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推进“法理台独”动作不断。而有意问鼎2008“总统”大位的民进党内“四大天王”纷纷出面表态,正式投身到选战当中。为争初选提名,“四大天王”激烈厮杀、相互混战,一场闹剧开始上演。
“法理台独”又有新动向
早在年初国台办发言人就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陈水扁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冒险活动,是今年两岸关系存在的最大隐忧,也是两岸和平稳定面临的最严峻考验。随着年底“立委”选举,2008“总统”大选迫近,为制造议题,翻卷选情,近期民进党当局“法理台独”又有新动向。
“去中国化”祭出新招
民进党当局全力推动的“去蒋”、“去中国化”运动又出新招。继拆除军营中“两蒋”铜像、将蒋介石指定为“二·二八元凶”后,一直被视为台北重要景点的“中正纪念堂”也成为台当局下手的目标。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于3月3日表示,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并拆除其围墙。“独派”团体“台湾社”3月31日在桃园大溪慈湖按照二战后纽伦堡大审判的模式,上演“公审蒋介石”行动剧。另一“独派”团体“908台湾国运动”也于4月1日在中正纪念堂举办“中正庙最后一别”活动,宣示要“推倒封建围墙”。
民进党近期频频以“去蒋化”挑起事端,岛内有分析认为,扁当局用意颇深:第一,借此深化“去中国化”运动,强调“台湾主体独立性”。“两蒋”一直被视作“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标志,因而令“台独”势力必欲除之而后快,希望借推动“去蒋化”削弱岛内的“中国概念”,在岛内民间营造错乱的历史观和台湾“主体意识”。第二,抢夺岛内话语权,转移舆论焦点。借“去蒋化”议题,转移民众对民进党和陈水扁当局的批评,同时令国民党因不断被迫应战而无暇他顾。第三,挑起族群冲突,备战即将到来的两场重要选举,争取获得“独派”力量的支持。
“四要一没有”又起波澜
继民进党当局大张旗鼓地推动公营事业改名,策动一系列“去中国化”分裂活动后,元宵节陈水扁又抛“四要一没有”重大宣示,为因选战临近而硝烟味浓厚的台湾政坛,投下新一波爆炸话题。
3月4日晚陈水扁出席“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25周年庆祝晚宴,公然提出“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他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
此番谈话,招致岛内在野党和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6日上午,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召开记者会宣布,3月17日将举办“反制宪”大游行,抗议陈水扁的一系列“台独”举动。亲民党“立院”党团则于5日到“高检署”告发陈水扁涉嫌触犯“内乱外患罪”。亲民党总召傅昆琪表示,陈水扁提出修改“国号”、“宪法”,不但涉嫌触犯“内乱罪”,也可能招来台海战争,而陈水扁的“刑事豁免权”并不包括“内乱外患罪”在内。《中国时报》的相关文章发出警告说,陈水扁这一言论可能引爆危机,会让整个台湾都跟着遭殃。
“四要一没有”一经抛出,各界忧虑,“总统府”、“外交部”、“国安”单位紧急会商“灭火”,定调“未违背四不”,并立即透过各种对外管道积极沟通。在民进党“四大天王”中,只有游锡堃表示陈水扁的谈话“符合民进党的核心价值,非常正确,非常好”,其他几位都不敢正面支持陈水扁,一致对外狡辩“四要一没有”没有违背“四不”原则,显示只有一年任期的陈水扁在民进党内部也已呈现“跛鸭”的态势。
陈水扁“台独”言论不仅在岛内政坛引发震荡效应,台湾股市也应声而跌,一日之间狂泄285点,市值蒸发7000多亿元新台币。台媒评论说,自2000年岛内“政权”轮替以来,陈水扁6次发表与统“独”有关的谈话,每次都给股市带来灾难。因而有投资者将“四要一没有”改成了股市顺口溜:“要长红、要大涨、要涨停、要万点,希望没有陈水扁”。
“第二宪草”再掀“独”潮
为在选举竞争中制造新的政治气氛,民进党再掀“独”潮,抛出了所谓“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这是民进党推动“制宪”活动以来的第一份正式文件。
