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与黎原将军的接触
王兰萍
春节前的一天,我到已故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黎原将军家看望其夫人——梅林大姐。进门后梅大姐说:给黎老敬个礼吧,说着就将我和随行工作人员引到了黎会长的遗像前。望着黎会长那张年轻英俊的照片,我与随行的工作人员一起向黎老深深地鞠了三躬,并对着黎老说:黎老,我代表北京市黄埔同学会看您来了,对于北京市黄埔同学会,您应该没有遗憾,您在九泉之下应该高兴。大家都非常敬重您。我们今后的工作也会让您满意的,您就放心吧。
我于2008年7月初到北京市黄埔同学会任专职秘书长。为了解黎原会长,我上网进行了搜索,还从其他地方看到有关对他的介绍以及他生前自己写的回忆文章,知道了黎会长的基本情况。他193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在军校学习三年。经叶剑英、董必武介绍,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并在抗大学习、任教,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他四处征战,屡立战功。近20年来,任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副会长、会长,为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去世的前一年还回到家乡河南为学校捐款15万元……
黎原会长虽然离开我们一个多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从我7月22日第一次到他家中拜访,到他于12月18日不幸逝世,不足5个月的时间,但与他接触的情景,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如一个个电影镜头历历在目。
活到老学到老
黎老在我们的会长会上,在北京市黄埔同学会举办的东北华北地区黄埔同学会研讨会上,在北京市黄埔同学会举办的中秋茶话会上,他向大家讲世界和国家的形势,振奋大家的精神。内容从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政治;从刘长春一个人的奥运会,到中国申办奥运会,再到成功举办奥运会,讲得头头是道。一个92岁高龄的老人,对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指数、物价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据他的夫人梅大姐讲,他常常到市场去调研肉蛋、蔬菜等物价波动情况,对老百姓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遇到不懂的经济名词,请身边的警卫人员给他上网查清楚,写出来看,直至弄明白。他那种与时俱进、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常常令我感到惭愧,感到在学习上与他的差距。
牢记黄埔使命
作为北京市黄埔同学会会长,他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和黄埔的使命。当会见台湾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的创会会长庞雄夫妇时,他显得非常高兴,他与庞雄夫妇亲切交谈,提及他与台湾黄埔同学的友谊、黄埔同学会活动的回忆,更说到了两岸的交流交往与和平发展。
当我们一起分析目前北京市黄埔同学年事已高的现状时,当他在华北东北地区的黄埔同学会研讨会上讲话时,他提出要将工作重心放到台湾的后期同学身上。他不止一次对我讲,要与台湾后期的黄埔同学交流交往,加强与黄埔后代和亲友的联系,做好台湾民众的工作,完成我们黄埔同学的历史使命。
信赖 支持 帮助
尽管我是一位新任秘书长,但黎老从不以会长自居,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我。他有想法总是先与我沟通,征求我的意见。他对我非常信任,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我、帮助我。他在全体理事大会上,介绍我的优点和长处,要求大家支持配合我的工作,在一些会议和活动的安排上,他也非常维护我作出的决定。每次开大会要他讲话的时间,他都严格遵守,绝不延时影响会议进程。每当他接到黄埔同学的来信提出有我不好办的要求时,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不给我的工作添麻烦。在相处的几个月中,他两次离京外出,一次是去他多年任职的军队,一次是去他多年战斗和工作的湖南。两次外出,他都提前告诉我外出多少天,大约何时回京。第一次回到北京后,很快打来电话告诉我已经安全、顺利回京,以免我对他的惦念。第二次外出,临走时,他还说回京后会给我打电话。其间,我给秘书打过电话,征求黎会长对组团访台的意见,按照以往,他会很快给我以答复,可这一次,就再也没有等来他的电话。他将他的生命的最后一程,留在了他曾经战斗工作过的湖南。
通过组织北京黄埔同学对黎原将军的吊唁、告别,特别是回忆起那些与他相处的日子,敬意油然而生。黎原将军的经历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过程,伴随着国家和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也伴随着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发挥黄埔优势、促进祖国统一的进程。他在黄埔同学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德高望重、高风亮节的前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永远怀念他。●
(作者为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