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增刊  > 正文

肩负历史使命迈向美好明天

日期:2009-06-01 09:3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建会二十多年回顾

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

 

  20多年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伴随着海峡两岸多年对峙、冰封局面的打破,北京的黄埔同学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为己任,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的亲切关怀下,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于1988年6月16日成立了黄埔军校北京市同学会(1990年底,更名为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同学会的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二十多年来,我会立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按照全国和北京市统战工作精神和对台工作部署,组织全市黄埔同学,积极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大力开展海峡两岸及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联络交流,使对台工作“入岛、入脑、入心”,凝聚了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一中”共识;立足于团结、教育、带领在京会员及亲友做好对台工作,加强会领导班子、理事会建设,积极落实中央统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意见》精神,为黄埔同学解决生活困难;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干部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多年光辉历程的积累和沉淀,使广大黄埔同学、亲友和在同学会机关工作的同志,更加坚定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念。

  一、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0多年来,我会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秉承建会宗旨,传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广泛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同窗谊、民族情架起海峡两岸黄埔之桥。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第一任会长徐向前元帅明确指出:“在搞好国内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海外与台湾。”聂荣臻元帅也指出:“同学会的重要工作是做台湾工作,做台湾黄埔同学的工作”。20多年来,我会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牢记两帅的教诲,以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之间绵绵不绝的、深厚的同窗谊、故乡情为纽带,在黄埔精神感召下,努力开展与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联络交往活动。建会初期,以“请进来”方式,邀请并接待台湾及海外黄埔亲友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感受改革开放带给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凝聚“一个中国”的共识。

  1993年, 我会接待了台湾“孙文精神大同盟”文化访问团一行19人。招待会上,杨汝舟团长(黄埔二十一期)满怀激情地说,“台湾有黄埔同学在,决不允许台独势力搞分裂阴谋,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统一是必然之势,请大陆同学放心!”杨汝舟说出了岛内黄埔同学的心声。1998年,“台湾十六期一总队参访团”一行14人到京访问,在欢迎会上,参访团团长叶秀林先生满怀深情地说,“我们每天都在想家,而且以一个流浪儿的心情想家,今天来到北京、来到同学会就像回到了家。今天我们大家的见面是兄弟之间的见面,亲如一家。我们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让我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会上,两岸黄埔同学共忆当年投笔从戎的激情壮志,更加期盼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早日实现。2002年,以连行健为团长的“台湾中华黄埔协会来京庆祝黄埔军校建校78周年参访团”一行41人,专门到北京与在京的黄埔同学共同庆祝母校生日,参访团中有上将1人、中将4人、少将21人。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两岸黄埔同学共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的庆祝活动。

  2001年,我会理事苗青圃与阔别64年的同期好友郝柏村(黄埔十二期)相聚在北京的华侨饭店。郝柏村是原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台湾“行政院长”,久别重逢的同窗故友,畅叙别情聚意,感慨万端,真是黄埔情深!80年代末,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开放以来,我会理事李熙宗与分别四十多年未曾见面的同期同学取得了联系,从此他们开始了邮语寄情的特色交流。近20年来,他们坚持互赠海峡两岸各自发行的纪念邮票,以小小的邮品诉说着兄弟般的同窗情,方寸邮票架起了两岸深情交往的桥梁,传递着两岸黄埔同学盼望早日和平统一的热切愿望。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首次以我会的名义,邀请了以二十二期黄埔同学齐其森将军为团长的台湾黄埔同学及亲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访京团。访京团一行17人,其中有5位是台湾退役将军。在京期间,该团受到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高规格的接待,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尤兰田,副市长张茅,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等分别会见或宴请其成员;访京团与我会全体理事、顾问等共同举行了海峡两岸黄埔同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瞻仰了“七七事变”遗址卢沟桥,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登上了万里长城。在京期间的活动使他们亲眼看到了祖国大陆壮丽河山,亲身体会到了黄埔同学和首都人民的真诚与热忱,齐老不无感慨地说:“根根草绳缠缠绕绕,做成的草鞋经久耐穿,就像两岸的黄埔校友,虽然曾在战场上互为敌手,然而今天,剪不断的民族情结让我们开心相逢。”真实地表达了“四海黄埔一家亲”的同窗谊民族情。在卢沟桥上,龚维朗将军抚今追昔,深情满怀地说:“可能的话,我要把‘卢沟晓月’画出来。”回忆当年的投笔从戎,龚老提起进入黄埔军校第一天,看到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他说:“黄埔军校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成长起来,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牺牲,当年的一致对外成就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现如今国家要富强,内部同样需要团结,两岸的和平相处是最重要的。”龚老同时还赞许大陆对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的做法,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两岸共同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活动结束后,我会编辑出版了《北京黄埔——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收录了黄埔同学及亲友回忆抗战经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感想体会的相关文章、诗词。

