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7年第四期  > 正文

永恒的记忆 历史的丰碑—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100周年

日期:2008-05-23 11:0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黄埔军校同学会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叶剑英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中国军事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国际友人的爱戴和崇敬。叶剑英同志与黄埔军校有一段难忘的历史情缘。2007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值此之际,广大黄埔同学深深缅怀他的高尚革命情操和为中国革命与革命军队建设所建立的卓越功勋,寄托我们不尽的思念。

  早在青年时代,叶剑英就接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云南讲武学校就学,立志追求真理,救国救民。1920年8月,叶剑英参加“援闽”粤军,走上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道路。1922年,孙中山以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胆略,毅然提出“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排除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干扰,真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通过总结以往革命的教训和根据苏联的革命经验,深深感到要实行革命必须要有革命的军队。

  1923年10月,孙中山主持国民党临时中央执委会议,决定建立“国民党军官学校”,培养革命军队骨干。鉴于孙中山工作繁忙,军校的筹备工作主要由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廖仲恺负责。但因鲍、廖二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于是,孙中山决定让蒋介石也参加筹办军校的工作。1924年1月,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任命王柏龄、邓演达、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7人为筹备委员,确定将校址设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黄埔长洲岛要塞(故通称黄埔军校),并于2月在广州南堤设立筹备处,开始进行开办军校的各项筹备工作。

  当时,黄埔军校筹备处人手紧缺,工作非常繁重。1924年初,经王柏龄推荐,廖仲恺亲自出面找到建国粤军第二军第八旅参谋长叶剑英,邀请他参加军校筹备处的工作。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第八旅旅长张民达以大局为重,支持叶剑英去办军校,但坚持让叶剑英继续兼任第八旅参谋长。于是,叶剑英于2月中旬到达广州赴任,被分配到教授部任副主任,分管教学筹备事宜。叶剑英参与制订教育计划、编写教材、招考学员、聘请教师职员、选定和修缮校舍等工作,他与筹备委员会其他成员一起,日夜辛劳,积极工作,对每一项工作均全力以赴,努力办好。黄埔军校的筹建,得到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但国民党内部对筹办黄埔军校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国民党右派分子对此持反对态度。盘踞在广东的滇、桂系军阀,表面上接受孙中山的指挥,暗地里各踞防区,反对税收,对于筹建军校,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千方百计进行阻挠和破坏,使筹办黄埔军校的过程充满了复杂的斗争,军校的筹建面临极大的物资、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困难。叶剑英与邓演达等人日夜奔走于粤军各部之间,对军校筹建事宜进行协调和沟通。正在军校筹备工作紧张进行之际,蒋介石突然宣布黄埔军校停办,遣散筹备处人员。在这关键时刻,叶剑英挺身而出,表示坚决执行孙中山的办学决定,对蒋介石的决定表示抗议。他同邓演达等人找到廖仲恺,反映情况,商讨对策,竭立协助廖仲恺处理军校事务,使军校的筹办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叶剑英为黄埔军校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军校正式开学后,他除担任掌管军事学科的教学外,还亲自讲授《兵器学》等课。叶剑英重视在军校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反对老学究式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授课和学习方式。他根据过去在云南讲武堂学习的知识,总结几年来战斗中运用各种兵器的实践经验,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灌注于教学之中,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课讲得生动,引人入胜,使学生听后历久不忘,成为当时黄埔军校一名很有威望的教官,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叶剑英努力谋求使军校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在思想、知识和身心诸方面都得以发展,非常重视提倡在学习上的刻苦、勤奋、坚韧精神,他在授课中贯穿的许多深刻道理,通俗易懂,蕴含哲理,许多至今仍留刻在黄埔同学心中。

  学校开学不久,叶剑英升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除继续负责黄埔军校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兼管二师的训练,工作更加忙碌。1924年7月,陈炯明与盘踞粤北地区的林虎率部向广州方向进犯,配合惠州的叛军威逼广州。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不得不推迟原来准备北伐的部署,调遣部队围攻惠州陈炯明的老巢,反击林虎的进犯。叶剑英奉命返回二师,率部袭击林虎的第七军李易标部,配合桂、滇军围攻惠州。7月24日,二师在张民达、叶剑英的率领下攻陷连平城,击毙叛军守城师长麦胜芳。连平大捷,逼迫叛军逃往江西,陈炯明、林虎等欲重新占领广州的企图被击碎。这次战斗的胜利,保证了黄埔军校的正常教学,巩固了广东民主革命根据地。

