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则徐
二、朱德领导黄埔将官 ——从政治领导到军事领导
朱德一生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赴苏联学习以前;中期,从苏联回国到新中国成立前;晚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一名军事家和军事统帅,中期是朱德最辉煌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是以朱德领导黄埔将官作为开端的。
1926年7月,朱德从苏联回国后,奉陈独秀之命前往策动杨森。1926年8月29日,杨森两艘押款木船因英国太古公司商船“万流号”而沉没,造成重大伤亡和财物损失。朱德鼓动杨森扣留太古公司轮船两艘要求赔偿。9月5日,英国三艘军舰企图武力劫夺被扣押轮船,与杨森部发生武装冲突。英军悍然炮击万县城区,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万县惨案”。因此,杨森表示愿意接受国民革命军称号,并委派朱德赴武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委任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督办,朱德为党代表兼代政治部主任。在武汉,邓演达抽调一批黄埔四期生归朱德领导,于9月28日随朱德去万县。12月中旬,朱德以黄埔四期生为骨干,协助杨森成立军政学校。军政学校招收学员八百人左右,设五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文强,第二大队大队长熊荫寰,第三大队大队长滕代顺,第四大队大队长江亚中,第五大队大队长谌杰,五人均为黄埔四期生。
朱德从事的是军队政治工作,他对这批黄埔四期生的领导虽然具有军事色彩,但其主要性仍属于政治领导, 他甚至认为自己“未担任军职”。朱德除了政治策动杨森外,更试图希望借助杨森组建和掌握一支由自己直接指挥的师建制军队,但是,杨森拒绝了朱德的领兵要求,他告诉朱德:“我这个小摊摊太小了,不能容下你,你到别处发财好了。”因此,军政学校成立不久,朱德离开了万县。
朱德在政治工作方面已竭尽所能,即使杨森反复无常,他仍成功策动杨森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称号,从战略上大大缓解了北伐军在长江上游一翼的巨大威胁。
1927年1月,朱德带了15人离开武汉奔赴南昌朱培德第三军。朱培德即任命朱德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负责组建教育团。后来,第九军军长金汉鼎授予朱德第九军副军长的职衔。这显然比在杨森处好得多,朱德已经不是担任政治工作职务,而是有了军职,并且指挥了军官教育团这样一支武装力量。但是,军官教育团毕竟是朱培德的武装,朱德的军职主要还只是虚衔。
4月7日,朱培德任命朱德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5月29日,朱培德命令“礼送”共产党出境。6月中旬,朱德将军官教育团第一、二营学员提前毕业,暂留第三营应变。下旬,朱培德“欢送”朱德。但实际上朱德仍然行动自由,带着刘君毅、周汇川(均为中共党员)和警卫员四处活动。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派朱德回南昌搜集情报并做各项筹备。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贺龙任起义军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沿用国民革命军番号,原叶挺部为第十一军,原贺龙部为第二十军,两军为基本力量和主力。朱德推荐原滇军师长韦杵任第九军军长,自任副军长。韦杵因病无法到任,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军长。实际上第九军几乎是个空架子,军官教育团第三营中的三个连参加了起义,成为朱德第九军的“主力”。作为南下先遣司令的朱德带着这支部队,踏上了他久别的征途。
8月6日,朱德的部队至临川城。守城的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碍于朱德曾是老上司、老同学的情面,主动撤出,起义军占领临川后,贺龙把所部第三师拨归朱德指挥,朱德继续南下。8月25日,朱德一个营与钱大钧部两个团发生遭遇战,贺龙后续部队到达后,与朱德一起将其击溃。
8月30日,南昌起义后的第一场恶战——会昌战役打响了。朱德率贺龙部第三师为左纵队,叶挺率所部第十一军第二十四、二十五师为右纵队,贺龙率所部第二十军第一、二师为总预备队。会昌战役后,起义军转向长汀。
会昌战役是朱德第一次指挥黄埔将官进行作战。所指挥的第二十军第三师拥有一批优秀的黄埔将官,主要有第三师师长周逸群(黄埔二期)、参谋长袁仲贤(黄埔一期)、军需主任蒋作舟(黄埔三期)、教导团团长侯镜如(黄埔一期)、经理处长郭德昭(黄埔一期)及六团一营营长陈赓(黄埔一期)等。
但是,朱德并非会昌战役总指挥,而只是左纵队指挥,对第三师是临时指挥,战后这支部队即归还贺龙。长汀决定分兵后,贺龙、叶挺部主力直奔潮汕,朱德率叶挺部周士第第二十五师和自己的教育团余部留守三河坝断后。10月3日后,朱德率军与钱大钧部十个团兵力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这次三河坝保卫战是朱德离开滇军以来第一次独立指挥的战役。周士第二十五师则是由原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成,虽然朱德是临时指挥,但由于他保存并改造了这支军队,因此,无论对于朱德个人的军事生涯还是对中国军事史、战争史和黄埔军校史来说,三河坝战役都具有重要意义。周士第,黄埔一期,曾任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历任叶挺团营长、参谋长、团长、第二十五师师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0月6日,朱德率军撤出三河坝。翌日凌晨,朱德在饶平茂芝得知贺龙、叶挺所率主力在潮汕战败,队伍溃散,立即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干部会议。朱德宣布将带领部队继续武装革命,得到官兵们的支持。