  2005年,我会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海峡两岸百名将军书画展”,其中展出了8幅台湾将军的作品。龚维朗将军能书善画,他的作品也参加了此次展览。两岸将军的书画作品讴歌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唤起了两岸同胞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书画展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与和平、稳定、发展,展后我会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出版了大型书画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海峡两岸百名将军书画集》。

  我会的接待工作,在海峡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割不断、拆不散的黄埔情之桥。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我会接待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10人以上的访问团13批。此外,还接待了泰国黄埔同学访问团、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访问团、十九期战车科访问团、二十二期访问团、参加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访问团、台湾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访问团、旅美黄埔校友会访问团、二十六期黄埔同学访京团等。20多年来,我会共计接待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近万人,其中退役少将以上的同学近千人次,两岸同学间往来书信、贺卡两万多件。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走出去”成为可能。90年代,副会长黎原利用私人探亲的机会先后访问了美国和欧洲17个国家,看望、会见了百余位同学,宣讲祖国改革开放、繁荣富强的大好形势,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使一些对祖国大陆抱抵触情绪或个别有偏见的海外黄埔同学,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变,消除了一些误解、增强了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反“独”促统上增强了海内外同学的共识。此后相继有赵敏理事赴美访友;徐国桢同学赴台探亲,并拜访了蒋纬国先生;慕振亚理事赴美拜访洛杉矶旅美黄埔同学会负责人;王慧诚理事访美和赴台参访等。

  1999年,我会秘书长华静以“北京市妇女访问团副团长”的身份,赴台湾参观访问。虽然在岛内只停留了短短的12天,却看望、拜访了47名黄埔同学及亲属,其中国民党原少将以上的黄埔同学26人,还有101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老先生。

  2006年,随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形势的发展,为整合资源,拓展工作领域,提高工作水平,创建工作平台,市委统战部决定将北京海外联谊会秘书处设在我会。我会于2006年组团参加了在澳门举办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并于2007年第二次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全球华侨华人共建和谐世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同年5月,李汉民、郭青石副会长等6人赴台交流考察,会见了部分黄埔亲友。2007年,我会共有4批11人次赴台,创建会以来历史之最。

  近年来, 我会已连续两年邀请台湾、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到京参加北京海外联谊会主办的国庆庆典活动,包括参加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庆宴会;听取北京市市长关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报告;出席市政府的国庆招待会;参观奥运场馆,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等活动。

  这些活动,加强了海峡两岸及海外黄埔同学的交流,宣传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会的建会宗旨。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是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2.开拓创新,联合兄弟省市同学会开展创精品活动。

  1989年,在市委统战部支持帮助下,我会与河北省黄埔同学会共同举办了“黄埔书画摄影展”。海内外黄埔同学以书画作品抒发爱国情怀,作品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后,又到石家庄、秦皇岛巡回展出,引起海内外黄埔同学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展后,我会将书画作品编辑成《黄埔书画摄影选集》,赠送给兄弟省市及台湾、海外的黄埔同学,赢得好评。

  2000年,我会邀请了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台湾、香港及美国、巴西的黄埔同学共同召开了海内外黄埔同学“反台独、促统一”座谈会。会后倡议组织“华北东北黄埔同学会工作研讨会”(简称“片会”),每年召开一次,由各省区市轮流主办,得到与会各地同学会的赞同。至2007年已全部轮回一次。2008年,我会再次主办了“片会”,全国15个省市同学会的黄埔同学和工作人员近一百人参加会议。会上黎原会长特别强调要加强与二十二期以后的台湾黄埔同学的联络,共同传承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

  2002年,我会和江苏省黄埔同学会共同举办了“苏京台港黄埔同学促进祖国统一恳谈会”。江苏、北京、台湾、香港两岸四地的黄埔同学及亲友,共计一百二十余人参加大会。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黄幸强在恳谈会上发言说,“对一个中国问题,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他就不是中国人……呼吁我们两岸的黄埔同学心手相连,为未来的国家发展,为未来的国家统一,尽到我们自己的力量。”两年之后,为了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我会再度与江苏省黄埔同学会合作,并与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和记者组成的《世纪黄埔》摄制组一起,拍摄完成了大型纪录片《世纪黄埔》,并在中央一台《见证》栏目播出。影片再现了黄埔同学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的辉煌历史,以及黄埔同学会成立后,黄埔同学及亲友继续肩负历史使命,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中引起巨大反响。

