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8年第二期  > 正文

多才多艺亦多情 诗书画融笔墨中

日期:2008-06-25 10:45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援军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在影视书画艺术海洋里远航的彭成梁

援军

 

       我与彭成梁交往有年,他给我的印象是:讴歌主旋律和赞美祖国河山的诗歌,高屋建瓴的文艺论文和娓娓道来的影视评论,令人耳目一新的书法和山水画,有历史厚重感的影视剧作和角度新颖的摄影作品,富有人生哲理的智慧见解等。这与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的追求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分不开。

“星艺楼”,上下飞鸿影

  成梁爱读书喜看画,不仅在学校时读看,在书店、图书馆、展览馆读看,还自备书画在家读看。我去过他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藏书。其书房、客厅、卧室都有书柜,都装满了书,其中多为理论、文学、历史、电影、书画等书籍。他的书房,取名为“星艺楼”。墙上挂有中央电视台原书画院长赵立凡的赠诗墨宝。还有成梁自己的画作“松树”、“长城”,其自书自作诗条幅:“吾爱真善美,光明亦磊落;愿无人间忧,但祈天下乐;世别争战苦,造福保平和;自然生态好,环宇少悲歌;星际有来往,岁月勿蹉跎。”足见“星艺楼”主人的品味和志趣。

  一个农村娃,有幸到首都工作,一步迈入电影艺术的殿堂,他珍惜得天独厚的深造学习机会。他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教师电影课进修班、文化部理论学习班的学习;工作中,看影片,参审参评影片、参加影视、文艺研讨;到外地开会、调研,饱览名山大川;现在又加上“玩”电脑。他总是默默地听、读、看、写,师古人、师造化、学今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积累了丰厚的学识。

“影视圈”,内外显其能

  成梁出生于贵州织金,于贵州大学毕业,分配到文化部中影公司,作过文字编辑等工作。后调电影局,获副编审职称。再后调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任文艺处长。任职期间,作为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参审国产影片、选映进口外国影片。曾被聘为优秀影片奖(今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中国广播剧奖、广播文艺奖、全国电影剧本征集奖、影评征文奖的评委,还被指派参加本部(总局)与文化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每年一次的全国军民联欢晚会的组织工作。曾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出席香港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广泛接触影、视、广播、歌舞等文艺门类。

  他勤于笔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业余写影评。曾发表《试论“二为”口号的科学性》等理论和评论文章百多篇。被吸收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受聘中华慈善艺术团副团长、中国影视音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参与、出任《周恩来万隆之行》、《肝胆相照》、《远东国际大审判》、《民选村官》等数十部集电影剧本、电视电影、电视剧的策划、编审、总策划。分别与人合著《共和国第一外交使命》、合编《郑和下西洋》等电影剧本,先后发表于《电影创作》、《电影文学》杂志。并参与组织过一些大型歌舞晚会和电影研讨会,如文艺晚会《世纪慈航》、大型音乐舞蹈《雪中情》、《全国农村电影研讨会》等。

诗坛吹响“集结号”

  在我眼中,彭成梁还是一位诗人。他有组诗《萦怀诗草》、《锦绣织金》和其它短诗百余首、多篇散文在报刊发表。在《中国艺术报》,我见过他的摄影、配诗作品《走近开国大典》;在《中国民航》杂志,我见过他的散文《武陵主峰梵净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诗歌炽烈、热忱。非典期间,他不仅写 “人定胜天”等书法与同志勉励,还急就《抗击‘非典’歌》,喊出战胜“非典”的心声。《奥运的火炬》一诗刊于《广电党建》杂志,讴歌“神五”载人航天的《飞天神话的实践》一诗收入《当代诗歌精选》。纪念南京大屠杀,发表散文诗《忘不了》,谴责侵略者、讴歌抗战军民。《电影百年唱中华》,吟出了“艺苑再筑新长城,影坛又现灿银河”的佳句。他的一首诗:“环宇天地人,相助不相违;盼得天更青,天适宜奋飞;盼得地更绿,地利济生灵;盼得人心齐,人和享太平;事物皆峥嵘,万象亦更新;时运佳且顺,小康早建成。”表达了对世间美好的寄托。

书画如兰散幽香

  彭成梁退休后不久,为陶冶性情,参加广电总局的老年大学,重拾画笔,再学书画,还到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深造。在名家的指导点拨下,学有所成。近年来不断有书画作品发表,曾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多次金奖。部分作品分别载于《当代书画家墨迹大观》、《当代书画名家珍品博览》等十多种书刊、杂志,被授予“德才兼备艺术家”等称号。

  谈起他参加书画赛心路历程,他说:起初是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得知“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60周年”、“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自己主动邮寄作品,竟在万件候选作品中得奖。以后就不断接到邀请信函,在其中选择了一些有意义的参加,比如“纪念孙中山”、“纪念邓小平”、“纪念鲁迅”、“庆祝香港回归”、“ 纪念欧阳询”、“纪念怀素”等“全国书画大赛”,还都得了奖。《中国收藏——书画》专刊对他的书画有“幽兰吐芳”的评价。

  他的书画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其作品有思想内涵,常常是以诗的意境来进行创作,并且把自己多年从事影视艺术创作所感悟的灵性与真谛融化于书画创作中。除注意汲取各门类艺术的有益养分,还有自己的目标——即秉承中国画传统,学古今笔法,并吸收西画的透视等长处,追求自然流畅、劲健清丽、飘逸奔放之书风,清新秀美、气韵生动、意境高远之画意,在不断探索中行进。

  对于艺术,彭成梁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各种艺术门类,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总体都是以真、善、美为原则,其目的都是为愉悦、美育、激励观众,服务人民和社会。无论对影视广播文艺还是对诗歌、摄影、绘画,都应坚持积极的艺术观点,遵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造方法,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诸方面要求自己。他认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无论写诗作画著文章,都要“三贴近”,有群众观点,要人家能看得懂、得到愉悦,引起共鸣,有所收获。所以,在自己的创作中,不仅要求新求美,还要求有健康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在诗中追求画意,在画中追求诗情,诗、书、画也要追求音律、韵味。他还说,文艺作品既要娱乐健美人生,丰富美化社会,更要有益于人类的进步发展。

  现作为广电总局文学协会机关分会会长、广电总局老年书画协会和摄影协会的会员的彭成梁,又被吸收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以及台湾中国书法家协会 “荣誉委员”。他说:“人生有限,但时空无限,艺无止境,艺术工作者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艺术追求中去。”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