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7年第四期  > 正文

推进“台独”不择手段 权力重组开始上演

日期:2008-05-23 11:0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李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期,民进党当局继续极力推进“台独”路线,炮制“正常国家决议文”,继续“台独”冒险;大搞“去蒋化”,将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正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引起蓝绿冲突。与此同时,民进党内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结晓,谢长廷出人意外地胜出,苏贞昌无预警地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民进党权力之争的丑剧又开始上演,民进党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民进党继续推进“台独”路线

  炮制“正常国家决议文”,继续“台独”冒险。 4月20日,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继主张6月30日民进党全党代表大会将提案废除“台湾前途决议文”后,再抛新主张,以“正常国家决议文”取代“台湾前途决议文”,继续在“台独”路上飚车。

  5月16日,民进党中常会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起草小组,小组成员涵盖“府”“院”“党”,由前代理主席、“立委”蔡同荣召集。该起草小组成员包括民进党中常委叶菊兰、邱义仁、柯建铭、陈胜宏、吴秉叡、陈明文、党秘书长林佳龙、中评会主委高志鹏等人,并邀请多名“独派”团体成员组成咨询小组。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声称,新决议文将兼顾民进党基本价值以及达成2008年“大选”胜选与“立委”过半的完全执政目标,包括“制宪”、“正名”、“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内容。

  5月30日,民进党“正常国家决议文”起草小组首次开会,拟将“国家正常化决议文”更名为“台湾国家正常化决议文”,由于民进党8月可能召开全代会,小组希望决议文草案7月底前能出炉。

  据台湾媒体报道,民进党“正常国家决议文”起草小组召集人蔡同荣提出7项主张的“台湾国家正常化决议文”草稿,包括“确立台湾为正常国家”、“对等中国大陆政策”、“加强对台认同”、“推动台湾文化”、“提倡母语”、“正名台湾与制定新宪法”;“台湾前途决议文”仍有必要保留,但为落实陈水扁“四要一没有”宣示、凸显台湾的“国家正常化”主张,民进党须制定“台湾国家正常化决议文”。

  对于民进党的“台独”冒险行为,大陆方面坚决反对。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进党正在炮制的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其目的是为通过“宪改”、“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创造条件,并挑起台湾社会对立,恶意挑衅大陆,制造两岸关系紧张。这是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欲将其“台独”主张强加给广大民进党成员的危险行动,是执意继续进行“台独”冒险的告白书。大陆方面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得逞。希望广大民进党成员能够切实体认“台独”必将失败。

  台当局第11次图谋加入WHO,再度挫败。 5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WHA)再度拒绝了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有关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提案。自1997年来,台当局已连续11次在加入WHO问题上挫败,充分显示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当局在国际社会制造“一中一台”,也反映出台当局径自推动“台独外交”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今年台当局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在继续争取观察员身份,有意义参与部分技术性会议的同时,陈水扁以个人名义致函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提出以“台湾”名义申请成为WHO会员国。对此,台外交部门负责人黄志芳坦承,若用“中华民国”申请成为WHO会员,除台“邦交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一中原则”下不会接受,台当局希望名称能尽量彰显台湾的“主体性”,才决定使用台湾的名义申请。然而,美国随后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加入以国家资格为会员的国际组织”,并拒绝接见台湾访美宣达团;欧盟也指出“不支持任何将会给予台湾世界卫生组织会员资格,或任何形式制度性参与的步骤”。5月14日,WHA就台湾入会案是否排入议程进行投票,结果以148票反对,17票赞成,2票弃权遭到否决。其中美、日、欧盟均投了反对票,这充分表明即使这些国家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WHO,但反对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祖国大陆在世卫组织涉台问题上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大陆把关心台湾同胞健康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凡是有利于台湾民众健康福祉的事,一定坚决去做,并努力做好;支持台湾卫生专家参加世卫组织技术活动,帮助台湾地区及时准确地得到国际卫生信息和技术援助;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平等协商,解决两岸卫生合作和台湾地区参与国际卫生合作问题。但坚决反对卫生问题政治化,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利用卫生问题谋求“台湾独立”或“一中一台”。

