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一期  > 正文

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辉煌一生

日期:2009-02-09 11:1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张永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谨以此文纪念老首长李运昌同志

  

 
张永佑

 

  

  1908年9月21日,河北乐亭县胡坨乡木瓜口村的富裕中农李信已家的第二个男孩出生了,父亲给他取名李芳歧。多年后,为躲避敌人的追捕,李芳歧改名李运昌。

  一、 英雄出少年

  1923年,读高小时的李运昌,因天性聪颖、学习成绩突出,被破格保送到乐亭县城新成立的中学学习。乐亭县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大力传播。青少年时期的李运昌,是当时乐亭中学学生中接受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最早、最积极、最踊跃的一个。乐亭中学的校长王岑佰和英文教师王佩环,一个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一个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同受李大钊的影响,都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而且都是中共早期党员。在他俩的影响下,李运昌如饥似渴地阅读宣传马列的进步书籍和刊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进步活动,踊跃向全县各地推广宣传革命思想进步刊物,带头向破坏这所新中学的土豪劣绅进行坚决斗争,维护新中学师生的合法权益。他于1924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秋,乐亭县党组织根据中共北方区书记李大钊的指示,选一批进步青年去苏联学习。刚17岁的李运昌被选中了。他去北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同志。由于去苏联的船已从天津开走,未能赶上,李大钊乃介绍李运昌去报考黄埔军校,并嘱咐他要为革命事业努力学习军事。李运昌于1925年10月进入黄埔军校,先在入伍生队第二团训练,同时,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2月,他经过再次考试和体检,被正式编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

  二、大革命的洗礼

  1926年9月,李运昌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广东省农民运动讲习所干训队学习了三个月,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同志。同年11月,年仅18岁的李运昌由中共广东区委分配到汕头市,在广东省农民协会惠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彭湃的领导下,从事农军工作。从1926年11月至1927年4月,在广东潮阳等十多个县,他组织农军模范队二千余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坚强的农军队伍。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东也发生了反革命政变。正在普宁县检查农军工作的李运昌,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汕头的工会农会负责人、普宁县负责人和海丰地委负责人,决定举行反对国民党的武装暴动。4月23日,由中共领导的、李运昌任总指挥的普宁起义在枪声中拉开帷幕。来自普宁等数县的五千多农民军首先攻打普宁县城,消灭由汕头来增援的国民党军尤振国部。然后开往陆丰新田区与海丰的农军会合,成立惠潮梅农工救党军两个团(后改为工农革命军),李运昌同志任第二团党代表。这支农民军队后来与湖南工农武装会合被编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二师。1927年9月参加了湖南秋收起义,占领了桂东县城,活捉伪县长赵宪章。

  三、转入地下苦斗十年

  1927年11月,大革命失败后,李运昌同志回到故乡乐亭。这时李大钊已壮烈牺牲,中共乐亭县委的负责人面对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消极退缩,最后脱离革命队伍。在这严峻时刻,找到党组织的李运昌挑起了革命重担,经过艰苦工作,重新组建起中共乐亭县委并担任书记。他领导农民斗倒了一批大土豪劣绅,发动了乐亭县城关鞋业社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游行示威活动。这些斗争鼓舞了革命低潮时期的人民。接着,他为躲开国民党的搜捕,转到滦县去开展工作,建立了滦(县)乐(亭)中心县委,仍任县委书记,恢复和发展了一批党员,巩固并扩大了党的组织。

  1929年8月17日,由于受李立三左倾路线的影响,李运昌和同志们在天津法租界举行“飞行”集会撒传单时,被敌人逮捕,关押在天津第三监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守口如瓶,严守党的机密,与敌人进行机智的斗争,保护了革命同志和党的机关,还积极参加狱中党支部(支部书记为彭真同志)组织的学习和绝食斗争。经过一年多的狱中生活,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之后,被党组织派到唐山和东北等地做铁路工人工作。

