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言
2008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转折年。去年年底继“陈江会”后,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达成了9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10项惠台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是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陆熊猫“团团”、“圆圆”成功实现赴台,安家台北木栅动物园,受到台湾民众的喜爱,台湾民众争先恐后,一睹为快。陈水扁继续羁押,涉案人中已有9人认罪,陈水扁恐难逃法网。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承前启后 共创新局
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就拓展两岸金融及服务业合作、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构建两岸经济交流的制度化安排等3项议题各抒己见。
这届论坛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双向性。以往三届均由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宣读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此次则由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宣读,而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则宣布了10项惠台措施。不仅形式上由双方共同完成,在内容上绝大部分建议与某些惠台措施也需要两岸执政当局共同完成,这与前三届只是大陆单方面宣布惠台措施明显不同,凸显了国民党在岛内成为执政党后对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大大增强。二是开放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虽然是国共举办,但参与人士却非常广泛。参加本届论坛的,既有国共两党高层人士,也有岛内亲民党、新党和无党联盟等其他政党及社团的代表,既有不同行业的企业精英,也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两岸相关主管部门人士以特邀嘉宾、特邀专家名义出席论坛,进行了首次直接交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还呼吁民进党、台联党2009年也派人参加,让这个平台更具有多元性,包容不同的意见,寻求更大共识。诚如王毅主任所说,要以海纳百川的更大格局,让论坛汇集民意,凝聚共识,更好地为两会协商提供参考。三是权威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作为国共交流平台的支柱之一,是提供两岸官方和学界交换意见的权威场所,对两岸双方的决策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两党高层的参加也会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发表指导性建议,值得高度重视。例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此次论坛的重要演讲,概括了两岸经贸合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阐明了大陆方面的政策主张,提出了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是及时性。本届论坛的三项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既反映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又适应了两岸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挑战的迫切需要。论坛达成的共同建议与大陆宣布的惠台措施紧扣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当前最紧要的经济形势,对两岸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克服经济困难提出了及时而广泛的对策。五是深入性。本届论坛不仅对两岸经济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还专门举办了由两岸知名人士参加的文化沙龙,显示两岸经济交流的讨论已经深入到文化层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至2008年底,仅经文化部同意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就达5千多项,5万多人次。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已遍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文物、民俗、艺术教育、图书馆、文化管理等诸多领域。两岸文化的交流不但可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还可以有力地促进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9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10项惠台措施。这10项措施体现了大陆有关部门对于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影响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对保障和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真心实意。
