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三期  > 正文

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富强

日期:2009-05-11 14:4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湘埔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向祖荣

湘埔

 

  向祖荣,1926年生,湖南绥宁县人,黄埔二十三期炮科毕业,时值大西南解放,他随本校师生一起集体起义,被分配在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1951年春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后复员回原籍,1980年在绥宁县林业局退休。现任湖南邵阳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绥宁县黄埔同学会会长、绥宁县政协委员。

抗美援朝立功勋

  1950年5月,在川西分校就读的起义黄埔学生积极投入到修筑成渝铁路的战斗,身强力壮的向祖荣在劳动工地上挥洒汗水,干活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被评为团级个人模范,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这时,举世震惊的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入,并把战火燃烧到了鸭绿江边。向祖荣等一批同学义愤填膺,纷纷写申请要求为保家卫国而抛洒热血。不久,向祖荣的申请被批准,分配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一师五四二团炮兵营重炮连任排长。

  1951年3月7日,六十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为避开敌机的轰炸扫射,昼宿夜行半个多月到达伊川。4月下旬,激烈的第5次大战役拉开了序幕。六十军从中线运动穿插,往南进攻。敌方是战场上有名的、打得顽强的土耳其3个旅。在战斗中,向祖荣带领重炮连30多名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和两门火炮,潜伏在我军步兵后面的一个小山包上,配合朝鲜人民军多门火炮掩护步兵进攻,在我军猛烈的攻击下,一举突破了高台山土耳其旅的防线。先头部队一度打过了汉城。此后六十军在春川、洪川一线和北汉江南岸转入了阻击战。

  1953年6月9日,六十军以3500余人的部队,潜入被敌人称为“密苏里线”的南朝鲜军第五师核心阵地前沿,第二天我前线指挥部发出了炮兵火力准备开始的信号,包括向祖荣重炮连4门火炮在内的259门大炮顿时一齐开火,鱼隐山前线各个峡谷中火光闪闪,炮声隆隆,山头颤抖,密集的弹雨飞向敌阵地。20分钟后,炮兵火力向纵深转移,潜伏的部队分13个箭头,紧随弹幕按时发起冲击,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突上902.8高地、973高地、883.7高地。仅经70分钟战斗,就将防守在这里的南朝鲜军五师二十七团消灭,创造了志愿军阵地防御以来歼灭一个团的范例。向祖荣因作战英勇,被记为“三等功”,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在参与对美联军两年零四个月的作战中,向祖荣无愧于爱国革命的黄埔学生。

林业生产贡献大

  1955年4月,向祖荣从部队复员回原籍,先是从事农业生产,后调至林业局搞营林。绥宁是林业重点县,林业资源极为丰富,境内密布原始次生林,但因交通、信息闭塞,林农群众乱砍滥伐和沿用千百年的古老插条造林,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57年向祖荣带领社队干部到毗邻的会同县向全国林业劳模张万宏取经,学习采种、育苗、实生苗造林的先进方法,回来后又在群众中进行对比试验,很快教育说服了乡干部和群众,实生苗造林新法从此在全县逐渐推广开来。

  “庙湾林场”是向祖荣经过深入调查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营林场,有1000多农业人口划归林场管理,向祖荣和其他3名工作人员齐心协力,4年时间里,带领社队劳动力和工人上山安营扎寨,大兵团作战,消灭荒山,新造幼林6万余亩。此后,向祖荣又被调至金华山林场和瓦屋区、和平区林业站工作,他都积极推动新法造林,封山育林,户户护林,计划采伐,保证了国家用材的需要。几年时间,这两个区林业站领导的社队,新造幼林达30万亩以上。

  1979年向祖荣又调至绥宁县最大的堡子岭林场,他主持工作的两个工区的林业生产也大有起色,1980年底因病退休。

  然而向祖荣退而不休,他利用其居住郊区的农村土地条件优势,5年间带动群众发展林业,共给林业部门培育杉苗18亩,产优质苗木50多万株、造丰产示范林15亩。

  自1988年起,一种被称为“南方人参、抗癌新星”的珍贵药用植物——绞股蓝,引起了向祖荣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又投入绞股蓝的种植与加工。每年栽种绞股蓝7亩多,产干料4000多斤,绞股蓝叶茶600余斤、收种子20来斤供应群众。货源每年还销往广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他们精加工再销国外,并派人前来考察、调种发展种植。向祖荣也因此勤劳致富,县委编著的《绥宁农家致富指南》一书,总结了他种植绞股蓝的经验和发展前景。

  2005年,向祖荣还主动协同有关人员组织储备资金,兴办了“绥宁县曙光磨芋发展有限公司”,并主动带头,亲自动手种植磨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磨芋种植2000余户,年产值达400余万元。

  在长达30多年的林业工作中,向祖荣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振兴绥宁县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得到政府和单位领导的好评、人民群众的称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曾多次受到过黔阳行署(原行政区划属黔阳即现怀化市)和邵阳市的表彰和奖励。

亲爱精诚黄埔情

  从1989年至今,向祖荣一直担任县黄埔同学会会长,他遵循本会宗旨,工作责任感极强,团结带领全县同学,每年都要组织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的活动。他不忘亲爱精诚的校训,十分关心体贴同学。绥宁是个僻远山区县,交通不便,不少同学居住深山老林,但他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到每户同学家中了解情况,问寒问暖。逢年过节,他陪同统战部领导逐个慰问黄埔同学,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有时他还自掏腰包资助困难同学。

  作为县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认真撰写提案,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近年关于解决城关自来水源污染问题和瓦屋塘路况的两件提案,就是他多次实地调查后撰写的,被当地有关部门采纳后,使8万多人受益。他尤其关注黄埔同学的生活困难问题,2005年,在县政协会议上陈词:“我县黄埔同学是个特殊弱势群体,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多数生活在偏僻的山区,年轻时尚能自食其力,如今已年老体衰,加之子女大多也长期生活在农村,因父辈‘历史’影响,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生活清苦,无力赡养老人。”他递交了《关于请求重点解决黄埔老人在农村特困生活的意见和建议》的提案,获得批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村困难黄埔同学的生活问题,开创了邵阳市由县财政拨专款解决困难黄埔同学生活问题的先例。

  向祖荣始终心系祖国完全统一,他充分发挥与在台黄埔同学关系密切的优势,与台湾同期同学王显(中将)、姜凤鸣(少将)等多人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他们宣传祖国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与他们沟通、交流思想,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一个中国”原则,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他们都先后携眷回大陆探亲,对祖国大陆的经济腾飞和家乡的变化深为赞叹。向祖荣还主动联系并说服旅美的同期同学夏长风到祖国投资办厂。2001年,他被县政协评为优秀委员 ,2005年又被邵阳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评为先进个人,绥宁县黄埔军校同学会也被评为先进集体单位。●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