  1932年8月李运昌同志又回到家乡开展抗日工作,1933年初,他组织起“京东御侮救亡会”并担任主任,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底至1934年1月,在京东特委领导下,他组织发动了迁安农民暴动,建立京东红军抗日游击队。由于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等主张的时机不对,再加上脱离群众,这次暴动失败了。李运昌被通缉,敌人先后两次到他家搜捕,他在家乡人民的掩护下都幸得安全脱险。

  李运昌同志总结失败的教训,纠正了王明路线的错误影响,通过艰苦的工作,使冀东党的工作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并建立唐山工委。1937年5月,他作为冀东党的代表去延安参加党的白区工作会议,他在会上汇报了冀东形势和党的工作情况。他还以“鹿鸣”的笔名在当时中央党刊《解放》杂志上发表了《日寇汉奸奴役下的冀东人民》的文章,引起了党中央重视。同年7月初他由延安回到天津,同马辉之、李大章、林铁等同志组成了新的河北省委,李运昌任省委书记。

  四、冀东抗日英豪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运昌同志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在天津成立了军事训练班,培养军事干部,积极为开展游击战争作准备。

  冀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时,毛泽东主席就提出红军要出一部于冀东,以雾灵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9月,中共北方局又就发动冀东游击战争作了具体布置,先后派李运昌、胡锡奎和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李润民、孔庆同到冀东工作。李运昌回冀东后,首先于当年12月在滦县召开了京东十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并正式成立了华北人民自卫会冀东分会。接着,又建立了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他领导组织“三五”游击小组,开展除汉奸、捉特务、收集枪支、打日寇、砸日本浪人的赌局和白面馆等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1938年2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指示晋察冀军区,派八路军宋(时轮)邓(华)纵队挺进冀东支援暴动。李运昌和其他同志则在冀东地区进行扎扎实实的暴动准备工作。同年6月,李运昌在丰润县田家湾子主持召开了有抗日同盟者参加的军事会议,讨论研究暴动方案,对暴动的日期、规模、组织形式及指挥机关等作了周密的部署。7月6日,在滦县、丰润、迁安、遵化、蓟县、乐亭、昌黎、玉田等县和开滦矿区开始了震惊中外的冀东人民武装大暴动。这次暴动,发动了20万群众(其中有7000矿工参加),共组成了抗日联军40多个总队和10个区队大队,约7万人,加上其他地方武装,共计有10万余人。暴动队伍与八路军一起攻占了迁安等9座县城和开滦矿区,切断了北宁路,摧毁了冀东的日伪反动组织,建立了抗日政权,一时间革命洪流席卷了整个冀东大地。在暴动期间,李运昌任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总指挥,领导抗联部队5万余人。

  1939年6月至1944年9月,李运昌同志在极端艰苦残酷的环境下,意志坚定,不畏强暴,克服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一直坚持冀东抗战,战胜了日伪无数次扫荡、清剿和五次强化治安运动。由于他正确执行了游击战略防御和进攻的方针,取得了1942年打治安军的巨大胜利;开辟了热南山地和滦东、路南三大块新根据地;取得了1943年恢复基本区战役的胜利;不仅开辟了新区,而且还夺回了被敌蚕食的基本区。到1944年秋,终于建成了敌人摧不垮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在1945年8月举行对日寇的大反攻前,冀热辽解放区已成为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拥有600万人口,3万军队和20万民兵。牵制敌伪军10万之众,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军区和全国的抗战。

  五、挺进东北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李运昌同志执行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晋察冀军区的命令,率部队和地方干部15000人先机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收复失地。在进军途中,于8月末攻占了军事重镇山海关,9月收复了热河及辽宁两省,接管60多座县市。李运昌率军区直属队于9月14日进驻沈阳,先后共解除日伪军6万余人武装,缴获大批武器,扩充部队10万余人。在这胜利形势下,他派曾克林同志飞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冀热辽部队进驻沈阳的情况,为党中央及时作出“北进南防”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党中央于9月15日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伍修权、林枫、程子华为委员的东北局到东北工作,并决定从各根据地抽调10万部队、2万干部挺进东北,打开了东北局面。