10月下旬,朱德率军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后,对军队实施了第一次整顿。10月底,部队进入大余,朱德再次对军队进行整顿。从组织上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了徒有其名的军、师建制的空架子,编为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编七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重机枪连。11月上旬到达崇义县上堡地区,朱德写信给杨如轩,借用其防区进行整训和练兵,得到杨的默许。这时,朱德已经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控制了这支黄埔军队,虽只有一个团的人马,却是真正的、崭新的铁军。现在,这支铁军所缺的只是装备和军费了,朱德再次运用其资历和人际关系的优势,与范石生进行联系和洽谈。12月,朱德把军队带到驻防韶关、汝城一带的第十六军范石生部,进驻韶关犁铺头,使用范生石部第一○四团番号。范石生给这支“还穿着单衣短裤,没有盖的”军队按照团建制补足了物资,使这团人马在物质上焕然一新,“人们以很大激情回忆当时的情景,发东西、领东西,喜笑奔走,热闹得很。每人得到一套草绿色的新棉衣,外带一件绒线衣,还有水壶、绑腿、干粮袋,连子弹袋都换了新的,最令人振奋的是得到了十几万发弹药的补充,子弹拼命背,每人身上背了足足二百发,这沉甸甸的弹药压住肩头,人们心中真的乐开了花”。
1928年初,由于朱德就地开展土地革命,蒋介石发现了这支南昌起义军队,下令解除武装,逮捕朱德。范石生不但没有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反而通知朱德,并赠一万元,让朱德率军离开。
1928年1月12日,朱德部智取宜章县城。1月底,朱德用一个团歼灭许克祥六个团,取得坪石大捷,打了南昌起义以来最畅快淋漓的一仗。在朱德部的帮助下,湘南地区的郴州、耒阳、永兴、资兴、桂东、汝城等十一个县纷纷起义,组建了多支农军。朱德所指挥的武装力量扩展到一万余人,取得了中共早期武装起义涉及地区最广、人口最多、军事上最成功的胜利。而在起义之前,朱德就和在井岗山的毛泽东取得了联系,不等蒋介石的七个师形成南北夹击,即抽身撤出湘南。1928年4月下旬,朱德和毛泽东顺利会师,共同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朱德后来回忆:“从范石生那儿出来,我们就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而在宜章首先高举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国土上的红旗——镰刀斧头的红旗。”也就是说,虽然南昌起义是中共为主策划和领导的,但仍然打的是国民革命和国民革命军旗号,前敌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是中共与国民党左派的平等合作型组合,主要军事将领中不少是国民党左派分子。总指挥贺龙是在起义后一个月在瑞金才由周恩来和周逸群介绍加入共产党的。湘南起义则完全由中共决策和领导,而且明确使用了工农革命军称号,打出了镰刀斧头红旗。从这个角度说,湘南起义是在南昌起义后进一步完成了红色转折。在这个转折中,作为湘南起义最高军事领袖的朱德和他所领导的黄埔将官们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湘南起义中,朱德除了直接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还组建并领导、指挥了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师长胡少海,副师长陈东日,党代表龚楚)、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邝鄘,党代表邓宗海)、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师长邓允庭)、第一师独立第三团(团长宋乔生,党代表谢汉文)、永兴红色警卫团(团长尹子韶,党代表黄克诚)等武装。在这些队伍中,黄埔将官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除陈毅外,主要还有王尔琢(黄埔一期)、张际春(黄埔一期)、李奇中(黄埔一期)、周子昆(黄埔二期)、邝鄘(黄埔二期)、林彪(黄埔四期)、萧克(黄埔四期)、王展程(黄埔四期)、唐天际(黄埔四期)、杨至成(黄埔五期)、胡少海(参加东征后加入黄埔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等人。其中,包括1955年元帅二人(林彪、陈毅)、上将二人(萧克、杨至成)、中将一人(唐天际);张际春长期担任高级军职,1955年授衔时已任地方职务;李奇中后来曾为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副司令,解放后任国务院参事;其他人都在战争时期因各种原因死亡。
(待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