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言
4月中旬以来,从“胡萧会”、“胡连会”到“胡吴会”,再到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两岸关系不断向前推进。
萧万长博鳌“融冰之旅”
萧万长将他这次“博鳌行”称为“融冰之旅”,是要化解“僵冻”8年的两岸关系,其所彰显的意义重大。
萧万长是以台湾“准副领导人”的“民间人士”身份来大陆参加博鳌论坛,并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这在两岸关系20多年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开创了两岸互动的一种新尝试。它说明,在两岸之间,只要有互信,有诚意,互访、会谈没有障碍。
两个“四大原则”描绘未来两岸发展蓝图
在“胡萧会”中,萧万长提出了两岸往来与互动的“四大原则”,即“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希望双方共同合作,从经济对话与开放开始。萧万长表示,两岸将要进入新时期,“衷心希望两岸能开创一个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
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四大原则”,即“抓住难得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切实加强合作、努力共创双赢”的二十四字方针。这两个“四大原则”似乎透露出未来两岸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蓝图。
从萧万长的“四大原则”看,将正视两岸关系的现实放在第一位,是非常客观的,强调向前看,面向未来,开创未来,着眼于未来两岸关系;目标是“追求双赢”,而不是零和游戏;突破问题的关键则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不然双方均有坚持,互不退让,则两岸关系无法获得突破,更不可能有“双赢”。胡锦涛总书记的“四大原则”则是更强调历史机遇,他从过去海峡两岸互动的经验认识到,目前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不能错过这个历史机会之窗,但也充分认识到在两岸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许多挑战,有很多困难,需要两岸双方共同应对,共同解决。实现互利双赢,是两岸的共识与共同目标,关键是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关键之关键则在落实,即要切实加强合作。可以说,胡、萧的两个“四大原则”应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努力目标,共同描绘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框架与蓝图。
两岸经贸迎来新局面
马英九当选后对两岸经贸发展的积极思维与开放举措,很快促成新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热,两岸经贸的互访与互动迅速升温,对大陆投资曾有所放缓的台商重新加快在大陆的投资步伐(其中统一集团日前宣布对大陆12家企业追加投资36亿元新台币,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投资),重新在海峡两岸进行市场布局,多个县市政府积极争取大陆商机,大陆企业也开始积极寻求在岛内设点与市场布局,岛内企业还开始积极向大陆企业招商,预示着新一轮的两岸经贸热即将再起。
在“胡萧会”中,萧万长就两岸经贸发展问题提出“四个希望”,即两岸直航、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经贸关系正常化、恢复两岸协商机制等。这一提议,很快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积极与善意回应,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
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在胡、萧的两岸关系与经贸关系论述中,具有诸多共同点,既有迫切需要解决的包机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现实性问题,也有涉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恢复协商谈判的宏观性重大问题。
在两岸经贸圆桌会议上,萧万长提出开放陆资赴台建议,并表示欢迎大陆资金到台湾投资“爱台十二项建设”。这一建议立即获得商务部长陈德铭的积极回应。陈德铭表示,台湾应相对开放市场,大陆有资金、技术及管理能力,应早日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于是“陆资入岛”问题再度成为两岸经贸往来的热点,也成为下一波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十六字箴言的
和平发展对台方针
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胡总书记的这番讲话既表达了祖国大陆坚持以两岸人民福祉为基本政策出发点的一贯立场,同时也反映出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和新突破。
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
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夫人及随行的访问团成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的意义。3年前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我们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奠定了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事实充分证明,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共同迈出的这一历史性一步,是十分正确的。
胡锦涛指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是国共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应该以此为遵循,大力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务实解决各种问题,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
胡锦涛强调,对于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要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为重,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胡锦涛表示,中华民族正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两岸同胞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荣耀。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同属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衷心希望两岸同胞进一步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连战表示,2005年以后,国共两党对两岸关系发展已形成共同的看法,并体现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方针,这是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重大。两岸人民的福祉必须建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上。两岸应当掌握契机,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层面加强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前进。
十六字箴言的对台新思维
建立两岸互信是强化合作的基础。任何政治协商和商业合作均需以互信为基础。长期以来,阻碍两岸交流扩大和两岸关系回暖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两岸缺乏互信,特别是民进党当政8年来,不但不求改善两岸关系,反而将制造两岸关系紧张作为凝聚支持者的手段,不断炒作两岸议题,谋求政治利益,导致两岸之间互信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两岸之间已经丧失了良性互动的基本环境。所以说,两岸互信是两岸关系改善的起点,两岸关系如果要实现良性互动,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和强化两岸互信。
建立两岸互信就是本着关怀两岸民众福祉的原则,放弃对两岸关系政治炒作的思维,表达出实现两岸协商和合作的诚意,按照商定的既定次序,就可以操作的部分渐次推开两岸的交流和合作。正如胡总书记在博鳌会见萧万长先生时所指出的,在处理两岸问题上,“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
祖国大陆近几年来不断对台湾单方面释出善意,在政治僵局难以解决的局面下就事关民生的问题不断推出惠及台湾同胞的举措。这些措施为改善两岸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2005年以来,两岸的政治互信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祖国大陆的善意得到了台湾人民的肯定,台湾民众在最近的两次选举中对民进党操作“统独”议题时的冷漠态度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尽管在台上的民进党当局不断阻挠,两岸政治互动中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推动着两岸互信的建立。国共交流平台的建立、马英九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萧万长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博鳌的会面、4月底的又一次“胡连会”以及日前国台办受权邀请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等互动举措,对两岸互信的建构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搁置争议,关注民生。祖国大陆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以强化两岸交流为主轴,对台湾人民释出善意,将主要精力放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将善意的诉求直接诉诸于台湾民众。今年4月底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连战先生时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已经预示了未来祖国大陆将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民生议题和两岸经济交流方面进一步加大与台湾新当局合作的力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关系虽然历经曲折,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民族复兴、和平发
展的历史潮流。在祖国大陆积极推动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大陆积极回应马英九讲话
5月22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谈话。