  2006年,为纪念北伐80周年,我会和云南省黄埔同学会合作,以“黄埔缘·中华情”为主题,邀请台湾、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开展了“寻北伐足迹,话祖国统一”活动。在结束云南省的活动后,台湾、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参访团一行16人到京参加了国庆庆祝系列活动。在京期间,参访团一行参加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庆宴会,听取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所做的关于北京经济形势和奥运筹备情况的报告,出席了北京市政府的国庆招待会,参观了由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共建的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并有7位朋友为国家游泳中心捐了款。参访团还观看了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与我会部分理事就黄埔同学在促进祖国统一中的作用等进行了交流座谈。这次邀请活动选择在国庆前夕举办,利用中央及北京市一系列庆祝活动的有利时机,纳入北京市国庆邀请活动的总体安排,并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开展活动,规格高、影响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了经验。此次活动开创了以“黄埔缘·中华情”为品牌的精品活动。当年,还出版了《北京黄埔——论黄埔精神 话祖国统一文集》。

  联合兄弟省市同学会开展接待工作,拓宽了我会对台及海外联络工作的渠道,加强了与台湾、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联系,开辟了兄弟省市同学会之间合作的新形式。自2000年至今,我会每年均派人参加华北东北片会,以及华中、华东地区的片会。各兄弟省市同学会黄埔同学、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相聚一起,畅谈工作体会,交流工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使我会学到了兄弟省市同学会的好经验好做法,有力地促进了我会的工作。

  二、为改革开放和首都经济

  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20多年来,我会时刻关注首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广大黄埔同学联络广泛、资历深厚的优势,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和甘心奉献的精神,调动全市黄埔同学的积极性,兴办教育,为首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广泛联系和引导台湾和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友到大陆、到北京投资办厂,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更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

  1990年,由我会会员自愿集资创办了北京黄埔社会教育学校,原会长高存信任名誉校长,原副会长田申任校长。1993年正式升格为北京黄埔大学。建校以来,以“爱国、崇德、团结、奋进”为校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与海外和台湾有关院校加强联系,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成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又一座桥梁。台湾及海外黄埔同学每每到京访问,其间都要到北京黄埔大学参观,当他们看到“亲爱精诚”、“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继续在祖国大陆发扬光大,无不同声称赞,倍感欣慰。1997年,原校长王慧诚理事赴台访问,拜访了多位黄埔同学及亲友,并征得了郝柏村、孔令晟(十五期)、许历农(十六期)等在台黄埔同学为北京黄埔大学的题辞,他们对北京黄埔大学的成立和发展寄予厚望。其中郝柏村先生的题辞为:中华文化是黄埔精神的根源。许历农先生在题辞中写到:黄埔精神,本固根深,百年大业,教育树人。此外陈立夫、蒋纬国等也为北京黄埔大学题辞。蒋纬国先生的题辞是:发扬黄埔革命精神,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北京黄埔大学办学16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社会力量办学优良学校”,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估为首批合格学校。目前,北京黄埔大学教职员工队伍稳定精炼,教学质量较高,大学的发展前景美好。

  20多年来,我会从会长到普通会员,时刻以“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激励自己,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奋发精神,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余辉余热。会长黎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的发展富强贡献力量,先后参加了全国老龄委员会、老年基金会、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工作,创办了总政白石桥干管局老年大学,开设了文史、书法、诗词、国画、保健等课程,吸收了六百多名部队的老同志入学,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受到一致的好评。此外,黎老还心系家乡,关注家乡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自己的积蓄为家乡的母校提供了大量助学资金。原副会长张西铭多年来,不辞辛劳,奔波在祖国大西北各地,为陕西、河北、新疆等地引进台资6项、港资2项,折合人民币一亿多元;原副会长苗青圃亲自创办的长征会计学校,先后为北京市培养财会人员一万六千多名。吴绍义理事利用在台亲友的关系,为上海引进资金,折合人民币二百五十多万元;汪俊理事为石景山区引资1.7亿元人民币,多次受到石景山区领导的嘉奖。