其中有两项关键内容:一是台湾领土仅限于台澎金马地区;二是两岸未来建立任何形式的政治关系,须经过对等协商之后,再交付“公投”。企图以“两国论”入“宪”,为深绿描绘出一幅走向“法理台独”道路和建立“台湾国”的蓝图。其实质就是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妄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把“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法理化,形同走向“台独”的重要过渡。
草案虽冠着“中华民国”的名号和保留“宪法”总纲,但为“台独”或“两国论”做准备才是其真正目的。而了解了这个伎俩,就不难理解民进党“宪草”一方面顶着“中华民国”帽子,但另方面却加速推动“去中国化”和“去中华民国化”,持续掏空“中华民国”内涵的理由了。台湾《联合报》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时此际,绿营提出这部“宪法草案”,就其实质内容架构及其打算直接付诸“公投”的操作程序看,这皆是一个对“宪政改革”及台湾内外处境没有建设性实益的政治动作,而只是欲借题发挥,在年底的“立委”选举及2008年大选中,制造政潮、翻搅选情而已。国民党也抨击说,出台这个草案是变相“台独”,也是为了2008年选举所设的骗局。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继“四要一没有”后,陈水扁再次为讨好深绿而挑拨两岸关系敏感神经,将两岸关系推向紧张的高危信号。
另有报道称,“行政院”已完成“国家语言发展法”草案审查,近期将送“行政院”会讨论,台当局迈出了“文化台独”的重要一步。制订此一法案是陈水扁2000年竞选的重要政见之一,“行政院”这次草拟的法案,明定台湾族群或地方使用的自然语言包括闽南语、原住民语等,主要目的在于以“语言多元化”和保护原住民母语的理由暂时稀释掉当今的汉语,在急“独”派的意识形态里,这其实也是替将来逐步废除“国语”或“北京话”做过渡的准备。
欲降“公投”门槛骗取选票
据岛内媒体报道,近日陈水扁又打起“公投”的主意,其在4月11日出席公开活动时声称,现行“公投法”条文有诸多不合理及荒谬,希望今年底前能完成修法,放宽“公投”项目、提案人数,取消“行政”、“立法”两“院”提案限制,并大幅降低通过门槛,同时废除“公投审议委员会”。
陈水扁是否会透过“公投制宪”追求“法理台独”,一直是外界关切的焦点。民进党当局不久前刚抛出“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如今陈水扁则表明希望“公投”议题不设限,并且降低通过门槛,两者间的关联引发岛内朝野高度关注。
对于陈水扁此时重提“公投”修法问题的动机,国民党直指是与“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及民进党“修宪”行动有密切关系。国民党发言人苏俊宾于当晚发布新闻稿说,陈水扁希望降低“公投法”中提案与通过门槛,可能是民进党对自己候选人的条件、魅力及政党的竞争力比较没有信心,才会想藉此影响选情。他说,如果“公投”的目的只是为了操作选举,激化族群对立,挑起不必要的困扰,国民党不会随之起舞。
台“内政部”指出,早在2005年7月就提出大幅翻修的“公投法修正草案”,经“行政院”通过送“立法院”待审,至今一年多都毫无动静。陈水扁所提修正内容,与草案相近,官员认为,此案有高度政治敏感性,要想在年底前完成修法,恐怕相当悲观。因此有评论指出,陈水扁打着“直接民权”的幌子,提出所谓“降低公投门槛”,不过是其又一次意欲“绑架”台湾人民、暗藏“法理台独”祸心的花招罢了。
急“独”言论引发美方不满
从年初起,陈水扁的2008选举战略早已布局就绪,3月初终于抛出“四要一没有”,正式开启所谓“独立”、“正名”、“新宪”、“发展”四大主轴。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美国总统布什专门召开跨部协调会议,将“四要一没有”言论定调为不利两岸关系及美台关系的危险言论。3月19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当面向陈水扁传达了美方的强烈不满。另有消息称,陈水扁“四要一没有”谈话发表后,美国国务院官员私下的反应其实比公开声明更为强烈,包括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来仪等学者更是认为,美国应该发表更严厉的讲话,来防止未来陈水扁继续做出挑衅言论。美国两岸问题专家容安澜也指出,如果陈水扁接受“第二共和宪法”或“台湾宪法”的主张,那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影响几乎可以确定会导致台美关系紧张。而目前美国政府也仍在评估,未来是否会公开表态批评陈水扁,将取决于他后续的表现和事态发展的情况。