  拼选举,民进党“去蒋化”又惹事端。

  制造矛盾,挑拨族群对立,这是民进党惯用的选战法宝。于是,民进党当局又在“去蒋化”上做文章,最近将“中正纪念堂”正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再度挑起事端。

  5月19日,民进党当局继拆除军营中“两蒋”铜像后,又大张旗鼓地举行将“中正纪念堂”正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揭牌活动,陈水扁、苏贞昌均出席。

  此举立即引起岛内强烈反弹。国民党“立院”党团挞伐民进党的帮派行径,扬言杯葛“正名”法源。21日前往“最高检察署特侦组”,状告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渎职;台北市政府高调谴责“中央”带头违法,除了连续开出罚单,文化局还发给管理处“制止函”,要求立即拆除鹰架和两侧布幔。

  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批评民进党7年前不改名,在这个时候改名,动机可疑;国民党“立委”费鸿泰也痛批陈水扁“正名”行径宛如“小流氓”,只拼出了人民的仇恨与对立。

  有评论分析认为,民进党近期频频以“去蒋化”挑起事端,其实用意颇深。一是借此深化“去中国化”运动,强调“台湾主体独立性”。一直以来,“两蒋”被视作“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标志,令“台独”分子欲除之而后快,希望借推动“去蒋化”,凸显台湾与大陆“互不相干”,在岛内民间营造错乱的历史观和台湾“主体意识”。二是藉此挑起“族群”冲突,备战即将到来的“立委”及2008选举。在陈水扁及民进党施政无能、弊案重重、被外界穷追猛打之际,民进党希望借此再次挑起“族群”冲突,以便在选举中获得“深绿”力量的支持。

  就在深绿人士还在为“中正纪念堂”正名喊爽之时,台北市政府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将“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加注为“反贪腐民主广场”。随即又以雷霆手法,于5月22日宣布拆除纪念堂的违章布幔,并立即当场拆掉。待“教育部”官员闻讯赶到时,只能徒唤奈何。

  当然,民进党当局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还会有接二连三的后续动作。正如台湾《联合报》5月22日社论说,陈水扁将“中正纪念堂”当成了“切香肠”的政治题材。上周六(5月19日)“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揭牌活动只是切了第一片,接下来“大中至正门”改为“自由广场”也许是切第二片,再接下来“围墙拆不拆”也许是切第三片,再接下来“铜像拆不拆”也许是切第四片……。

  打统“独”牌,玩“台独”手法,强化蓝绿对立,挑拨族群矛盾,这是民进党的拿手把戏,他们笃信只要祭起这具法宝,选票就会增加。但是,任何撕裂族群的举动都会产生正反两种效果,全力推动“去蒋化”,固然可以获得深绿群众的支持,但也会激怒泛蓝阵营,甚至流失中间民众。

  民进党又上演权力重组

  苏贞昌突然辞职,震撼台岛政坛。 民进党“四大天王”为了在党内初选胜出,不惜狠招出尽,甚至“人格谋杀”,完全撕破脸皮,上演了一场恶斗混战、“四头争雄”的闹剧。最终,谢长廷以其“奸、狠、忍”的选战策略取胜。苏贞昌输掉初选后,曾三度向陈水扁请辞“行政院长”之职,最终辞掉。5月12日,苏贞昌突然宣布辞去“行政院长”,震撼台湾政坛。

  《联合晚报》评论说,苏贞昌闪电请辞“行政院长”职务,让人感到错愕,但似乎一切又不意外。

  外界原预料苏贞昌会在第一时间请辞,可是他与核心幕僚讨论后,决定“初选归初选,政务归政务”,同时还向外宣示,“内阁”还要再做一年。这些事实在在证明,苏贞昌一直不肯辞,也不想辞,在初选落败更想继续留任。然而,他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请辞?过去始终慰留他的陈水扁,为什么这次会同意他的辞职?显然其中必有蹊跷。

  根据苏贞昌自己的说法,他是为了陈水扁在未来一年,因应情势变化一定需要“展布新局”,所以“愿意主动配合”。显然,目前情势的变化出乎陈水扁的预料,所以他要采取“因应”措施;同时,陈水扁已经向苏贞昌传达将要“展布新局”,暗示或明示苏贞昌应该知所进退。

