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增刊  > 正文

服务同学为基础促统工作谱新章

日期:2009-06-22 09:3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情况

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1988年6月16日,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1988年10月27日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原云南地下党工委书记、副省级离休干部、八期黄埔同学费炳为会长,原云南省军区少将副司令员、八期黄埔同学朱家璧为名誉会长。此后,历任会长为:费炳(八期)、白太常(十二期)、李良材(二十二期)。现第五届理事会会领导班子由会长李良材,副会长马荣斌、张少晋、李英才,秘书长李俊平组成。成立至今,共有2853名黄埔同学入会,现健在同学1000余人,平均年龄83岁。在全省13个州、市设有57个同学会联络组。机关现有9名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法人为李俊平秘书长。2000年以来,为延伸工作手臂,省同学会先后聘请黄埔后代、台北云南同乡会理事长简汉生先生,黄埔后代、云南省政府参事刘邦智先生等15位海内外人士为顾问;设有参政议政委员会1个,由黄埔后代,云南省政府参事郑祚尧等11名黄埔后代组成。

  自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在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和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的指导帮助下,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黄埔军校同学会宗旨,以服务黄埔同学为基础,立足“台”字作文章,积极团结引导广大黄埔同学及后代亲友,充分发挥黄埔优势,加强和扩大与台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以及赞成“一个中国”原则的爱国人士的联谊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而努力,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扎实做好团结引导服务工作,不断增强黄埔同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松懈。省黄埔同学会各级组织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会长办公会、联络员会、理事会、形势报告会、学习座谈会、电话及家庭采访等形式,及时组织会领导、理事、联络员及广大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学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及省委第六次、七次、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中央、省委各级领导对黄埔同学会工作的指示精神,为省同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积极为广大黄埔同学排忧解难。省同学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为广大黄埔同学办实事,做好事。通过省同学会连续三年的不懈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重视、关心下,在省委统战部的帮助下,2005年促使黄埔同学生活困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从2005年7月份起,对一般困难同学按每年2500元,对特别困难同学按每年3000元进行补助,共补助生活困难黄埔同学1200余人(次),补助金额250多万元,给广大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带来了极大的温暖和鼓舞,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广大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纷纷来信,有的打来电话或托家人来机关,感谢省委、省政府及省黄埔同学会对黄埔同学的关心关怀,并表示要求自己的后代不忘根本,一生好好报效祖国。

  3、努力探索黄埔工作新途径。省同学会每年坚持开展调研工作,先后到玉溪、红河、文山、大理、昭通、昆明等地进行工作调研,传达并落实中央和省委对黄埔同学会工作的指示精神,与基层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座谈,就如何做好新时期黄埔同学会工作,发挥黄埔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做贡献等课题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看望慰问生活困难黄埔同学。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同学会、联络组工作的指导,密切与基层黄埔同学的联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同学会机关进一步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把工作人员分成四个组,分片负责联系各基层组织,促进了上下之间的工作沟通、联系。    

  4、真诚真情服务同学。关心服务黄埔同学是黄埔同学会的一项重要职责。省同学会坚持每年举办敬老节活动,为达到85岁高龄的黄埔同学颁发《寿星证》,对达到和超过85岁高龄的黄埔同学登门进行慰问,2006年,在敬老节活动期间,还组织50位黄埔同学参加了云南省政府举办的云南省第十九届敬老节“千耆宴”,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发寿杖,使很多黄埔老人深受感动。在地方党委统战部门的支持下,昭通、玉溪、保山、红河、文山、大理等基层组织也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真举办敬老节活动,对高龄同学进行走访慰问,为90岁的黄埔同学祝寿。在工作中,省同学会和各基层组织还利用工作调研期间及节假日看望慰问生病和生活困难同学,发放慰问金累计达20万余元;同时,认真做好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的来信来访工作,共接待来信来访150余件、次,协商各级统战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解决100余件,其余的作了解释说明。

  目前,全省广大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政治信念坚定,思想活跃,顾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积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省黄埔同学会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开展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赞誉。2006年,在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举行的先进会员评比中,省同学会杨乃定、李英才等5位同学被授予“先进会员”荣誉称号。几年来,全省共有120余名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受到地方党委统战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二、加强与海内外爱国人士的联谊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扩大联络交往,延伸工作手臂。省同学会通过聘请海外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负责人做同学会的工作顾问,参与相关会议;邀请重点人士来访并对他们进行节日慰问等形式,积极把有影响的岛内和海外的黄埔同学或后代亲友紧密联系起来,延伸对台工作手臂。各基层组织也积极加强与海内外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的联系。经过努力,目前共与台湾、香港、澳门、泰国、美国、巴西、挪威、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黄埔同学组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云南同乡会等团体及300余位海外有影响的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以及赞成祖国统一的代表人士建立了联系,每逢举办重要活动就邀请他们共同参与;每年春节和重要节日,都向他们送上省同学会的问候和祝福,多年来,共寄送贺卡达1000余份。

