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8年第三期  > 正文

岁老根弥壮 春深更著花

日期:2008-06-24 15:5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黄中柱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刘一曙同志二、三事

黄中柱

 

  今年元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王秦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委托,在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潘立刚等领导陪同下,踏着皑皑的白雪来到武昌区中华路街雄楚楼社区看望了现年88岁的黄埔同学刘一曙同志。

  笔者与刘一曙同志是挚友,现将所了解的一些他的经历写出来与读者分享。

  刘一曙,1941年6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十七期步科。曾任国民党军排、连、营长及第一兵团司令部参谋处中校代理科长等职,抗日战争中立有战功。1949年8月参加湖南长沙起义。部队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同年10月,以副团级待遇调入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7月学习结业后,因受极左路线干扰,曾受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不公正待遇。1983年加入民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一曙在1985年12月经广州军区平反,纠正错案转为国家离休干部。

  刘一曙离休后,深感共产党的恩情,一贯认真坚持学习,常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人民的奉献”而自律。他不畏寒暑,勤奋笔耕,撰有《爱我中华》文集50余万言。他有500余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黄埔》《团结》《纵横》及台湾的《湖北文献》《中华音乐》等报刊杂志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等电台播放。这些文章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增进台、港、澳、侨及经贸交流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刘一曙主编的《政协委员随笔诗文选》于2000年由湖北出版社出版。

  刘一曙不顾高龄和身体劳累,被请到中华路街、粮道街、积玉桥街等街道,武昌电信局、东湖工艺厂以及五一中学、潭秋中学和一些小学作报告数十场,听众数万人。刘一曙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是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曾应邀请去做“法轮功”受害者的转化工作,以自己的经历宣讲爱国主义及精神文明,使受害者得到教育。

  自1986年元月起,刘一曙连续担任武汉市武昌区第七至十二届政协委员。在近20年政协参政议政工作中,经常深入到群众中访查民情、调研,积极向上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设性的议案50多件,绝大多数已被采纳。例如他提出修复花园山万婴墓用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议案,引起区民政局重视并转呈市民政局,后经有关部门及时拨款修整一新,现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他建议将武昌区档案局的档案馆扩建,使之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此议案也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现增加了馆内工作人员,扩大了馆藏面积,增加了馆藏内容。据了解,仅全国劳动模范吴天祥的典型事迹材料就有几十个柜子收藏着。 他的众多建议不仅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1998年夏天,武汉遇到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侵袭。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刘一曙不顾年老体弱,主动冒着40度高温上堤采访抗洪先进事迹,连夜向有关媒体投稿以鼓舞民心士气。

  1999年9月,年届8旬的刘一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近几年,他多次被区委组织部和区老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市、区评为“五好”离休干部;先后获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授予的奖杯、奖状90多件。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一枚。2007年,中共武昌区委组织部、老干局等部门联合授予他“老年之星”荣誉称号。

  刘一曙虽年近九十,仍壮心不已,常年笔耕不辍,为党和国家尽着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青春永驻。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