9项建议涵盖当前两岸经济交流中的主要议题,包括积极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两岸金融合作、相互参与扩大内需及基础建设、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完善两岸海空直航、加强两岸渔业合作、加强投资权益保障、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以及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这些建议既反映了两岸人民的期盼,也必将为两岸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的10项惠台措施,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陆加大了协助台资企业迎战全球金融危机的力度。
论坛上贾庆林主席还郑重承诺:“如果世界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台湾方面提出缓解经济困难的要求,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这充分表达了大陆对两岸携手共同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的诚意、善意和决心。在两岸经济发展面临更高阶段的快速腾飞之际,此次论坛的召开无疑为两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助力和契机。
“胡六点”推动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
两岸“三通”之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应如何把握和进一步展开?怎样面对和处理台湾方面提出的种种政治主张和诉求?如何规划两岸关系的未来?2008年岁末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理论创新。
“胡六点”作为一个整体,是从世界发展格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和处理未来两岸关系的;把两岸关系的发展置于国家和全民族发展的大战略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两岸关系的内容;从两岸政治关系、经济合作、思想文化、人员往来、涉外事务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及和平协定等多方面全面展望与规划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描绘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
“胡六点”解决了发展、统一与民族复兴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在对台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对台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对台工作的战略性与策略性的有机统一等方面,“胡六点”都是一个典范;尤其是正确处理好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的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者之间的关系。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中国走向完全统一的必由之路,即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初级阶段,只有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才能为两岸最终的和平统一累积必需的基础,厚植统一的动力;即“统一”要以“发展”为基础,通过“发展”来实现“统一”的目标,把对台政策与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放在首位,首先还是要抓住机遇提升综合国力。当前与未来比较长时间内对台工作主要任务是发展两岸关系,壮大推动统一的实力,为未来统一厚实基础。而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也将有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完全统一可以在民族的振兴中得到实现。这样的新论述必将使大陆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胡六点”是未来比较长时期内大陆对台政策的主轴。它所提出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建立的思想,在两岸和平发展的互动与互信建构的进程中,“和平”的主旋律与“发展”的硬道理等,都将是未来指导大陆对台工作的基本政策思路,都将贯彻到具体的对台工作措施与实践中,并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与影响。
“胡六点”也预示着两岸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进入“政治对话”的新阶段。大陆对台政策与对台工作推动的先后次序的趋向似乎也有从目前的“先经济后政治”发展过渡到“政治与经济并重”,如此,两岸间的政治对话与接触势必可以期待。尽管可能还会出现若干曲折,但和平发展方向已然确立,和平发展局面已经开启,和平发展潮流不可阻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问题的解决,需经海峡两岸长期共同努力,经由和平发展之路,厚植共同利益,构筑共同家园,形成命运共同体,最后达至统一。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融合过程,需要双方共同创造条件,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如《告台湾同胞书》、“叶九条”、“邓六点”、“江八点”这样的一座座路标指引。“胡六点”正是两岸和平发展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它将指引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阶段逐步迈向和平统一。
台北上演“熊猫热”
2008年12月23日,赴台行程受阻3年的大熊猫“团团”、“圆圆”终于跨过海峡,抵达台北木栅动物园的新家,给两岸关系史又添了生动的一篇。