  陈水扁的“展布新局”意味着什么呢?一是表示这个局陈水扁要一手操控;二是表示苏贞昌不愿配合这个局或陈水扁不认为他是这个局的最佳执行者;三是既谓“新局”,主导者应该是新主谢长廷才对吧?但显然不是,因为阿扁宣示过他不但不会“跛脚”,而且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四是谢长廷正邀集专家共商新局,他的局与阿扁的局冲突了怎么办?陈水扁的意思很清楚,当然以他为主。

  陈水扁由当初的力挺苏贞昌到现在逼使苏贞昌配合辞职,其理由都是一样,就是要避免陈水扁的影响力消失!因为苏贞昌既已输了初选,没了指望,未来一年极有可能走自己的路,当然也就很可能不会对陈水扁言听计从,与其拖到那时候尾大不掉,不如先下手为强,让另一个陈水扁可以完全操控的人当“行政院长”。这才是苏贞昌之所以不得不辞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苏贞昌辞职具有更深远的背景:从实质看,苏贞昌下台象征民进党权力重组的开始。初选结束之初,陈水扁对谢长廷赢得初选、成为民进党参选2008选举候选人的结果和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才有苏贞昌的“三辞”而未准。当谢长廷胜选后,绿营内出现一股“拥谢风”,舆论中披露了许多“扁苏联手制谢”的内幕,泛绿民意迅速倒向谢长廷,民进党内开始出现要求陈水扁让权、让谢长廷走上第一线的呼声。嗜权如命的陈水扁,在“任期制和轮换制”的游戏规则面前,意识到自己作威作福的时代即将结束,必须正视“跛脚”的现实,以避免在与谢长廷的互动中出现更大的被动。撤换在初选中与谢长廷结下怨仇的苏贞昌,成为向谢长廷示好的具体举措。

  争权力,“扁长情结”再起。 民进党初选翌日,陈水扁约见“四大天王”,当着谢长廷的面,谈到2008“大选”。陈水扁说:“我不会下指导棋,但我陈水扁也不会跛脚。”

  陈水扁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大选中,如果你谢长廷不赏脸,我陈水扁可以“不下指导棋”;二是大选期间“‘总统府’不会关门”、“我陈水扁不会跛脚”,你谢长廷亦不可过问。

  随即,苏贞昌为因应陈水扁在未来一年要“展布新局”而请辞让路,陈水扁趁势而入,召张俊雄回锅新“内阁”。此举不难看出,撤苏贞昌,陈水扁重在讨好谢长廷;换张俊雄,陈水扁重在限制谢长廷。

  张俊雄回锅担任“行政院长”,并不令人感到特别意外。7年前张俊雄担任阁揆时,贯彻阿扁意志宣布核四停建,造成自己严重的政治内伤,最后黯然下台,但却从无怨言;在阿扁推动党政一体、兼任党主席时,张俊雄委屈担任秘书长,与扁配合无间。在阿扁最后一年“总统”任期,要不过于“跛鸭”,配合度极高又不涉入“四大天王”恩怨的张俊雄自然成为阿扁可以运用的一张好牌。另一方面,张俊雄出身高雄市,与谢长廷亦有深厚情谊,党内各方势力也都能接受,由他出任阁揆,也是维系党内团结的不二人选。而张俊雄与“副院长”的“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相互搭配,是充满选战色彩的“政治内阁”,这也显示2008年选战主轴将是政治挂帅,民进党不在行的经济问题势必被淡化甚至边缘化。

  但接下来在张俊雄新“内阁”的人事安排上,阿扁与谢长廷又进行着激烈的角力赛。扁任命邱义仁为“行政院”“副院长”,林锦昌为“政务委员”,邱、林都是扁亲信,互动良好,最能传达并掌握扁意,陈水扁想由邱、林二人在张“内阁”中上下打理,确保扁的意旨得以贯彻,哪里有什么“跛脚总统”之说?