  1945年10月到12月,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的李运昌同志一面指挥部队剿匪、接管城市、收集资财、扩充部队、建立人民政权、接运中央派赴东北的干部;一面整编部队指挥山海关作战。面对国民党杜聿明部队进攻,他指挥一万余人,与6倍于己的国民党两个军进行了22天的激烈战斗,并给其大量杀伤。山海关保卫战使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的时间延缓一个月,掩护了我各解放区部队、干部顺利进入东北。1945年8月和11月,冀热辽军区部队解放山海关和保卫山海关的两战,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和第一战,为党中央“进军东北、争取东北”战略部署的实施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对以后战局向有利于我方发展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意义。

  当蒋介石看到我军已进入东北,国民党接管东北无望后,就大举向热河进攻,妄图切断我军后路。1946年1月,李运昌率部返回热河,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建了冀察热辽根据地,巩固了连接华北与东北的枢纽地区。由于进行了土改,扩大了军队,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不仅保卫了冀察热辽新解放区,还大力支援了东北战场。

  李运昌在东北期间与程子华等同志共组建了3个纵队、6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及大批二线兵团共33万军队,最后统统交给东北民主联军,为东北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及热河全部解放后,东北大军进关。1949年1月至11月,李运昌同志在热河主持工作,他坚决展开清剿土匪、消灭鼠疫、根除大烟等除“三害”斗争,有效地医治热河地区的战争创伤,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建设打下了基础。

  六、投身国家建设

  1949年9月,李运昌同志作为东北地区代表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和开国大典。不久,他调北京工作,遵周恩来总理指示组建新中国的交通部。他参与领导修建了康藏、青藏、海南岛等公路和塘沽新港、湛江港,统一长江航运,整治长江航道,建立了航务工程局和国营汽车运输公司,组建中波合营海运公司,进行了私营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了公路修建标准和十年交通发展规划,为我国公路航运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李运昌同志于1962年调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任常委后,为开展党的监察工作,反对不良倾向和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案作了大量工作。

  在“文革”中,他受林彪、“四人帮”迫害长达10年之久,其中被关进监狱7年。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党和人民胜利了,但他仍被放逐在山西长治市,没有行动自由。直到1979年7月才得到彻底平反。此时的他,已年逾七旬,身体还很虚弱,就接受党中央委以重建司法部的重任。当时,在缺乏干部、办公用房无一间的困难条件下,他以坚强的毅力,先在家里办起公来。他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确定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任务;组建了全国司法行政机构;创办起政法干部学校培养干部;恢复了政法院校;组织专家编写法学教材;创办起法制报,开展司法宣传工作;制定了律师条例,恢复了律师公证工作;开展了人民调解工作。他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27年至1949年的20多年中,李运昌先后在广东、江西、湖南、河北、天津、辽宁、内蒙等省区市的广大地区战斗工作过,因此,他在司法部工作的几年里,几乎全部节假日都用在接待各地党史、军史部门的访问和落实干部政策上,工作十分繁重。

  七、壮士暮年

  李运昌同志带头响应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四化的精神,于1982年春,他74岁时主动申请退居二线,把主要精力用于撰写党史和革命史工作上。

  李运昌同志担任了10多年的中顾委委员,他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各地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向党中央报告。他有丰富的党政工作经验,对很多工作独有见解,他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的要十分重视农业(粮食)问题的意见;我国糖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中央要隆重举行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的报告等,都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和采纳。

  李运昌同志晚年担任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和全国黄埔同学会副会长、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他积极宣传李大钊的革命思想和光辉事迹,积极宣传黄埔精神和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这两大工作占用了他晚年的主要精力。他认真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大小活动,热情接待海内外黄埔校友,以他那平易近人的品格和一生践行黄埔精神的传奇经历,在黄埔同学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近年来,李运昌同志在医院里坚强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在医院里,他抱病会见台湾来的黄埔同学,期盼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的赤子之情溢于言表,让台湾同学深受感动。

  李运昌同志参加革命八十余载,对党和革命事业赤胆忠心;他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他立下遗愿,去世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送别仪式,家里不设灵堂,并将遗体捐献给北京医院作医学科学研究。他说,这是他能为祖国和人民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李运昌同志是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