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
帝王陵墓及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建国至最后一个封建制王朝清代灭亡,历时3000余年,其间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500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有100多座(处),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省区。帝王陵寝和陵寝制度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不但反映意识形态上的礼制习俗,而且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后人全方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重要而生动的媒介。
中华文化中没有宗教信仰,人们情感的寄托、维系全赖敬祖,并因敬祖而重丧葬;古人相信有阴间的存在,故“视死如生,事亡如存”,并因了这个观念而重厚葬。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为自己修建陵墓就成了一生中之大事,也是继任者之大事。如秦始皇即位伊始就开始为自己修陵,统一天下后更是征调全国70万人参与,秦二世继续修造,费时近40年,直到秦亡,陵园尚未全部竣工。汉武帝陵也是在他继位次年即启动修建,历时五十余载。历代帝王大多如此。
自夏商以后,历代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而至迟在秦汉时期,陵墓及各种功能的附属建筑已构成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划分一定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之大非常惊人,周长少则十数里,多则百余里,甚至数百里。陵区各种建筑物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祭祀礼制及陵区管理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秦汉以后历代陵区、陵园的布局,各类建筑物的设置、结构、功能,陵墓的构筑形式,殉葬品的种类、组合等各方面既有沿袭继承,又有发展变化,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陵寝则程度不同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葬俗。
帝王陵历来重厚葬,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厚葬,一为陵墓修建之考究与宏大,二为陪葬之厚重丰富。陪葬是为了继续享受生前的一切,甚至超过而如仙界。正是由于几千年来历代统治者盛行厚葬,因而大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作为随葬品被埋进了坟墓中。这些随葬品包括礼仪性质的礼器、明器和各种日常用品、艺术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商代及两周时期诸侯王墓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包括酒器、饮食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成套配备,品类齐全。汉代以后青铜器减少,以珠玉珍宝、和生前各种实用器物为主,其中丝绸、瓷器、金银、玉、石、竹、木、纸等质地的简册、文书历代随葬都有许多。
陪葬品深埋地下得到保存,正是这一习俗客观地为后人留下了可资探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珍贵器物。
厚葬最怕被盗,被掘坟是最不幸的,而恰因厚葬又难免招至被掘。正因如此,历代帝王陵寝往往成为盗墓者的目标,也因此,帝王陵寝的修建又往往竭尽反盗之能事,充分反映出了那一时代工匠的建筑巧思。可以说,帝王陵寝最大限度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艺术水平和建筑水平。
尽管经过历代的破坏和盗掘,帝王陵中的随葬品大多已散失,仅存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随葬品及保存至今的陵寝建筑却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因为帝王陵墓出土的各种随葬物,无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它们已为广大人民所有,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也是旅游观赏的对象和场所,更是收藏界的庞儿。
我国帝王陵寝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且布局严谨、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这里简单列举一些:
——黄帝陵在陕西、河南、河北、甘肃等省都有,其中以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上的一处最为著名。
——商代王陵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共发掘了12座大墓,商王陵经多次盗掘,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不少精品流落海外,许多是难得的文化瑰宝。
——西周与东周天子的陵墓,史无明确记载,考古发掘中也未发现。但同时期诸侯国君陵墓则多有出土。
——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是保存至今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陵区出土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还未发掘,可以想象一旦发掘带给人们的震惊。
——西汉十一座帝陵分为南北两大陵区,分别位于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和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杜东原上。
——三国的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统称六朝,据文献记载,六朝时代帝王陵墓有71处,至今地面有遗迹、或已发掘可能属于帝王陵墓的约有40处,集中分布在江苏省南京市和丹阳市两地。
——唐代二十一帝,其中武则天合葬于乾陵,昭宗和陵、哀帝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荷泽,其它十八个皇帝的陵墓都在陕西省关中盆地,渭河以北的黄土原和北山各岭顶部。
——北宋历九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囚死漠北外,其余七个皇帝都葬在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之间的丘陵地带,陵旁袝葬皇后陵21座,陪葬宗室子孙和名将勋臣共百人,形成庞大的陵墓群。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的缓坡地带,共有王陵九座,陪葬墓193座。
——明代共历十六帝,其中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与成祖朱棣争夺皇位的内战中下落不明,第七个皇帝代宗朱祁鈺由于前代皇帝英宗朱祁镇复辟,死后以王礼葬于北京西郊,即景泰陵,其他各帝共建陵园十四座。太祖朱元璋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其余十三座帝陵均在今北京市昌平区北十公里天寿山南麓,统称“明十三陵”。
——清代几个帝王和祖先的陵墓建在今辽宁省境内,统称“清初三陵”或“盛京三陵”。1644年入关以后,共有十帝,除末代皇帝宣统外,其他九个皇帝的陵墓分别建在河北省遵化县和易县。由于二陵东西各距京师100余公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