  2、发挥优势,开展特色活动。2005年,省同学会在昆明组织了“两岸关系互动”学术交流演讲会,来自台湾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云南专家学者一道,分别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云南大学,与有关部门领导、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并为云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参会者通过坦诚交流,理性分析,达成了共同营造大中国美好愿景的共识;2006年至2008年,省同学会先后联合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省台办、保山市政府分别在昆明、泰国、保山举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届“黄埔缘·民族情”黄埔后代亲友联谊会,先后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泰国、巴西、挪威等国家的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知名人士200余人,围绕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增进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问题展开研讨,取得圆满成功。现“黄埔缘·民族情”活动已成为云南省对外联谊的精品项目,2009年,还将举行第四届联谊活动。

  3、深化联络和宣传内涵。2006年,应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和旅美黄埔校友会邀请,省同学会精心筹备,以黄埔情缘为桥梁、滇西抗战精神为纽带,与保山市委宣传部共同组成“和平、友谊”文化交流访问团赴美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唱响云南历史文化亮点。访问团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先后与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旅美黄埔校友会、荣光联谊会、湾区论坛、旧金山湾区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海外兴中会、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美西旅美黄埔亲友联谊会等15个华侨华人社团和旅美黄埔军校校友会80余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此行扩大了省同学会联络宣传范围,深化了联络宣传内涵,促进了海内外黄埔同学的联谊交流,同时,为海内外反“独”促统阵线的联合作了有益的尝试,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4、因势利导开展对台联谊。几年来,省同学会重点接待了旅台黄埔同学返滇团,黄埔军校同学会抗战史迹寻访团,旅美黄埔校友会参访团,塞尔维亚统促会访问团,以原台湾陆军总司令、凤山军校校长黄幸强为团长的“台湾退役将领云南参访团”,“台湾黄埔三十五期同学、亲友参访团”等50余个团体,共计300余人次。现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父亲马鹤凌先生,原台湾“国防大学”教育长郭震中将等人到云南寻根祭祖、观光旅游时均主动与省同学会联系,就发扬黄埔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省黄埔同学会还先后组织30余位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相关人士赴台湾参访,拜访了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云南在台同乡会,与台湾地区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先生,台湾退役上将陈廷宠、周仲南、赵万富先生及部分退役将领,台湾民营企业家等100余人进行了互动交流,宣传和介绍了云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扩大深化了与台湾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有关团体的联系,深化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推动了滇台民间经贸、文化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5、尽心竭力,服务大局。2006年,省同学会主动邀请由泰国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组成的“泰国合作发展参会团”及美国工商经济界人士赴滇参加第三届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及昆交会。在省黄埔同学会组织的“滇泰黄埔同学联谊会”上,泰国参会人士表达了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促进滇泰合作,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心愿。参会期间,“泰国合作发展参会团”秘书长、黄埔亲友、泰国正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剑波先生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员签订了1.5亿美元的投资合同,泰国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美国工商经济界人士对农产品销售、建材加工、旅游、房地产等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保持联系,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006年,省政府赴美举行“七彩云南”大型活动,省委外宣办发函要求省同学会利用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动员“飞虎队”老兵、旅美黄埔同学及家属参加,并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三、大力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精心构建宣传工作的平台。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是宣传工作的主要职责。针对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分布广、同学信息获取量少的特点,省同学会对《云南黄埔》杂志进行改版,增加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和黄埔同学会工作特色等内容,扩大了发行量,确保了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能够及时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发展思路和最新精神动态,引导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中的先进事迹。自成立以来,累计编辑《云南黄埔》45期,共印发4万余册。2007年,省同学会为拓宽宣传渠道,编辑了《云南黄埔工作通讯》,交流和宣传省黄埔同学会和基层联络组的工作情况和经验,共编发4期,刊载工作信息、动态稿件70余篇。

  2、抓住契机,提升宣传效应。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缅怀在中国解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黄埔将士,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激励社会各界人士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加快云南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充实提高云南历史文化品位,省同学会通过组织黄埔老人挖掘、整理史料,编辑、整理出版了《情系黄埔魂——云南黄埔同学峥嵘岁月写真》一书。该书全面展现了我省黄埔同学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出的卓越贡献。一经发行,就受到了广大同学和后代亲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2007年,为纪念省黄埔同学会建会20周年,编辑出版了《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建会二十周年纪念册》。纪念册全面记载和展示了省黄埔同学会建会20周年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为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云南黄埔人(黄埔同学、后代亲友、机关工作人员)为促进祖国统一、推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懈努力的良好精神风貌。

  3、加强合作,扩大宣传效果。在工作中,每逢省同学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我们都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协调,争取更多的帮助支持。目前,中新社云南分社、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等都与省同学会保持经常联系,互通信息,共同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而努力。2005年至2006年,在省同学会的配合下,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广州电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新闻媒体还对白太常会长、张少晋副会长、杨公柱等数十位同学进行了采访报道,多角度展示了黄埔同学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弘扬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4、争取主动,推动工作开展。省同学会在机关人员少、工作条件差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各基层组织,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撰写理论工作文章,收集、整理稿件向新闻单位报送等方式,宣传黄埔同学会的工作成果及广大同学、后代亲友的先进事迹,不断扩大宣传面。几年来,有关黄埔同学会、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的内容在新华通讯社、中新社、《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及云南电视台、云南广播电台等媒介共报道登载200余篇、次。省同学会《做好新形势下黄埔同学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祖国统一》、《孙中山先生与黄埔精神》、《悠悠黄埔情,拳拳爱国心》等20篇理论文章,分别在有关报刊上作了登载,在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培训班上做了交流发言,省同学会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被赞誉为“云南模式”。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也给黄埔同学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

