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7年第四期  > 正文

好干部陈东

日期:2008-05-23 11:03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彭习斌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1年,陈东同志任武汉市黄埔同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这是市黄埔同学会成立以来配备的首位机关负责人。军人出生的陈东正值年富力强,几年来的朝夕相处,让我们这些黄埔老人逐渐喜欢上了这位中年人,他也与黄埔结下了一段情缘。

  陈东刚接手市同学会工作时,我为他介绍情况。初次见面,虽然他话语不多,但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平易近人,谦虚淳朴。当时武汉市同学会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几位会领导病逝,领导机构处于瘫痪状态;二是会员基础资料不足,使许多同学都无法联系;三是不少会员存在落实政策和生活困难等问题;四是市同学会的活动少,对会员的凝聚力减弱。这些情况,对这位新任办公室领导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这陌生的工作,陈东同志从自身学习入手,查找资料,了解黄埔军校的历史及黄埔同学会的性质,走访黄埔会员,熟悉同学会的工作及有关联络对象,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接着,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三抓”的建议:一是抓组织建设,进行换届,召开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推选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组织能力强、身体健康、会员信任的老学长担任会领导;二是抓团结教育工作,建立每月第四周理事和各区联络员的学习制度、每月会领导集体办公会制度;三是抓对困难会员的帮扶工作。这三项措施为武汉市同学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首先是市同学会的活动丰富多彩起来。换届后,陈东与新组建的会领导班子齐心协力,他提出了许多好点子、好建议都被采纳。如建校80周年,除召开纪念大会,还举办了书画展、文娱活动;抗战胜利60周年,他向有关部门申请了4万元慰问金,对抗战会员进行慰问,又组织人员编辑了抗战纪念专刊;在会员中开展“四好”教育和“三个一”活动(给台湾及海外黄埔同学写一封信、寄一份贺卡、打一个电话);鼓励广大会员撰写文史资料等;组织会员参观三峡工程建设、武汉市的市政建设等。陈东同志还很注重与海内外黄埔同学的联络,同许多台湾同学、亲友建立了友谊。2002年,一位湖北籍在台退役中将的遗霜到武汉为夫寻找同期同学,陈东为此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二位同学,这位夫人为了却了丈夫的心愿而非常感动。第二年,她又携带在加拿大皇家学院工作的儿子来到武汉,寻求与武汉大学的合作。陈东又多方为其联系,令他们很感激,彼此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这几年,为切实帮助黄埔会员排忧解难,陈东同志东奔西走,做了大量工作,为会员解决了许多难题。如我市一会员年老多病,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十分困难。陈东同志多次联系社区有关负责人,邀请他们到会员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并介绍该会员过去的贡献及目前面临的困境,终于为其解决了低保待遇。还有一位新洲会员,2005年以前每月仅有60元的生活费,陈东了解情况后,多次与新洲有关部门协商,不仅为其提高了生活补助费,还安排住进了敬老院。另一位会员房屋政策问题迟迟没有落实,为了此事,陈东与市房管部门多次勾通联系,终使问题圆满解决,该会员非常感激。

  武汉市现有黄埔会员229人,平均年龄84岁, 90%的会员都是从街办企业退休,退休金较低,困难面较大。特别是部分同学年老多病,生活更比较艰难。陈东同志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区联络员开展了广泛走访、调研工作,摸清每一位会员的情况,建立起较为详细的会员资料库。多年来,武汉市财政每年都拨出一定的解困资金,对困难会员进行不定期慰问补助。同时,陈东还参照湖北省黄埔同学会的做法,积极向市财政申请针对困难会员的定期补助资金,为39名困难黄埔会员解决了定期困难补助,把党和政府对黄埔同学的关心送到特困会员家中,受到了我们这些黄埔同学及亲属的交口称赞。

  几年来,陈东同志为武汉市黄埔同学会做了大量工作,无私奉献了一片真情和爱心,与黄埔会员结下了深厚情谊,深受黄埔同学的好评。

  (作者为武汉市同学会副会长,黄埔19期)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