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杨乃定
云埔
杨乃定,1920年12月19日生,云南大理人,黄埔军校十四期炮科毕业,现为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其担任在昆十四期同学联络员工作已二十多年,是省黄埔同学会做联络员工作时间最久的。尽管联络工作繁琐而劳累,但杨乃定认为:联络和团结广大同学并做好他们的工作,是体现党和政府对黄埔同学的关怀,是发扬光大黄埔爱国革命精神,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的需要,因此,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黄埔同学做好服务工作。
牢记宗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云南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伊始,十四期同学公推杨乃定同学为联络员。当时,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不久,黄埔同学在“文革”期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冲击,做联络工作难度很大。加之由于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层次不同,家境各异,思想也不尽相同,因此联络组组织活动,很少有人参加。为纠正历次运动对黄埔同学们的不公正对待,抚平黄埔同学们心灵创
伤,化解消极因素,杨乃定不管风吹日晒、不顾身体不适,深入到每一位同学家中,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和引导。工作中,他把关心同学生活作为重点来抓,当得知某一位同学生病住院,他便召集其他同学带着糕点或水果前往看望慰问,同学们都十分感动;有同学病逝,他得到通知后,即时通知省同学会和其他同学,准备花圈或挽幛到场吊唁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在十四期同学中有5位是孤寡老人,其中有2位参加过抗战时期的远征军,流落缅甸边境,解放后回国定居,在少数民族地区阿拉乡务农。针对这种情况,杨乃定定期组织同学前去慰问,并主动和当地乡政府联系沟通,希望对他们多给予关心照顾,同学们得知后都非常感动;其他3位同学常住敬老院,逢年过节时,杨乃定都组织其他同学一道前往敬老院看望、慰问。另外还有1位在昆同学李向鹏,由于历史原因,无工作,没有生活经济来源,夫妻失和多年,独自一人全靠区政府每月补助少许钱生活。杨乃定多次到他女儿家,耐心做说服工作。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其子女同意按月付赡养费,老人生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此事经省同学会在同学中通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杨乃定春风细雨般的不懈工作后,每当十四期同学举行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有的还要求让子女亲属也一并参加。而杨乃定在自己不生病的情况下,无论参加活动的同学多少,他每次都提前准备,按时到会,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座谈交流。
寓团结教育工作于活动之中,
扩展联络工作内涵
为做好黄埔同学的团结教育工作,杨乃定每次安排同学聚会学习时,都征求同学意见,集思广益。他们结合黄埔同学实际,尽可能选择在风景宜人、清静幽雅、交通方便的处所开展活动,以方便同学。为扩大联络范围,同学聚会时还主动欢迎家属参加。现在,每次联络组活动时,同学们都十分高兴,扶老携幼到会的特别多,连附近县区的同学都按时赶到。大家欢聚一堂,学习文件,畅所欲言,倍感心情舒畅。这样的活动,屈指算来,已坚持了20多年。
杨乃定做联络工作形式多样,有时还组织大家到近郊参观旅游。针对老年人的实际,在决定旅游前,他亲自通知到每家每户,从租车到设定每位同学搭车路线,他都亲自仔细安排。这样的旅游活动每年组织三至四次,每次参加的都有六七十人,活动时气氛轻松活跃,活动完还合影留念。杨乃定还组织同学和后代亲友在清明节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花圈、参观云南起义图片展览、扫烈士墓等,受到了广大同学和家属的好评。
在做好本期及周边黄埔同学服务工作的同时,杨乃定还积极和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联系,不断拓宽联络工作面。在他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积极邀请云南藉定居在美国和台湾的同学回昆明探亲观光或做有益之事,并邀请他们参加旅游和聚会活动。在联络活动中,杨乃定得知台湾有个黄埔十四期联谊会时,经请示省同学会,以在昆十四期同学名义发函邀请台湾十四期同学到云南旅游观光,虽未成行,但台湾十四期同学联谊会召集人汪敬煦上将(前台北市警备区司令)在复信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同学的挂念,对十四期同学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现在,云南十四期同学和台湾黄埔十四期联谊会仍旧保持着经常联系,每逢过年过节双方都互发贺年卡表达思念慰问之情。
杨乃定几十年如一日,积极为同学服务,为同学会工作大局服务,赢得了广大同学的爱戴,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