四、认真做好黄埔后代亲友工作,延伸工作手臂

  1、促进黄埔同学与后代亲友的沟通与融合。广大黄埔后代亲友是做好新时期黄埔同学会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我省,黄埔后代亲友人数众多,约有5万余人,他们分布在各条工作战线,很多黄埔后代亲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士,随着黄埔同学的日趋高龄,他们成为黄埔同学会可依赖的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随着省同学会对外工作的拓展,许多台湾及海外黄埔后代亲友也主动与我会联系父辈、祖辈在我省的同学及其后代亲友,希望加强联络交往。从2003年开始,省同学会就把加强对黄埔后代亲友的联络、宣传工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每次组织学习、开展活动,都邀请后代亲友参加,先后组织后代亲友60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活动;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有影响的黄埔后代亲友,组织他们参与宣传、参政议政、调研、联络接待等工作,引导他们学习黄埔前辈的思想境界和处事作风,进而陶冶自身情操,提高素质,共同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现省同学会和各基层组织逐步建立了黄埔后代亲友联络网络,与250余位黄埔后代亲友建立了联系。

  2、加大对黄埔后代亲友的教育培训。2004年,经各基层黄埔同学会和联络组推荐,报当地党委统战部批准,基层同学会、联络组各确定了一名黄埔后代亲友作为特邀联络员,协助基层同学会开展工作,2004年举办了第一期30名特邀联络员(后代亲友)培训班,中央统战部网站和中央统战部《统战工作》对此作了宣传和转载。2007年,经省委统战部批准,省黄埔同学会和省社院联合举办了黄埔同学会第二期特邀联络员培训班,来自各州、市、县的特邀联络员(后代亲友)及同学会机关工作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以及新时期黄埔同学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黄埔同学会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靠力量。

  3、引导黄埔后代亲友传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省同学会先后组织黄埔后代张胜昆、马晓云参加云南省交通厅、《春城晚报》等单位和企业联合组织的“重走滇缅路”活动;组织黄埔后代吴骥鹏、刘松眉参加“全国台联2005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云南分营”活动,与来自台湾的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这些活动,既使黄埔后代受到了教育和启迪,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真谛有了理性的认识,又活跃了黄埔同学会工作。2007年、2008年,省同学会还先后组织了两批黄埔后代亲友赴台交流参访,与台湾黄埔同学团体、后代亲友等有关人士进行联谊,进一步沟通情感,增进共识。

五、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1、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省同学会按照建立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等作为机关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扬奉献精神和开拓精神,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几年来,先后组织专题学习40余次;选派机关人员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参加工作会议40余次,加强了机关干部与外界的学习沟通和思想交流,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

  2、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省同学会机关录用新同志较多(2005年,省同学会通过公开招考,新录用了1名公务员;2006年至2008年,机关接收了3名军转干部),机关人员业务熟悉程度参差不齐。为全面提高机关人员整体业务工作水平,省同学会机关在组织学习《公务员法》的基础上,按照省人事厅的安排部署,组织了两次考试,并先后组织机关干部参加了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等单位举办的“全省统战系统办公室主任暨信息员培训班”、“统战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全省统战系统宣传干部培训班”、“全省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负责人培训班”、“新录用工作人员初任培训班”等有关业务培训20余次。通过培训,使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促进了机关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省同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黄埔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团结带领广大黄埔同学,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省同学会聘请后代亲友、专家学者成立参政议政小组,围绕广大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省政协委员、马荣斌副会长及李良材会长向省政协先后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发挥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作用的提案》、《关于加强我省城市反哺农村义务教育力度的提案》、《关于建立城乡贫困老人养老保障体系的提案》、《关于在我省建立台湾蔬菜科技示范园的提案》、《提高认识,深化我省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等提案反映群众利益诉求,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认真处理。2007年,省黄埔同学会围绕省政府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向秦光荣省长呈报了黄埔后代项兆斌提出的《关于将昆明市建成云南省及全国公共汽车尾气无污染样板城市的建议》,获云南省政府2007年度诤言奖。工作中,省同学会还根据省委统战部的要求,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孟中印缅”旅游文化经济圈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构建西部地区非传统安全体系的建议》等。全省区、州(市)、县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围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言献策,几年来共提交了200余份提案,受到社会的好评。

  自成立以来,省黄埔同学会坚持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为主线,坚持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开拓创新为主导,坚持以“树自我品牌、筑独到载体,建有效机制”为主要目标,不断拓展工作平台,使省同学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省委书记白恩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毅,副省长顾朝曦,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副主席管国忠等领导先后参加省同学会活动或听取工作汇报,对同学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