3月20日,陈水扁在出席美国商会餐会时,不但没有再提“四要一没有”,反而强调,他以前对美国所作的各项承诺没有任何改变。有评论认为,陈水扁在餐会上所作的表态正是为了应对美国方面的压力,想要安抚美方而采取的动作。同时,陈水扁把“陆委会”主任吴钊燮派往美国接替李大维出任“驻美代表”, 这是民进党“执政”后,在美国插上的第一支“绿旗”。台湾媒体透露,未来民进党为了拼选举,一定会不断在两岸问题上放火,而吴钊燮的任务就是在美国灭火,肩负向美方解释陈水扁“强硬路线”的所谓“重任”。
争初选民进党内“天王”混战
3月初,民进党内吕、游、苏、谢“四大天王”陆续进行了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登记。在四人都决意参选的情况下,由于只能选出一组候选人参选,因而民进党内暗潮汹涌的权位之争更加白热化。如何顺利推出一组候选人,成为当前摆在民进党面前的最大挑战。
四强争雄 策略不同
带职参选的苏贞昌位居“行政院长”,拥有庞大的政治资源。在民进党内,苏贞昌的势力范围最大,长期得到党内最大派系“新潮流系”和由党内中下层党员组成的一些派系的支持。为了拼初选,苏贞昌提出“大温暖、大投资”计划,在“立法院”新会期一开始,就提出所谓的“12年国教”计划以及“10年长期照顾计划”等,凸显其“做实事”风格。同时,在春节后持续推动公营事业和行政部门的各项“正名”活动,力求“独”派支持。苏强调的是“稳扎稳打”,避免“行政资源”成为对手攻击的靶子。
既无党职,又无公职,自称“无任何资源”的谢长廷,在去年底的北高市长选举中,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为泛绿守住基本盘,积累了超高人气。春节前谢以“感恩之旅”、“倾听之旅”走遍整个台湾,就连春节假期也未闲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主动出击,不断引领话题,主导选战节奏。
游锡堃在民进党“四大天王”中,目前声势最弱,但他经营基层已久,在春节期间获得陈水扁的加持后,宣布参选。随后游系与部分“正义连线”、扁系人马结合的组织陆续展开部署和动员,为党内初选做准备。游不仅是较早在民进党基层组织进行布桩、固桩的人,同时,游抢占“正绿教主”的动作也从未放松。一段时间以来,游在“正名”、“宪改”等“台独”立场上表现得尤为激烈。
相比而言,吕秀莲是“四大天王”中最形单影只的,在党内外都少有支持者。无奈之下,只得以女权主义者的代言人自居,四处宣扬“女人当政的年头到了”。吕秀莲主打媒体战,一宣布参选,一个月不到即接受岛内外通讯社、电视台、报纸、杂志、广播等20多家媒体专访,居“天王”之冠。
貌合神离 明争暗斗
今年年初以来,围绕着初选时程、党内提名方式等各种问题,“四大天王”貌合神离、明争暗斗。谢长廷由于缺乏资源,迫切需要政治舞台,因此强烈要求民进党提前办理2008年选举登记事宜,但提前登记对于有公职的苏贞昌和有党职的游锡堃来说并非上策,最不利者当属民调和党员票都落后的吕秀莲。四人围绕是否提前登记问题隔空交火、各执一词。
在提名办法上,“四大天王”也存在严重分歧。声势领先的苏、谢二人都强烈要求通过民调协调;而声势较弱的游锡堃则因党员票实力领先而坚持党内初选,一决胜负;声势和党内支持度都较弱的吕秀莲则期望拉长战线。3月9日,陈水扁邀集“四大天王”协调党内初选,希望避免采用党员投票的方式,而是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吕秀莲、苏贞昌和谢长廷都赞成由陈水扁协调,但一向最听陈水扁话的游锡堃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反对,声称四人路线不同,因此无从协调,并表明要“跑完全程”。 初次协调破局后,四人心结更深,“四大天王”隔空过招,火药味浓厚。对于“四大天王”间的激烈厮杀,陈水扁担心擦枪走火,影响明年的选情,因此4月13日晚他与24名民进党地方党部主委达成决议,只要有参选人及其阵营“逾越红线”互相攻讦,地方基层就不予支持。所谓的“红线”,就是4位候选人都同意接受协调;同意签署承诺书不会脱党参选;先行辩论,辩论次数及方式由民进党中常会开会决定;辩论后究竟采民调或党员投票决定再行协商。
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忧心地指出,“四大天王”如果再不团结,只要2008年一输,他们当场就会变成“四大寇”,人人喊打。
