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8年第一期  > 正文

情系故土 期盼祖国统一

日期:2008-05-22 14:29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任为林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百龄黄埔同学潘祖培

任为林

 

  1997年11月25日,台湾黄埔六期同学潘祖培,在九十大寿时许下心愿:百岁生日时,一定要回到生他养他的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泮洋村办寿宴。

  10年如白驹过隙。2007年11月25日,潘祖培如愿以偿,他携夫人陈阿庆在子女及孙辈陪同下,回到闽侯县南通镇老家,与亲友欢聚。七百多位来自各地的亲友、同村乡亲陪伴他度过了百岁生日。

  潘祖培祖籍福州闽侯,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炮科,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他奉令前往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受训,结业后,转任湖北襄阳师范学校、福建省立莆田中学、福州英华中学等校军训教官。1945年8月,台湾光复后被派往台湾,任电力公司警卫大队大队长,后改任资源委员会矿警大队长。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深受同乡敬重的他受聘于台北市福州十邑同乡会、世界潘氏宗亲总会等社团,曾担任台北市福州十邑同乡会秘书长、世界潘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等。

  潘祖培的宗亲观念特别强。1988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后,潘祖培第一次从台湾回到闽侯泮洋村。那时已经77岁的他,步行到附近瓜山村的一座山上去拜祭先祖。此后,每年回乡探亲,他都坚持步行去扫墓,每次都走一个多小时。1992年,潘祖培做了一件令家人惊异的事情,将已安葬在台湾40余年的父亲的骨灰迁回泮洋村。当时,因为被他的孝心和眷恋故土的情怀所感动,泮洋村数百名村民排成长达百米的队伍,为其父护灵。

  现在潘老每年都要回闽侯老家住两三个月,感受家乡的气息。这次回乡办百岁寿宴,得到了乡亲们的支持,村里每家每户都派人帮忙。潘老每次回到家乡,都会主动联系家乡的黄埔校友,热情邀请校友到他家做客。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也多次组织同学到潘老的家中拜访,与他共叙往事,交流各自关心的“两岸话题”。每次两岸黄埔同学的相聚,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愉快。虽然他对目前两岸交流交往不断加强和深入感到欣慰,但他更希望在他有生之年,两岸能够实现“三通”。他说,自己的骨灰以后肯定要放在闽侯的,如果“三通”没有实现,自己过世后,后人来大陆祭拜将是非常的不方便。2006年,潘老回福州闽侯老家的时候,还特意选择了 “金门——厦门”的海上线路。

  潘祖培先生在台湾很有影响、威望很高。在他九秩寿庆时,台湾当地政要连战、吴伯雄、宋楚瑜、萧万长、王金平等人纷纷题词祝贺。

  潘祖培先生在台湾育有三男三女,子孙四代40余人。每次回家乡,他都会带上儿女,让他们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家乡,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常陪同父亲回乡的二儿子潘振权也很热心家乡的公益建设,参与捐建了泮洋老人院、泮洋桥等。

  潘祖培先生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依然步履平稳、精神抖擞,讲话声音洪亮,思维敏捷。在百岁寿庆庆典仪式上,潘祖培与妻子端坐在厅堂,接受亲友们叩拜祝福。叩拜者中,年龄最大的是潘老当年教过的福州英华中学学生,已经86岁;而最小的族亲才数月大。其间,潘祖培来到自家庭院西面的草地上亲手种下心愿树,并在树上挂上红色的许愿信封,上书“同胞盼统一,两岸共繁荣”。

  寿宴结束时,潘祖培老人接受众亲友清唱生日歌祝福后,再次高声许下自己心愿:“有生之年,希望早日看到两岸‘三通’,祖国统一。”

  我们衷心祝愿潘祖培老先生健康长寿,期盼他的心愿能够早日实现,这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