  改革开放初期,我会理事慕振亚离休后被丰台区榆树庄构件厂聘为副厂长,他发扬黄埔精神,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克服种种困难,把一个原来只有29名员工,人均年收入500元,只能生产方砖的乡镇小厂,发展建设成拥有雄厚技术力量,员工九百余人,年产值2500万元的大型乡镇企业,受到榆树庄构件厂全体员工的爱戴,为首都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十四期黄埔同学陈济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牧业专家。1982年,他从北京农学院离休。为了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早日脱贫致富,他放弃了休闲的离休生活,义务扶贫,奔波在全国各地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了鲁西小尾寒羊扶贫项目,一干就是20多年。这个项目遍及全国16个省108个县区,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人都称赞“鲁羊是短平快的富民工程”。全国各地许多偏远的农村都留下了陈济生的足迹,为了指导帮助当地农民喂养小尾寒羊,陈济生与他们同吃同住,使他们很快发起了“羊财”,过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直到2004年,陈济生不顾85岁的高龄,还亲自赴内蒙古阿荣旗等地义务为农民讲课,并捐助价值一万四千余元的养羊教材。此外,陈济生还著有《论鲁西小尾寒羊》等6部著作,获得过国家科技成果奖,多次受到北京市及国家的表彰奖励,荣获对全国扶贫有突出贡献称号,在国家科委“星火计划”实施十年中做出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北京市山区建设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并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改革开放初期,毛介平同学在祟文区创办的文汇学校,入校生两千多人。毛老去世后,其女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承担了办好文汇学校的任务。

  1995年,广大会员和机关的同志,先后自愿为北京希望工程捐画30幅;为门头沟区、顺义区、延庆县的贫困地区捐款数万元人民币。2008年,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出我会保存多年的黄埔同学及亲友的字画55幅,作为市委统战部组织的抗震救灾捐款纪念品。据不完全统计,我会共计捐款1万多元。此外,许多黄埔同学在所居住的社区也都踊跃捐款捐物,有的生活困难的同学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展现了北京黄埔同学的真诚爱心。黄埔同学们不计个人得失,甘心情愿奉献,为首都北京和兄弟省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6年,我会为了表彰建会18年来,广大会员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此树立榜样,引导和激励广大会员在新形势下,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经市委统战部批准,对18位表现突出的会员进行了表彰。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尤兰田莅临大会并讲话。大会的规模空前,出席人员达六百余人。同年,我会顾问苗青圃、理事戴泽厚被评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受到表彰。2008年,李熙宗理事被评为首都统战系统“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先进个人。

  三、调查研究,落实政策,

  帮助生活困难同学解决问题

  我会成立后,广大黄埔同学心情舒畅,精神焕发,获得了第二次政治生命。但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尚需逐步解决。如:起义确认、公职恢复、退休费发放、私房退还、个人学历、子女返京、儿女赡养等,需要一步步地解决。市会在各级统战部门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协助解决了50多位同学的历史遗留问题,使他们备感党的温暖。1998年,在我会帮助下,为台湾郝柏村同学的妹妹解决了住房问题。随着黄埔同学年龄的增长,各级统战部和会机关的同志们,加大了对黄埔同学走访看望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仅2002年一年,我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会员拆迁安置等问题5件;退休改离休5人。对黄埔同学的信访工作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被帮助的同学和家属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市同学会。

  1996年我会开展了“黄埔情、送温暖”活动,向生活困难的同学发放了困难补助。市委统战部也曾连续3年在春节前,给予特困同学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困难补助。2003年,中央统战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意见》,我会更是加大了走访慰问工作的力度,不仅在“两节”期间开展“黄埔情、送温暖”活动,在平常也经常走访慰问德高望重、生活困难、体弱多病的黄埔同学,每逢我会理事或宣传联络委员生病住院或偶感不适,秘书长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家中或医院探望,不论路程远近,也不管天气如何。每年走访慰问近百人次,并送去慰问品等,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送到家中,令黄埔同学倍感温暖和安慰。“黄埔情、送温暖”活动真正团结了黄埔同学,凝聚了人心。2008年,我会机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将走访慰问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受到黄埔同学的好评。