“逼宫”风波 “天王”混战
随着民进党初选步步逼近,“四大天王”间的争斗终于撕下了一团和气的虚伪面纱,不仅一对一攻击对方,还合纵连横打击主要对手,民进党内部的混战局面更为严重,“逼宫”一事更是使“天王”斗争进入白热化。
据报道,吕秀莲在接受亲绿的民视访问时,表示有媒体批她“变相篡位”,感到十分委屈,因为她才是“最挺扁的人”。吕同时爆料,2006年11月陈水扁夫人吴淑珍被起诉的当晚,民进党召开扩大中执会,“四大天王”中有一位不去参加,另一位被大骂后才在8点多到场,还有人坚持辞职,只有她从头到尾陪同游锡堃,否则“党内可能翻盘”。并且说,几天后“有人强迫”陈水扁宣示“一审有罪就下台”,甚至还向陈水扁提出两个条件,不然就辞职。由于苏贞昌确实曾表示考虑辞去行政部门负责人职务,因此,外界普遍解读吕秀莲的发言是针对苏贞昌。吕秀莲的爆料立即得到游锡堃的呼应,也赶来对苏落井下石,他表示,吕秀莲的说法“非常接近事实”。
苏贞昌对此坚决予以否认,澄清自己从未递交过辞呈,只是“请示”过陈水扁自己是否应该下台。此时身为当事人的陈水扁反应极不寻常,闻讯后主动替苏贞昌澄清,强调“一切都是误传”,说他没有“逼宫”。3月24日在民进党首场党内“总统”初选辩论会上,民进党主席游锡堃以发毒誓方式,力证苏贞昌“逼宫说”:“苏贞昌在机要费案侦结后曾提出2个条件,如果‘总统’不接受,他就要辞职,这些都是事实”。苏贞昌反驳游锡堃说谎。游锡堃则强调,他愿到庙里发誓,“逼宫说”若有说谎,他愿接受天谴。亲眼目睹苏、游为了有没有“逼宫”一说在台上互相激辩,陈水扁却于次日再度亲上火线挺苏,他意有所指地表示,参加辩论会,“才知道一审有罪下台是游的建议,这点已非常清楚”,暗示民进党主席游锡堃才是“逼宫者”。 这回换成游锡堃大呼冤枉了,他表示辩论当晚所指的事情有很多见证人,不能因为事过境迁,因为口才好,就颠倒是非黑白。吕秀莲则继续出招,火上浇油。她当晩接受媒体专访时,甚至要求成立一个“真相调查会”,就此事进行调查。对于“逼宫”风波,谢长廷则在一旁隔岸观火。民进党一些“立委”忧心地表示,“逼宫说”持续发酵,将造成党内分裂,赔进整个民进党。
岛内有分析认为,如何选出一组最可能胜选的候选人,使民进党在2008年延续政权才是陈水扁关注的焦点。在初选的敏感时刻,陈水扁两度为苏贞昌解套,是否就意味着“挺苏”呢?这还有待观察。但目前比较确定的是,扁挺苏谢两强,而对弱势的吕游并不垂顾。
谁赢初选 尚难定局
3月26日,陈水扁强势主导,提出一份“低度排蓝”的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民调版本,并火速在一天内串联包括苏、谢等十位民进党常委连署。民进党中央28日下午举行中执会,对是否采用“低度排蓝”民调方式记名表决,结果只有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和中执委黄庆林两人反对,顺利过关。
民进党中执会通过的参选2008党内初选民调方式的版本是由陈水扁办公室秘书长邱义仁提出的,是依据“政党认同”排蓝,询问选民政党倾向。经评估,依照这项民调版本,可保留下来的是包括20%的泛绿选民和约50%的中间选民,合计约70%,换句话说,这项民调方式只排除30%的泛蓝支持者,属于“低度排蓝”版本。该民调版本对于有深绿背景的吕秀莲和游锡堃很不利,而对苏贞昌和谢长廷则比较有利。游锡堃虽全力阻止,终致败下阵来,只能连叹“孤臣无力可回天”、“公道自在人心”。岛内媒体评论说,“低度排蓝”版本的表决通过,等于宣告吕、游的出局。
在上半场的激烈竞争中,苏、谢两强已进入领先群。“低度排蓝”民调通过后,苏、谢之争正式起跑,而5月6日上场的党员投票,就先成为决战点。岛内媒体评论说,要在党员投票中得胜,关键是基层实力及合纵连横的功力。就基层实力而言,苏贞昌占优势,一方面,党员大户陈胜宏、薛凌已承诺党员票奥援苏贞昌;另一方面,苏与“新潮流”的合作关系虽不公开,但相当紧密,新系此次面对深绿阵营围剿,有背水一战的心理准备,若能积极动员,对苏当然有互相拉抬效果。而苏贞昌的变数是,经过去年“公务机要费案”一役,深绿阵营对新系攻讦甚深,新系基层党员是否流失,有待观察。就合纵连横功力而言,则谢长廷可说是一流,他自己在“总统”民调让步,但在“立委”民调却支持中度排蓝,让反新势力深有所感;而他成功结合叶菊兰,更让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员愿义无反顾地力挺他。另外,由于支持谢长廷、游锡堃的党员属性较近,谢系“立委”声称,“弃游保谢”效应,一定会逐渐发酵。苏、谢大战,可说势均力敌,谁能最终出线,人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