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鞍山市黄埔同学会会长谷云鹏
高边疆
现任鞍山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谷云鹏,黄埔军校二十三期一总队工兵大队第二中队毕业,1949年12月参加起义,在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复员至鞍山,先后在鞍山十二中学、三十九中学、第二中学任教,获高级教师职称。1988年退休后,他被推选为鞍山市黄埔军校联络组驻会副组长。1991年,被选为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5年6月,被选为会长至今。他到市同学会工作时,就立志:誓为黄埔献真心。
1992年,市黄埔同学会办公室拆迁重修,谷老就无条件地利用自己的住宅兼做市同学会的办公室,保证了市同学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了对外联络及时,谷老还花了4200元钱安装电话供市同学会使用,而且每月负担电话费。1997年,市同学会只有1.5万元的经费,实感不足,谷老便硬着头皮去见市财政局局长,见面后,局长认出谷老是曾教过自己的原十二中学老师。时过境迁,老师已不认识学生,而学生对老师仍记忆犹新。经研究,局长提笔批了3万元,就这样,困扰多年的经费问题迎刃而解。
谷老除了关注市黄埔同学会的工作外,更多的还牵挂着黄埔同学的各种切实利益,总是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刚到市同学会时,就遇到有些同学提出没有落实政策的问题,这些同学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学长。他一边着手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一边学习对照有关文件,同市委统战部落实政策办负责人研究,再和要求落实政策同学的所在单位商量。当时,因为各单位落实政策办都已撤销,这些同学就都委托市同学会代办,至于没有单位的同学,更是全盘依托市同学会。为此,谷老和曹殿琦同学多次下农村,并外出到沈阳、抚顺、锦州、铁岭、开原等地收集材料。经费不足,他出差不要补助,只住7元一宿的小旅店。最后,在他与其他同学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六名黄埔同学和两名家属落实了政策,解决了职务、工资、住房、户口、生活补助等问题。
而每遇到同学生病住院,谷老都必去探望,并送去慰问金。得知同学逝世,谷老也必亲自去吊唁。谷老的付出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感受到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如家一样的温暖。
顾好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这个“小家”,谷老没有忘记,作为黄埔同学,他还担当着联络海外黄埔同学感情、共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使命。谷老在台湾和美国有许多黄埔同学和亲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这些同学和亲友都纷纷回国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谷老抓住机会与他们接触,利用同乡情、同学谊,增强他们对家乡、对大陆的认同感。从1990年至2002年,谷老接待了易常安等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合计有35批83人次,与18位海外黄埔同学和亲友保持经常通信或电话联系。
通过谷老的不懈努力,同学的感情更深了,彼此了解也更多了,还消除了许多海外同学对大陆的误解。如刘止戈同学去千山游览,当经过深沟寺工人住宅区时,赞许道:“国家给工人盖房住,太好了!世界上独一份。大陆建设太快了,现在已经超过了孙总理的设想。” 张勇决说:“台湾媒体宣传大陆人无自由,都愁眉苦脸的,来了一看,正好相反,人人都是意气风发。”忆往昔黄埔军校生活,看今日祖国大陆建设发展,海外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反对“台独”,赞成祖国统一。
为更广泛地宣扬黄埔精神,谷老还笔耕不辍,在《鞍山日报》、《辽宁黄埔》、《人民政协报》、《鞍山政协报》、《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等报刊先后发表了有关文章50余篇。1990年8月1日,《鞍山日报》刊登了他接待易常安、易常吉同学来访经过的《有朋自台湾来,不亦乐乎》一文;2005年10月14日,《鞍山日报》整版刊登他的文章——《魂牵梦绕黄埔情》。这些文章宣扬了爱国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黄埔同学会的知名度。对于“台独”言论,他毫不留情地进行批驳。1998年3月3日,他撰写了《祖国统一,大势所趋》一文刊登在《鞍山日报》上,2005年撰写了《凝聚伟大民族力量,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一文刊登在《辽宁黄埔》专辑上,有力地批判了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台独”言行,揭露其阴谋,指出其必然失败的后果。
1983年和1998年,他先后被评为鞍山市委统战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和2004年,他又先后两次被评为辽宁省黄埔同学会优秀会员。展望未来,谷老仍决心努力学习,为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事业尽心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