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黄埔校友共同纪念抗战活动纪实
张何平
也许对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抗日战争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对海峡两岸的黄埔军校校友而言,抗日战争并不遥远,他们的记忆中更没有忘记。当年,他们和全中国军民一起浴血奋战,在中华大地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篇。抗战是全中国人民的壮举,也是黄埔军校师生的光辉业绩!
在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和八·一三淞沪抗战70年后的今天,当海峡两岸的黄埔校友聚首黄浦江畔,一起纪念那场伟大的抗战时,他们每个人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
一
1942年5月25日,数万名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山西辽县麻田以北的南艾铺一带,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为掩护主力突围,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牺牲那年,他惟一的女儿太北刚满两岁。
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生、抗日名将左权的后代,左太北怀着对先烈前辈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抗战的各种活动。她在“黄埔论坛”大会的发言中,深情地缅怀了父亲的卓越功绩,为父亲用生命和热血实践了当年上黄埔军校的誓言“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而自豪。她还回忆起父亲与在中学、黄埔军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学都是校友的邓文仪伯伯,虽然政治观点不同,但在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他们成为了一个战壕的战友。回顾这段历史,她希望两岸黄埔同学和亲友要像当年在抗日战场上那样,紧密团结,发扬黄埔精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将军,在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和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冒着枪林弹雨率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为了实现和平,张治中将军曾三到延安,为实现国共合作而奔走,被称为“和平将军”。这次,张治中将军之子、北京港澳台侨海外联谊会会长张一纯与海峡两岸的黄埔新朋旧友在黄浦江畔相逢,心情格外激动。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之时,张一纯还深情地回忆起敬爱的邓颖超同志对他的勉励和嘱托。他告诉记者,邓妈妈在病重之时,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父亲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你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对台工作,一定要做到底。”作为“和平将军”之子、年逾古稀的张一纯表示,当年父亲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建设强大的中国而牵线搭桥;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他也要做个“桥梁”,实实在在地多做些有利两岸同胞的事情。
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遗址,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激动地讲述“八百壮士”誓死固守、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使大家感奋不已。
台湾退役将领抗战史迹参访团一行来到浙江富阳县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受降厅”寻访。在当年侵华日军杀害我国同胞的“千人坑遗址”和“受降厅”,85岁高龄的村民林镇南老人以幸存者和见证人的身份,向台湾客人讲述日军的暴行和1945年9月4日中国军民在这里接受侵驻浙江和厦门地区的日军投降的情景。
二
在上海,在浙江,来自宝岛台湾的黄埔军校同学,见到了许多当年一起抗战的黄埔校友,相隔半个多世纪的重逢,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语,畅不尽的校友情和战友情,一次次地齐唱当年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战歌。
在参观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70周年文物文献展后,上海黄埔同学会常务理事黄浪萍指挥大家唱起了当年鼓舞中国军民奋勇杀敌的抗战歌曲《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激昂的歌声,把两岸黄埔同学又带回到那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
抚今追昔,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原会长谢元熙将军对记者说:“当年为什么遭受侵略,就是因为国家太穷。国家富强,四海归心。我每次到大陆来,都一再讲,国家要强!国家强了,谁都不敢侵略我们。中华儿女在国际上才能扬眉吐气。”谈到两岸关系时,他说:只要台湾不搞“台独”,大家彼此照顾,互相合作,拼经济,拼发财。两岸都发财了,就是中国人的福气,中国就强了。
82岁高龄的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理事兼孙子兵法研究组召集人李启明将军,这次通过“小三通”经金门乘船到厦门来大陆参访。回顾当年抗战面对共同敌人,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奋勇御敌的历程,李启明激动不已。作为战略学家和孙子兵法研究专家,他以孙子兵法对记者阐述他的两岸“双赢”方略,他认为,“双赢”对两岸都有好处,“台独”这条路绝对走不通。统一是民之所望,大势所趋。
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原会长黄幸强将军在“黄埔论坛”发言中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认清,国家只能团结,不能分裂。一个中国的认同那是全球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体认,对任何一种分裂国土的思想和作为,我们都应该群起而攻之。面对未来,两岸应在异中求同的大前提下,携手合作,共同走向统一。
三
在上海,台湾退役将领抗战史迹参访团参观了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乘坐磁悬浮列车,乘船夜游黄浦江。
在参观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看了未来的上海和“世博会”宏伟蓝图后,罗吉源将军激动地向记者谈了他的感受:“我的感想是‘五个大’:大魄力、大手笔、大愿景、大进步,完成后将把中国变成崭新的大中华!‘五个大’之外,还有一个期待:期待这个宏图早日实现!”罗将军话语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8月15日早晨,台湾退役将领抗战史迹参访团一行从上海乘车出发,沿沪杭高速公路去杭州。望着窗外不时掠过的幢幢漂亮别致的乡村住宅,映入眼帘的京杭大运河岸边花红柳绿的美丽风光,台湾退役将领和夫人们,满脸惊奇兴奋之情。在杭州,台湾客人们泛舟西湖,饱览“人间天堂”美景;在四省通衢的衢州游览参观,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琳琅满目的义乌小商品城徜徉、选购……所见所闻,客人们无不留下深刻印象,感慨不已。
在浙江黄埔同学会举行的招待会上,祖籍江苏盐城、抗战期间曾就读于盐城中学的陈廷宠将军在致辞中抒发感怀:“我们每次到大陆来,都看到又有新变化。作为同胞,作为黄埔同学,我们为之感到高兴,并希望大陆更加进步!”意犹未尽,陈将军又说:“由此,我还想到,淞沪抗战,作为中国人,我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迎来八年抗战的胜利。什么是黄埔精神呢?我的理解,第一是团结,大家团结起来,中国才有希望;第二是要有牺牲精神,如淞沪抗战那样;第三是负责,大家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认为,不论是海峡那边,还是大陆这边,大家一起用心做事,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华民族!”
记者随团全程采访了此次活动,为海峡两岸黄埔同学胸中涌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深受感动。当来自北京、组织这次活动并全程陪同台湾客人参访的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同志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送别即将返台的台湾退役将领时,记者的耳畔又一次回响起“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强!”那激荡人心的歌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