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8年第六期  > 正文

二十年征程 二十载收获

日期:2008-11-07 09:59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刘衍珍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建会20年回眸

  

  刘衍珍

  

  光阴荏苒。今年,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整整20岁了。1988年12月12日,是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日子,更是全省黄埔同学欢欣鼓舞、充满期待的日子。20年过去了,贵州黄埔人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积极发挥优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尽心竭力参与和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使贵州省黄埔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强化服务意识,潜心建设黄埔家园

  贵州省黄埔同学会建会之初,共有会员1295名(其中具中将、少将军衔的有32名),组建了9个市地州黄埔联络组、41个县级黄埔联络小组,同时在人数较少未成立联络组的24个县,每县各设一个联络员。由于各地同学居住分散、情况较为复杂,黄埔同学对机关干部不了解、缺乏信任,工作面临全新的环境和挑战。省黄埔同学会始终坚持办会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团结广大黄埔会员,共同努力,从而开创了我省黄埔工作新局面。

  20年来,省黄埔同学会着重抓时事政策学习,广大黄埔同学热情参与,以各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积极表达学习的心得体会,在政治思想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通过省黄埔同学会的推荐,部分有影响的黄埔同学及亲属,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建设和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20年来,省黄埔同学会热情接待省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积极帮助同学或亲属落实政策,解决住房、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热情帮助他们寻访亲友、查询有关历史档案等。省黄埔同学会建立健全了黄埔会员电子信息库、困难黄埔同学和农村黄埔同学电子信息库,为做好服务工作储备了详尽资料。2007年底,省黄埔同学会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写出了调研报告,在省委统战部、省财政厅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我省困难黄埔同学生活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省财政厅下拨专款,用于农村黄埔同学和城镇无收入、低收入黄埔同学的生活补助,使黄埔同学晚年生活有了保障。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在贵州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时,机关干部冒着严寒,及时将生活补助款送到黄埔同学手中。我会还鼓励广大黄埔同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并与省卫生厅等部门协调解决农村黄埔同学和部分有代表性黄埔同学的医疗补助费用。

  经过20年的建设和付出,我会已成为黄埔同学的温馨家园,成为黄埔同学真情倾述和依靠的对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黄埔同学的桥梁和纽带。

  依托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影响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之初,机构未理顺,机关运转存在诸多困难,社会对黄埔同学会缺乏了解,开展工作难度大。同学会机关就以开展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自身影响。

  校庆作为我们主要开展的活动,20年来从未间断。每年6月16日,同学会机关总是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想方设法把这一天变成黄埔同学见面谈心、回顾军校历史的团聚时刻。2004年,我会积极筹办和参与举办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一是积极筹备和参与由省委统战部6月16日举办的大型纪念会;二是举办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书画展,精选我省黄埔同学及后代、台湾黄埔同学的书画作品155幅(其中台湾同学的书画作品35幅)展出;三是举行文艺演出,由贵阳市黄埔京剧演唱中心和省老年大学艺术团共同演出,场面十分热烈;四是编辑出版《黄埔峥嵘》一书,介绍了黄埔军校有关知识,反映了贵州籍黄埔同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及我省黄埔同学会建会以来工作情况。这一系列纪念活动引起较大反响,黄埔同学及亲属非常满意。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日报》、《贵州统一战线》杂志、贵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我省80周年校庆活动,省政协报还做了专版报道。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2日,我会举行纪念活动,省委统战部领导出席纪念会并讲话。

  2002年、2005年,我会先后两次承办的西部地区黄埔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20多个省、区、市黄埔同学会派代表参加会议,黄埔军校同学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近年来,我会还先后举办北伐战争8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8.13”淞沪抗战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此外,还组织会员寻访晴隆县史迪威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等抗战遗迹。

  在开展活动同时,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协助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日报、贵州商报、贵州都市报等中央、省级新闻媒体搜集黄埔老兵抗战史料,2006、2007年,协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贵州《晚晴》杂志做好有关采访和报道工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我们欣喜地看到,依托各种活动载体开展的贵州黄埔工作,使我们的思路清晰了,路子变宽了,工作活跃了,影响扩大了。

  重视黄埔品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20年来,我会发挥黄埔品牌的优势和影响力,着重抓好对外交流联络,在交流中传递信息、寻找共识、展示自己,在联络中增进了解、沟通思想、加深友谊。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以来,接待了大量来自台湾、港澳的黄埔同学,以及旅居美国、新加坡等国的黄埔同学及后代,积极与台湾贵州同乡会、台湾中华老庄学会、台湾陆军军官校友会、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等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并先后接待了这些社团。在接待交流中,我们以黄埔缘、民族情、家乡情为纽带,同叙血脉亲情,喜谈家乡变迁,畅想两岸发展,共话祖国统一。我们介绍了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巨大成就,积极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的黄埔同学还成了我会的常客,亲切地把省同学会称作自己的家,每次回乡探亲访友,第一站就是到同学会坐坐。有的黄埔亲友与我们有了经常的通讯往来,询问同学会情况,关心贵州发展。情之深,意之切,宛若一家人。我会还鼓励黄埔同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如我会顾问张葆琛等,多年来一直保持和台湾同学及亲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家乡变化和祖国大陆的有关政策,很好地开展了对台交流。

  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拓展工作领域

  新时期,黄埔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黄埔会员尤其是有代表性的会员人数减少,会员高龄化,活动能力减弱,对外联络交流领域待拓宽,对外联络资源待开发,这些客观现实,促使我们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勇于拓展工作领域。

  我会机关多次以书面形式向省委统战部等有关领导和部门就理顺我会机构级别和工作关系、解决黄埔同学生活困难等提出了积极建议,得到了他们的重视,相当问题得以解决和落实,为开展好黄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省同学会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2006年11月,我作为省同学会秘书长参加了省台办组织的贵州省台胞台属考察团,并任团长赴台开展考察交流活动。同年12月,我代表省黄埔同学会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世界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2007年8月,参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全球华侨华人共建和谐世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布达佩斯2007)大会”。与世界各地统促会、相关组织和人士建立了友好联系,拓展了工作视野,增进了对外交流。今年来,我会和上海、江苏、广东、四川、重庆、江西等兄弟省市黄埔同学会开展了工作交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详细的对外交流和联络的电子信息资料,并在春节等节日发送电子邮件和贺卡,传递祝福增进友谊,加强沟通,促进交流。

  黄埔薪火,代代相传。我们清楚认识到,开展好黄埔后代及亲属工作,也是当前实现黄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会广泛联系黄埔后代,积极开展联谊活动,使得贵阳、黔南、黔东南等地的黄埔后代在捐资助学、拥军优属、热心社会公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黄埔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20年来,同学会机关在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多方面培养和锻炼干部,造就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工作主动积极、受黄埔同学和亲属好评的干部队伍。作为机关带头人,我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上级组织的重视关心下,2007年,我有幸当选为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今年,我又当选为贵州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副主任。   

  回首黄埔峥嵘岁月,万千感慨浮现心间。遥想诞生于长洲岛的黄埔军校,已穿越80多个岁月年轮,其光辉历史,世人铭记。而坚持发扬传承黄埔精神,情牵黄埔同学及亲友的贵州省黄埔同学会,经历20年风雨与奋斗,继续行进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作者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