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一期  > 正文

中国古代道教(一)

日期:2009-02-06 15:05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吴心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吴心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的宗教。它大约出现于公元二世纪前后的东汉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除了在中国本土传播外,它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道教不像基督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那样由某一位教主独立创立。在道教兴起之初,便有好几支道派组织,如太平道、五斗米道等。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也成于多人之手。

  “道教”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很早,有时与作为一种宗教的道教并没有关系,直到南北朝时期,它才渐渐被明确地指称与佛教相抗衡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后来,这一名称就为道教专用。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定型,其追求的最高宗教目标是得道成仙、永生不死。它的一大套宗教教义学说都是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核心的,且有各种修炼方术,如炼丹、服气、辟谷等,这些是它宣扬的达到成仙不死的方法和途径。但初期的道教学说宣扬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怎样使人成为神仙,而主要是怎样帮助帝王治用,达到天下太平,《太平经》的内容便带有浓厚的神学政治色彩。以成仙不死为基本教义,是后来的事情,其中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这是了解道教不可不知的。

  从道教的发展过程看,东汉初创时期的道教有几个特点。一是它没有一个统一的经典和统一的教义。二是几支道教势力几乎同时兴起,彼此之间没有统属关系,不是同一位领袖创立。如张角的太平道与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同是道教最早的组织。三是上层道教思想家总想靠拢统治阶级,为他们服务,治用致太平。而下层道教势力则最后走向武装起义,要推翻汉朝。

  从思想文化内容上看,草创时期的道教已经混杂着吸收了各种古代信仰和秦汉时期流行的思想。大致有如下内容:

  1、原始信仰和巫术。2、道家学说。3、儒家学说与两汉谶纬神学。4、古代医学、养生学说。5、神仙方术信仰。

  可见,道教文化从它开始形成的最初,就同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基础上,沿用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老庄之学复兴,盛行玄学。道士们一面编造了大量道经,一面神化老子,建立起较系统化原道教体系,这时期出现了许多道教中重要的人物,涌现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的道教领袖人物,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以及宗教实践活动各方面对初期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得以完成从救世致太平到追求不死成神仙的重大历史转折,使它能够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道教在唐代进入全面兴盛。唐王朝与道教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唐代皇帝姓李,自称是老子的后代,所以,道教也就是他们家老祖宗的宗教。唐代尊崇道教为“国教”。

  唐王朝建立后,对道教积极予以扶植。开国的几位皇帝,高祖、太宗、高宗、玄宗,个个崇道。高祖规定,朝廷重要典礼活动中,道教第一,儒教第二,佛教最后。特别是在玄宗朝,道教更是在全国范围迅速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皇帝保护和崇奉道教,修宫观、供养道士,道教也为皇帝出力,成为御用宗教。

  道教为皇帝服务,有它的独特法子。一是举行斋醮活动,即做法事,祈祷皇帝及其一家健康长寿,国运长久,天下太平等等。二是为皇帝提供各种养生长寿的方法。请神驱鬼、治病消灾,从道教创立之初就是它的重要内容,到了后来,这一套就更完善了,专长这一套的符箓派道士一直很吃香。

  道教有斋醮和神仙长生术这些为皇帝服务的特殊本领,所以,大唐帝国崩溃后,道教虽然不再有当年的兴盛和尊贵了,但它仍然能够继续发展。

  宋元四百余年是道教又一个发展、变革时期。

  宋王朝国力一直较弱,与相邻的辽、西夏、金以及后来逐渐强大的蒙古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宋代帝王对道教的崇奉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们看中的主要是道教那套祈福禳灾、除妖驱邪的本领,希望借助道教保佑皇权稳固,安定民心,缓和民族和社会矛盾,所以,注重斋醮法事的符箓派得以兴盛一时,而修炼成仙的派别则不受重视。于是道教各派都向注重符箓法术发展,宋代正一、上清、灵宝三大道派被封为“经箓三山”,三派鼎立。

  元朝,民族矛盾是最突出的问题,元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对各宗教都加以扶植、利用,给道教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条件。元代,道教全真道贵盛一时,全真道宣扬三教合一,同时尊奉道教的太上老君、佛教的释迦牟尼和儒教的孔夫子。元中叶以后,道教各派渐渐合归于正一、全真两大派。明代,正一道较活跃,全真道受朝廷冷落,明末清初,全真道兴旺过一阵儿,清统治者对道教不怎么重视。

  总的说来,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间,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以致解体,这一时期的道教在各方面都没有多少新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况,逐渐衰落。

  道教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时,是社会改良思潮的一面旗帜,因此,它的下层组织,如太平道、五斗米道最终走上了反抗封建朝廷的道路,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也经常有人利用道教组织农民起义。但上层道教多依附于朝廷,为封建统治者提供服务。

  封建时代,不少知识分子因为不满社会现实,隐居山林,潜心修道,以求洁身自好,道教遂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生命归宿。但道教虽然尊老子为教主,它根本的东西却并不在于老、庄思想那种精神的超越,道教是“主乐”、“主生”的人生观,追求长生不死、成仙羽化等等享乐的法子,它要满足现实世界人们的心理欲望,乃至解决现世的现实问题,因此,才可能在那么广泛的阶层、那么广泛的生活中渗透其影响。在社会下层,道教与民间流行的卜卦、算命、看风水、占星等巫术迷信结合,广泛传播,很多道教活动相沿成习,慢慢转化为民间风俗,延续至今。

  在道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不断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养分,同时也在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道教对医药化学和中药学都有过重要的贡献。上古神话传说也是道教神仙思想的源泉之一,大量道教作品本身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佛鼎足而立,并称“三教”。鲁迅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对这番话,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至少可以说,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需要了解道教。(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