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退役将领拜谒孙中山衣冠冢侧记
张宏微
“西山一经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侬”, 初春的香山苍松愈浓,柏树新翠。
4月12日,二十多名台湾陆军官校校友会退役将军慕名来到北京香山碧云寺,参观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拜谒中山先生衣冠冢。他们是刚参加过河南新郑的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又应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来京参访的。
刚下过雨,园内游人不多,碧云寺显得更加庄严肃穆。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在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之后,中山先生的灵柩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暂厝,直至1929年中山陵落成后移往南京。移灵时更换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放回原殓的楠木棺中,封入寺里金刚宝座塔石塔内,作为衣冠冢。宝塔前的明妙觉殿是灵柩安灵堂,宋庆龄女士当时曾在此为中山先生守灵,后辟为孙中山纪念堂。
将军们来到纪念堂,向堂中央的中山先生汉白玉全身塑像三鞠躬,表达哀思和敬意。这些将军都是从台湾凤山的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由于期别是由黄埔时期延续下来的,所以他们一直把自己视出黄埔同门的军校学生,并为此而骄傲;他们更把黄埔军校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视为永远尊崇的领袖人物。退役陆军上将、前台湾陆军总司令陈廷宠先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山先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伟大、最了不起的领袖”,因为他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好,宁可放弃临时大总统的权位而专心于建国设计。碧云寺陈列室中醒目的“天下为公”四字,陈将军认为,这完全可以代表中山先生。
在参观堂内陈列的中山先生遗墨、遗著和左右墙壁上镶嵌的汉白玉雕刻的中山先生所写的《致苏联遗书》时,当看到遗书中称呼苏联“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这段有关“联俄、联共”的陈述,退役将领们深感意外,他们在岛内所接触的中山先生史迹中一直不包含这样明确的表述。有将领表示,返台后一定多方查阅资料,了解这段历史的真实。
将军们来到金刚宝座塔前,拜谒了中山先生的衣冠冢。拾级而上,在塔上,碧云寺尽收眼底。寺内古树参天,一派安详宁静。客人们表示在北京有这么一个场所可以让后人凭吊中山先生,真是令人欣慰。
拜谒后,将军们认真参观了纪念堂两侧的展室,观看了历史资料片。参观结束后,大家感慨颇多。台湾退役宪兵少将萧江平对笔者说:“孙中山在北平逝世停灵的事情在台湾岛内现在很少被提及,尤其是青少年现在所学的历史课程完全删掉了这一段。陈水扁进行的‘去中国化’,刻意修改历史,当今的台湾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谁是国母。”这时笔者也不禁感慨在刚刚结束的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和大陆同胞是那样亲密地汇聚在一起,共同祭拜中华民族共同祖先轩辕黄帝;在每年祖国大陆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中央都要摆上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怀念之情和敬仰之意;两岸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山先生精神和理想的追随者。可岛内“台独”分子却数典忘祖,大搞“去中国化”,硬是删掉台湾高中课本中“国父”一词,其险恶用心及对青少年产生的恶果真是天理不容。
在结束拜谒后,宾主双方都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交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共同努力,早日迎来祖国和平统一的时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