党”选择以改名来告别自己的过去,是基于生存的需要,是着重于在年底台湾立法机构民意代表改选上,能够放弃掉这个越来越窄的"台独"市场,能够走到"中间偏左"的路线来,能够变成一个弱势族群政党的代言人,希望藉由政党的转型在蓝绿两大党夹击的单一选区“立委”选举中争取中间选民,走出泡沫化危机。然而,岛内舆论对此似乎并不看好,认为缺乏民众基础的“台联党”这是走了一招“险棋”。 过去“台联党”很少积极介入弱势团体或是社会运动(除了“台独”议题),现在摇身一变,要为弱势团体代言,民众恐怕难以认同。而且,李登辉和陈水扁十几年来相继以本土之名炮制的“台独”幻术,已深入许多人骨髓,非一时一刻所能洗净,这也是“台联”自己的原罪。除非“台联党”能够在新任主席上任后积极争取社运团体的支持,否则“台联党”在年底“立委”选举中想突破百分之五的政党门槛,仍然要很费力。

  岛内也有分析认为,“台联党”转型不是出自于黄昆辉个人的想法,而是李登辉在背后操刀。据悉,黄昆辉与李登辉的关系非常深,这次在“台联党”面临泡沫化重大危机的时候,正是在李登辉的授意之下黄昆辉出任了“台联党”的党主席。“台联党”一直奉李登辉为精神领袖,这次在“台联党”转型的时候李登辉也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向。1月31日,李登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公开表示,他从来没有说过要"台独",自己也不是"台独教父","统独争议"在台湾已经变成了假想的议题。李登辉放弃"台独"的言论遭到了台湾各界质疑。据报道,1999年7月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推出了"两国论",被认为是李登辉正式走上"台独"道路的重要一步。2000年,李登辉被开除出国民党,在他的主导下成立了"台联党"。"台联党"以"台独"为党纲,"台联党"则称李登辉是"台独教父"。台湾分析人士认为,李登辉否认“台独”, 是他的一种权力运用,是希望对于台湾的未来前途走向还能有一个极大的发言权。既然急于从弊案泥沼脱身的陈水扁一头扎进"深绿",在"浅绿"地带影响力下滑,那么他完全可以推动将民进党"台联化"、将"台联党"民进党化,在这个过程中圆自己的"第三势力"之梦。而"台独"对李登辉而言,从来都只是一个工具化的权力运用的符号而已,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拿起来用,当市场消势的时候,他就把它放到一边去,要改走另外一个路线,或许过两天李登辉又改变了立场也难讲。而李登辉和"台联党"随后又辩称他们从未说过放弃"台独"的紧急灭火动作更是让人对此深信不疑。

  新年伊始,在海峡两岸同胞喜迎新春佳节,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际,台湾政治却呈现严峻态势。2007年是岛内政治关键的一年,也被媒体喻为陈水扁的“挣扎年”。在最后一年的“总统”任期里,陈水扁为了保住权力,必然会借选举做文章,不论是利用选举绑架民进党,还是挑起蓝绿对抗,“选举牌”都将成为陈水扁过关的重要手段。而围绕着选举,民进党内部及蓝绿阵营之间必然会激烈对抗、再燃烽火,台湾政坛纷扰不断。

  相关链接:

  “苏修路线”:

  就是民进党内新潮流派系与苏贞昌所提出的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该路线第一阶段是开放电子业8寸晶圆厂、开放人民币兑换与大陆居民登台观光等,由这三项实质的经济措施,刺激台湾低迷的经济状况,进而向“两岸三通”的目标迈进,最后全面开放两岸经贸交流。由李登辉时代对大陆“戒急用忍”的经贸政策,到陈水扁时代“有效管理,积极开放”的大陆政策,这条路线有了较大的突破。岛内媒体把苏贞昌要“修正”陈水扁的两岸紧缩经贸政策的做法称为“苏修路线”。

  单一选区两票制:

  单一选区两票制又称混合制,是一种结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的选举制度。选民需要投两票,一票选人,一票选政党,用来决定选举最终的当选席次总数。

  2007年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的重大变革为立委席次减半与单一选区两票制。原本的225名立委席次减半为113名,包括73名区域立委、34名不分区及侨选立委、6名原住民立委 。

  单一选区两票制配合立委席次减半实行后,全台湾将划分为73个选区选出73名区域立委,再依另一张政党选票的得票比例,分配34个不分区及侨选立委席次,未达5%得票率的政党不能参与分配。例如,若甲党在区域立委赢得25席,在政党票部分获得百分之四十的选票,可分得的政党比例代表席次,为所有不分区立委的席次(34席)乘以百分之四十,即得14席,甲党席次为不分区立委14席加上区域立委25席,合计39席。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