  20多年来,随着黄埔同学年龄增大,以及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许多黄埔同学的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摸清底数,更好地为黄埔同学服务,2008年,我会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工作。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拜访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及相关业务单位5个,走访调查40多人次,与各区县联络组长核对在册的近300名黄埔同学情况,向可以联系上的261位黄埔同学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黄埔同学中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调查表涵盖了黄埔同学基本情况、社会关系、与台湾同学联络方式和对市会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方面的内容。收到反馈卷105份,回收率40%。在此基础上,归纳形成了黄埔同学的现状、存在的5项问题和今后未来发展的6项建议,完成了《北京市黄埔同学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提出今后要将基层黄埔同学工作属地化管理,黄埔同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街道(乡镇)社区,纳入基层统战工作中。该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学习实践指导小组的好评,被市委统战部评为统战理论研究二等奖。

  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我会凝聚力

  20多年来,按照我会章程,根据黄埔同学会实际情况,为了适应对台工作形势的需要,在我会成立大会之后,隆重召开了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领导班子选举和换届工作,保障了黄埔同学会工作稳步开展,并逐年迈上新的台阶。特别是2005年的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实现了新老交替,减少了会领导班子人数,并且相对年轻化,使我会决策更加规范、科学。为了加强对台港澳和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属的联络,我会先后成立了“对台宣传联络委员会”、“亲友联谊工作委员会”,在2005年的理事扩大会上,两个委员会做了调整,撤消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聘任了22名宣传联络委员,有效地延伸了对台工作的手臂。

  20多年来,我会机关在市委统战部的直接领导下,紧紧抓住为黄埔同学服务这项根本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对台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意识上狠下功夫。1990年我会被评为北京市对台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社团;1995年,根据中央和市委规定,我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管理条例》管理后,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走上正轨。2000年,在市委统战部帮助下,落实了我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各项工作,并成立了机关党总支,极大地推动了机关建设工作。2001年,我会机关党支部被统战部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在2003年的机构改革中,机关进行了“三定”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机关在职人员,明确了工作岗位,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规范了日常管理,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机关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谐融洽的良好工作氛围。

  1.建立健全我会机关各项规章制度。

  自1995年我会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后,在市委统战部直接领导下,1997年为我会配备了专职秘书长(副局级),充实了市会领导班子,提高了机关工作的管理水平。2000年,按市档案局的要求,完成了机关文书及财务档案的达标工作,编写完成了《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志》。2003年,在机关全体同志的共同参与下,经过秘书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形成了《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规章制度汇编(试行)》,共包括11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2008年以来,又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规章制度的修订使市会机关工作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

  2006年,按照全国和北京市统一部署,我会机关开展了实施《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登记和工资改革工作。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对我会机关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理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体制,对我会机关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履行职能,为黄埔老人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07年,在市委统战部的关心支持下,我会搬入市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大楼办公,结束了建会19年来租房办公的历史。机关办公面积达465平方米,比从前翻了一番还多,为会长、副会长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和会客室,在机关内部小型会议室内配备了音像、投影仪及电子会标显示屏设备,此外还有档案室。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台电脑,全天可上网收发信息、查询资料,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2.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20多年来,我会机关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群众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1999年,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 2005年,我会机关党总支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2008年,我会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活动经民主测评,满意率为100%。

  此外,我会机关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把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形成了求真务实、力争上游的良好工作局面。特别是近年来,机关同志多次参加北京海外联谊会“炎黄杰青 相约北京”冬夏令营和海外团组的组织接待工作及每年国庆接待服务工作等,同志们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状态,效果非常明显,得到市委统战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各级领导和被接待的海外朋友都十分满意。机关同志们通过实践锻炼,工作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20多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黄埔同学和机关工作人员为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付出了不懈努力,发挥了黄埔同学会独特的作用。20多年来,老会长覃异之、高存信、黎原,副会长赵子立、文强、裘树凯、张西铭、苗青圃,副秘书长王立哉、李孟昭、赵敏,刘惠然、陈华荣、郎春国等在机关任职或工作过的老学长先后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怀念这些为我会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老学长。黄埔精神永远是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情感纽带,是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我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保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从实际出发,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风险,保持了经济增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巩固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引发岛内强烈反响,岛内舆论多给予积极正面评价,台湾当局、国民党也充分肯定我们的诚意和善意。我会已经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在市委统战部的直接领导下,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关心支持下,弘扬黄埔精神,广泛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及一切反“独”促统的力量,不断增强黄埔同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黄埔同学会打造成一艘反“独”促统的新旗舰。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会要始终肩负历史使命,面对机遇和挑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完成黄埔同学毕生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成就更加辉煌的事业!迈向美好的明天!

(执笔:苏民军)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