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4月16日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以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三百多位台湾客人,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建议”。
大家知道在2005年的时候,连战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首次来大陆访问。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和连战主席亲切地进行了会见,并且就两岸关系一些重大的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谈,最后达成了五项共同认知。
在这以后的一年里,应该说两岸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和很大的发展。两岸的气氛更加缓和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扩大了,尤其是两岸的政党间交流,这是过去没有的。大家都注意到了在连战主席率先访问大陆之后,紧接着有亲民党的主席宋楚瑜先生来访问,后面还有新党的主席郁慕明先生来访问,还有台湾无党派的重量级政治人士,也以不同的身份来大陆进行访问。在2005年的下半年,我们祖国大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包括推动两岸的包机直航,包括我们宣布台湾的农产品水果可以免税在大陆销售,大陆居民赴台观光旅游,以及台湾的学生在大陆高校就读实行同等收费,还包括我们为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工商界朋友提供长期的贷款等等。这些措施有利地推动了两岸交流的发展和扩大,两岸人员的往来也进一步增多。
就在连战主席对大陆进行历史性访问一周年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又会见了连战。 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发表这个讲话,提出这“四点建议”,重大的背景就是和连战主席访问一周年有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个讲话,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他是在两岸经贸论坛结束的时候讲的,所以他自然是围绕着两岸关系这个主题来发表讲话。
“四点建议”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个人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这“四点建议”,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四个字:“和平”与“发展”。但是这“四点建议”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第一点,他主要是讲了一个基础,第二点就是提出了两岸关系的目标,两岸为什么要和平的发展。第三提出了实施两岸和平发展的具体措施。第四提出了方向。
首先,我想胡锦涛总书记讲的第一点就是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讲的“九二共识”,实际上就是讲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个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的基础。因为只有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那么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两岸关系才能够平稳的发展。在历史上,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都有很多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
比如说在15年前,我们大陆和台湾就因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所以才在新加坡开启了著名的 “汪辜会谈”,而且这个会谈很有成效,达成了多项协议,也一度使得两岸关系实现了重大的进展。所以当时的“汪辜会谈”被媒体称之为历史性的会谈。
后来由于李登辉否认“九二共识”,特别是陈水扁上台以后,他公然的否认有“九二共识”,他承认有“九二的精神”,不承认“九二共识”有共识,实际上这个是很荒谬的。如果没有“九二共识”怎么能够有“汪辜会谈”?所以,在这一点上,胡锦涛总书记讲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础,其实质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只要两岸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共识,两岸关系就能够平稳的发展。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找不到共识,那么两岸关系在政治上就很难有大的突破,很难有改善。
第二点,胡锦涛总书记主要讲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就是要为两岸的同胞谋福祉,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实际上在此前,我们也已经这样做了。在2005年的下半年,我们推出的发展两岸关系的很多具体的举措,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两岸同胞,尤其是为台湾同胞谋福祉的。比方说推动两岸包机直航,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大家都知道,现在台湾每天到大陆来的人次已经越来越多。两岸的贸易2005年达到了912亿美元,2006年据有关部门评估,很可能会突破千亿美元的大关。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方面,据商务部的统计,实际投入的资金,可能超过430亿美元。但是据我了解,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可能接近800亿美元,为了回避台湾当局的阻挠,他们采取外资、港资、侨资的办法,辗转于其它国家或地区,最后又转到大陆来投资。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已经有6.8万多家,虽然有这样大规模的两岸交流,但是很可惜,两岸现在仍不能直接三通。两岸同胞不能直航,光机票的损失一年就将近几十亿台币。如果加上货运,这个损失就更大了。我想台湾同胞来大陆,由于不能直航,他们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宝贵的时间,浪费了他们的精力。假如能够直航,台北到北京也就不到三个小时,可是现在台湾的朋友,从台北到北京来一趟,要起早天不亮就出门,到下午晚上才赶到北京,很辛苦。所以我们极力地推动两岸包机直航,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我们的目的就是考虑台湾同胞的福祉。
像台湾的农产品水果,我们宣布了在大陆销售可以免税,而且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台湾的学生在大陆可以和大陆的学生实行同等的收费等等,这些都很具体地反映了我们在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尤其是为台湾同胞谋福祉。
作为两岸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指向,胡锦涛总书记经常指示我们对台部门,一定要把两岸同胞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多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凡是关系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认真的去办,而且要办好;凡是对台湾同胞做出的承诺,都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过去几年,也多次强调,凡是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情,凡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事情,凡是有利于扩大两岸交流的事情,凡是直接涉及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都要努力地去办。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再次特别强调,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胡锦涛总书记讲,深化两岸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我认为这一点实际上他指出了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两岸同胞的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互补互利的格局。两岸交流、两岸经贸合作这个事实也说明了两岸的合作对双方的同胞都是有利的,可以说是有利无弊的。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进一步强调,要扩大两岸的交流,而且这个交流和合作要做到互利双赢,两岸都要能够从中获利。只有这样,两岸关系的发展才能够健康长远。
第四点,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平等协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认为这个平等协商,也体现了我们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一贯的立场。我记得汪老(汪道涵)生前讲到台湾问题的时候,他也特别强调12个字:“一个中国、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因为我们从来主张两岸之间的谈判协商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是两岸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只有两岸开展平等的协商,两岸才有可能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最后达成共同的认知。
在2005年连战主席到大陆进行历史性访问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和连主席的会谈,就是一种平等协商的典范和楷模。双方完全在平等的基础上,大家各抒己见,大家互相能够倾听对方的一些想法。最后大家又能够通过互谅互让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知。所以,我想只要两岸谈,我们也一定会坚持平等协商这样一个原则,为两岸发展开辟一个共同的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四点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它的核心是四个字:和平发展。因为“和平”与“发展”在当今的世界,它也是一个潮流。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地把“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的主题提出来。胡锦涛总书记讲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说,和平是前提,在和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谋求两岸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当然要进行互利合作,只有通过合作,实现发展,最终才能达成双赢。所以两岸关系究竟如何发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两岸关系?我认为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思想,就是和平与发展,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来实现和保证台海地区的稳定。在和平稳定的情况下,两岸共同合作,谋求两岸共同发展,才会实现两岸共同的繁荣。我想这样一个思想,是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一定会受到两岸同胞真正的欢迎。
2006年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建议”
与2005年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意见”之间的关系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小组会上,提出了很重要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这“四点意见”非常准确地反映了两岸关系的最新变化。它和近一年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连战荣誉主席的时候提出的“四点建议”,两者之间有联系,又有一点区别。我认为,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四点意见”,主要是一些原则性、指导性的思想。
因为这里边都是一些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首先他强调了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点不能含糊,不能动摇。第二点,要争取和平统一的方向,不能轻易改变。第三条,强调了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第四,强调对“台独”分裂活动要坚决的反对,决不妥协。我认为,在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提出的“四点建议”,总的精神和2005年的四点建议完全是一致的。但是他更多的是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而且也讲了两岸关系应该如何发展。也就是说“四点建议”指出了要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两岸关系和如何发展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我刚才强调的,和平与发展这样的一个主题。
胡总书记的“四点建议”对我们工作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提出的“四点建议”,我认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前面提到,他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所以,“四点建议”既有方向性,也有比较具体的操作性。比方说,在两岸关系、两岸的交流、两岸的协商,他都有很多具体的一些阐述。所以这“四点建议”,我认为对指导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也同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