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8年第四期  > 正文

难忘我的一九四八

日期:2008-07-11 10:31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刘永庆口述 郭相彦整理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永庆口述  郭相彦整理

 

  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我参加革命工作也恰好60个春秋。60年前的五一节前夕,中共中央决定发布“五一”口号,有关部门起草的“五一”口号既切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内容也非常丰富、全面。其中第五条,毛泽东主席提笔将其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此不难看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1947年的一年中,国共战事发生了战略性的逆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阶段。在延安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历史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既是蒋介石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共产党要夺取全国政权,屈指可待。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前委机关东渡黄河踏上了山西的土地。不久,又告别了骑马转战的历史,乘汽车翻过太行山,于4月23日到达河北平山县。中共中央前委驻在平山县的西柏坡,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城南庄,作赴苏访问的准备。毫无疑问,1948年的春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然而,对我而言,这年的春天是一个难忘的的季节。

  当时,林彪兵屯长春,命令李天佑的一纵和黄永胜的六纵把诺大一座长春城围得水泄不通。我随郑洞国率领的新七军和六十军被困城中。此时的长春,飞机不能降落,步兵不能突围,内外联系中断,真正成了一座死城。我那时还年轻,虽血气方刚,却仍然是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作为国民党六十军军长曾泽生(1925年曾任黄埔军校区队长,1926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学习)警卫营的中尉手枪卫士排长,成天随着黯然神伤的曾泽生,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难耐的饥饿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1948年2月1日,国民党撤销东北行辕,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卫立煌正式担任总司令。卫立煌上任之后,认真分析了东北的形势,认为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必须坚持:扩充实力,稳扎稳打,固守要点,静观待变。

  3月8日上午我正在军部值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由沈阳乘飞机抵达吉林,立即在六十军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命令军长曾泽生马上带兵撤往长春。接此命令后大吃一惊的曾军长反问:“马上撤退?”郑洞国补充说:“今晚开始行动,要秘密迅速,争取在共军探知消息前进入长春”。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的曾泽生只机械地回答道:“是。”郑洞国用手挥着说:“快去布置。”曾泽生刚准备转身离去,郑洞国又叫住他说:“还有一件事,切记!撤退之前务必派可靠人员把小丰满水电站彻底炸掉。”

  当天下午,大撤退的消息已经像瘟疫一样漫迹全城,到傍晚时分吉林城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国民党政府官员、土豪富绅、厂主商人或拖家带口,或呼天抢地争先恐后地驾着汽车马车在逃跑的路上搅成一团。曾泽生命特务连长肖铎带领我们维持秩序将军民分成两路。在一片人喊马嘶的混乱中,忽听见身后轰隆隆一阵巨响。大家真以为曾泽生坚决执行命令炸掉了小丰满水电站,在紧张和忙乱中竟没有注意到吉林城内的灯光仍未熄灭。原来曾泽生是不忍心炸掉水电站,只是让掩护撤退的部队把无法带走的炸药销毁了。后来在长春被围困的日子里,他曾说过:“我不能作第二个‘花园口’的罪人。”

  六十军这次撤退是成功的,直到3月10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才得知吉林守军已悄然撤退长春,心中暗惊的林彪匆匆调动东满独立师追击。但为时已晚,追到太平岭才和拖后的掩护部队短暂交火。在长春的新七军三十八师接应下,六十军于11日安全进入长春,避免了被围歼的结局。

  长春城内,老百姓骨瘦如柴,饿殍遍地。部队军心动荡,谣言四起,生存的欲望鼓动起投诚起义之风。这股风从地方武装吹到正规军,从下层士兵吹到高级军官。可是投诚起义的结局如何?路在何方?大家的眼光中透露出茫然和无助。我发现在众多彷徨的眼神中,只有原特务营长杨仲的一对眼睛坚定自信、胸有成竹。营长身材不高,但很强壮,他为人正直,爱护下属,在部队中威信很高。他由特务营长升副官处长,再调六十军一八四师,在临江战役时,曾随一八四师起义。现在又常出现在曾泽生身边,直接跟军长报告军情。也给我们透露一些情报:共产党很快就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我所在的六十军来自云南,原是龙云的部队。1946年进入东北后,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将六十军分割使用,经过几次战斗,六十军的实力大为削弱。曾泽生感到非嫡系部队备受歧视,更看穿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腐败和勾心斗角,又有原特务营营长杨仲常在身边启发诱导,曾泽生弃暗投明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了。直到六十军起义成功后,我才知道杨仲原来就是中共六十军地下支部的成员。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细致和周密,我也亲眼见证了爱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的巨大威力。

  10月的长春秋意渐浓,形色枯槁的“国军”还穿着单衣,百般难耐的郑洞国命令曾泽生配合新七军突围,连战四日毫无进展。曾泽生看清楚了,新七军同样军心涣散,毫无斗志。他起义的决心更加坚定了,经和陇、白两位师长反复商议后。10月13日晚上,决定派一个团长,出城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定于10月16日夜里起义。曾泽生率领六十军在10月17日上午向全国宣布起义,2万6千多官兵扛着枪、拉着炮,秩序井然的开出长春城。到了兴隆山解放军驻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早已做好准备,白米饭和猪肉白菜粉丝吃多少有多少,看着饥肠辘辘的部下风卷残云的吃相,曾泽生含着热泪嘱咐部下:“半年多来没吃过一顿饱饭,消化力减弱了,今天不能吃过量啊!”

  六十军的起义完全打乱了郑洞国的计划,自六十军的防区交给解放军后,各围城部队加紧逼进,新七军越来越清楚自己面临的灭顶之灾。新七军派出两名师长到解放军指挥部进行正式谈判,双方经一夜会谈,顺利达成协议。各部队原地等待解放军接收。10月20日郑洞国给蒋介石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后,被卫士送上了解放军的汽车。长春完全解放了。

  六十军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第五十军,曾泽生任军长。从此,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关南下作战,一直打到川东。后来又渡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屡建战功。

  长春和平解放后,郑洞国一直受到共产党和人民优待。建国后,历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泽生历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从他们的一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卓越成就和巨大的优越性,同时也折射出“五一”口号的灿烂光芒。

  我随军起义后,仍留在军部工作,担任警卫营一连连长,随部队参加历次战役。并获得了东北解放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中南解放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以及后来得到的解放大西南纪念章和全国解放纪念章等。这些金光闪闪的徽章记录了我如歌的岁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闪耀着“五一”口号的光辉。●

  (刘永庆现任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民革重庆市委中山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