早在2005年4月29日,国共两党完成了超越60年敌对的首次握手后,5月3日,大陆宣布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野生仅存1500多只,是从剑齿象时期繁衍至今的动物“活化石”,被全世界视为珍宝。而赠台大熊猫从珍宝堆里精选而出,它们的照片于2006年1月一公布,顷刻成为海峡两岸的巨星。台北、新竹、台中各出奇招争取大熊猫落户,大陆1亿人投票为它们取了“团团”、“圆圆”的乳名,台湾媒体络绎不绝探访它们,一向用语严谨的国台办发言人称它们为“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团团”、“圆圆”之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确因它们在两岸间传递着和平友爱的信息,这是历经离散、隔绝、敌对之苦的海峡两岸同胞最应珍视的感情。
但是,岛内分裂势力连熊猫也不放过,他们先把只有黑白两色的熊猫涂抹上各种政治色彩。陈水扁亲自上火线给熊猫定了“统战伎俩”的罪名,各路打手污蔑熊猫是“为匪宣传”。话音落地,岛内媒体连声批评“狭隘、粗暴、愚昧”,学生家长质疑:凭什么剥夺小朋友看熊猫的权利?岛内“有心人士”的“木马屠城”、“统战伎俩”之说沦为国际笑柄,连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看熊猫的美国人都评论了:“统战?太可笑了!我们都看了30多年熊猫了。”压力之下,陈水扁当局拉出一些专家开闭门会议,以技术包装政治,偷换概念,用生态保护作借口,于2006年3月下达禁令:禁止熊猫赴台。熊猫受阻,令人们于啼笑皆非中再一次看到“台独”的顽固与蛮横:两岸间友善的、互惠的来往一律先污蔑后封杀。民间有言:贼咬一口,入骨三分。“台独”分裂势力虽然是岛内的极少数,却成为两岸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人流要挡,物流要堵,连熊猫都不放行!
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表态欢迎大熊猫赴台;5月,“团团”、“圆圆”经历汶川地震劫难,被保护区工作人员冒死救出;8月,台北市立动物园获得接受赠台大熊猫资格;11月,两岸互赠大熊猫、长鬃山羊、梅花鹿、珙桐树仪式在台北举行。历经3年等待,“团团”、“圆圆”终于在2008年年底到达台北,为2009年的台湾春节先添喜气,也给熊猫赴台的故事一个美满的结局。
“团团”、“圆圆”甫一来台,便刮起一阵“熊猫热”旋风,渗入了台湾人们的衣、食、住、行中。
要穿衣,有印着熊猫图案的休闲服;要吃饭,有“熊猫餐”;要住酒店,有熊猫套房;要坐捷运和公交车,也有熊猫彩绘车。看着小朋友们在熊猫套房中搂着熊猫玩偶那翻来滚去、爱不释手的模样,可以想象,“团团”、“圆圆”一旦正式亮相,“熊猫热”会“高烧”到什么程度。
为了抢“熊猫热”的商机,台北的业者可真是费尽心思,小至寸把大的熊猫手机吊坠,大至一米多长的熊猫外套,无所不有。位于台北县深坑乡的“大团圆”饭店,因店名原本就与“团团”、“圆圆”名字契合,面对如此可遇不可求的良机,自然就更是不遑多让了。
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8时30分,“团团”、“圆圆”正式与台湾民众见面,参观者非常踊跃。据动物园统计,到上午10点钟,一个半小时内进园参观大熊猫的民众已经超过5000人。按照规定,大熊猫馆每日限定参观名额为22000人次,但实际数字一再突破,台湾民众实在太喜欢“团团”、“圆圆”了。
陈水扁难逃法网
陈水扁的世纪大贪腐结局究竟如何?可谓“万众期待”。
2008年12月13日,陈水扁被羁押满一个月,12日晚间被移审台北地方法院声请继续羁押,但台北法院审判长周占春裁定当庭无保释放。台特侦组不服提出抗告,台湾高等法院发回更裁,18日周占春二度裁定无保释放。特侦组继续提出抗告,高院再次发回更裁。由于台北地方法院25日召开刑事庭案件审核小组会议,全体五位庭长一致决定将周占春承审、特侦组起诉的四大案,并给“前案”由蔡守训承审的“国务机要费案”。因此,更裁改由蔡守训开庭审理。台北地方法院12月29日召开陈水扁羁押庭,经过长达12个多小时的庭讯、评议后,合议庭审判长蔡守训12月30日晨2时25分裁定将陈水扁羁押,但不禁见。
2009年1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合议庭订出陈水扁案首次开庭时间,从19日起连续3天召开准备程序庭,传讯陈水扁等被告;1月15日,台北地方法院又订出于2月3、4、5日3天开庭,继续传讯陈水扁案的被告。
扁家涉及的“四大弊案”开审不久,上庭也只是三、四个回合,但陈水扁、吴淑珍的手下和扁珍的子媳,一共已有9人当庭认罪,或提出认罪协商。包括扁珍的儿子陈致中、媳妇黄睿靓,涉及“洗钱案”;吴淑珍胞兄吴景茂,涉及“洗钱案”;“总统府”出纳、为扁家服务20多年的陈镇慧,涉及“机要费案”和“洗钱案”;郭铨庆及前“内政部长”余政宪,涉及“南港展览馆案”;扁家友人、吴淑珍同学蔡美莉的两名兄弟蔡铭杰和蔡铭哲,涉及海外“洗钱案”;前新竹科学园管理局长李界木,涉及“龙潭购地案”。
上述这些涉案人认罪,无非是希望法庭在判案时能获得宽大处理,减少刑期,以至不予判刑。这也可以形容为“坦白从宽”或“将功赎罪”,因为他们一方面自己认罪,另一方面也揭露扁珍的违法行为。由是观之,不管陈水扁如何奸诈和百般狡辩,在人证、事证俱全,证据确凿之下,陈水扁的命运,恐怕只剩下“难逃法网”这一个结果了。
尽管陈水扁至今拒不认罪,又称指他贪污令他“死不瞑目”。陈水扁的友人、前“国策顾问”庄柏林在台北看守所探访扁后表示,陈水扁不赞成子媳提出的认罪协商。庄柏林更以律师身份认为陈致中夫妇应撤销认罪协商。与此同时,吴淑珍所聘律师李胜雄也发新闻稿称,因陈致中夫妇出庭时主动提出认罪协商,他决定不再接受吴淑珍的委任。由庄、李二人的取态不难看出,包括陈致中夫妇在内的9人认罪或认罪协商,显然对扁珍的最后被定罪,是有力的证据,对扁珍的命运则有巨大的杀伤力。
陈水扁实际上有多宗罪案在身,包括“洗钱案”、“机要费案”、“龙潭购地案”、“南港展览馆案”等“四大弊案”,此外尚有暂时未被起诉的“泄密案”、“二次金改案”等。日前陈水扁第二次过堂时,还被加控“借势借端勒索罪”和“非主管职务图利罪”。
这些弊案或罪状,就台湾“刑法”而言,均属重罪。例如,侵占公有财物,可判6年;利用职务诈财,可判5年;受贿,可判10年;洗钱,可判7年;灭证,可判2年。有熟知刑律的人士指出,即以目前已起诉的弊案而论,假如一罪一罚,陈水扁至少可被判囚42年。惟台湾有期徒刑最长只能判到30年,以陈水扁的罪行,可判囚30年或者判处无期徒刑。
陈水扁如此规模和程度的贪腐,实属世上少有。在大量的人证和事证指认下,陈水扁恐怕是无路可走、难逃法网。加上案发后陈水扁既拒不认罪,又态度恶劣,即使判30年或无期徒刑,陈水扁也是罪有应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