陈云林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谈话并不是普通的讲话,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马英九“5·20”讲话的回应。陈云林讲话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用一个自然段阐述了大陆对当前两岸关系的看法、评估及总结。第二个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表达了大陆对发展两岸关系的决心与信心。第三个部分,用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大陆愿意与国民党及台湾开展合作交流的积极态度。第四个部分,用一个自然段对民进党政治人物喊话。第五个部分,用一个自然段感谢台湾同胞关切和援助四川地震灾区,直接回应马英九的慰问。第六个部分,用一个自然段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陈云林在讲话中表达了大陆要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决心。一是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二是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三是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新的局面、新的框架、新的光彩,这三“新”,是大陆的重要目标。
有学者认为,大陆对马英九讲话的回应重点在于:一是对马英九讲话中有利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容及观点给予肯定。二是对马英九提出的要求与问题给予回答。
陈云林说,在新形势下,台湾方面表达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愿望。当前,两岸双方正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作出积极努力,并展开相关准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这三句话,是直接回应和肯定马英九“5·20”讲话中的几项基本点。
第一,肯定了马英九提出的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张。马英九讲道:“英九由衷的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这样的主张,确实是积极愿望。
第二,肯定了马英九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的承诺。马英九说:“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对此,大陆是欣赏的,所以,陈云林立即作出了肯定的表态。
第三,肯定了马英九提出的中华民族和平共荣的目标。马英九说道:“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陈云林对应道:“我们相信,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迎来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明天。”双方意思差不多。
对于国际空间问题,陈云林在讲话中也作出了明确回答。大意包括:一是包括国际空间等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都可以寻求解决办法。二是国际空间是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三是两岸必须运用政治智慧来解决国际空间问题。
其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早就有明确的思路。2005年5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时,胡锦涛就提出:“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就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绝不能分裂,中华民族绝不能分裂。只要建立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中国人的事都好商量,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也不断重申:我们多次说过,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
对话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这个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我们知道,两岸关系的道路不平坦,很崎岖,但是,只要两岸不断释放善意,让互动更密切,合作更全面,感情更浓厚,那么,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以解决的!
“胡吴会”:两岸关系雨过天晴
5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搁置争议是这次会谈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为了促进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双方都明确表示坚持“九二共识”,互相释放善意和诚意。不可否认,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还可能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症结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两岸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正是这种积极、务实的态度使会谈达成了丰硕的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谈中表示,关于台湾同胞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我相信,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通过两岸进行协商,这些问题会找到解决办法”。这一讲话,显示胡总书记和大陆方面愿意搁置过去两岸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争议,以全新的思维给出正面回应。“两岸下一阶段应该在这种和谐气氛下,通过加强经贸合作逐步累积互信”。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谈中表示,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应该继续交流对话,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吴伯雄主席也表示,两岸协商恢复后,双方的制度化协商与国共两党的交流平台,应该同时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两党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说明即使两会恢复商谈,两党的党际交流平台仍将也一定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吴伯雄此次大陆行是对2005年以来国共
两党党际交流的发扬光大,也是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希望务实发展两岸关系的集中体现。会谈架构建立在两党领导人3年前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框架下,体现了两党的互动交流。在这次会谈间得以确定的两岸恢复协商,也将在此框架下,成为两党互动交流的延续和深化。
人们普遍认为,这次“胡吴会”必将对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
两会复谈积极务实 成果丰硕
继吴伯雄大陆“雨过天晴”之旅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紧接着率团于6月11日至14日访问大陆。2008年6月13日9时,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共同签署了两项协议,即《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举世瞩目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接触后的首次会谈画上了圆满句号。
根据《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规定,两岸周末包机将从7月4日起正式实施。周末包机时段为每周五至下周一共计4个全天。航点方面,大陆方面同意先行开放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5个航点,并陆续开放成都、重庆等其他有市场需求的航点;台湾方面则同意开放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则宣告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于7月18日起正式实施。
这些实际成果为两岸同胞办了两件实实在在的好事,立即受到了两岸同胞的普遍欢迎。两岸航空和旅游业界高度评价这两项商谈成果,认为成果丰硕,将给业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造福两岸人民。
人们不难发现,这次的两会复谈协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是争议的问题先搁置下来,最棘手的问题先避而不谈。二是民生民利的需求先摆上来,人民最大,民利最大。三是政治色彩淡化,务实精神发扬。
笔者认为,这次两会复谈有三点极为突出:第一,两会复谈协商贯穿了双赢的智慧。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大陆与台湾,有谁是输家吗?没有。应该说,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不是你赢了,我就输了。恰恰相反,双方都赢。这是两岸关系中最为需要的极为高度的智慧。这样的大智慧今后应该广泛发扬,以更好地解决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
第二,两会复谈协商贯穿了共构的智慧。不是你争我夺,更不是你拆我墙,我搬你砖。过去一说起谈判,莫不给人这样的印象。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最为需要的是两岸共同来构建,乃至共同来缔造。新的两岸关系,需要两岸同时贡献新的思维,更需要两岸共同的努力。共构,是两岸大智慧的运用。
第三,两会复谈协商贯穿了包容的智慧。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如何才能求同存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包容。不能说,两会协商一点异都没有,没有是不正常的。有异没问题,存起来,不受它的影响,先从没有异的事情干起,这就是包容的智慧。
两会成功复谈并达成丰硕成果再次表明,两岸关系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同胞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愿望进一步增强,两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以两岸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两岸所面临的问题又何愁难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