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郭成宗
云埔
郭成宗,1922年生,昆明人,黄埔十八期。现为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红河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个旧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曾任红河州政协七届、八届委员,个旧市政协三、四、五、六、七届委员,现为红河州政协九届委员会委员。
郭成宗同学于1943年从昆明中央军校步科十八期毕业后,担任了蒋介石的侍卫官。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时任侍从室广州警卫分遣组少校副组长的郭成宗同学不愿随同到台湾,返回了家乡宜良。云南和平起义后,他怀着抵触甚至打算自杀的念头到了富民劳改队。郭成宗同学回顾说,当时他这样的经历和身份是不审就可杀的,但是党和政府对他和家人却仁至义尽,对他的教育和改造至情至理,他说:“是中国共产党人道主义的感召,使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由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后半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努力贡献自已的力量。
从1960年安排工作以来,郭成宗同学积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断加强和海内外黄埔同学的联系沟通,向他们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学们都说:几十年来,郭成宗同学真正把对台宣传联络工作做到了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的心坎上。
在上世纪70年代,他积极给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写稿,向台湾同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他曾写信给国民党前“总统府”中将侍卫长俞济时,告诉他家乡建设很好,他的胞妹俞玲、亲戚张定根还担任了奉化政协委员,希望他方便时回乡看看亲戚。80年代以后,台湾来大陆探亲访友的逐渐增多,对回乡探亲的台胞,郭成宗同学都热情参与接待。他以自已的亲身经历向台胞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为广大台胞了解国情,重返故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次,郭成宗接待了来探亲的五位台胞,其中一位个旧籍的白女士听说了郭成宗的经历后,特带领其他几位前来拜访,并称其先生在台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没时间回来。经过一番亲切交谈后,她们对郭成宗产生了信任,偷偷告诉他,过去大家对大陆感到很神秘,回来前在台湾就结拜为姊妹,“盟誓”到大陆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先生们其实都是国民党二十六军的军官。说完后再三叮嘱郭成宗保密。郭成宗理解地告诉她们不要怕,让大家相信他,并亲自带她们参加了统战部门举办的座谈会,让她们明白了大陆的政策是既往不咎,统战工作更不是搞阴谋诡计,而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会后统战部又安排专人陪同她们到公园游览,使这些台胞深受感动,都说想不到共产党的官员是这样的真挚热情,白女士甚至摘下了戴着的金耳环一定要送给统战部的同志,并承诺一定要带先生回家乡。果然,第二年白女士的先生就回家探亲了。
郭成宗在做台胞的工作时,一向注意用实事引导。毕业于黄埔十五期、曾任台北市警界高级人员的台胞黄育成先生回国探亲,他对时政具有高度的警觉、敏感性。在交谈中,郭成宗注意到他对大陆是否会真正落实“一国两制”持怀疑态度,黄还大谈台湾当局对黄埔军校很重视,每年校庆大家都要从各地乘机赶过来相聚欢庆等。临别时,郭成宗特意向其赠送了珍藏的两张国家邮电部发行的纪念黄埔军校成立70周年的邮票,黄育成先生手捧邮票连说这礼物太珍贵了,没想到共产党、大陆政府对黄埔军校也很重视,他表示回去后一定要与其他黄埔同学分享荣誉。意味深长的礼物让台湾的黄埔同学树立了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信任。
2004年下半年,来个旧市探亲的一位台湾的六十一期毕业、现已退役的黄埔同学葛先生,临走前一天晚上从亲友处得知郭成宗同学是先期黄埔老大哥,过去曾在总统府侍卫室工作,一定要拜访。郭成宗同学得知消息后,不顾身体疲劳,晚上八点赶到办公室与葛先生相见。在亲切的交谈中,郭成宗同学问他才30多岁怎么就退役了,葛先生愤愤地说:“陈水扁(因搞‘台独’)过去曾是我们镇压的对象,如今竟成军中‘统帅’,内心不服,因此申请退役,有的同学虽然没有申请退役,但内心也不服”。郭老听到这话,从中觉察到台湾军队里中下级军官对顽固坚持“台独”路线的民进党当局不满的情绪,也感受到一脉相承的黄埔感情是做台湾黄埔同学工作的钥匙和纽带。
郭成宗同学与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的交流联系成绩突出,2002年,他被中共个旧市委评为“个旧市统战工作先进个人”,其事迹先后在《春城晚报》、《红河文学》等报刊登载。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掌握国家对台方针政策,郭成宗同学还不顾自身年高体弱,积极收集资料,以发挥优势、扩大反“独”促统战线为主题经常给大家做台情报告,使大家增强对两岸形势的关注和了解。
人生的背景往往不是个人能左右的,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用认真的努力和踏实的付出丰富人生的内涵色彩,凸现生命的重要意义,这是郭老至今无悔当年留在大陆的理由之一,是他一直为促进同胞互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