  谢长廷当然也想放一批自己的人马进“行政院”。阿扁推陈其迈当“行政院”秘书长,谢长廷建议他的子弟兵卓荣泰出任,僵持了两天,最后都出局,以林锡耀出任“行政院”“秘书长”。林锡耀是苏贞昌的副县长,前“政务委员”,被视之为苏的头号亲信,将林锡耀纳入新“内阁”主掌最具实权的秘书长职务,象征着扁安抚苏贞昌成功,更意味着民进党的大团结。但是这场选战得谢长廷来主打,“行政院”中都是别系的人马,调兵遣将有困难,谢不会就这么乖乖地听阿扁摆布的。

  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的搭配,也陷入“扁长”之争,扁此刻可能希望推出“谢苏配”,在谢苏之间取得权力平衡,对他最为有利。但是谢心目中的理想竞选搭档一直是叶菊兰,她是客家藉的女性,民调显示“谢叶配”最能吸引选票,依惯例,“副总统”候选人由“总统”候选人决定,阿扁说不上话。

  在2008年台湾“大选”方面,谢长廷极力防堵陈水扁这个“票房毒药”。他明确宣布,“正、副‘总统’不适合辅选”、“大选的沟通平台在竞选总部,不在‘行政院’”,以防止陈水扁和游锡堃控制的“府院党”插手选举,捞取政治利益。

  同时,谢长廷也知道自己虽已是事实上的泛绿军的“新共主”,但从陈水扁手中要权是不可能的,插手陈水扁控制的行政系统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谢长廷明确宣布,当局和“行政院”提出的政策,若不是他的政策主张,他不必负责。显然,谢长廷在没有否定现今以陈水扁为核心的权力中心的同时,没有把胜选的希望放在陈水扁为首的行政当局和游锡堃控制的党务系统身上。

  事实上,谢长廷在初选完成后不久,马上采取有效动作,坚持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竞选架构,出台自己的竞选游戏规则,并且在陈水扁还未进入选举角色前,立即进行切割,把陈水扁有可能在选举中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减少在权力重组过程中陈水扁的牵制。

  “嘴合心不合”,民进党团结是假象。 5月29日下午,民进党正式公告谢长廷成为“2008”候选人。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内的权争内讧并不会就此消歇,初选竞争引发的“天王”、派系互斗伤痕,一时恐很难愈合。

  事实上,初选后,民进党“天王”之间、谢系与前新潮流系之间,明枪暗箭,矛盾日深。谢长廷在初选胜后第二天的记者会上,“四人握手高呼团结”只是民进党精心塑造的一种假象,民进党目前是“嘴合心不合”,其内部的勾心斗角、互相征战还方兴未艾。

  亲苏“立委”郑运鹏特地公开呼吁要谢长廷劝退王世坚等谢系子弟兵,把机会让给不属谢系的人,打出“派系内斗”的第一炮。谢长廷以困难度很高予以回绝,王世坚更是当仁不让。

  苏贞昌从5月7日的“团结口号”之后,就没有公开表示“全力支持谢长廷”;而吕秀莲更是火力比初选前强大,根本不在乎“批评民进党、扁当局,会对谢长廷大选不利”的影响。

  29日晚,谢长廷举行所谓感恩晚会,企图营造“和解共生”的氛围。但是吕、苏、游好像约好一般,均表示晚上另有安排,无法出席。吕秀莲还讽刺说,谢长廷感恩的对象主要是支持者,“不是我吧”。

  吕、苏、游不愿“配合演出”之外,与谢系心结裂痕太深的前“新系”也给了谢长廷一个下马威。

  28日,前新潮流系大佬吴乃仁明确拒绝为谢长廷辅选,谢长廷回应说:“竞选团队这么多人,如果他有个人的考虑,我们也不应该勉强。”这让外界更关注民进党内是否有谢系、前“新系”之争。前“立委”林浊水、前“新系”总召段宜康暗批谢系仍在伤害前“新系”。

  可见,谢长廷的未来之路不会顺畅,在党内初选时,曾承诺“特别费若违法被起诉就退选”,目前有关他的特别费案件以及他担任高雄市长任内有关高捷舞弊疑案,还有高捷衍生出的政治献金疑案,都在侦办中。万一谢被起诉,后面还有苏贞昌、游锡堃虎视眈眈,加上扁谢微妙的紧张关系以及选前公文外泄事件,都让谢的“总统”之路困难重重。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