  1924年10月,陈廉伯组织广州反动商团,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公开要求孙中山下野,欢迎陈炯明回广东主持政事。10月13日,孙中山从韶关返回广州,急调北伐军一部,与黄埔军校学生军、农民自卫军等进行平叛。双方经过激战陷入僵持。张民达、叶剑英指挥二师炮兵登上观音山,居高临下向叛军开火,在其它部队的配合下,彻底击败了反动商团叛军。平定广州反动商团后,叶剑英回到二师,但仍在黄埔军校兼课,教授兵器学等课程。

  从1922年孙中山在广西桂林整军,到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叶剑英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在此期间,他怀着追求真理的渴望,阅读列宁的著作和介绍俄国革命的书籍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书刊,了解了许多共产主义的理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思想启迪,为日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中,叶剑英对如何创建和培养一支革命军队作了认真思考。他积极主张改造旧军队,建立革命军队。他认为,在人民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以前,要尽力争取旧军队、改造旧军队,使之为革命服务,同时建立革命的新军队。他在孙中山组建的粤军中,提出“给这些军队的将士以政治上的教育,使他们知道革命军队与普通军队,在政治立场上,在战略战术上,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给他们注入一些新的血液,树立新的军队的精神。”他总结孙中山建军的经验教训,研究苏联建立红军的经验,指出:“革命军不仅要每一个成员具有革命思想,也必须有革命的军事制度,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叶剑英通过深入研究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建军思想,十分重视对军校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讲解国际国内大事和革命历史,注意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他对学生们说,希望大家要学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练好一身杀敌本领,时刻准备奔上战场,英勇作战,歼灭敌人,建功立业。他认为,要做一个军校的革命学生,必须做到“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真正树立爱国爱民,献身革命的思想。叶剑英的这些思想和教导,深深打动着军校学生,黄埔同学永远怀念这位尊敬的师长。

  叶剑英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和祖国的强盛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为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大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做了大量工作。1978年12月,叶剑英主持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并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现在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告台湾同胞书》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基本立场和态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受到海内外友好国家和人士的高度评价,推动台湾海峡逐步出现了和缓的气氛。

  叶剑英不仅花费大量心血,参与研究制定党和国家对台湾的方针政策,而且利用他过去长期做统战工作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直接做这方面的工作。他十分关注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军政界的熟人、朋友的情况,多次会见海外故旧,同他们叙旧情,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向他们介绍祖国的发展情况,做了许多推进统一祖国的工作,许多事例被传为佳话,深得海内外广大爱国进步人士的敬佩。

  1981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周年前夕,叶剑英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身份,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著名谈话。这篇谈话,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具体政策,发出了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共同促成祖国统一的号召。叶剑英的这篇谈话,高屋建瓴,寓情于理,感人至深,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台湾各阶层同胞认为九条方针合情合理、仁至义尽,强烈要求和谈、统一、与亲人团聚,有力地冲击了台湾当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立场。邓小平同志1982年1月指出: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5月,“一国两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最终确立。“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固基石。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广大黄埔同学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叶帅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最大范围地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和各阶层人民,最大程度地发展两岸关系,争取台湾民心,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的新政策、新举措,受到台湾岛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使“台独”气焰遭到沉重打击。海峡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两岸黄埔组织、黄埔同学之间的交流往来也更加密切和频繁,盼和平,求发展,争取实现海峡两岸的互利和双赢,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祖国的和平统一展现出新的前景。我们将牢记叶帅的教诲,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叶剑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宝贵思想、崇高风范,他的才学和品格,仍然使我们不断地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鞠躬尽瘁。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关键时刻,多次以惊人的革命胆识力挽狂澜。他戎马一生,以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屡建奇功。他作为中国革命军事院校的重要奠基者和领导人,参与培养的大批军事人才誉满天下。他胸怀宽广谦逊质朴,好学深思实事求是,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永远闪耀在我们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