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对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青年人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由于爱国心切,我高中毕业后,便报考了成都黄埔军校二十三期。通过入伍生及辎重兵特科训练后,我提前于1949年12月毕业。当时,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大西南进军,中共地下工作者加紧做黄埔军校的策反工作,从而使我们二十三期的学生于1949年12月25 日在四川郫县光荣起义,从此获得新生,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
1950年元旦过后,我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经过7个月的学习后,我于1950年8月提前毕业,由大队部分配到所属第六队担任文化教员。在此期间,我不仅负责干部战士的文化教育工作,还领导俱乐部进行对外宣传工作,如组织秧歌队和演活报剧进行街头宣传等。由于我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地工作,指导员李光明同志为我写了专稿在报刊进行表扬。1950年9月,我获得了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颁发的第一期毕业证书。1951年2月调川西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工作,同年4 月,我光荣地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现共青团前身)。
1951年底,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选送一批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同志去大专院校深造。通过考试,我被保送到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学习农田水利专业。我深知机遇难得,学习格外用功,因而成绩优异。1954年8月毕业,我服从组织分配,到甘肃省水利厅工作,从技术员一直做到高级工程师,还曾任甘肃省水利学会理事、秘书长,直到1993年初退休。 在甘肃省水利厅工作的38年里,我先后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审批、经营管理以及全省防旱抗旱和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我通过认真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严格审批工程规划设计,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水利工程。我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推广科技成果,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为甘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彻底改变甘肃地区的干旱面貌,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受到同行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1984年至1992年,我先后撰写了一批水利方面的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水利》、《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甘肃水利水电技术》、《甘肃科协》等刊物发表;荣获了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奖状,甘肃省科技协会颁发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学会干部奖状,甘肃省科技咨询优异成绩表彰奖励和中国科技协会颁发的先进工作者奖状。
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我在政治上得以健康成长,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作为黄埔学生,因为我一贯努力继承弘扬母校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故1996年12月25日在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老学长们一致推选我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2000年9月23日当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2001年10月9日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三代会”上,又当选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这对我既是信任,也是鞭策。我觉得担负起这份有益于统一战线、有益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人就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人生的价值在于无私奉献,我决心遵循“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为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历史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
(作者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